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治方法|指南共識

2020-12-27 騰訊網

導讀

藥物性肝損傷(DILI),是指由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製劑以及傳統中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及其代謝產物乃至輔料等所誘發的肝損傷,亦稱藥物性肝病。在藥物使用過程中,因藥物本身和/或其代謝產物導致,或由於特殊體質對藥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導致DILI發生,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之一,臨床上可表現為急性或慢性肝病。

一、DILI的診斷

DILI診斷是排除性診斷,全面、細緻地追溯可疑用藥史和除外其他肝損傷的病因對診斷至關重要。RUCAM量表可用於評估藥物誘發的肝損傷的因果關係,指導對疑似DILI患者進行系統和客觀評估。據RUCAM量表評分結果將藥物與肝損傷的因果相關性分為5級:>8 分為極可能,6~8分為很可能,3~5分為可能,1~2分為不太可能,≤0分可排除。見表1。

表1 Roussel Uclaf因果關係評估量表

DILI診斷的基本條件:

(1)有藥物暴露史。

(2)排除其他原因或疾病所致的肝功能損傷。

(3)可能有危險因素和藥物說明書含有肝毒性信息。

(4)肝臟損傷在相應的潛伏期,通常1~4周。

(5)停藥後,肝功能指標有所改善。

(6)偶爾再次給藥,迅速激發肝損傷。

其中(1)(2)是診斷DILI的必要條件,(3)~(6)是非必要條件。

目前國際上通常將急性DILI的嚴重程度分為1~5級,中華醫學會參與制定的《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中將DILI分為0~5級。

0級(無肝損傷):患者對暴露藥物可耐受,無肝毒性反應。

1級(輕度肝損傷):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和/或鹼性磷酸酶(ALP)水平呈可恢復性升高,總膽紅素(TBil)

2級(中度肝損傷):血清ALT和/或ALP水平升高,TBil≥2.5倍ULN,或雖無TBil升高但INR≥1.5。上述症狀可有加重。

3級(重度肝損傷):血清ALT和/或ALP水平升高,TBil≥5倍ULN(5.0 mg/dl或85.5 μmol/L),伴或不伴INR≥1.5。患者症狀進一步加重,需要住院治療,或住院時間延長。

4級(急性肝衰竭):血清ALT和/或ALP水平升高,TBil≥10倍ULN(10.0 mg/dl或171.0 μmol/L)或每日上升≥1.0 mg/dl(17.1 μmol/L),INR≥2.0或凝血酶原活動度(PTA)

5級(致命):因DILI死亡,或需接受肝移植才能存活。

完整的DILI診斷應包括診斷命名、臨床類型、病程、RUCAM評分結果、嚴重程度分級。舉例如:藥物性肝損傷,肝細胞損傷型,急性,RUCAM 9分(極可能),嚴重程度3級。DILI的診斷流程見圖1。

圖1 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斷流程圖

二、DILI的治療

DILI的基本治療原則:及時停用可疑肝損傷藥物,儘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類藥物;應充分權衡停藥引起原發病進展和繼續用藥導致肝損傷加重的風險;根據DILI的臨床類型選用適當的藥物治療;急性肝衰竭(ALF)/亞急性肝衰竭(SALF)等重症患者必要時可考慮緊急肝移植。

目前無證據顯示2種或以上抗炎保肝藥物對DILI有更好的療效,因此不推薦2種或以上抗炎保肝藥物聯用。在抗結核治療等DILI發生風險相對高的治療中,目前無確切證據表明預防性應用抗炎保肝藥物可減少DILI的發生,但應在用藥期間,特別是用藥的前3個月加強生化檢測,及時發現肝損傷並給予合理的治療。

(一)停藥

多數患者在停用肝損傷藥物後可完全恢復,但也有部分患者會發展為慢性DILI,極少數患者可能進展為ALF/SALF。

無症狀的血清ALT和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升高且ALT/AST

1. 血清ALT或AST>8倍ULN。

2. ALT或AST>5倍ULN,持續2周。

3. ALT或AST>3倍 ULN,且TBil>2倍ULN或INR>1.5。

4. ALT或AST>3倍ULN,伴逐漸加重的疲勞、噁心、嘔吐、右上腹疼痛或壓痛、發熱、皮疹和/或嗜酸粒細胞增多(>5%)。

上述原則適用於藥物臨床試驗受試者,在臨床實踐中供參考。對固有型DILI,在原發疾病必須治療而無其他替代治療手段時可酌情減少劑量。

(二)藥物治療

1.輕-中度肝細胞損傷型和混合型DILI,炎症較輕者可試用水飛薊素,140 mg/次、3 次/d;炎症較重者可試用甘草酸製劑,通過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發揮抗肝臟炎症的作用,如甘草酸二銨,150 mg/次、3次/d,或甘草酸單銨半胱氨酸複合製劑,100~250 ml/d靜脈應用,同時起到中和活性氧化物的作用。其他常用藥物還有精氨酸穀氨酸注射液,20 g/d靜脈應用;雙環醇,25 mg/次、3次/d。

