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詩意九成奉獻:西藏山南軍分區邊防兵告別無名湖哨所

2020-12-15 中國軍網

漫漫旅途 感恩「遇見」

■陳小菁

兵的守望。

又是歲末,又至離別。與時光告別,生命走向下一個驛站。與歲月告別,儘管「天涯踏盡紅塵」,但相逢一笑時依然有春天般的溫暖。

人生如旅途,你我皆是行人。轉身時刻,什麼讓我們感懷,什麼讓我們不舍?

也許是那些在突發的疫情中陪伴我們走過艱困、穿越黑暗的人,也許是每個深夜陪伴左右幫我們驅走嚴寒、讓我們不再想家的人,也許是休假歸來不遠千裡從家鄉為我們帶來一份驚喜的人,也許是陪著我們看盡年復一年新芽抽綠、落葉蕭瑟的人。

這個人就是「你」——我最親愛的戰友。

是身邊許許多多個「你」,帶來生命中一點一滴的溫暖,是這些溫暖讓我們遠離寒冷孤寂和生命中的陰霾,使我們成為一個堅毅勇敢的人、一個善良真誠的人。

「你」是每一個駐守遠方的軍人,「你」是每一顆砥礪前行的心。守望遠方,一條河、一束光、一個峽谷、一串孤寂的腳印,願每一個閃光的瞬間都能帶來溫暖留下回憶。

遙遠的西藏無名湖,天色微茫雪花紛飛,淚水伴著離別的惆悵在風雪中飄落。老兵轉身的一刻,雙手緊緊抱住戍邊石。當豆大的淚珠滾落石上,頑石也好像讀懂了風的傷懷。

2020年還剩最後一個月,站在時光的車站,內心依然有所期許。

山河遠闊,人間煙火,無一不是「你」——堅守在這裡,站立的身影在這裡。青春記憶中,轉身的時刻最難忘。穿越時光隧道,那堅守的身影還在堅守,那跋涉的腳印不會被風雪淹沒,星空因此燦然,山河因此無恙,人間煙火因此祥和。

再見,雪山上的無名湖

■羅邦楊 王美玉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李國濤 通訊員 梁瀚龍

熊成(中)與戰友們在雪山上吶喊。

中士熊成第一次來到這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鐫刻著「無名湖」三個大字的戍邊石。

8年青春,苦過、累過、笑過……熊成與無名湖哨所生死相依。此刻,笛聲響起,他最後一次親吻戍邊石,眼前氤氳一片水汽——那是不舍的淚水。

石頭,還是石頭。瀑布一樣的石頭,是西藏山南軍分區無名湖哨所最豐富的「物產」。

風颳不走、日曬不化、雷劈不動……無名湖的兵,就像這裡的石頭一樣:堅硬,堅強,堅韌。

一次無名湖,一生無名湖——

「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印著我的腳印」

新兵集訓,熊成從排長索朗群培口中第一次得知無名湖哨所。

排長說,那是全團條件最艱苦的地方。但熊成沒想到,自己能在這裡待上8年。熊成的笑透著「傲嬌」:「這裡的每一塊石頭,都印著我的腳印。」

新訓結束,熊成如願來到無名湖,與他一起到部隊的另一位江西老鄉,則被分到德芒邊防連。比起無名湖,那裡海拔低2000多米。

與無名湖的「初見」,熊成明白排長索朗群培並沒有「忽悠」自己。所謂的「湖」,只是一個小水塘,周圍沒有一點綠色,有的只是漫山遍野的石頭。

早些年,守哨的日子很艱苦,尤其在守冬末期,簡直是「度日如年」。無名湖大雪封山期長達7個月,通外的山口海拔5000米,積雪厚度比裝載機還高……無論地理位置還是「心理海拔」,無名湖的冬天,都是絕對意義上的「孤島」。

義務兵時期,熊成只有一次離開無名湖的經歷,還是去團部看病。當兵8年,他只在電視和網絡上見過「布達拉宮」,甚至「連軍分區的大門長啥樣都不曉得」。

先後5次守冬,熊成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那年冬天,大雪像「發了瘋一樣下個沒完」,積雪將無名湖裹得嚴嚴實實,年貨運不上來。

除夕夜,熊成和戰友們用雪化水,圍坐在火爐旁吃了一頓方便麵,算是年夜飯。給家人打電話拜年時,熊成在笑聲中流下淚水:「媽,我們年夜飯吃魚了,真香。」

那段時間,熊成瘦到100斤。

最為難的要數炊事班長王剛,望著一堆罐頭和黃豆、海帶等「乾貨」,他每天絞盡腦汁、變換著花樣兒給大家調劑口味,醬油炒飯、豌豆罐頭炒飯、罐頭肉燉粉條……好在大雪初歇,團裡送來了「救命菜」。

