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丁拉官兵:哨所四季就是他們心中的詩與遠方

2020-12-14 人民網

盛夏西藏拉丁拉哨所——

風中哨所山花爛漫

■李學文

盛夏,西藏山南,寒意闌珊。

海拔3500多米的拉丁拉哨所,風溫柔了許多。峭壁上,杜鵑花、格桑花悄然盛開,透著桀驁的品格。

對於盛夏拉丁拉哨所的美,守衛在這裡的官兵最懂得欣賞。正如一位詩人所說:「你未看此花時,花與你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才懂此花好顏色。」

倘若是匆匆過客,雪域高原的美麗風景或許只是保存在手機裡的一張照片。但當你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這裡,將人生價值放在為國戍邊的天平上,當你將生命中最熾烈的情感日夜牽繫著祖國的邊防線,你守護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物,就都是會呼吸、會生長的生命。

對拉丁拉哨所官兵來說,哨所四季就是他們心中的詩與遠方,這裡的春秋冬夏,就是他們眼裡最美麗的風景、最深情的牽掛。

綻放山間的杜鵑花

「拉丁拉」在藏語中意為「風大的山口」,一年到頭大風颳個不停,拉丁拉哨所因此又名「風中哨所」。

哨所距離團部較遠,車行一趟需要大半天。從哨所向山下步行不久,一片杜鵑花林開得爛漫。官兵們巡邏途經那裡都會流連駐足,閒暇時間也喜歡去那裡拍照留影,再用手機發給遠方的家人。

「把哨所最美的一面留給家人。」這是哨所老兵常對新兵說的話。

這些年,一茬茬哨兵來了又走、走了又來,許多戰士沒有告訴家人:拉丁拉有多麼遙遠,這裡的冬天有多漫長。家人只知道,拉丁拉的夏天山花爛漫。

盛夏,哨所周邊的雪峰之上仍是皚皚一片,哨樓旁的兩株松柏迎風挺立,那滿布苔蘚的樹幹盡顯滄桑,見證著一茬茬官兵的青春堅守。

守護希望——

「看著種子冒出新芽,那感覺就像是收穫了整個春天」

雪山南麓,山腰上露出了紅褐色的土地和灰白色的巨石。再往山下走,可見溪水流淌,樹木綠油油煥發著勃勃生機。

海拔落差幾百米,仿佛就隔了一個季節。在駐守山巔的哨兵眼中,山腰處的這片山林是一道值得咀嚼的風景。

「每天在觀察哨上執勤守望群山,夏天風大的時候林木隨風擺動,特別像家鄉的林海。」列兵蜂文才從大興安嶺南麓來到哨所。同樣是大山,他覺得「這裡的山太靜了,靜得讓守山的生活只剩孤獨與寂寞」。

「年輕的心需要來點激情『火花』。」3年前,哨所一下來了6名新兵。在老兵提議下,一場別出心裁的「鬥綠」競賽開始了。

執勤訓練之餘,「鬥綠」如今成了哨所官兵們心心念念的「一件事兒」。尤其是剛到哨所的新兵,紛紛投身其中,競相獻技。

今年夏天,哨長耿小強帶著列兵蜂文才在哨所附近栽下希望之樹

「『鬥綠』比什麼呢?比的是大家的精氣神兒,『量』的是大家守哨的恆心。」上士王蒙一語道破了比賽的初衷。

他介紹,每年10月入冬,大家就在網上尋覓花種和樹苗,來年春節過後包裹運上山,再擇日把種子栽種在花盆裡。哨所常年颳大風,花盆裡的這一抹抹綠意,就成了官兵生活中的牽掛與希望。

到了盛夏,官兵們把自己精心栽種的「寶貝」端出營房。比上一比,看看誰的苗長得綠、生得壯,還要選出他們心中的「綠冠」「花魁」;再拍上一張合影發給團部的戰友列印好,懸掛在營房最顯眼的位置。

