李永樂 中國人大附中物理教師、科普博主
有人說我要看世界盃,我就給他解釋說C羅電梯球什麼原理。
有人買股票,我就告訴他說不能告訴你怎麼掙錢,但我可以告訴你為什麼會賠錢。
有人要買彩票,問我怎麼才能中獎,我告訴他買彩票中頭獎的概率,比你考上清華還要低5000倍。
完整視頻將於近期更新,敬請關注
好像又回到了我們學校上競賽課的場景。人非常多,高一的時候大概就有咱們這麼多的人,到了高二的時候變一半,到了高三之後就剩十來個。競賽課會一步一步去篩人。
我先做個自我介紹,尤其有些朋友還不認識我,我叫李永樂,是一名中學物理老師,也是物理競賽的教練,然後去年開始我在網上發布了一些科普短視頻。
沒想到很多網友就非常喜歡,結果在一年的時間裡面就積累了幾百萬的粉絲,然後播放量有十幾億。還有很多主流媒體轉載,比如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觀察者網,經常轉載我的視頻。
我就感覺很奇怪,很多人為什麼他們上學的時候不愛聽講,作業也不寫,但是畢業了之後反而過來聽我在網際網路上上課呢?
有很多人感覺很奇怪,不知道我抓住用戶哪個痛點,甚至懷疑我是找了水軍或者是找了推手。
有時候我反思可能我講的內容也不高深,很多中學或者大學的基礎課程,但是網友們喜歡看,可能還是因為我能夠把深奧的數學還有科學的知識把它重新編排,然後通過新的方法讓大家能夠更容易理解。
同時我會把科學和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大家覺得科學是有用的,讓大家明白深奧的科學和實際的應用之間,是有一定的聯繫的。
通過幾分鐘的視頻能夠講清楚一個道理,讓大家明白一個科學知識,讓大家明白生活中的一種工具、一些現象,讓原本不怎麼了解科學的網友也能夠產生:
原來我也可以了解科學的自豪感。
2008年的時候我在北京的一個培訓學校當兼職的數學老師,錄製了一大批的網絡課程,然後很多同學到現在隔三差五的出來感謝我,說我聽了你的課,結果我提高了成績,我非常非常的謝謝你。我就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
於是我就把全套的數學課程,都放到了我的公眾號上,讓大家免費去看。
然後2014年之後我後來成為一個物理教師了,於是我又開始做一些物理的視頻。
我開始做比如兩百道物理學難題、歷屆的全國中學生競賽解析、力學競賽精選這些視頻的內容。我把它放到公眾號裡,然後後來我又想也許直播的模式更好,17年的時候又開通了網絡直播平臺。
不過在線教育其實還沒做太多,科普就突然讓我成了網紅了。一個偶然的機會,網友把我幾年前在培訓學校裡,錄的那些視頻截了一小段發到網上去了,那一小段叫《閏年是怎麼回事》。後來就被很多人轉載,很多大V們都轉載,全網播放量幾千萬次。
我當時就受寵若驚,我想既然大家喜歡科普,咱們就多做一點科普。於是從去年開始我就陸續發布了一些科普的短視頻。沒想到這一發不可收拾,我就成了所謂的科普網紅。
教學有教學的作用,科普也有科普的好處,長久以來我們把對科學的需求,變成了對考試、考證、考大學的需求,認為科學的唯一作用就是為了考試。
實際上科學是我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舉個例子來說,去年的時候我看了這樣的一個短視頻,有一個人從大橋上往下跳,喊了一句我先走了,然後跳下去,跳下去之後再也沒有浮上來了。
我們要知道從很高的地方往下跳,水的衝擊力是非常大的。我專門做了這樣一期節目告訴大家:如果你從50米的高度往水面上跳的話,衝擊力有250倍的重力加速度,而人最多只能承受50倍重力加速度,所以一定會死,因此我們絕對不能從很高的地方往下跳。那電影裡邊都是騙人的,高臺跳水最多也就是20多米。
我當時在做的時候有人跟我說他要買房,於是我給他解釋等額本金、等額本息有什麼差別。
有人說我要看世界盃,我就給他解釋說C羅電梯球什麼原理。
有人買股票,我就告訴他說不能告訴你怎麼掙錢,但我可以告訴你為什麼會賠錢。
有人要買彩票,問我怎麼才能中獎,我告訴他買彩票中頭獎的概率,比你考上清華還要低5000倍。
有人跟我說賭博是不是可以賺錢,我告訴他賭徒輸光原理。
有人問我說中國為什麼造不了晶片,我告訴他晶片是怎麼回事。
我從經典的物理學講到量子力學,從地球上地震的形成講到遙遠的恆星、宇宙的膨脹。
我講色盲是怎麼形成的,我講基因技術怎麼回事等等,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讓那些正在讀書的孩子,還有已經離開學校的成年人,都能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當我從北大清華畢業的時候,身邊的同學有很多出國深造,或者在金融行業或者網際網路行業,我也試過一些這樣的企業,折騰了一圈才發現相比於在企業裡邊幫產品增值,我可能更喜歡在學校裡邊幫人增值。
沒想到在新的時代,網際網路時代,我的這種想法又獲得了新的延伸。
現在我面對的並不是我課堂上,人大附中的北京孩子,而還有我視頻背後那幾百萬粉絲。他們可能是來自於全國各地的學生,也可能是給自己充電的大城市上班族。我欣喜得知許多中小學在假期的時候留作業,說要看李永樂老師的視頻並做筆記,有一些大學甚至把我的視頻在上課的時候播放。
作為教學的一環,網際網路與課堂並不矛盾,做網紅和做優秀教師也不矛盾,書本知識和素質教育其實也不矛盾,我感覺我的自己的價值被網際網路放大了,這是我的初衷。
我希望我能夠堅持這樣一個初衷。
有一天晚上我在網上找黎曼猜想的資料,結果我發現在視頻裡面排名第一的,就是我做的視頻,在那一刻成就感爆棚。這種成就感不亞於我當年考上清華,也不亞於我的學生獲得了國際金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