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致美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2020-12-23 光明網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參考消息》29日刊登西班牙《世界報》網站記者安東尼奧·盧卡斯的文章《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文章摘要如下:

  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10月15日,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在佳士得拍賣行拍賣了12件藏品,其中包括卡米耶·柯羅和居斯塔夫·庫爾貝的畫作。

  布魯克林博物館這次的拍賣不是為了購買新藏品,而是為了熬過疫情正在造成的衝擊。來自遊客的收入下降,藝術贊助人的資助降至最低限度,而建築和藏品的維護費用更是讓債務飆升。

  美國藝術博物館館長協會商定,到2022年前,允許美術館在受到監督的前提下將出售藏品作為收入來源。這樣做不是為了改善資金狀況,而是為了保障博物館的生存。

  布魯克林博物館是首家採用這種原則上有效期只有兩年的融資方案的博物館。但是,如果經濟復甦比預期更晚的話,那將發生什麼?如何才能維持以售求存的策略?在拍賣市場這個供給日益飽和、需求日益萎縮的市場中,如何做到這一點?

  一些藏品的命運將引發辯論。其中許多作品將最終落入私人手中,這與博物館和藝術保護機構作為集體遺產的初衷背道而馳。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館長米格爾·法洛米爾說:「這個問題不會直接影響到西班牙公共機構。我認為,這些(藝術)中心本可以節省很多開支,而不必採取割捨藏品的做法。從長遠來看,銷售所得並不能帶來太多的積蓄。這些權宜之計造成的後果是無法彌補的。」

  法洛米爾說:「一些世界經濟強國,如美國和英國的博物館,居然不得不採取這些做法來確保生存,這令人難以置信。我認為,在一些具體情況下,有必要追究管理者和執政者在這些問題上的責任。」

[ 責編:董大正 ]