2.膽汁淤積型DILI可選用熊去氧膽酸,但其減輕肝損傷嚴重程度的有效性尚未得到證實。有報導腺苷蛋氨酸(SAMe)治療膽汁淤積型DILI有效。早期應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對肝竇阻塞症候群(SOS)有效。

3. 妊娠期DILI的治療,除停用肝損傷藥物外,還應關注妊娠結局的改善,預防早產,加強胎兒監護,把握終止妊娠時機。

4. 目前國內推薦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N-乙醯半胱氨酸(NAC)治療早期ALF,但NAC 對中、重度DILI的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NAC可清除多種自由基,臨床越早應用效果越好。NAC 2004年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來治療對乙醯氨基酚(APAP)引起的固有型DILI的唯一解毒藥物。不建議NAC用於兒童非APAP所致藥物性ALF的治療,尤其是0~2歲的患兒。成人一般用法:50~150 mg·kg-1·d-1,總療程不少於3d。治療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給藥速度,以防不良反應。

5.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准增加急性DILI為異甘草酸鎂的治療適應證,成人一般劑量0.1~0.2 g/d,可用於治療ALT明顯升高的急性肝細胞損傷型或混合型DILI。

6.糖皮質激素對DILI的療效尚缺乏隨機對照研究,應嚴格掌握治療適應證,宜用於超敏或自身免疫徵象明顯、且停用肝損傷藥物後生化指標改善不明顯甚或繼續惡化的患者,並應充分權衡治療收益和可能的不良反應,避免誘發或加重感染、消化道潰瘍或出血、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等不良反應。

(三)肝移植

對於出現肝性腦病、嚴重凝血障礙的 ALF/SALF及失代償肝硬化的可以考慮肝移植。

本文摘自: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等. 藥物性肝損傷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J].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2020,19(10):868-875.

