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軒轅氏,為黃帝軒轅氏之後。相傳帝堯是黃帝軒轅氏的六世孫,姓伊祁,名放鄖,舜帝是黃帝十世嫡長孫姓姚名重華。堯舜是他們的諡號。堯最初被封於陶,後來遷於唐,所以被稱為陶唐氏。成為天子後,開始以"唐"為國號,所以又稱唐堯。堯禪位於舜,堯死後,舜封他的兒子丹朱為唐(今山西省翼城縣)侯。到周武王時,唐侯作亂被成王所滅,唐國之地就被改封給成王之弟唐叔虞,帝堯的後裔則被遷往杜國,稱唐杜氏。唐杜氏的後裔有以國為氏的,稱唐氏。另外唐叔虞的部分子孫也以國為氏,後來就姓了唐。
2、春秋時,又有一支姬姓唐諸侯國,被楚昭王滅後,其後人也稱為唐氏。
3、複姓唐山姓、北唐姓改為唐姓。
唐字是象形字,據《說文解字》:大言也。引伸為大也。如說尙書者雲。唐之為言蕩蕩也。見論衡。又為空也。如梵書雲。福不唐捐。凡陂塘字古皆作唐。取虛而多受之意。部曰。隄、唐也。從口。庚聲。徒郎切。十部。
郡望:唐姓郡望主要有晉昌郡、北海郡、魯郡、晉陽郡等。
晉昌郡在歷史上有兩處:①該晉昌郡在西晉至北周時期分敦煌郡所置,治所在今甘肅安西,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安西縣、玉門市一帶,其地在隋朝時期均屬敦煌郡,唐朝時期又析出為瓜州晉昌郡。②該晉昌郡是在南北朝期間的後梁設於今陝西省石泉縣一帶。
北海郡漢朝時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齊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說營陵,今山東昌樂),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濰坊、煙臺一帶地區。隋、唐兩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
魯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在今山東省的滋縣。
晉陽郡春秋末期,趙簡子家臣董安於始築晉陽城,在今太原西南晉源鎮。秦國改置為晉陽縣,為太原郡治所,屬太原郡轄屬(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為太原郡。西漢初年曾經設為太原國,晉陽為太原國都,不久又兼置并州。東漢時期撤掉了并州,晉陽歸屬於冀州,分置為恆山、西河二郡,在今陝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晉時期予以擴建。南北朝時期北齊於汾水東岸增築新城,在舊城增設龍山縣。隋朝時期以龍山縣為晉陽,而原晉陽則為太原。五代時期為北漢都城。大宋王朝滅北漢後,毀掉晉陽,將其移到并州至陽曲(今山西太原)。
唐姓圖騰《說文》:「唐,大言也。」指言語誇誕不實之意。帝堯號陶唐氏,應是以燒陶為業的部落之首領。而「唐」的甲骨文和商代青銅器銘文中的字形,好像在陶之上有一個枝條編織的蓋子,為了在內煮物時,不會因湯沸而翻滾出外。湯沸時,聲響大,故唐與湯音義可通。而後人在字典中所解釋的唐字,已經失去了唐的本義,而引申「聲響大」為「說大話」之意了。但是,唐作為地名和姓氏,它仍舊保留了本義。唐氏族與陶唐氏有關,唐即以陶器煮湯之意,說明這個氏族已經用熟食代替了野蠻的生食,是文明的進步,也即原始社會所稱的陶唐孝。陶唐氏族是以制燒陶器的職業作為氏族名和族徽的,進而發展深化出陶、唐、湯、蕩等相應氏族和新的族徽。唐氏族所在的地就稱唐,建成的城堡稱為唐邑,最終形成唐國和姓氏。
愛國愛民,為國出力,造福於人民,造福於國家。
愛族愛家,為族爭光,造福於社會,造福於子孫。
遵紀守法,注意公共道德。
光明正大,不得任意妄為。
禮貌待人,做事定要文明。
順天樂道,不得糊塗亂行。
尊老愛幼,提倡樂善好施。
除惡揚善,發揚見義勇為。
團結和睦,不得扳弄是非。
按輩取名,不用長輩已名。
清明會內,只議族中事宜。
一年一度,集會踏青掃墓。
自籌資費,提倡捐資助濟。
捐資事項,登記永遠保存。
國家法紀,按章依法遵循。
鄰裡關係,不得仗勢欺人。
和睦相處,唐氏定揚美名。
