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 各大博物館在推特上展示各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藏品

2020-12-22 海外趣聞精選

由於病毒疫情的爆發,英國和其他國家的博物館都關閉了大門,它們紛紛在推特上展示藏品中最可怕的物品,魚尾猴「美人魚」、用來存放陰毛的鼻煙盒、足夠讓人毛骨悚然的洋娃娃裝滿了鬼屋。

4月17日,英國約克郡博物館重拳出擊,分享了一位古羅馬婦女下葬時的髮髻照片。

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分享了一個非常流行的瘟疫面具,從而進入了一場「館長之戰」,而加拿大的貝聿銘博物館則負責管理被詛咒的兒童玩具。

貝聿銘博物館的獨眼「惠裡」(Wheelie)擁有奇特的功能,英國諾維奇城堡(Norwich Castle)的小鉗夾裡裝滿了嬰兒的頭部,而英國埃格姆博物館則收藏著一些「能把你嚇得魂不附體」 的玩偶。

《斐濟美人魚》的表現很出色-一種將猴子-魚類縫合在一起的動物混合標本風--迎合了自然科學NMS玫瑰色的可愛風格從而贏得了這次特別的選美比賽。

動物標本,可以說是維多利亞時代最好的遺產之一,約克城堡博物館的爪狀生物撲克牌和澳大利亞MONA博物館的小貓茶話會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罐裝醃製的東西」是古怪的鑑賞家們長期以來的最愛,威爾斯的班戈大學為了不讓人失望,特意提供了罈子裡的猴頭和雙頭羊。

與此同時,康沃爾的巫術博物館延續了神秘的主題,一隻狐狸帶著人類死亡面具。

約克郡博物館每周都會舉辦一場策展人大戰,另一場史詩般的對決定於本周五舉行。博物館的公關經理李·克拉克告訴CNN旅遊,在過去幾天裡,他們的推特帳戶已經增加了2600名新粉絲。

那麼誰是這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戰鬥的贏家呢?顯然是我們這些讀者,儘管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不得不關門,但他們仍然可以細讀那些長著齧齒的老鼠和用木蛀蟲做的腹語術者的人體模型。

約克郡博物館和所有其它博物館機構都在努力工作,讓我們在這個最難過的時刻得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快樂,歡迎你們的捐贈。