「日子越是過得苦,戰友情誼越深厚。」熊成回憶。2年前送老兵,班長葉發廷下山時,熊成抱著班長,哭得「鼻涕眼淚一大把」,「一起守護山河,又守望過彼此,離別時真的心痛。」

大雪封山,哨所沒幾個人,石頭就像「戰友」。

那年冬天,上士陶風準備到機房發電。誰知,狂風居然把機房的鐵皮屋頂給掀翻吹下山。大家狂奔下山、找回屋頂,用鐵絲掛載一圈石塊,這才避免屋頂再次被風帶著「暴走」。

無名湖的石頭會說話。閒暇時,熊成和戰友喜歡在石頭上刻字,「忠誠」「寧可透支生命,絕不虧欠使命」……一字一句,皆是肺腑之言。

哨樓旁一塊光禿禿的石塊,熊成琢磨了好些日子。後來,他和戰友楊興燦商量,在上面畫一幅「中國地圖」。

大雪初霽,兩人開始掃雪、塗漆……很快,鮮紅的中國版圖「大功告成」。鮮紅映照雪山,格外惹眼。

戍邊無名湖,熊成始終與石頭和睦相處,但也鬧過不愉快。一次,熊成下山背菜。突然,一塊碗大的石塊從高約60米的崖壁上滾落,在他身後僅一步之遙的地方砸出一個大坑,驚得他一身冷汗。

「鬼門關」走一遭,熊成至今心有餘悸。去年休假回家,一夜睡夢中,熊成突然冒出一句:「讓開!有滾石!」妻子趕忙起身,這才意識到是丈夫夢中囈語。

背菜經歷,是熊成最不願回憶的傷。取菜的地點叫「旺東」,與無名湖海拔落差不足900米,連通其間的是一條曲曲折折的山路——不到5公裡的距離,官兵需要攀行近4小時,至少5處絕壁需要攀繩而上,「山間滾石不期而遇,晶瑩透亮的暗冰讓人渾身發抖」。

背菜艱險又辛苦,熊成每次都「主動要求參與」,並把背囊塞得滿滿的:「多背點,大家就能多吃一點。」

在無名湖堅守8年,隨著哨所條件改善,熊成感覺守哨的日子,像是從寒冬走進了暖春。

「如果時光倒流,還是會選無名湖。」一次無名湖,一生無名湖。無名湖就像磁石一般吸引著熊成。

老兵走了。無論明天身在何方,雪山上永遠都有他們的「家」。

熊成最後一次親吻山石。

無名湖上本無湖——

「好聽的名字背後一成是『詩意』,九成是奉獻」

離開無名湖前,熊成專程向一位特殊的「戰友」告別,深情地敬上軍禮。

「戰友」名叫「天狼」,是哨所的軍犬。

去年初,「天狼」生病不吃不喝,熊成想盡一切辦法,仍然沒能幫助它熬過寒冬,最終長眠雪山。

在距離哨樓約200米的地方,熊成和同年兵辛扁扁一起將「天狼」安葬,用石頭為它壘起墓地。

熊成忘不了,從2014年「天狼」編入哨所以來,每次巡邏都是它擔任開路先鋒。一趟巡邏路走下來,熊成和戰友常常汗流浹背、氣喘籲籲,「天狼」從來是不知疲倦的模樣。

這些年,和守哨官兵一起並肩戰鬥的「無言戰友」,熊成都能一一叫出它們的名字。一隻叫「小白」的軍犬,在無名湖堅守12年,一度成為無名湖最老的「兵」。

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小白」不想給戰友們添麻煩,它悄然躲進大山的懷抱。最終,大家在一處石縫裡找到「小白」,它已經沒有了氣息。

在熊成看來,堅守無名湖的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致敬。

30多年前,時任團長高明誠帶隊,頂風冒雪在哨所附近的沙昌多果山勘察道路,連續14小時翻山越嶺,最終把生命融入巍峨雪山。在進駐無名湖的路上,排長張子義先後從3名戰士肩上接過重物,途中休息時突然摔倒在地,永遠閉上了眼睛。

