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嚇到了,你真的知道該怎麼做嗎?

2020-12-23 小飛魚媽媽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東西讓他們感到恐懼,比如:吸塵器的噪音,突然竄出的惡犬,動畫片裡可怕的怪獸,無意看到的暴力鏡頭等等。

那麼,如果有辦法可以讓孩子眼裡害怕的東西全部消失,你會去做嗎?

今天,就來談談面對孩子的恐懼,我們應該怎麼辦

生活裡沒了恐懼,她卻崩潰了

美國電影《黑鏡》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單親媽媽姍博爾非常害怕她的女兒莎拉受到傷害,於是她決定讓女兒接受一個叫做「天使計劃」的小手術。這個手術只需要像打針一樣,在女兒的大腦裡植入一個晶片。

有了這個晶片,媽媽可以在一個特製的平板電腦上追蹤女兒的位置,監測她的營養狀況,更神奇的是,她還可以在電腦裡看到女兒所看到的東西,並且根據危險等級,將女兒看到的東西進行過濾。

鄰居家有一隻黑色的惡犬,每次經過的時候,都會朝著莎拉母女狂叫,這讓年幼的女兒非常害怕。於是,媽媽開啟了過濾模式,那隻狂吠的惡犬在莎拉的眼裡變成了模糊的馬賽克,甚至連叫聲都被消除了。

變成馬賽克的惡犬

不僅如此,任何會讓莎拉感到害怕或者緊張的事情都會被屏蔽掉,打架的視頻,同學嘴裡說出來的充滿暴力的話。

變成馬賽克的朋友

她的生活裡沒有任何讓她感到不適的東西,她再也不會被這些可怕的事情嚇到了。聽著是不是像帶娃神器?莎拉的媽媽對這個產品也非常滿意。

可是,那些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馬賽克卻讓莎拉很崩潰,她很想知道被屏蔽掉的那些東西究竟是什麼,為了感受恐懼,為了知道流血是什麼感覺,她拿起鉛筆往自己的手上狠狠的扎去。

好在電影裡的「天使計劃」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可是我們的確為了保護孩子,幫助他們提前清除過那些會嚇到他們的東西。

我們可能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傷害,儘量不使用噪音很大的吸塵器,繞開有惡犬出現的路,美化童話故事裡那些吃人的怪物,不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死亡。我們想把孩子眼裡的世界變得柔和,變得沒有傷害。

然而事實是,我們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虛假的、完美的世界,可是我們沒辦法消除孩子的焦慮和恐懼,反而會把他們對真實世界的恐懼,變成對虛幻世界的恐懼。

就像電影裡的莎拉,她雖然感受不到現實中的惡犬和暴力帶給她的恐懼,可諷刺的是,她對自己感受不到恐懼這件事產生了深深的恐懼。

恐懼是一種自我保護

恐懼其實是有積極作用的,適當的恐懼是可以保護自己的。

我們總擔心那些讓孩子產生不安或者害怕的事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我們竭盡所能的幫孩子消除了那些會讓他們產生恐懼的事物,可也正因為這樣,孩子失去了調整自己的機會。

孩子在感知到危險的時候會產生恐懼,而這種恐懼會讓他們主動的規避危險,為即將到來的危險做好準備,或者通過哭喊向成人求救,這就是他們保護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們提前幫孩子掃清了生活中的障礙,孩子沒辦法通過自己的經歷正確的評估危險,這可能要比孩子被嚇到更加可怕。

就像電影裡的莎拉,她的媽媽過濾掉了生活裡的所有會對她產生不良影響的事情,導致莎拉對危險沒有概念,對暴力也沒有恐懼。她面對爺爺心梗倒地無動於衷,還會暴力的毆打自己的媽媽。失去對恐懼的感知,讓她變成了一個冷血的人。

我們保護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身體健康,心理也健康,可是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誤解。

塞爾瑪.佛雷伯格是美國研究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先驅,她的書《魔法歲月》裡詳細解析了0到6歲孩子心理發展,也是兒子的兒科醫生推薦給我的書。在這本書裡,她是這樣定義心理健康的:

「心理健康狀態並不只是一道富有營養的心理大餐的產物,而是複雜的心理系統不斷地作用於個人經歷,對其作出反應、適應、吸收和整合,並堅持不懈地維持我們內在需求和外在需求之間平衡的結果。」

