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前衙村科技小院外景。
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前衙村村貌。
2020年6月6日,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前衙村葡萄地裡,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學生在了解葡萄的種植情況。
「今年葡萄長勢很好,預計今年每畝產量又要增收。」正在田間忙著土壤取樣的李惠麗說。李惠麗是中國農業大學2018級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專業碩士研究生。她的研究生課程要在遠離北京400多公裡的冀南小村裡完成。
在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們在做實驗。
2020年6月6日,在邯鄲市曲周縣前衙村科技小院,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在為種植戶講解水肥一體化技術展示沙盤。中國農業大學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除了入學後半年學習時間外,幾乎有兩年時間都在科技小院,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開展研究的同時搞技術推廣。
邯鄲市曲周縣前衙村葡萄文化長廊。
邯鄲市曲周縣前衙村葡萄種植基地。
曲周縣前衙村種植葡萄2000餘畝。中國農業大學學生來到之後,辦夜校、搞觀摩,手把手培訓葡萄種植戶。目前,該村葡萄種植每畝增收2000多元,全村11個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科技小院」更是「扶貧小院」。
外國留學生來到曲周縣前衙村葡萄種植基地學習經驗技術。
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在向參觀的嘉賓們介紹科技小院。曲周縣前衙村自2017年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創建「科技小院」以來,以「大學+地方政府」的建設模式,將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融為一體,打造綠色、智慧農業生產生活方式,積極開展農民培訓,建立了科技長廊,指導農民生產實踐,將葡萄綠色生產新技術進行推廣應用,打造農技服務新模式。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