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生命密碼「玄之又玄」之後,天地間開始有了生物。然後漸漸的,生物越來越繁雜豐富,天地間的模樣也離最初的越來越遠。先不論過去是何種模樣,如果將現如今的世界視作一個整體,那他現在所呈現的模樣就是「形」,構成這些「形」的便是他承載著的各類生物(比如樹、鳥、人等)以及將他們聯繫起來的遁形之物(比如空氣、水、能量等)。眾所周知,人類目前處於天地間生物鏈最頂端的。那麼,若將人也比作一個整體的「形」,他所承載著的便是「五臟六腑「,而聯結「五臟六腑」的遁形之物,就是十二經絡。
我想,傳承了天人合一的中醫思想,應該就是來源於此。
「五臟六腑」和「十二經絡」是中醫的專用名詞。而中醫與西醫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西醫注重人體病變的局部和細節,而中醫不但將病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還講究天時地利,讓一個人的「五臟六腑」和「十二經絡」的互通有無,保持平衡,便是「人和」。
那「十二經絡」又是如何聯結「五臟六腑」的呢?
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岐伯有這樣一段話: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這段話,很形象地描繪了經絡與臟器聯結的場景,「太衝脈「即「衝脈「,調節十二經氣血,故稱為十二經之海。因為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氣血,滋養臟腑,這個「衝」字,在這裡顯得格外有流動性。
那麼「衝」字究竟為何意呢?我們先來看看「衝」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衝」是這樣表現的:
就像兩股勢能相當水流相遇而形成的水窩。《說文》中曰:「衝,湧搖也。」述說的也同樣是漩渦般的場景。
我們再來看看之後的《道經》中是怎麼說的:「道衝而用之,有弗盈也。」道以衝為用,起著重要作用卻不會盈溢外顯。這裡的「起著重要作用卻不會盈溢外顯「,好比地球上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循環往復的水資源,還有地球的磁場,正因為他們的循環往復而不至於盈溢,也正因為不盈溢才能一直保持平衡。
體現在人體上,那就是循環流動、以衝平衡的——十二經絡。
所以「衝」已經不僅僅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衝鋒陷陣「,它更像是兩種遁形之物結合在一起,成為一種彼此制約彼此平衡的力量,打通並穿梭在十二經絡中,濡潤著人體的五臟六腑。
我想,這兩種力量就是陰和陽。
追求陰陽調和,平衡得當,是世間萬物生存之道。人體若能做到如此,便能「真氣從之,精神內守。「
有形,守神,便如同《黃帝內經》所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不只是人,天地間的萬事萬物皆於是。
(作者:高高 熙華國學院《簡帛對照本道德經熙解》師資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