同班戰友何鵬的離開,讓熊成一輩子無法釋懷。

2017年7月,上等兵何鵬上無名湖守哨。那天,熊成把自己睡的下鋪,讓給了何鵬。第二天,何鵬出現嚴重高原反應。在被送往醫院的路上,何鵬永遠告別了雪山。

「第一次認識他時,還是在新兵連,人很活潑。」憶及過往,眼淚在熊成眼眶裡打轉。第二天,熊成站在山崖石邊,一遍遍聲嘶力竭地呼喊著何鵬的名字。回聲陣陣,群山動容。

無名湖上本無湖,也不是什麼「世外桃源」。熊成說:「好聽的名字背後一成是『詩意』,九成是奉獻。」

因為嚴重脫髮,四級軍士長沈興與幾任女友都「吹燈」了。為此,他至今保持著「用推子貼著頭皮理髮」的習慣。

「頭髮短嘛,可以有效掩蓋發量少的不足。」沈興自我調侃道。

上士曾渝川接觸姑娘,總喜歡把手藏著掖著,努力不讓她看到自己粗糙的雙手。由於高寒缺氧,他的手指甲嚴重凹陷變形。如果不慎「暴露」,他會連連解釋:「這不是灰指甲,不傳染人的呢。」

熊成的痛風性滑膜炎,也是高原惡劣天氣的「賜予」。「最痛的時候,連床都下不了。」熊成說,在西藏軍區總醫院體檢時,醫生看了報告後連連搖頭:「不能爬山,不能跑步,不能劇烈運動!」

「青春易老,歲月怎能有憾?」前不久,上級組織年終軍事考核。3公裡跑時,熊成明顯感覺膝蓋處一陣疼痛襲來。豆大的汗珠,從他的臉頰滑落,腳步也隨之慢了下來。

哨長溫昌盛知道「大熊的老毛病又犯了」。看著心疼,溫昌盛勸熊成放棄。可他全然不顧,一步一步挨到終點。

熊成自嘲,他的膝蓋可謂無名湖的「晴雨表」。

11月18日早上,無名湖霧色瀰漫。對於剛剛擔負觀察值班任務的新兵戰相村來說,「大霧只是霧」;但對已戍守無名湖8年的熊成來說,此次大霧意味著「一場降雪即將到來」。

午飯後,無名湖入冬的第一場雪翩然而至。熊成的右膝開始腫起來,吃過止痛藥,他仍一瘸一拐來到哨樓上。

戰相村剛到哨所時,熊成從他身上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主動擔負起「傳幫帶」工作。觀察執勤的注意事項,怎樣調試觀察設備,怎樣選取參照物……無名湖的新戰士,也像這裡的石頭一樣,都是老兵們心裡的「寶」。

向軍犬「天狼」敬禮告別。

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

「站在家鄉望無名湖,與站在無名湖望家鄉,距離一樣,思念卻不一樣長」

就要說再見,熊成心裡卻沒有「脫離苦海」的快樂:「還真沒有想過,自己離開無名湖是怎樣的情景。」

8年前踏上離鄉火車,熊成的想法很堅定,至少幹個上士再回家,像石頭一樣紮根邊防。

事與願違,沒想到中士服役期滿,就要對無名湖說再見。「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每次聽到這首熟悉的旋律,熊成都百感交集。

今年初,指導員洛桑次珠針對滿服役期戰士進退走留意願摸底,他都未曾萌生「向後轉」的念頭。到了9月,熊成第一次正式提出退伍,洛桑次珠直呼「沒想到」。

「晉級考試還得準備,可別等改主意了後悔。」同年入伍的戰友辛扁扁,與熊成促膝長談,話語中透著不舍。

「別走,別走了。」洛桑次珠也主動靠上去,試圖挽留。

「我得管家。」熊成言簡意賅,語氣平淡,卻有萬千思慮在裡頭。

這一次,洛桑次珠沒有說下去,只是微微搖頭嘆氣。生為人夫人父,他知道這幾個字意味著什麼。

3年前,熊成的兩個兒子熊瑾言、熊思遠相繼出世,妻子雷水秀一人帶著倆娃。夫妻倆不能團聚,常常因雞毛蒜皮的小事拌嘴。好幾次,電話這頭的熊成都恨不得飛奔回家。

今年6月,大兒子熊瑾言頑皮摔倒,下頜縫了8針。

事後,妻子發來視頻。視頻裡,妻子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2名醫生合力把小瑾言抱住,才順利完成縫針手術。

看完視頻,熊成說不出的心痛。退伍的念頭,第一次在腦海裡閃現。

「父母年邁,妻子受累,作為男人,我必須擔起一份責任。」熊成心頭幾多無奈,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去年5月,姐姐檢查出重症,熊成東拼西湊攢齊10萬元給姐姐匯過去。