上個月「鬥綠」競賽,蜂文才種的一株多肉植物,獲得了「綠冠」稱號,小夥子高興得手舞足蹈。

這個「冠軍」來之不易,花苗買來時,經過長途旅行已經打蔫,戰友看了直搖頭。蜂文才小心翼翼地修剪根莖、栽苗、澆水……直到今年3月,那株多肉生了根。

哨所光照少,蜂文才買來植物補光燈,每天定時送上「陽光」。一個月後,它抽出了第一株嫩芽。小夥子激動地在哨所奔走相告:「誰說高原不能創造奇蹟?」

綠色在哨所官兵的世界裡,有著一種無可比擬的神聖感。哨長耿小強說,「看著種子冒出新芽,那感覺就像是收穫了整個春天。」

2018年,哨所建起陽光棚。官兵們從山腰處移來幾株松樹苗,栽種在他們精心打造的「陽光之家」。

有愛的地方總能孕育希望。有了陽光棚遮風擋雪,小樹使勁紮下了根。樹種活了,戰士們心裡便有了一個來了不走的春天,小小陽光棚成了他們的幸福驛站。

一米暖陽——

「人生總會經歷寒冬,但最美的季節不怕遲來」

哨所附近有座老舊的木屋,是40多年前第一代守哨官兵搭建的。

那時,這座木屋是他們家,也是他們的戍邊「堡壘」。木屋太過簡陋,冬天漏風,夏天滴雨,他們經常修修補補,使這座木屋變得堅固。

老一輩守哨官兵住在高原木屋,書寫著他們艱苦奮鬥的故事。近半個世紀過去,這座老房子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它更像是一座豐碑。

「青春不問西東,歲月自成芳華。」經年累月戍守哨所,官兵也學著前輩的樣子把青春融入大山,和哨所旁的木屋一道,成了風景中的一部分。

四級軍士長王慶林15年前來到哨所。守哨第一年的苦,他記憶猶新。

那時,過冬取暖和做飯的燃料,都是在山間砍的木柴。夏天食材單一,老兵帶著他到山上挖野菜;大雪封山糧食供不上,吃上兩三個月的罐頭鹹菜也正常。到了冬季,官兵們融冰雪洗菜洗碗,洗臉的水「循環利用」洗衣服。

「一直到了6年前,哨所才通了長明電,3年前才有了手機信號。」王慶林說,過去想家了,晚上點上煤油燈,借著微弱的光線,給家裡人寫信。鴻雁傳書,等收到家人的回信都是幾個月之後了……

再苦日子也有甜,而且甜的味道更真切。

晚飯後,王慶林會和戰友一起坐在哨所旁的巨石上,仰望無垠的星空。多少日子是在互相扶持下度過的,多少解不開的「心結」是在星空下想明白的,他自己也說不清……直到今天,戰友遇上煩心事還會喊上他一起,坐在石頭上看星星。

「不知不覺堅守高原15年,自己也沒幹啥大事。」王慶林一笑臉上的皺褶更深了。閉塞的環境,讓他不善言辭。在許多同齡人更加關注掙錢發達的年紀,他的眼裡只有一座座雪山、一條邊防線。

曾經,王慶林最不願提的事——就是自己的情感世界。

21歲,家人開始給他介紹對象。22歲,他和一個高中同學談了2年戀愛。後來姑娘去了上海打工,讓他退伍跟著去上海,他拒絕了……

這次感情失意的經歷,如一根刺扎進王慶林心裡。「人在哨所,通聯僅靠一部電話,一封信能走一兩個月……」不是他不渴望愛情,只是他有著「遠方的無奈」。

家人見他老大不小還單身,很是替他著急,每次打電話都催他「退伍回鄉成個家」。他一聽,也急了:「我就不信,咱邊防軍人找不到一個好姑娘!」

山風漸漸磨圓了石頭的稜角,也讓人變滄桑。又過了好幾年,自己同學的孩子都開始咿呀學語了,王慶林還是一個人。但他始終相信,屬於自己的愛情,一定會像暖陽一樣到來。

那「一米暖陽」,真的這樣毫無徵兆地照進了他的世界。

3年前的夏天,一位退伍回家的同鄉班長打來電話,給王慶林介紹了一個女生。沒想到,兩人很快就牽手走到了一起。

第一次見面,他和女孩還有戰友約在老家的一個小飯館。作為介紹人,那位同鄉班長告訴王慶林:「你有福氣哩,人家姑娘自從那年看到了咱倆合影,就一直等著你……」那一刻,這個高原漢子熱淚盈眶,感動地說不出話。