我們總以為讓孩子一直保持快樂、幸福的積極狀態就是心理健康,而那些讓孩子產生不安的負面情緒,比如:恐懼、傷心、焦慮,都是不健康的。所以,當孩子出現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的第一反應都是制止,或者用最快的速度讓孩子重新高興起來。

可是,真正的心理健康並不是讓孩子永遠處於快樂的狀態,而是孩子有能力通過自己的經歷,對自己的狀態作出及時的調整,而這些負面的情緒恰恰是在幫孩子進行調整。

迪斯尼出品的動畫片《頭腦特工隊》裡的就講了一個小女孩就在負面情緒的幫助下,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

小女孩萊麗的心裡住著「樂樂」、「憂憂」、「厭厭」、「怕怕『、」怒怒「分別掌管她的不同情緒。一開始,這些小人是由掌管快樂的」樂樂「統一調配的,在每次萊麗可能會感到害怕、憂傷的時候,這個掌管快樂的小人就會釋放出一些快樂的核心記憶來幫助萊麗振作起來。

有一天,因為爸爸的工作關係,他們全家搬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萊麗很不適應,她想念自己的朋友,想念以前的家。可是,因為「樂樂」的控制,萊麗沒辦法表達自己的悲傷,只能不停想辦法快樂,這讓萊麗情緒失控,她的內心世界也開始坍塌。

在「樂樂」幫助萊麗重建她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她驚訝的發現,支撐著那些快樂記憶的竟然是「憂憂」掌管的悲傷的回憶,是這些悲傷和挫折才讓萊麗變得勇敢、樂觀。

最後,在「憂憂」的幫助下,萊麗在父母的面前放下防備,放聲大哭,訴說了自己的悲傷,也正是這次徹底的宣洩讓萊麗找回了自己。

這個掌管快樂的小人就像很多父母一樣,總以為保護孩子遠離負面情緒就會讓她快樂成長,卻不知道,陪伴孩子走過那些不快樂和挫敗,才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關鍵。

孩子有能力克服恐懼

我們衝在前面幫孩子擋住所有可能傷害到他們的事情,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不相信他們有克服恐懼的能力,怕這些事情會讓他們產生心理陰影。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孩子自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天生具有克服恐懼的能力。

孩子從媽媽肚子裡那個安全、平靜、溫暖的小世界,突然來到外面這個嘈雜、陌生、看不到邊的世界裡,這大概是他們遇到的第一件最可怕的事情了。就算是大人,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自己身處於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裡,怕是也會被嚇的不輕。可是孩子沒有一直處於恐懼中,而是通過和這個世界的接觸和感知,學會了適應這個世界。

孩子在遇到陌生事物的時候,會本能的產生恐懼,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而且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應對恐懼的辦法。

例如,孩子通過想像出來那些藏在床底下,門背後的怪物,把自己的恐懼具像化。有的男孩子熱衷於扮演超級英雄去追打怪獸,就是一種幫助自己克服恐懼的方法。另外,孩子在和這些害怕的事物不斷接觸的過程中,也會根據這些東西對自己的實際傷害,及時的矯正它們的危險等級,並且通過不同的危險等級,作出適當的反應。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積累足夠的經驗以後,他們就不會再害怕那些沒有實際危害的東西,而對那些對自己造成過傷害的事情敬而遠之,這時候恐懼就開始具備正常的自我保護的功能了。

有些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危險即將來臨之前會莫名的感到心慌害怕,這樣奇怪的第六感,很大程度上也來自於成長過程中對恐懼的感知。

電影《黑鏡》裡的女孩莎拉用鉛筆扎傷自己以後,媽媽發現了「天使計劃」的問題,並且在心理醫生的建議下不再使用監控系統,莎拉的生活裡也沒了那些討厭的馬賽克。她第一次看到了那只可怕的惡犬,被嚇得掉頭就跑。可是後來她越來越勇敢,不但不會再繞開,還會主動的給狗餵食物。

所以當孩子的世界裡出現一個可怕的怪獸,他們能否應對這隻怪獸,能否解決這隻怪獸出現所帶來的問題,才是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

當孩子產生恐懼,父母究竟應該怎麼做?

