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特基頓,一位與卓別林同時代的大師——評電影《將軍號》

2020-12-11 少奇講故事

劇情

1861年,Johnnie Gray(巴斯特·基頓 Buster Keaton 飾)是西部大西洋火車公司的一名員工,深愛著他的火車「將軍號」,還有他的未婚妻(Marion Mack 飾)。

南北戰爭爆發了,他的未婚妻讓他去從軍,軍方卻拒絕了他,認為讓他開火車更有價值。他的未婚妻很生氣,發誓除非看見他穿軍裝的樣子,不然再也不和他說話。

北軍正在計劃一個陰謀,準備劫走「將軍號」,給南軍來一次突襲。Johnnie發現了北軍的詭計,更意外的在北軍的陣營裡解救了他的未婚妻。他必須將北軍要突襲的情報帶回南軍的陣地,他一路上駕駛著「將軍號」,遭遇重重追擊。南北軍大戰一觸即發……

黑白

黑白

在黑白默片的世界裡不止有卓別林。

巴斯特·基頓作為與卓別林齊名的喜劇大師,他的《將軍號》,在聲音與色彩的限制下卻依舊擁有不輸於當今彩色有聲電影的魅力。

所有帶著對默片的偏見去看這部片子的人,最終都會被它折服。

《將軍號》褪去了所有色彩的粉飾,用最本初的黑白兩色展示了這個追逐與逃亡的故事,它也拋棄了聲音,使觀眾更注重於電影劇情本身。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部拍攝於1926年的片子,竟然能擁有如此高的完成度。

電影的前半部分,Johnnie駕駛著將軍號追逐偷走火車的北軍,意外地找到了被綁架的未婚妻,而後半部分,則是他和未婚妻一起駕駛著將軍號躲避北軍的追擊。短短78分鐘,卻凝聚了許多驚險刺激的鏡頭,甚至會讓人產生《速度與激情》的既視感,同時,巴斯頓作為一名偉大的喜劇大師,電影中也蘊含了許多笑料,Johnnie製造的種種烏龍足以讓這部影片妙趣橫生。

《將軍號》有著一場那個時代最昂貴的鏡頭。那個墜河的火車頭據說16年後才被打撈上來作為廢鐵變賣。而巴斯特為了這部片子,也是傾家蕩產極盡所能。但是,在那個時候,好萊塢沉迷於正開始發展的有聲電影,巴斯特這部佳作,就此被冷落,導演巴斯特也因為票房的慘澹頗受了一些損失。直到幾十年後,它才陰差陽錯被人重新翻出,進入大家的視野。

它曾被埋沒,但好在它最終還是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之下,向我們展現了無聲電影也可以有趣精彩。基於筆者不太熟知如何描繪電影手法,特摘抄電影短評如下:

「人的身體與機械的運動以及鏡頭剪輯、故事敘述的流暢平滑,戰爭場面的駕馭,煙火效果、演員表演的精準生動,喜劇元素的運用自如……」

在沒有對白與色彩的情況下,故事情節變成了是否能抓住觀眾的關鍵。我認為,黑白默片的卓越之處在於,它把電影的劇情擺到了最首要的位置。你是否有一個好故事,你是否能把這個故事講好決定了這部片子的優劣,而非如當今某些電影那樣用一些場面上的絢麗和其他更微不足道的(比如演員的選用)元素來掩飾電影劇情的蒼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拋棄了演員對白的聲音的情況下,電影配樂的應用讓這部電影不至於變得沉悶。追逐戰時背景樂的激昂,隨著戰局的緊張樂點也逐漸加快,無需振臂疾呼,無需戰馬喧騰,觀眾自然能感受到戰勢的激烈。還有雨夜的林間竄逃,塵埃落定的溫情時刻……音樂代替對白起到了傳情達意的作用。