「人生總會經歷寒冬,但最美的季節不怕遲來。」如今,他們的女兒剛出生,已經33歲的王慶林總把妻子女兒掛在嘴上。他說,她們就是自己人生的暖陽。

王慶林為哨所前的「戍邊石」描紅

生如夏花——

「你眼中的風景,勝過我所見過的一切山川與河流」

哨所官兵的軍戀,時而簡單樸素,時而如夏花爛漫。

7月上旬,龔雪跨越數千公裡,從重慶忠縣老家來到哨所探親。這一次相聚,她和丈夫、中士周喻東已經等待了11個月。

幾年前,親戚給剛剛大學畢業的龔雪介紹了一個「在高原當兵」的對象。龔雪沒有想到,自己會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雪山,愛上邊防。

第一次見面,龔雪就發現,只要提起西藏的雪山、提起邊境線上那個叫拉丁拉的地方,這個英俊靦腆的中士就滿臉興奮、神採飛揚。

周喻東在家休假一個月,給龔雪講了30天哨所的雪,還曾發過一句「特肉麻」的情話:「你就像雪山住進我心裡……」

等到周喻東歸隊,龔雪已經成了那座雪山的「迷妹」。

周喻東將拉丁拉哨所的鮮花,獻給來隊探親的妻子龔雪

後來,龔雪把雪山的故事講給閨蜜聽,大家都覺得她「被騙了」:拉丁拉根本只是茫茫雪山上一個不起眼的哨所,山連著山,連路都不通;沒有商場,沒有電影院,甚至沒有一個像樣的小學。

其實這個哨所,也曾是周喻東剛來時做夢都想要趕快離開的地方。

周喻東說不清楚,是什麼改變了他——或許是老兵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或許是藏民視邊防軍人為親人的淳樸;又或許是哨長每次巡邏路上,常對他說的一句話:「這個地方,不是誰都能待得住的,就像那些樹,冬天被大雪覆蓋,可是一旦扎住根了,活下來了,就能長成最美的風景!」

龔雪第一次到哨所看望周喻東,他拉著她去看山下的杜鵑花;到遠一點的牧場,去看看藏民養的大羊小羊,品嘗剛剛打好的奶茶;在夕陽下漫步溪水灘邊,採摘盛開的鮮花;看橙色的月亮,從哨樓後慢慢升起……

周喻東在山頂觀察哨點執勤

周喻東對龔雪說:「我知道你去過很多地方,見過許多風景,可是這裡的美真的不一樣,你慢慢體會,好不好?」

從此,龔雪留在了周喻東的美好世界。結婚後,龔雪像丈夫一樣慢慢融入並愛上了這裡。

這次探親,他倆去了更遠一點的鎮上,素不相識的藏民會把牛奶、羊奶塞到她的懷裡;去買東西,店家給她裝得滿滿當當……

龔雪後來明白,這一切都是因為丈夫那身綠軍裝。

幾年前,兩人還在戀愛時,有句電影臺詞,至今留在龔雪的微信朋友圈裡:「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這一次相聚,聽著龔雪又一次品咂著這句話,周喻東憐愛地摸摸她的頭說:「在哨所待傻啦?看來我得帶你東南西北去逛一逛了。」

