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縣以「三創四建」為統領,堅持四方面發力,全力推進縣域科技創新躍升晉位,在全省科技創新能力監測評價中,該縣綜合排名位列第十名,躍升至A類縣。
健全機制抓指導。該縣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創新型試點縣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組織科技、工信、稅務等部門,建立動態化「零時差」溝通機制,對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30家企業,選派科技骨幹和科技特派員一對一指導。每年投入數百萬元專項資金用於人才引進培養,並根據需要逐年增加10%。目前,該縣建立創新團隊四個,院士工作站三個,博士後工作站兩個,培養擁有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一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英才九人。2019年爭取省級科技項目八個,到位資金725萬元。
打造標杆強引領。2019年5月,該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全省第一,全國第三」的成績順利通過科技部驗收。政府累計投資15.8億元,建設「一園四區」,形成天然色素提取物、農產品深加工、種苗繁育三大主導產業。晨光生物公司經過科技創新生產的番茄紅色素、葉黃素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企業還新上工業大麻提取物、大蒜素等生產線,向生物健康終端產品領域進軍。1—6月,晨光生物出口創匯5500萬美元,同比增長144%。生物健康是該縣重點打造的核心產業,天津美倫醫藥集團涵蓋中西藥製劑、中藥提取、天然植物化妝品等多個領域,該集團將持續擴大在該縣投資,形成「中藥飲片加工+中藥製劑」「天然植物提取+化妝品」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目前,廠房建設完工,生產設備安裝完成。2019年10月,該縣被農業農村部等八部委聯合評定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作為全省首家縣級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已籤約入駐設計機構12家,累計為30餘家企業提供工業設計、人才培訓等服務,其中為曲周本地企業提供設計服務16項,成果轉化產值近5億元。在全國首創「科技小院」推廣模式,建成農業綠色技術研發——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平臺,打通農技推廣「最後一公裡」的「最後一米」。
培育主體助提升。該縣篩選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研發能力較強、成長性較好的科技型企業,納入高新企業後備培育庫,開展「一對一」指導幫扶。2019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家,總數達32家,位居全市第五。圍繞「1+2+3」產業發展布局,實行分類指導、梯度培育、針對性幫扶,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裂變式增長、集群化發展。2019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03家,達到657家,位居全市第五。截至目前,該縣有規模化蔬菜育苗公司30餘家,年育苗量7億株,市場覆蓋近20個省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73%。曲周縣新兆源紡織有限公司通過科技創新,新上一條純棉無紡布生產線、四條口罩生產線、醫用防護服生產線,已投入生產。公司董事長付德興介紹說,這是新兆源無紡布向下遊醫療衛生用品布局生產的全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據悉,新兆源紡織有限公司投入近1.1億元,
建成無塵、無菌的10萬級潔淨車間,訂購熔噴布生產線三條。目前每天能夠生產民用一次性口罩100萬隻、防護服5000套,醫用無紡布5000噸,訂單遠銷歐美,每月產值超過8000萬元。
搭建平臺優服務。積極指導規模以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幫助申報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全縣現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一家、省級一家,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兩家,省級重點實驗室一家,省、市技術創新中心11家,市級研發機構備案150家。鼓勵開展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活動,提升「雙創」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厚植「雙創」濃厚氛圍。全縣現有國家級星創天地一家、省級六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一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一家,省級科普基地一家,市級科普基地五家。目前,該縣的自行車產業堅持產品高端定位,依託縣工業設計中心,今年先後開發了山地型、保健型、運動型自行車和航空嬰兒推車、可摺疊童車等14個系列,20多款產品,在行業中處於技術領先地位。(記者謝偉娜 通訊員李光清)
來源:邯鄲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