首先,當然是要評估危險可能會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如果的確是會對孩子造成嚴重傷害的東西,父母的確是應該以保護孩子的安全為主,提前清除。例如上面說到的那隻惡犬,莎拉害怕它的兇悍,可是它其實並不會對莎拉造成傷害,因為它是拴住的。如果是放開的惡犬,那就另當別論了。

第二,等待孩子自己認識陌生的事物。孩子對於有些事情的恐懼是因為陌生,那麼對於這些事情,父母需要給孩子一些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探索這些陌生的事物,並且自己去定義這些危險的等級。比如沒有見過的動物,陌生的人,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學校等。

這種情況下,無論父母幫助孩子提前規避風險,還是強迫孩子迅速適應,都會打亂孩子自己的規律,讓孩子在面對新事物時更加手足無措。

第三,幫助孩子打敗「可怕」的怪物。當孩子對某個東西有持續的恐懼時,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探索這些「怪獸」,或者通過陪孩子做遊戲、一起打敗怪獸的方法幫孩子克服這些恐懼。

繪本《傑瑞米怕黑夜》裡就有這樣一個小男孩,每當黑夜來臨,他就會蜷縮在被子裡面瑟瑟發抖。他總會在自己睡覺的屋子裡看到很多妖怪,屋子外面也有張牙舞爪的怪獸。爸爸知道以後就陪著他在黑黑的屋子裡尋找妖怪,結果他們只找到了床底下的線圈,柜子裡的小熊,和窗子外面的樹枝。

陪傑瑞米找完了怪獸之後,爸爸告訴傑瑞米,如果沒有黑夜,我們就沒有辦法欣賞絢爛的煙花、美麗的月亮;也沒有辦法在萬聖節的時候出去要糖果,在聖誕節的時候看到漂亮的聖誕樹。那時候,我們一定會非常想念黑夜的。

神奇的是,從此以後,傑瑞米再也沒有在自己的屋子裡看到過妖怪了。

當孩子感到害怕,我們要做的不是讓孩子和那些害怕的東西永遠隔絕,而是要相信孩子有克服恐懼的能力,並且幫助他們釋放自己的這種能力。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總希望找到一勞永逸的辦法,就像莎拉的媽媽,只需要按下按鈕,就可以屏蔽掉所有讓孩子害怕的東西。可是這樣看似容易的辦法,卻危害無窮。

觀察、陪伴,根據孩子的需求找到釋放孩子自己能力的方式要耗費父母的很多心力,卻會讓孩子受益無窮。

有時候父母可能會非常困惑,為什麼我看了那麼多育兒書籍,提前做了那麼多充分的準備,可是我的孩子還是會恐懼,焦慮,或者對自己的弟弟妹妹非常的不友好,好像和沒做任何準備的父母沒什麼區別。

可是,學習育兒知識不是為了定製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未知的變量,就算是最權威的育兒專家,也不見得會讓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

學習育兒知識,是為了讓我們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並且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用開放的態度,及時的調整自己的育兒策略,這才是育兒知識的真正用途。