「砸鍋賣鐵,也要治好姐的病。」熊成字字如鐵。家裡兄妹4人,他排行老三,卻是家裡的「頂梁柱」。熊成堅實的肩膀承受了太多太多。

欲走還留,對熊成而言,無名湖是難以割捨的「港灣」。他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道:「站在家鄉望無名湖,與站在無名湖望家鄉,距離一樣,思念卻不一樣長。」

夜深人靜的時候,熊成喜歡清唱《一起走過的日子》,那是他最喜歡的歌。

仰望哨所的星空,戍邊回憶連成一片璀璨。無名湖的「風花雪月」,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閃過。

熊成心中,無名湖是一首唱不完的戀歌。

熊成的姐姐化療急需特效藥,她所住的醫院此類藥品緊缺。一時間,熊成焦頭爛額。戰友張俊奇得知情況後,幾番周折,託朋友為熊成買來了50支特效藥,一解他的燃眉之急。

2014年7月,戰友崔蒙浩缺氧突然倒地,一時間手腳僵硬,熊成和戰友宣波一邊哭著,一邊給崔蒙浩搓手搓腳,守在床前整整一宿沒合眼。

提及此事,熊成只是嘿嘿一笑,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為戰友流眼淚,流多少次都不丟人!」

再見抑或再也不見,熊成之於無名湖,都將是一個相對的永恆。

在時間的盡頭,在歲月的彼岸,這裡都是老兵心裡的青春守望。

(李國濤、王美玉攝)

熊成在巡邏目的地挑石塊放進背囊,帶回家中珍藏。

 