龔雪甜甜地笑了:「你眼中的風景,勝過我所見過的一切山川與河流。」

哨所官兵的巡邏路

照片由拉丁拉哨所官兵提供

相關焦點

  • 守衛祖國東極——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連「東極哨所」官兵衛國戍邊...
    領袖與士兵心連心的感人場景,對哨所官兵來說,倍感親切,催人奮進。近年來,哨所官兵牢記習主席囑託,紮根邊防,衛國戍邊,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國土,被譽為「東極衛士」。東極哨所的「色彩」位於撫遠三角洲的黑瞎子島,地處祖國版圖最東端。
  • 來自遠方的祝福!我是中國軍人,我在戰位給您拜年啦!
    ↑點擊視頻:邊海防官兵在戰位給您拜年(剪輯/袁鈺)堅守遠方是為了家國團圓有「我」守望才能點亮萬家燈火從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從國門口岸到沿海島礁昆木加哨所昆木加,藏語意為「鮮花盛開的地方」。詩一般的名字,總惹人無限遐想。昆木加哨所,海拔4900多米,距中尼邊境最近處只有4.5公裡,是西藏軍區最西端某邊防團的一個哨所,大雪封山期長達5個月。
  • 邊防有我,請祖國和人民放心:邊防哨所戰士的堅守
    ——題記查果拉哨所——西藏格桑花在這裡綻放「氧氣吃不飽,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這是駐守在西藏查果拉哨所的邊防軍人對這裡生存環境的真實寫照。按說,在條件這麼艱苦的地方,很少有人想來這裡駐守,但令人驚奇的是,每次換崗,官兵都搶著來這裡駐守哨所。他們認為,不上查果拉,愧為崗巴人。
  • 西藏「天梯哨所」紀實:2187級臺階,相當於爬160層樓
    西藏「天梯哨所」紀實:2187級臺階,相當於爬160層樓 2020-01-13 0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高原零距離|雪域萱歌:我心中的詩和遠方
    、熱愛西藏、謳歌西藏的人們走進西藏經典,走入雪域高原歷史文化深處,以真情和時代擔當精神共同「觸摸西藏的靈魂和溫度」,在全區詩壇深有影響。   「雪域萱歌」創辦人劉萱還為學生作了《雪域高原:我心中的詩和遠方》報告,舉行了詩集《西藏三章》籤贈儀式。
  • 致敬西藏邊防軍人:人生有多少愛戀,才讓他們視苦寒為暖陽
    人生有多少愛戀,才讓他們視苦寒為暖陽周才人天光離合之處,星河流淌?摩天接地之處,冰雪熠熠生輝?鳥兒飛不過的地方,解放軍官兵猶如雄鷹,騰空而起,飛越荒涼雪山,掠過刺骨冰河!人生有多少愛戀,才讓他們視苦寒為暖陽,視粗茶淡飯為美酒佳餚?
  • 戍守在「極地哨所」,108級臺階是他們的「喜馬拉雅」
    對於戍守在海拔5400米哨所的兵來說,他們的「喜馬拉雅」也許只是108級臺階。如果你不曾去過高原,不曾有過高寒缺氧的極限體驗,便很難理解攀登者為何要攀登。每一次攀登,都是對毅力、體能、技能的考驗,也是對信仰、信念、信心的熔鑄。對於一名軍人而言,攀登,是因為哨所在山巔、責任在山巔;努力成為一名攀登者,是因為他們無比珍視崑崙衛士這個響亮的名字。
  • 解放軍的邊防哨所,你不曾想過的「生命禁區」
    邊防哨所肩負著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職能,是我國解放軍捍衛國家的第一道防線,他們駐紮在最惡劣的環境中卻幹著最危險的事。一代代邊防官兵將自己大好青春與熱血奉獻給了祖國這大好山河,他們用自己的身軀鑄就了這4萬餘公裡的邊防城牆。
  • 候鳥哨所:鳥兒飛走兵還在
    哨所戰士們的石頭畫。 飛過雲雪雨露,掠過晝夜晨昏,在四季輪回裡結伴前行。在自然界裡,候鳥南來北往,追逐著溫暖。但邊防軍人眼中,點位就是他們遷徙的方向。 木孜,蒙古語意為「冰川」。每年春夏,一群「候鳥」軍人奔赴這裡,秋冬再回撤。年復一年,新疆軍區木孜邊防連阿拉艾格爾執勤哨所就成了「候鳥」的故鄉。 這個冬天,至今仍有一群官兵堅守在這裡。
  • 景色不輸西藏,海拔更低、氣溫更高,它才是詩和遠方!
    西藏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心中的聖地,很多人因多種原因去不了西藏留下遺憾。人生不只是有眼前的苟且,甘南就是詩和遠方,這是一個淳樸的遠方,沒有商業化物質的遠方;電影《天下無賊》真正的拍攝地不在西藏,而在甘南拉卜楞寺——佛光閃耀的聖域。