相關焦點

  • 外媒:疫情致美國多家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新媒體專電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0月24日發表題為《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
  • 疫情下全球博物館開啟線上battle,藏品一個比一個驚悚?
    疫情期間,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處於閉館的狀態,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卻沒有閒著:從各家博物館在網上互相比拼最毛骨悚然的藏品,到邀請網友在家複製藝術經典,再到回歸自己本行——收集跟疫情相關的物品和記憶,博物館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當下、連接彼此。
  • 「活」不下去賣畫「續命」?疫情之下美國博物館出售館藏引發「行業...
    然而,就在拍賣前數小時,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取消了這一計劃。據《華盛頓郵報》12月6日報導,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出售藏品計劃引發了激烈批評,並在全美博物館界「引發震動」——在經濟艱難之時,亦或為了某些「足夠高尚、正當的理由」,博物館售賣其館藏的行為到底該如何解讀,博物館界集體陷入掙扎。
  • 疫情期間 各大博物館在推特上展示各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藏品
    由於病毒疫情的爆發,英國和其他國家的博物館都關閉了大門,它們紛紛在推特上展示藏品中最可怕的物品,魚尾猴「美人魚」、用來存放陰毛的鼻煙盒、足夠讓人毛骨悚然的洋娃娃裝滿了鬼屋。4月17日,英國約克郡博物館重拳出擊,分享了一位古羅馬婦女下葬時的髮髻照片。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分享了一個非常流行的瘟疫面具,從而進入了一場「館長之戰」,而加拿大的貝聿銘博物館則負責管理被詛咒的兒童玩具。
  • 中國籃球博物館面向全球徵集藏品及博物館標識
    中國籃球博物館籌備工作新聞發布會。 張道正 攝中新網天津12月21日電 (記者 張道正)中國籃球博物館籌建工作辦公室21日正式啟動面向全球的藏品及博物館標識徵集工作。當日,中國籃球博物館籌備工作會議以及新聞發布會在津召開。
  • 收藏東方: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亞洲藏品的建立
    博物館擁有世界上頂級的亞洲藝術收藏,涵蓋東亞、南亞、東南亞和伊斯蘭世界,藏品數量超過10萬件(組),尤其以日本、中國和印度藏品最負盛名,本文嘗試梳理這三部分藏品的建立過程。系統建立亞洲藝術品收藏,這是一項艱巨複雜的任務,它取決於多重因素。首先,博物館每階段都要制訂具體可行的收購目標(Acquisition Goals),目標往往因時而異,它既取決於藝術市場,也有賴於策展人的選擇。
  • 熱心市民向松江博物館捐贈藏品
    「這些東西家裡藏著保存不善容易壞,捐給博物館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它的故事。博物館才是藏品最好的歸宿。」日前,上海市民張平來到松江博物館,捐贈了一批具有松江歷史文化和考究意義的藏品,其中包括《松江文獻》第一期、錢同壽贈沈思期詩稿、《張琢成山水畫立軸》、松江生產救濟協會公告等。
  • 電影藏品「活」起來 上海電影博物館探索新模式
    今天,上海電影博物館迎來7歲生日。7年來,上海電影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110餘萬人次,舉辦各類活動2500餘場。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以2019年的全網大數據為基礎,對上海市142家博物館進行分析,上海電影博物館緊隨上海科技館、上海博物館之後名列第三,也是榜單中排名最高的社會投資型博物館。「創新是上海電影博物館的靈魂。」
  • 重量級藏品!東京奧運會火炬亮相蘇州體育博物館
    日前,蘇州體育博物館成功入藏一支東京奧運會火炬、一對平昌冬季奧運會聖火採集備用火種燈、一支日本札幌冬季奧運會火炬,為館內再添重量級藏品。東京奧運會火炬造型的靈感來自櫻花,以金色和粉色混合而成的「櫻花金」為主色調,火炬頂部設計成花瓣狀。火炬整體長度為71釐米,總重量約1.2公斤,主要材質為鋁材,採用了與新幹線列車一致的鋁擠壓工藝。
  • 縣博物館舉辦吳勝國藏品捐贈活動
    10月20日下午,縣博物館舉辦了吳勝國藏品捐贈儀式,捐贈藏品為楊幼樵印章兩枚,進一步豐富了博物館館藏資源和文化內涵,為深入研究建湖人文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
  • 館長變主播 藏品會「說話」雲遊博物館正流行
    近日,寧波天一閣博物館通過5G技術,在聯通5GnLive、愛奇藝、鬥魚、虎牙、天一閣官方微信等互動直播平臺,同步推出以「古籍之為文物」為主題的線上講座,吸引各地朋友共同聆聽古籍背後的故事。疫情期間,如何讓廣大觀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文化盛宴」,不少博物館想到從「線下」轉到「線上」。雲觀展、雲課堂、雲直播……雲遊博物館,成了一大熱詞。
  • 不思議迷宮博物館揭秘 迷宮價值4億的藏品
    不思議迷宮博物館揭秘,迷宮價值4億的藏品。昨天(5月18日)是博物館日,小編帶領大家參觀咱們的不思議博物館,一起來發掘迷宮中的珍寶! 向日葵是梵谷最有代表性的畫作意象之一,梵谷一生繪製了十數幅向日葵畫作,其中一幅就能四捨五入賣個4億人民幣。
  • 民航博物館伊爾14型飛機定級為一級藏品
    民航博物館伊爾14型飛機定級為一級藏品 2020-08-01 09:42:00來源:中國民航網T 大T 小
  • 曼聯粉絲開設一家擁有3萬件藏品的主題博物館
    2020年5月下旬,據CNN報導,一位曼聯的海外狂熱粉絲名叫傑裡·維塔寧,他準備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開設一家有3.3萬件與曼聯相關的足球藏品博物館,並將其命名為「紅廳」(The Red Room)。「紅廳」原定於今年3月舉行開幕式,但由於疫情原因不得不擱置下來。
  • 即日起,蘇州體育博物館面向全社會開展足球藏品專題徵集
    為全面展示蘇州足球改革發展成果,豐富館藏,即日起,蘇州體育博物館面向全社會開展足球藏品專題徵集,徵集時間將持續至12月31日。徵集形式分為捐贈、借展和購買三種,捐贈藏品將由蘇州體育博物館頒發收藏證書,並回贈捐贈人蘇州體育博物館限量版紀念品。借展藏品給予借展證書,博物館將負責管理維護,借展人可隨時憑藉展證書取回藏品。購買藏品的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並籤訂購買協議書。所有徵集的藏品將在「蘇州體育」微信公眾號進行專題展示,捐贈、借展藏品在任何時間、地點的展出均標註捐贈人、借展人姓名。
  • 男子專收金絲楠木建私家博物館,藏品價值超380億
    中國金絲楠木博物館籌建於2012年,座落在安徽滁州,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拍賣一條龍的文化園。博物館分開放區、庫房區、學術區、科研區、管理區和設備區,有「桌案」、「櫥櫃」、「床榻」、「大漆家具」、「佛龕」、「屏風」、「明清官員匾額」、「金絲楠木藝術」共八個展廳、七大派系、六大類藏品。圖為客人在博物館參觀。
  •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品選粹(高清圖)
    陝西歷史博物館作為時代的烙印和見證者,171萬件的藏品無一不在訴說著周秦漢唐的央央雄姿!唐「鎏金銀鐵芯銅龍 」這件銅龍是鐵質的,通體鎏金,整條銅龍身體流暢,極富動感,體現出唐代龍的生動美與氣勢美,堪稱精品。
  • 論藏品,我只服大英博物館跟X手
    前兩天,當小麗突然在微信上對我說,大英博物館竟然在X手搞直播時,我並沒有覺得訝異,甚至覺得有點理所應當。因為X手本身是一座賽博人文博物館,你幾乎能在X手看見中國各個地方發生過的,或是正在發生的任何事。所以這根本就是一場同行之間的交流。
  • 阿拉善盟文化旅遊廣電局 開展國有博物館藏品管理情況專項檢查
    12月16至21日,為規範國有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確保國有資產安全,阿拉善盟文化旅遊廣電局與盟文物局組成專項檢查組,對三旗國有博物館開展藏品管理專項檢查。檢查中,盟文旅廣電局文化遺產科科長巴戈那聽取了三旗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的匯報,對各博物館的規章制度、藏品帳目、藏品保管和藏品徵集工作進行核查。針對重點文保單位、博物館展廳的消防、安防措施進行了巡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責令整改,進一步壓實各重點文保單位安全責任,擰緊文物安全這根弦,並就藏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
  • 大英博物館重開後,你最期待與之「重逢」的藏品是哪件?
    想知道自今年3月大英博物館閉館以來,館內的文保科學家、研究員還有志願者們各自心中最念茲在茲的藏品有哪些嗎?是來自非洲的蛛網帽,還是瑪雅文明中精雕細琢的門楣浮雕?這些藏品又有什麼吸引他們的地方呢?如今大英博物館已於8月27日重新對外開放,你最期待與之「重逢」的藏品又是哪件呢?「你有自己特別喜歡的藏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