相關焦點

  • 發生藥物性肝損傷怎麼辦?這份保肝建議請收好!
    警惕藥物性肝損傷! 藥物性肝損傷(DILI)是指藥物本身及其代謝產物造成的肝功能異常,或者是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超敏反應導致的免疫系統損傷。
  • 重視新冠肺炎患者藥物性肝損傷的防治
    近年來,我國在因肝病住院的患者中,藥物性肝損傷所佔比例不斷增加。自2019年12月以來,新鑑定出的冠狀病毒COVID-19對公共衛生構成重大威脅。近日,多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除呼吸系統外,新冠肺炎患者有肝功能異常風險,但這種肝異常可能不是由於肝細胞損傷,而是由於病毒與膽管細胞結合致後者功能障礙,以及其他原因所致,如全身性炎症反應或治療中使用的藥物引發,即藥物性肝損傷[1-3]。
  • 藥物性肝損傷治療方法有哪些?
    藥物性肝損傷治療方法有哪些? [山東省立醫院李洪光] 藥物性肝病是對患者的肝臟健康危害很大的疾病,這一疾病的出現給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當前,用藥越來越隨便的社會中,藥物性肝病的發生概率,雖不如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慢性肝損傷那麼普遍,但也不算越來越多見。那麼,藥物性肝病危害具體有哪些?藥物性肝病是怎麼形成的?
  • 隱球菌性腦膜炎診治專家共識
    來源丨中華內科雜誌2018 年5月第57 卷第5期作者丨劉正印 王貴強 朱利平 呂曉菊 章強強 俞雲松 周志慧 劉焱斌 蔡衛平李若瑜 張文宏 張福傑 吳  昊 徐英春 盧洪洲 李太生代表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隱球菌性腦膜炎診治專家共識
  • 藥物性肝損的「照妖鏡」或將問世!
    藥物引發的安全性問題一直受到各方廣泛而高度的重視,藥物安全性評價技術和方法更是各國學者研究的熱點。藥物性肝損傷(DILl)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藥物安全性問題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 藥物性肝損傷,轉氨酶升高100多嚴重嗎?怎麼治?聽聽醫生怎麼說
    在沒有吃抗焦慮藥之前,肝功能一直是正常的,說明之前沒有肝炎或肝損傷。醫生考慮藥物性肝損傷!藥物性肝損傷的概念,先了解一下:它是指人體暴露於常規劑量或者高劑量的藥物之後,因為藥物本身及其代謝產物對肝臟的直接毒性,或者人體對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產生過敏或代謝等特異性反應,而導致的肝臟損傷。在臨床上,診斷藥物性肝損害有時候是很難的,需要完全排除其他各種因素導致的肝炎。
  • 《自然-醫學》:讓藥物更安全,基因檢測方法預測藥物肝損傷風險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根據《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誌新上線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多基因風險評分」系統,可以顯示一種藥物(包括批准的藥物和實驗性藥物)在什麼時候會有引起藥物性肝損傷(drug-induced
  • 一個肝病科醫生眼中的保肝藥物
    我們不妨來看看近幾年肝病相關指南和臨床路徑的描述。臨床肝病相關指南關於保肝藥物的描述:國家衛計委臨床路徑關於保肝藥物的分類及描述:通過上面的描述,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保肝藥物在肝病治療中是非常必要的,是肝病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指南和路徑中關於保肝藥物的描述也同樣各有不同的表述。
  • 一文掌握「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的藥物治療
    一.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的治療藥物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治療藥物主要是米多君、氟氫可的松、屈昔多巴、溴吡斯的明等,其中米多君、氟氫可的松、屈昔多巴有致仰臥位高血壓的風險。因有些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者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可致便秘、無汗,因而這些不良反應對某些患者可能有益。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相關仰臥位高血壓治療藥物主要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外周平滑肌鬆弛劑、中樞性α2受體激動劑、血管擴張劑等。
  • 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統常見的危重疾病,相關指南的更新對臨床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指南以多學科專家意見為基礎,以近5年國內外臨床證據為依託,以30條陳述為表述形式,進一步明確了急性胰腺炎的分類、病因和診治要點,相關陳述對臨床指導性更強,有望進一步規範我國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治。
  • 成人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研究與診治國際共識報告更新解讀
    2007年成立的ITP國際工作組就該病的定義、診斷標準、分期、治療及療效評估做出共識報告。該報告的出現對ITP規範化診治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也極大增強了全球範圍內不同國家和地區ITP相關基礎和臨床研究的可比較性。 近十餘年來,ITP研究領域十分活躍,新的治療藥物及臨床試驗結果不斷湧現,亟需對舊版共識報告進行更新。
  • 大三陽抗病毒兩年,最近檢查顯示「瀰漫性肝損傷」,應該怎麼辦?
    慢性B肝患者的肝臟,在B超圖像中的表現,就是一種瀰漫性的肝損傷表現。通常還可能伴有肝臟腫大、實質回聲增粗等表現。而如果已經有肝硬化了,則除了以上的表現之外,還可能伴有脾腫大和門靜脈內徑擴大的表現,甚至還可能肝臟先腫大後縮小。
  • 《中國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診治指南》(2020)在京發布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社長魏均民在開幕式上說,指南出臺後還需要讓廣大醫務工作者正確理解和應用指南,廣大公眾正確認識OSA危害和防治方法。《中國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診斷與治療指南》(2020)發布會也是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舉辦的首個臨床實踐指南發布會,希望通過媒體宣傳報導,共同提高社會公眾對兒童OSA的正確認識。
  • 強直性脊柱炎診治的效果怎樣呢?
    強直性脊柱炎診治的效果怎樣呢? 時間:2020-12-22 10:15 成都風溼醫院 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們容易患上各種關節疾病,強直性脊柱炎是其中一種,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人活動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那麼,強直性脊柱炎診治的效果怎樣呢?
  • 3張表掌握骨關節炎常用藥物,專家共識版!
    《中國骨關節炎疼痛管理臨床實踐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需長期給藥的骨關節炎慢性疼痛患者可服用雙醋瑞因。歐洲骨質疏鬆症和骨關節炎臨床和經濟學會(ESCEO)推薦雙醋瑞因作為骨關節炎治療的一線藥物。有研究發現,雙醋瑞因從2周起改善骨關節炎症狀,鎮痛效果與NSAIDs相當。
  • 難治性高血壓能夠被治癒嗎?看完這篇就知道了
    那麼,難治性高血壓能被治癒嗎?對於這個問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許建忠教授這樣說道:「雖然目前沒有完全治癒的辦法,但在遵循指南、共識的情況下規範治療,難治性高血壓已經能被良好控制。也就是說,如果治療藥物中包含α受體阻滯劑但未能達標的患者,在美國就不能被定義為難治性高血壓;再次,美國AHA共識更強調高血壓的「控制」及「未控制」,例如頑固性高血壓就屬於未控制的類型;此外,在中國高血壓指南中對於難治性高血壓有明確的時間限制,即在至少治療4周後仍無法達標的可定義為難治性高血壓,而美國專家共識中則無相關的時間推薦。
  • 強直性脊柱炎藥物治療的現狀與進展
    目前,尚無根治的治療方法,只能通過藥物治療緩解病情,國內外臨床一線專家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對藥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作出相關研究與總結。 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目標 藥物與非藥物的多學科聯合治療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強直性脊柱炎規範診療路徑,而非藥物治療主要包括微創治療、物理治療、運動療法、心理調試、自我管理等。
  • 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趕緊收藏
    開始學習指南前,我們先了解一下SAH病因學:顱內動脈瘤85%;動靜脈畸形(AVM) 10%-15%;中腦周邊非動脈瘤性出血;高血壓動脈硬化性出血;煙霧病(MMD);顱內血管夾層;腦膜動靜脈瘻(明確病因,接下來我們來解讀《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2019》相關內容。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社區...
    本文匯總了2018—2020年發布的國內外呼吸科相關指南和共識,供大家查閱。感染1.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CAP)在全球各年齡組都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指南綜合參考近年發表的重要文獻,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診斷、評估、穩定期與急性加重期的治療做出了更新,旨在為臨床醫生提供最新的慢阻肺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