  • 景色不輸西藏,海拔更低、氣溫更高,它才是真的詩和遠方!
    ⊙來源 | 好旅遊西藏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心中的聖地,很多人因多種原因去不了西藏留下遺憾。
  • 浙江援疆醫療隊跨越1000公裡遠赴邊防哨所為官兵義診和體檢
    近日,由國家扶貧辦、國家中管局派遣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衢州中醫醫院對口支援烏什縣中醫醫院(維吾爾醫醫院)的第一批醫療隊攜帶相關醫療設備及藥品前往邊防哨所為官兵開展健康體檢、義診活動,讓他們能夠更安心、更踏實地守好祖國的
  • 一成詩意九成奉獻:西藏山南軍分區邊防兵告別無名湖哨所
    這個人就是「你」——我最親愛的戰友。是身邊許許多多個「你」,帶來生命中一點一滴的溫暖,是這些溫暖讓我們遠離寒冷孤寂和生命中的陰霾,使我們成為一個堅毅勇敢的人、一個善良真誠的人。「你」是每一個駐守遠方的軍人,「你」是每一顆砥礪前行的心。守望遠方,一條河、一束光、一個峽谷、一串孤寂的腳印,願每一個閃光的瞬間都能帶來溫暖留下回憶。
  • 詩和遠方有多髒?
    這些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想去追尋遠方、想去看看世界的年輕人。 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辭職追尋的「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 一名負責旅遊工作的資深人士,曾經揭露了那些辭職旅行的年輕人真實現狀。
  • 盤點我國最艱苦的幾大邊防哨所
    下面介紹幾個中國邊防哨所之最: 1、溫差最大,最西部的邊防哨所:神仙灣哨所 1982年,神仙灣哨所被授予「喀喇崑崙鋼鐵哨卡」榮譽稱號,人們都知道,在遙遠的喀喇崑崙山上,有一個最高、最苦、最讓人崇敬和牽掛的小小哨所——神仙灣。 2.中國最冷的哨所:伊木河哨所
  • 2019畢業典禮 | 校友代表劉萱:熱愛現實生活的我們,更加需要詩和遠方
    我記得我在畢業時,文學院的教授荀運昌老師為我題了一幅字:「劉萱同學雅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沒想到的是,老師題的這幅字,成了我一生執著追尋心中的「詩和遠方」的引領力量。1980年的9月,我來到西南師範學院中文系讀書,也就是今天的西南大學文學院。
  • 中國為什麼非得在窮山惡水建那麼多邊防哨所?後勤保障還不行嗎?
    詹娘舍是西藏軍區一個邊防哨,位於在喜馬拉雅山南麓日喀則地區亞東縣境內,孤獨地凸出到印度境內,所以它的名字從藏語音譯而來,意思是「雪山孤島」。這裡海拔4655米,終年被雲霧遮繞,因此又被稱為「雲中哨所」。
  • 讀四首古詩,感悟生活中眼前的苟且,期待心中嚮往的詩和遠方
    現在很多朋友都愛說一句話: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非常流行的話,出自高曉松,最初的版本是這樣的:從小媽媽告訴我們的許多話裡,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最遠處。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年輕人,你們真的懂什麼是詩與遠方嗎?
    這些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想去追尋遠方、想去看看世界的年輕人。他們所理解的詩與遠方,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西藏的神聖,去看看稻城亞丁的純潔,在旅行的路上受一次靈魂的洗滌,最好還有一段浪漫的邂逅。
  • 邊防官兵收貨啦!新春年貨送進"雪海孤島"
    此時,邊防連的官兵早已在營門口等候迎接。空運來的果蔬,讓深處「孤島」的官兵喜笑顏開。在年貨物資裡,筆者發現了一隻紅色小箱子。連長哈志麥告訴筆者,箱子裡裝的是官兵家屬寄來的12封家書。來自父母妻兒的一封封家書,將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溫暖著官兵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