20年代的默片並不等同於無聊、落伍,它帶給觀眾的驚喜,也不止筆者以上描述的這些。

相關焦點

  • 卓別林也不得不佩服的喜劇大師
    他父母是在medicine show團表演(medicine show 團是一種靠賣江湖假藥為生的劇團),巴斯特這個名字也是某團裡的大師,笑稱這個孩子真結實而取得藝名,無論來源是否可靠,可以知道的是他確實是以巴斯特·基頓這個名字為世人所知。關於巴斯特·基頓有多耐打耐摔,還有個說法。
  • -《小私家偵探》—巴斯特.基頓
    這逗比的封面巴斯特·基頓被稱為冷面笑匠,其在喜劇電影上的造詣及對電影發展史中的貢獻,早已被人們津津樂道,同時期的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與之相比都相形見絀。遺憾的是巴斯特·基頓卻沒有在最輝煌的時候得到應有的禮遇,正應了哪句:不被理解,幾乎是每一位超前於時代的天才的宿命。影片講述的是鄉村電影放映師基頓,一直以來都用一個成為私家偵探的夢想,卻無奈夢想屢屢被現實打破,心愛的女友也因為情敵的陷害離他而去。
  • 成龍電影的動作設計都是抄襲了巴斯特基頓?
    提到美國默片,大部分人可能就知道個卓別林,畢竟距今都快100年了。但成龍之所以能在歐美走紅,正是因為歐美觀眾覺得他就是中國的巴斯特·基頓。 成龍不用替身,臨場發揮,上躥下跳的表演方式完全就是基頓的復刻。《飛鷹計劃》中在機庫開風扇的一場戲靈感來源於基頓1928年的電影《船長二世》。
  • 黃金時代下巴斯特基頓作品《將軍號》
    從表演上說,主角不輸卓別林,舉手投足間透露著小人物的各自心思,開火車不忘記泡妞、大家迎接得勝的部隊,而他只能落寞的走到一邊去,最後拿槍押解北方軍官等都演出的非常傳神,而且火車上的動作戲真的很拼,據說都不用替身的。細節上最有意思,麻袋、捕獸夾、桌布、軍刀、換軍裝,包括最著名的坐在火車輪傳動軸上的經典鏡頭。配樂很好,默片的配樂其實很難,因為從頭到尾都要有,所以真的很難,這部配的很合適。百年前的歡樂。
  • 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喜劇之王,其中我國也有一位
    第一位卓別林(Charles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英國男演員、導演、編劇,出生於英國倫敦。代表作《大獨裁者》、《城市之光》、《淘金記》。在無聲電影時期卓別林是最有才能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
  • 《福爾摩斯二世》與喜劇大師卓別林齊名的這個人究竟是誰?
    這部片子的年代可以算比較久遠了,1924年時巴斯特巴斯特基頓自導自演的一部劇情喜劇片,影片不長,屬於推理情節與誇張的動作喜劇混搭,要完全靠演員的肢體動作來表現情節。所以遠遠超越今天那些靚女靚男的膚淺表演水平。整部片看下來動感十足,非常有趣。
  • 卓別林《舞臺春秋》:人生只能哭著開場,但我們可以笑著離場
    與卓別林的小丑妝容不同,基頓是天生的冷面笑匠;與卓別林的人文情懷不同,基頓所展現的,是高難度的動作演繹,和相當超前的特效運用。如果說看卓別林的電影是讓你流淚,那麼看基頓的電影則是讓你一身冷汗、心跳停止,成龍的動作喜劇,很多點子,都是套用的基頓的電影。
  • 和卓別林比天才和成龍比玩命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頓
    而他能在國外那麼紅,主要還是因為美國人都覺得他是東方巴斯特 • 基頓!那麼問題來了,巴斯特•基頓是何許人也?  與卓別林相比,巴斯特•基頓在中國並不是特別著名。從他1917年從影以來,就自成一派的喜劇風格和獨特的魅力,他扮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臉部毫無表情,即使在卿卿我我之時,也是嚴肅的,因此被當時的美國人稱為「冷面笑匠」。
  • 巴斯特·基頓,喜劇天賦和卓別林比肩,特技水平無人能敵
    基頓的喜劇天賦可以和卓別林比肩,但是他比卓別林多了一樣絕活——特技。20世紀20年代是基頓創作的高峰期,他不間斷地工作,拍攝了一系列電影,名聲鵲起。基頓在30年的職業生涯中,親自表演了無數大膽又極具創意的特技場景,數次徘徊在生死邊緣。下面的視頻中匯總了基頓影片中的一些經典場面。
  • 世界公認的5位喜劇大師,中國僅上榜一人,隨便一部作品都是經典
    相信大家看過不少喜劇作品吧,說到喜劇,這是讓我們在平常生活中感覺到開心的一個發洩情緒的電影或電視,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世界上公認的五位喜劇大師,他們的作品都被世人熟知,受到無數觀眾的喜愛,也在喜劇上有著卓越的成就。
  • 不熟悉查理卓別林,但他這些電影足以讓你折服,值得收藏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幾部幽默大師卓別林參演地經典作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如果看過地話又有哪些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了呢,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舞臺春秋真正的自傳電影,與其說是一種緬懷,不如說是一則寓言。
  • 永遠的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
    卓別林小時候那些引人發笑的地方,長大後卻漸漸看哭了,不是不好笑了,而是本來就不好笑,因為從來都不是笑話,只是小時候無知才發笑,所以不值得去笑,更應該認認真真的根據時代背景去思考。卓別林近來,常常回看那些經典,總是讓我淚流不止,大師雖已不再,可精神一直延續至今,影響著全人類。
  • 卓別林十句經典語錄,他不僅僅是一位喜劇電影大師,更是一位智者
    如果看過卓別林的電影,我們會對他在電影中的形象很難忘,穿著肥大的褲子,帶一個禮帽,蓄著小鬍子,穿一雙大頭皮鞋,還有一根從來不離手的拐杖。卓別林用自己誇張的表情、動作以及極富戲劇性的演繹,將一位位小人物,扮演的惟妙惟肖、生動鮮活,這是他表演方面的超強天賦,也是他展現出來的非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