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正確方法。

相關焦點

  • 但是吼完孩子怎麼做你知道嗎?
    孩子出生之前,相信每位媽媽設想的都是我要做一個溫柔的媽媽,不吼孩子,不打罵孩子。但是實際情況呢?恰恰相反吧。長到3歲的娃,應該很少有沒有吼過的。最重點的就是吼完孩子我們應該怎麼做。今天作姐真是被我狠狠吼了一頓。
  • 孩子真的會嚇掉魂嗎?被嚇到後需要喊魂嗎?醫生給出這樣的解釋
    文靜以為孩子睡著便沒事了,可沒想到六六睡著不到一個小時,又開始渾身抽搐,手腳胡亂揮舞,連呼吸都變得很急促,文靜大驚失色,連聲喊叫六六,可六六始終閉著眼睛,像是被夢魘糾纏一般,文靜嚇得都快哭了出來,六六姥姥聞聲趕了過來,嘴裡還是念念叨叨的給六六喊魂。大概幾分鐘後,六六醒了過來,表現得很呆滯,不一會兒又睡著了,可文靜卻失眠了,她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難道六六真的被嚇掉魂了」?
  • 爸爸非要騎車帶狗子上街,結果被嚇尿,狗子:我真的是太難了
    大部分的女生喜歡穿裙子的,現在很多男生的身材比女生還要苗條,挺讓人羨慕嫉妒的呀,如果你看到有些女生非常的瘦,腰也非常的細,有可能是假象,因為小蠻腰很有可能是用衣服勒出來的,真實是這個樣子的....女生的友誼真的太奇怪了,這位女生想買雙假鞋,送給快要過生日的朋友,光送假鞋也就算了,他竟然連這條朋友圈都不屏蔽自己的朋友,這感情好塑料啊。有的人喜歡一個人,喜歡到極致,甚至成為了對方的「舔狗」,小編覺得這種行為不僅傷害到了自己,也傷害到了那些喜歡自己的人,愛情不能強求,大部分的舔狗最後的結局都不美好。
  • 孩子要中考了,作為父母,你該怎麼做?畢業班老師告訴你該做什麼
    ,所以,中考過程中,父母的怎麼做,對孩子來說舉足輕重!年輕的父母們,你們準備好了嗎?這裡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位成績優秀的孩子中考前突發疾病,情況非常嚴重,只有住院治療。孩子、家長努力三年就此放棄考試不太甘心!家長焦急萬分,反覆找班主任、找學校教務處商量對策。
  • 保持耐心教育孩子,是很大的挑戰,該怎麼做你知道嗎?
    之前一直在說如何教育孩子應該怎麼樣怎麼樣,其實很多時候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直接影響到這個過程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是爸爸媽媽的情緒狀況。在孩子做了錯事,挑戰了我們每一根神經的時候,請一定一定要立刻離開現場(前提是保證孩子安全環境的同時),找個安靜的環境深呼吸,反覆幾次,知道理智戰勝了情緒,能保持用平靜的情緒去跟孩子交流的時候,我們再去跟孩子溝通。
  • 孩子的飯量大概是多少,你真的知道嗎?
    孩子的飯量大概是多少,你真的知道嗎? 生活中,一些家長擔心孩子是否吃得足夠多,或者擔心孩子吃得太多容易肥胖。其實,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給健康的食物和吃它的機會。至於孩子決定吃多少,或者是否吃,我們要學會引導。
  • 你知道1億元人民幣現金到底有多重嗎?算完之後保證你會被嚇到!
    你知道1億元人民幣現金到底有多重嗎?算完之後保證你會被嚇到!我國人均收入日益增長,生活水平了,隱月子到中國,中國的娛樂經濟方面也是有一個很好發展,向某位大咖說過的,先定一個小目標,賺一個億再說,雖然不是人人都說得出來,但也是經歷著我們活著要有目標。
  • 12歲少年玩密室逃脫被嚇到住院,未成年玩真人密室逃脫該禁止嗎?
    12歲少年玩密室逃脫被嚇到住院近日,在廣西南寧,王女士的兒子響響,和同學到商場去玩密室逃脫遊戲,該遊戲時長為3小時,而響響因為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受到驚嚇,遊戲結束後響響已經被嚇得出現全身無力,臉色蒼白的情況。路邊經過的一名計程車司機見此趕緊將孩子送回家,並叮囑其好好休息。
  • 你的孩子恐懼打針嗎?被嚇大的孩子最後竟然這樣了……
    那麼問題來了,你家孩子怕打針嗎?怕去醫院嗎?之所以關注這個問題,是由於在齊齊第一次去醫院的時候,我沒有想到過心理建設的重要性。因為小朋友在出生以後都會經歷無數次打疫苗,幾個月大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反應,但是到了一歲以後,當我們還是像往常一樣抱孩子去打針時,這個已經懂得抗拒的小傢伙就知道反抗了,先是哭然後就開始拳腳並用。看著孩子哭,我們也有些心慌,還好小孩子很容易轉移注意力。然而,問題往往在後面。因為打針在他幼小的心裡埋下了黑色的種子。
  • 人真的會被嚇破膽?
    人真的會被嚇破膽嗎?這是一句流傳已久的謠傳。 不過,有研究專家認為「嚇破膽」並非真的把「膽」給嚇破了,而是大腦受到了精神刺激。當精神刺激達到一定程度,也會直接影響到人體的身體機能,譬如對心臟的危害。 在理論上,我們知道了嚇破「膽」不可能出現,而且,即便膽囊破裂,人也不會馬上死亡。因而,我們常說的極度驚嚇致死,與「膽」本身無關。
  • 對手機成癮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你對癮的認知,可能是錯的
