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兩隻物業股正在招股:
1、恆大許老闆和他的朋友們 6666.HK,
招股期:11.23-11.26
中籤/暗盤:12.1
上市:12.2
一手500股入場費4924.12
招股價:8.5-9.75HKD
保薦人:中信裡昂、華泰金控、瑞銀香港、農銀國際、建銀國際、海通國際。
穩價人:瑞銀
基石投資者一大堆,但是沒幾個是專業的投資機構,都是供應商,有些甚至都沒香港帳戶,委託建信基金待認購的。這波操作很迷惑!
有人說這麼多老朋友都來了應該不至於坑吧,但是我覺得就是來站臺撐門面的。而且靜態市盈率95.35倍,已經嚴重高估,所以恆大一手沒打。
2、華潤萬象生活 1209.HK
招股期:11.25-12.01
中籤/暗盤:12.8
上市:12.9
一手200股入場費4504.94
招股價:18.6-22.3HKD
引入GIC、高瓴、平安、國調基金等七名基石,鎖定約40%的發行股份。
保薦人為建銀國際、中金公司、花旗、高盛。我打了白嫖。怕了中金和高盛。
基石保薦人都不錯,但是靜態市盈率110.72倍。基石再厲害發這麼貴,二級市場誰敢接盤?中籤就砸手裡的貨。
近期物業板塊整體回調,目前仍未見底,所以兩隻物業均未申購。
每年年底都是新股發行高峰期,這也是本年港股打新最後的一波新股潮,目前打新熱度急速下降,打新熱門板塊二級市場也持續回調,目前能夠參與的標的也是越來越少,好在期待已久的藍月亮、泡泡瑪特、京東健康均已通過聆訊。
往往新股大撞車都會殺出一匹黑馬,6月底的新股潮出了思摩爾、祖龍娛樂。讓很多人體驗了一把日入10萬。
一、京東健康
京東健康 9618.HK,
招股期:11.26-12.1,中籤/暗盤:12.71,
上市:12.8,
一手50股入場費3565,
招股價:62.8-70.58HKD,
集資最多268.2億元,
計及超額配售權後,上市估值達260-290億美元(約2028-2262億元)。
分拆完成後,京東將間接持有京東健康不少於50%股權。美銀、海通國際及瑞銀為聯席保薦人。
首先需要認清的事實是,京東健康不是一個可以長持的新股,只是京東電商業務分拆出來的一個版塊而已。
阿里健康受益於疫情健康概念炒作,所以今年大漲,沒有疫情仍然還是輝半死不活的原地趴著。
但是就打新而言,京東健康還是有足夠的炒作空間的。
再看基本面,京東健康主要有兩個核心業務
1、藥品零售,包含jd大藥房,第三方平臺商家的業務。
這部分業務,京東對比阿里健康有很大的優勢,買藥最重要的自然是配送速度。京東在這方面很佔優勢。
截至2019年底,京東平臺的活躍用戶為3.62億,京東健康的活躍用戶滲透率達到了0.561/3.62=15.4%.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平臺的活躍用戶為4.17億,京東健康的活躍用戶滲透率達到了0.725/4.17=17.3%
疫情對京東健康的短期影響還是挺大的。但是疫情總會結束。短期來看京東健康的增速已經有了瓶頸。
2、在線問診
這部分就是京東健康的在線問診服務,因招股書沒找到具體財務披露,應該也是出於虧損狀態的。
對標阿里健康,較阿里健康少17%-27%,但是,阿里健康是借殼上市的,籌碼集中易於炒作,目前股價已經炒到上天,與阿里健康來對於已無參考價值。
目前對京東健康的2020年業績預測為9億左右,如果明年京東電商業務有30%的增速,那麼2021年也就算12億左右,換算出來,發行的PE為2020年251倍,2021年188倍,而京東目前的TTM是32.75,只炒作一個概念就要付出大概8倍的溢價。
但考慮到因為京東健康是盈利的,可能有部分二級市場投資者選擇賣出阿里健康買入京東健康,所以京東健康我選擇投機認購,多帳戶現金一手。不上融資。
二、藍月亮
預計11.27-12.3招股。保薦人為美銀、中金和花旗。承銷商之一的滙豐給予藍月亮的估值為738.63億至968.79億元,相當於明年預測市盈率29.1倍至38.2倍;另一承銷商法巴給予估值為805億至912億元,相當於明年預測市盈率達33倍至38倍。
目前還沒有招股信息,根據路邊社消息來看,明顯是非常貴的。
因為目前港股市場沒有同類可以對比,而與美股市場有同類業務的寶潔公司對比。
寶潔的業務種類更全,且遍布全球。TTM只有26.45。
因為目前沒有招股信息,根據小道消息看我是選擇放棄申購。
三、泡泡瑪特
如圖所示,這個東西叫盲盒,泡泡瑪特的業務就是賣盲盒。
據港交所信息披露,泡泡瑪特已於11月22日通過港交所聆訊,傳泡泡瑪特12.2啟動招股。預計12月中下旬正式掛牌上市,募資規模預計為2億至3億美元。摩根史坦利和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也有傳言稱集資5億美元(約39億港幣)
盲盒這個東西沒有接觸過的人可能不太了解,但是對於喜歡盲盒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有成癮性的東西。
今年雙11期間,泡泡瑪特總銷售額超1.42億元,顯示出強大的吸金能力。據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今年上半年共賣出1350萬個盲盒,收入8.17億元,毛利5.33億元,經營利潤2.08億元,期內利潤1.41億元。在2017年-2019年期間,其淨利潤分別為160萬元、9950萬元和4.511億元,也就是說三年時間內,泡泡瑪特淨利潤激增近300倍。
泡泡瑪特旗下「Molly盲盒系列」仍然是最大的IP。據招股書,2019年Molly形象所產生的收入為4.56億元,在當年總收入的佔比為27.1%,相較於2018年41.6%的佔比大幅下降。當然,這也是泡泡瑪特有意為之,意在加強自有IP的豐富度。
年輕人為了集齊所有玩偶款式,買了拆,拆了買,這種用未知刺激消費的模式,堪比「印鈔機」,炒盲盒一度成為一門生意。有媒體報導,在二手平臺限量版娃娃炙手可熱,潘神聖誕隱藏款原價為59元,轉手能賣到2350元的高價;Molly胡桃夾子王子隱藏款原價59元,閒魚均價1350元。
2017年泡泡瑪特登陸新三板,後考慮成本問題,於2019年4月選擇退市。退市後泡泡瑪特不僅營收迅猛,還全面布局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網絡,即零售店、線上電商、機器人商店、展會、批發五大銷售渠道。
截至2019年泡泡瑪特的線下零售店已經達到114家,2017年~2019年,泡泡瑪特的零售店貢獻的收益分別為1.01億、2.483億、7.397億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按2019年零售額計算,泡泡瑪特在中國潮流玩具市場的佔有率為8.5%,已經是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但獨具一格的商業版圖也不是無堅不摧
泡泡瑪特在招股書中指出其將面臨三大風險:產品為第三方代工,質量沒辦法把控;依賴經銷商,但無法掌握;IP合作可能不穩定。
其中,IP合作模式對泡泡瑪特影響極大。其在招股書中稱,「如果Molly受損害或未能保持其目前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則將面臨沒有替代品的困境」。
資本市場喜歡講故事,相信泡泡瑪特的故事一定會受到資本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