畢竟,彭舍斯特廣場的熊需要你的錢來支持它的飲酒習慣。

相關焦點

  • 全球博物館大戰打響 斐濟美人魚恐怖玩偶等藏品令人毛骨悚然
    由於病毒疫情的爆發,英國和其他國家的博物館都關閉了大門,它們紛紛在推特上展示藏品中最可怕的物品,魚尾猴「美人魚」、用來存放陰毛的鼻煙盒、足夠讓人毛骨悚然的洋娃娃裝滿了鬼屋。
  • 疫情下全球博物館開啟線上battle,藏品一個比一個驚悚?
    疫情期間,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處於閉館的狀態,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卻沒有閒著:從各家博物館在網上互相比拼最毛骨悚然的藏品,到邀請網友在家複製藝術經典,再到回歸自己本行——收集跟疫情相關的物品和記憶,博物館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當下、連接彼此。
  • 疫情致美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參考消息》29日刊登西班牙《世界報》網站記者安東尼奧·盧卡斯的文章《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文章摘要如下:  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
  • 外媒:疫情致美國多家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的報導稱,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全文摘編如下:   10月15日,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在佳士得拍賣行拍賣了12件藏品,其中包括老盧卡斯·克拉納赫、卡米耶·柯羅和居斯塔夫·庫爾貝的畫作。   布魯克林博物館這次的拍賣不是為了購買新藏品,而是為了熬過疫情正在造成的衝擊。來自遊客的收入下降,藝術贊助人的資助降至最低限度,而建築和藏品的維護費用更是讓債務飆升。
  • 在家逛完大英博物館!免費看遍全球展覽!疫情期間必備攻略
    疫情期間,宅家雲逛大英博物館等全球當紅博物館的攻略來了。目前,歐美各大當紅博物館因為疫情已基本關閉,但通過雲看展的方式,我們在家就能看展。首先介紹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位於倫敦羅素廣場附近,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宏偉的博物館。
  • 廣州:博物館、展覽館各種特色展「雲」上天天可見
    本地博物館、展覽館抗疫出新招各種特色展「雲」上天天可見廣州文藝界戰「疫」在行動2月15日,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在其官方微信上公布了一則「藏品徵集啟事」。這是本地博物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布的第一份藏品徵集啟事。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廣州地區的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許多人一樣,經歷了漫長的「長假」。記者發現,各個館不但紛紛快速反應推出了雲展、有聲展等依託於新媒體傳播渠道的服務手段,而且藉助此次突如其來的「練兵」,為未來重新開放之後的服務,開拓了不少新型長效服務的可能。
  • 館長變主播 藏品會「說話」雲遊博物館正流行
    「包公故事在各朝代有哪些?」近日,寧波天一閣博物館通過5G技術,在聯通5GnLive、愛奇藝、鬥魚、虎牙、天一閣官方微信等互動直播平臺,同步推出以「古籍之為文物」為主題的線上講座,吸引各地朋友共同聆聽古籍背後的故事。疫情期間,如何讓廣大觀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文化盛宴」,不少博物館想到從「線下」轉到「線上」。雲觀展、雲課堂、雲直播……雲遊博物館,成了一大熱詞。
  • 從冰河時期迄今,600餘件大英博物館藏品「紙上」新亮相
    原標題:從冰河時期迄今,600餘件大英博物館藏品「紙上」新亮相   摘要:每件藝術品的背後,都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 當人類面對一系列無法解釋和掌控的議題時,認為世界必然存在著一種超自然的秩序和力量,便湧現出了各種神靈和宗教。統治者也樂於宣揚自己代表神靈掌管人間。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擁有800多萬件藏品。但受空間限制,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因此,高水準藝術出版物就成為我們見識大英博物館藏品的另一途徑。
  • 大英博物館: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博物館
    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6月30日,大英博物館首次迎來空館直播被全球公認為「一生必去」的景點之一大英博物館在短短一分鐘內位於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其藏品豐富、種類繁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 世界上最奇葩的博物館:第一個毛骨悚然,最後一個看完讓人臉紅
    木乃伊博物館,位於瓜納朱託。當地有許多自然製成的木乃伊,他們是在1833年城市霍亂爆發期間被埋葬的。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遺址在1969年被改造成一個博物館。方便麵博物館。該館位於日本大阪,據說這個博物館為紀念方便麵發明者安藤百福而設立的,該館內有模型、展板、實物等介紹世界不同方便麵和面的發展史。土耳其阿瓦諾斯的頭髮博物館,這裡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1.6萬名婦女的頭髮。分手博物館,這個位於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的博物館,致力於收集情侶分手的紀念物品,很多遊客慕名而來,捐出了自己曾經戀戀不捨的紀念物,為的是把舊感情永遠地珍藏起來。