    由此,三個重要問題擺在了父母們面前:怎麼辨別孩子的手機、網絡使用是否在正常範圍內,還是已經成癮?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就該著手介入了?到底該怎麼做,既能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又能不破壞親子關係?1、網絡成癮到底是什麼?
  • 孩子念錯字了,該糾正嗎?聽音頻故事影響孩子識字嗎?
    聽音頻故事影響孩子識字嗎?我的女兒七歲,一年級。我很早就看您的書,知道給孩子早期啟蒙的重要性,從孩子很小就給她讀書,孩子一直喜歡聽,到現在也是我每天晚上給她讀書。但因為我工作忙,到晚上就很累,給她讀書時,我經常讀得打瞌睡,孩子每次都感覺聽得不滿足。
  • 女子上廁所時突然生下孩子後被嚇了一跳,她稱完全不知道自己懷孕
    8月8日深夜時分,在泰國北柳府(省)的某加油站的廁所裡,一名26歲的女子突然大喊要生孩子,隨後當救援人員趕到現場後,發現該女子全身無力地坐在廁所裡,並流了很多血,而她已經生出了一個男孩,並且母子平安。事後,女子的老公(30歲)向救援人員表示稱:「我一直都不知道老婆懷孕,直到今天老婆下班的時候,她說肚子很痛,於是我就帶她去醫院找醫生,然後在途中,老婆說肚子痛得受不了,我以為她是吃錯東西要拉肚子,所以就緊急來到這個加油站讓她上廁所,隨後老婆在廁所裡大叫說有孩子生出來了,我當時也是一臉懵逼,於是馬上打電話向當地的善堂志願者求助……」
  • 90後小夥錄嚇唬孩子視頻:被嚇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如果你還不乖不聽話,怪叔叔就要來你家,把你給抓走,」「小朋友,不要再挑食了,叫你吃肉就吃肉,叫你吃蔬菜就吃蔬菜,如果你敢挑食,我就到你家餵你吃!」當一個孩子聽著如此低沉的男人的聲音說著這段話,再看到這個人搖頭晃腦,猙獰的臉孔的時候,怎麼可能不會被嚇到?
  • 你吼的不只是孩子,而是孩子的未來,該何如補救呢?
    大家好,我是社會小曉哥,不少家長在小曉哥文章下面留言,說自己剛剛不小心吼罵了孩子兩句,到現在孩子都還不理他,很難過,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跟自己說話、交流,還擔心孩子會不會有什麼心理問題,請小曉哥幫忙指導一下。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父母該怎麼做?打回去就夠了嗎?
    一般情況下,當孩子被欺負時,他首先想到的還是父母,只有當父母對他們的傾訴無動於衷,或者是敷衍了事,那麼孩子下次可能就會自己憋著,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欺負,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地憋著,慢慢地孩子的心理就會出現問題,認為自己弱小、懦弱、幹嘛嗎都不行,而這些就絕對不是小事情了。
  • 想減脂該怎麼做?想增肌又該怎麼做?今天一次性幫你理清楚
    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難道真就要瞎幾把練嗎?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今天我給大家好好講講我們究竟是應該減脂還是該增肌。並且知道自己的目標之後,該做什麼訓練。簡而言之,一旦所攝取的能量無法被身體及時消耗 ,就會產生脂肪的堆積(二)想要減脂該怎麼做上面我們知道了脂肪產生的原理,攝取的能量不能被及時消耗就會堆積脂肪,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處理掉這些多餘的能量。我們要做好這三步。
  • 讓我們記憶變得更好,你知道該怎麼做嗎?
    你知道我們的大腦是什麼樣子的嗎?你知道記憶是怎麼產生的嗎?你知道為什麼你會提筆忘字嗎?你知道為什麼轉頭就會忘記自己要做什麼嗎?這麼多的為什麼,讓我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似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比如說正想要說的一段話,一張嘴就突然說不出來了,想要去冰箱拿牛奶,到了冰箱門口就忘了自己該幹什麼,出門不久竟然想不起來自己有沒有鎖門,經常一轉身就忘記了自己要幹什麼,以為自己得了健忘症,那麼轉身就忘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老年痴呆或者是什麼大病的前兆?
  • 聽話的孩子真的就是好孩子嗎?背後的苦又有誰知道
    因為聽話的孩子真的太省心了:學習上不用你管,也能取得好成績;生活中不用你幹涉太多,孩子也能把自己照顧好;孩子基本沒有「忤逆」家長的時候,父母說什麼,孩子怎麼就做麼做;……光聽著就覺得能擁有一個聽話的孩子真的是一種福氣。而且很多人都把「聽話」當成了評價孩子的標準,聽話的就是好孩子,不聽話的就是壞孩子。
  • 這個時節莊行人都愛吃 「豆粉團」,你知道怎麼做嗎?
    這個時節莊行人都愛吃 「豆粉團」,你知道怎麼做嗎?小時候喜愛外婆的味道,現在的你也能給外婆做一道快樂的美食了品嘗撰稿:徐明敏(莊行鎮)原標題:《這個時節莊行人都愛吃 「豆粉團」,你知道怎麼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