相關焦點

  • 一成「詩意」,九成奉獻:再見,雪山上的無名湖!
    兵的守望。又是歲末,又至離別。與時光告別,生命走向下一個驛站。中士熊成第一次來到這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鐫刻著「無名湖」三個大字的戍邊石。8年青春,苦過、累過、笑過……熊成與無名湖哨所生死相依。此刻,笛聲響起,他最後一次親吻戍邊石,眼前氤氳一片水汽——那是不舍的淚水。石頭,還是石頭。瀑布一樣的石頭,是西藏山南軍分區無名湖哨所最豐富的「物產」。
  • 西藏山南軍分區緊扣實戰要求錘鍊運輸能力
    解放軍報訊 韓佳皓、特約記者李國濤報導:「前方路段有暗冰,各車迅速加裝防滑鏈……」初冬時節,西藏山南軍分區某邊防團對執行高原運輸保障任務的汽車兵進行駕駛技能考核,緊扣實戰要求錘鍊部隊運輸能力。「一手握方向盤、一腳踩鬼門關」是高原汽車兵徵戰雪域天路的真實寫照。
  • 遙想當年——西藏山南軍分區綿陽戰友聯誼會抒懷
    ,邊防三團,六0年到軍區幹校學習,六一年回山南軍分區後勤部,七二年初調拉薩警備區,七三年底.轉業回簡陽稅務局,直至退休。>2016年10月20日西藏山南軍分區綿陽戰友聯誼會抒懷 都子元  我們見證了最反動、最黑暗、最殘酷的奴隸制社會,我們也見證了,沒有人格、沒有尊嚴、沒有做人權利、甚至牛馬不如的百萬農奴,在我們勢如破竹的硝煙中,從人間地獄站起來
  • 解放軍的邊防哨所,你不曾想過的「生命禁區」
    一代代邊防官兵將自己大好青春與熱血奉獻給了祖國這大好山河,他們用自己的身軀鑄就了這4萬餘公裡的邊防城牆。那裡不僅僅有高原與雪山、草原與牛羊、戈壁與黃沙....那裡還是無數個枯燥的日夜與人類的「生命禁區」。
  • 中國為什麼非得在窮山惡水建那麼多邊防哨所?後勤保障還不行嗎?
    同樣飽受蚊蟲之苦的,還有駐守在新疆阿勒泰軍分區北灣邊防連防區的邊防官兵們。新疆北灣地區與拉丁美洲的亞馬遜河、非洲的查德湖、坦葛爾喀湖並稱為世界四大「蚊蟲王國」。盛夏,蚊蟲肆虐,鋪天蓋地。在蚊蟲高峰期,每立方米達5200多隻,一巴掌能拍死100多隻。
  • 西藏拉丁拉官兵:哨所四季就是他們心中的詩與遠方
    盛夏西藏拉丁拉哨所——風中哨所山花爛漫■李學文盛夏,西藏山南,寒意闌珊。海拔3500多米的拉丁拉哨所,風溫柔了許多。但當你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這裡,將人生價值放在為國戍邊的天平上,當你將生命中最熾烈的情感日夜牽繫著祖國的邊防線,你守護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物,就都是會呼吸、會生長的生命。對拉丁拉哨所官兵來說,哨所四季就是他們心中的詩與遠方,這裡的春秋冬夏,就是他們眼裡最美麗的風景、最深情的牽掛。
  • 盤點我國最艱苦的幾大邊防哨所
    邊防哨所是中國邊疆的重要堡壘,是中國軍事力量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哨所通常駐紮在比較敏感的邊疆部位,地段不同人數也不同,少則兩三人,多則幾百人,由於是在邊疆,又擔任著諸多極其危險的任務,因為邊境情況複雜多變,所以要更加警惕。所以這裡的苦自然不是一般人能夠受得了。
  • 邊防有我,請祖國和人民放心:邊防哨所戰士的堅守
    ——題記查果拉哨所——西藏格桑花在這裡綻放「氧氣吃不飽,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這是駐守在西藏查果拉哨所的邊防軍人對這裡生存環境的真實寫照。按說,在條件這麼艱苦的地方,很少有人想來這裡駐守,但令人驚奇的是,每次換崗,官兵都搶著來這裡駐守哨所。他們認為,不上查果拉,愧為崗巴人。
  • 西藏山南 才是你一定要去的西藏
    那裡美成這樣,而99%的人還不知道!!!那裡便是山南,西藏的「西藏」。很多自駕西藏的驢友,途經山南,大多只是看下羊卓雍措、昌珠寺,卻很少有人繼續往南,深入到山南西南。那便是西藏三大神湖之一的,羊卓雍錯。很多千裡迢迢來到山南,便是為了一睹它的曠世藍顏。不過,對於山南之南這條環線來說,羊湖只是個路過的地兒。普莫雍措:媲美貝加爾湖的夢幻藍冰
  • 這是高原邊防軍人的臉,是我見過最帥的面龐……
    這是高原邊防軍人的臉, 莊重、震撼!絕不把主權守丟」的錚錚誓言…… 1 在「生命禁區的禁區」巡邏 新兵突發性暈厥甦醒後繼續前行 前段時間的一個早上, 西藏軍區某邊防團
  • 走近邊關,感受改革開放40年邊防建設的「變」與「不變」
    隨著一系列「暖心工程」「陽光工程」的實施,而今,「社會化保障快車」已直達高原海島、深山密林的不少哨所,吃水、吃菜、用電、洗澡、取暖、看病諸多難題被一一破解。自助餐、桑拿浴、高壓氧不再新鮮,網絡學習室、心理諮詢室、健身房等彰顯人文關懷。 放眼漫漫邊關,哨所萬裡,情在咫尺,暖在兵心。
  • 山南,深藏無數個西藏NO.1
    圖源丨ZOL論壇  qq_4d47qj194603這裡是西藏最難到達的地方西藏·山南圖源丨美篇  清貧遙遠坐標:南市浪卡子縣,蒙達崗日雪山腳下40號冰川,因地處西藏山南地區洛扎縣和不丹邊境40號界碑位置而得名。
  • 走進山南(一)
    行走在山南大地,似乎在觸摸著千百年的歷史痕跡,尋找著藏文化的溯源之地。      山南地處青藏高原喜瑪拉雅山脈以北,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以南的雅魯藏布江中下遊,獨特的地理環境,成就了獨特的雅礱自然景觀。       山南,是自己走進西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從「橄欖綠」到「警察藍」 西藏山南一群士兵的「人生突擊」
    圖為支隊「新警」正在執法實踐培訓基地學習執法辦案流程 在西藏自治區山南邊境管理支隊視頻會議室內,一堂《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的授課正在進行中
  • 浙江援疆醫療隊跨越1000公裡遠赴邊防哨所為官兵義診和體檢
    臨冬之際   阿克蘇烏什縣氣候格外的寒冷,但在祖國西部——新疆阿克蘇地區某邊防團的邊防哨所卻出現了暖心一幕
  • 西藏「天梯哨所」紀實:2187級臺階,相當於爬160層樓
    西藏「天梯哨所」紀實:2187級臺階,相當於爬160層樓 2020-01-13 0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蹚冰河、翻達坂、爬雪山、戰螞蟥……這些是邊防軍人的日常
    山,我走出去了!」這一幕感動了無數網友……4年後面對畢業分配魏凱倫主動寫下赴疆申請書4年過去少年已成長為合格軍官他說「山還是那座山,>有個季節性執勤哨所——河源哨所這裡冬季大雪封山官兵們撤出執勤點進入夏季官兵們又進駐哨所執行執勤任務短暫的夏季裡正是這個地段的管控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