  • 疫情過後,雲博物館會成為常態嗎?
    疫情中的博物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各國的封閉隔離政策讓博物館這一公共文化機構集體關閉。在這種困境下,幾乎所有博物館都加緊了在線服務的開展,甚至在虛擬實境中提供展覽和參觀服務。在社交媒體的幫助下,世界各國的博物館在閉館的同時紛紛開放了線上瀏覽的業務。疫情有意或無意地加速了博物館數位化的進程,讓人們對未來博物館的形態和服務內容充滿了期待。未來博物館的樣子究竟為何?
  • 縣博物館舉辦吳勝國藏品捐贈活動
    10月20日下午,縣博物館舉辦了吳勝國藏品捐贈儀式,捐贈藏品為楊幼樵印章兩枚,進一步豐富了博物館館藏資源和文化內涵,為深入研究建湖人文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
  • 阿拉善盟文化旅遊廣電局 開展國有博物館藏品管理情況專項檢查
    12月16至21日,為規範國有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確保國有資產安全,阿拉善盟文化旅遊廣電局與盟文物局組成專項檢查組,對三旗國有博物館開展藏品管理專項檢查。檢查中,盟文旅廣電局文化遺產科科長巴戈那聽取了三旗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匯報,對各博物館的規章制度、藏品帳目、藏品保管和藏品徵集工作進行核查。針對重點文保單位、博物館展廳的消防、安防措施進行了巡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責令整改,進一步壓實各重點文保單位安全責任,擰緊文物安全這根弦,並就藏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
  • 重慶市博物館合力為公眾奉上文化「盛筵」
    新華網重慶2月27日電 2月27日,重慶市文化和旅遊委發布消息稱,春節期間,為加強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保障公眾安全和健康,根據相關要求,重慶市已備案的104家博物館暫時閉館。閉館期間,重慶市文化和旅遊委、市文物局積極作為,認真組織區域內博物館利用自身優勢,精心推出數字展覽展示,利用網際網路和移動數字平臺開展各類文化互動活動,延伸服務空間,為宅家的人們奉上文化「盛筵」。
  • 男子專收金絲楠木建私家博物館,藏品價值超380億
    中國金絲楠木博物館籌建於2012年,座落在安徽滁州,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拍賣一條龍的文化園。博物館分開放區、庫房區、學術區、科研區、管理區和設備區,有「桌案」、「櫥櫃」、「床榻」、「大漆家具」、「佛龕」、「屏風」、「明清官員匾額」、「金絲楠木藝術」共八個展廳、七大派系、六大類藏品。圖為客人在博物館參觀。
  • 大英博物館重開後,你最期待與之「重逢」的藏品是哪件?
    想知道自今年3月大英博物館閉館以來,館內的文保科學家、研究員還有志願者們各自心中最念茲在茲的藏品有哪些嗎?是來自非洲的蛛網帽,還是瑪雅文明中精雕細琢的門楣浮雕?這些藏品又有什麼吸引他們的地方呢?如今大英博物館已於8月27日重新對外開放,你最期待與之「重逢」的藏品又是哪件呢?「你有自己特別喜歡的藏品嗎?」
  • 國家博物館324項展覽可「雲看展」,新增三維展示文物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博物館均已暫停對外開放。藉此契機,海量文博資源在線上展示,吸引了一大批博物館愛好者,「雲看展」在這一特殊時期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全新的文化生活方式。3月9日,國家博物館公告宣布上線《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該展覽曾在2017年3月2日-5月31日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當年未曾有機會看到展覽的愛好者如今可以再次網上看展。點進線上展覽頁面,百件展品清單在列,20件精選展品也配以圖文展示,並設置語音導覽。
  • 潮汕華僑歷史博物館面向公眾徵集藏品
    為更好展示和弘揚潮汕歷史文化、潮汕華僑文化及其精神,汕頭市政府決定在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建設集「展示、收藏、科研、交流」為一體的潮汕華僑歷史博物館,計劃2021年建成開放。為豐富館藏及陳列展覽內容,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建設籌備工作組現面向社會徵集「潮汕歷史文化」和「華僑歷史」相關的各類文物及史料。
  • 大英博物館:為收藏一位醫生的私人藏品,發行彩票籌錢才得以興建
    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羅素廣場的英國大英博物館,是最著名的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該館成立於1753年6月7日,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 數位技術可以怎樣重塑博物館
    日新月異的技術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著博物館的形態。這樣一種判斷的給出,是基於數位技術給博物館帶來的更多的想像力已被看到。2020年,數位技術成為博物館的關鍵詞,全球各地的博物館不約而同加快了數位化進程。這種變化既和疫情有關——疫情之下的博物館尋求各種替代現場體驗的線上方案,作為吸引觀眾參觀的另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