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甘肅新聞1月14日電 在張掖市高臺縣,甘肅大漠紫光生物科技公司經過近20年的潛心培育,不但讓「高臺黑番茄」有了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國家地理商標保護認證,而且使之成為全球唯一能夠達到工業化生產標準要求的果品。
該公司董事長柴在軍說,多年來,黑番茄系列食品在中高端市場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信賴,復購率極高。沙區農民種植黑番茄的收入由每畝地平均2000元提高到7600元,還節約了45%的水資源消耗。從而使張掖市三縣一區十六個鄉鎮沙區在高效節水和增收致富方面取得了雙贏。
黑番茄生產基地外景。受訪單位供圖
據介紹,大漠紫光生產的黑番茄系列產品已服務於載人航天、醫學臨床應用、循證醫學研究等領域,特別是去年在新冠肺炎爆發期間,先後為武漢中南醫院、雷神山醫院、甘肅省人民醫院、甘肅肺科醫院、甘肅疾控中心等近400家醫療機構的醫務工作者和患者提供了有效援助,引起了醫學界專家院士的高度重視。
黑番茄原產於南美洲,後經德國、美國科學家研發培育,鮮果進入大眾餐桌,但由於這些國家地域氣候等因素制約,解決不了皮薄、肉嫩、易裂口的問題,使黴菌超標而無法工業化生產。2000年,柴在軍掌握了黑番茄極耐炎熱乾燥、喜陽光、喜沙地、耐乾旱貧瘠的生理屬性後,先後與德國、美國專家交流合作,將該品種引入到高臺縣沙區進行培育研發。
建在農田之間的標準化生產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2008年,經科技成果鑑定驗收,高臺黑番茄達到國內領先並填補了一項國內空白,其種子千粒重分別超過了德國的58%,美國的62%,達到了96%的成果標準,從而使鮮果的乾物質、營養等指標完全達到了工業化生產的標準要求。
張掖市地處北緯38度、巴丹吉林沙漠南緣和祁連雪山北麓,這裡陽光酷烈,降雨量稀少,蒸發強烈,晝夜溫差大,年積溫高是該市全球獨特的地城氣候,被譽為世界育種的「黃金矽谷」。高臺黑番茄正是由於獨特地理氣候條件,成就了它天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食療功效。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人民功勳科學家錢學森前瞻性的提出了讓不毛之地變沃土的沙產業理論思想,到90年代初期,張掖市開始沙產業理論思想的貫徹實施。多年來張掖市把發展高效節水現代農業作為重中之重,同時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做為抓手,把研發培育適合乾旱沙區的農物品種做為發展農業的基礎重點扶持。
多年來黑番茄產業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深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生前對沙產業深切關懷並指導,他說:「張掖人民開創了沙產業,已走出了我國大農業的第一步,是了不起的事業與創新。」
世界各國的科學家紛紛前來大漠紫光考察,並對高臺黑番茄產業基地給予了高度評價。以色列著名科學家尼古拉·奧爾洛夫贊言:「你們為了人類的福祉,創造了地球上的最高生產力。」俄羅斯院士著名科學家伊戈爾·左恩贊言:「把戈壁荒漠變成了人類黃金般的食物儲備。」美國國家大氣中心主任、著名科學家麥可·格蘭茨贊言:「這是一個綠化戈壁的偉大成就,如同一次偉大的勝利。」
柴在軍說,一粒種子可以振興一方經濟,造福一個民族,改變一個世界,種子是農業之母,是農業科技的晶片,是糧食生產的源頭。種子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乎我國的糧食安全和人民健康。只有把種子研發放在科技創新的前沿,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才能化解「卡脖子」的風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