《唐氏宗親一家人》
《唐氏族歌》
堯(約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號放勳,古唐國人(今山西臨汾堯都區) 。中國上古時期方國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堯為帝嚳之子,母為陳鋒氏。十三歲封於陶(山西襄汾縣陶氏村)。十五歲輔佐兄長帝摯,改封於唐地(今山西太原),號為陶唐氏。
四言通用宗祠楹聯
桐圭錫慶
禾冊基洋
全聯典指周成王與其弟叔虞玩耍,成王將桐葉削成圭形於叔虞,說:「我用這個封給你。」因「君無戲言」,以致戲耍成真,只好封虞叔於唐。東園高節
吏部清風
上聯典指漢代唐秉,字宣明,號東園公,隱居商山,為「商山四皓」之一。下聯典指北周時吏部郎中唐瑾,字附璘,謀略多資。西魏時,歷官吏部郎中、吏部尚書,當時朝中典章制度,他多參與草創。于謹奉宇文泰命率軍南伐南朝梁時,以他為元帥府長史,攻破江陵,俘獲梁元帝蕭繹。回師時,他僅帶回了兩車書。北周建立,官至司宗中大夫,進爵為公。仙霞立祀
雲壑留名
上聯典指南宋蘭溪人唐元間,字子煥,為文思院官。與侄子唐良嗣率兵守半溪,在黃盆灘戰勝元軍,又進兵鎮守嚴州,與元軍相持二年,因糧食斷絕,戰死在龍遊白雲寺前。百姓修建了唐將軍廟來祭祀他。下聯典指北宋零陵人唐容,博聞強記,胸有大志,與同鄉同學唐麟、東韶並稱「城南三傑」。中進士,官豐城宰,政績一時稱最;升任邕州知州時,逢交趾兵入侵,他率兵討平。後來,隱居在建昌麻姑山,自號雲壑老人。帝堯啟緒
唐叔振封
上聯典指陶唐氏部落領袖為堯,後以唐為姓。下聯典指周武王子叔虞封於唐,以國為氏。晉陽世澤
叔虞家聲
全聯典指周成王桐葉封叔虞於唐,為晉國始祖,子孫以唐為氏。商山隱士
宋室直臣
上聯典指秦末唐秉為「商山四皓」之一。下聯典指宋·唐介屢劾當道,直聲動天下。六言通用宗祠楹聯
江南風流才子
西蜀思想名家
上聯典指明代畫家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人。少年時向周臣學畫,後結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等人,一起切磋文藝。二十九歲時中鄉試第一,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除名。後遊名山大川,以賣畫為生,性格疏朗放逸,曾刻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章。擅畫山水,並工人物、花鳥,筆墨秀潤,景物生動,工筆、寫意俱佳,與文徵明、沈仇英合稱「明四家」;兼善書法,能詩文。著有《六如居士全集》。下聯典指清初思想家唐甄,字鑄萬,號圃亭,四川省州人,長於吳江,曾任山西長子縣知縣。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批判封建道德,在經濟上主張「富民」。著作有《衡書》(後改名為《潛書》)、《圃亭集》、《春秋述傳》等。大節全由母教
侍兒幸配文魁
上聯典指宋·唐璘。下聯典指明·唐寅。七言通用宗祠楹聯
臺灣義舉光史冊總統勳名記人心
全聯典指清代同治進士唐景崧,1882年赴越南同劉永福所部黑旗軍抗擊法國侵略。次年,受張之洞命招募軍隊,與岑敏英軍攻越南宣光等地。1891年後任臺灣布政使、巡府。反對割讓臺灣,並籌措抗擊日軍。曾在臺灣建立民國,被選為「總統」。基隆被侵臺日軍佔領後,攜家小居廈門。有《請纓日記》。看遍好花春睡足醉殘紅日夜吟多
此聯為清代書畫家、內務府員外郎兼佐領唐英撰書聯。連天瑞靄千門遠來道新陰九陌長
此聯為唐代詩人唐彥謙詩句聯。世德孝思繩祖武遺風勤儉啟陶唐
此聯為唐氏宗祠聯。晉水發祥源流遠陽春得氣棣萼輝
此聯為唐氏宗祠聯。七言以上通用宗祠楹聯
定鼎功高,形繪凌煙閣上;奇魁文妙,席首瓊林宴中。
滄浪亭中,吳郡名賢佔一席;桃花塢裡,金閶遺蹟足千秋。
文採風流,照耀兩江標第一;聖賢經濟,靜修十載羨無雙。
為了姓唐的人
傳下去吧!
你身邊有木有姓唐的人?
家人?
親戚?
戀人?
朋友?
同學?
知己?
藍顏?
唐姓人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