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4月15-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本周,光明網中醫頻道將邀請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腫瘤科數位專家,跟大家聊聊腫瘤「那些事兒」。
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腫瘤科 孫韜
肺癌患者的病灶在肺部,常常伴隨咳嗽、氣短、胸悶、乏力等症狀,中醫辨證為肺脾氣虛、痰溼蘊肺的證候。同時,肺癌患者抵抗力不足、營養不良的狀態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一旦感染,極易發展為重症甚至威及生命。因此疫情防控期,肺癌患者尤其應該加強自身防護,如何通過中醫方法調理肺脾、養肺扶助肺氣、防範感染?
1.食粥益肺脾之氣
肺癌患者的中醫辨證為肺脾氣虛、痰溼蘊肺,肺氣虛則出現咳嗽、咳痰、氣短、喘促;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則氣血生化乏源,表現為氣血兩虛的狀態,出現氣短乏力、面白心悸、四肢酸軟等。
除了注意飲食清淡,同時可以選擇藥食同源的黃芪、白朮、太子參、枸杞、大棗等藥材放入粥中,通過食補的方法來以緩解肺脾的氣血虧虛。如果肺脾氣血虧虛的症狀比較明顯,可以於中醫門診開藥湯或中成藥調理,更有利於身體狀態的調整恢復。
2.妙用百合潤肺養陰
肺為嬌髒,與外界直接相通,春季外來邪毒易灼傷肺陰。同時,放射治療、長期吸菸都可使陰液更加耗傷,因此,陰虛在肺癌發病病機中佔重要地位。
百合性味甘,微寒;歸肺、心、胃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能治療陰虛燥咳,勞嗽咳血,陰虛有熱之心煩、失眠心悸及百合病之心肺陰虛內熱證。特色「養陰潤肺代茶飲」,由百合、薏仁、山楂三藥組成,方中薏仁利水消腫,健脾祛溼;山楂化解積滯,活血化瘀;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全方共收養陰潤肺祛溼之效,簡單方便。疫情期間,肺癌患者應注重固護肺陰,調整自身機體功能,提高其免疫力。
3.通調太陰肺經經氣
肺為華蓋,在體合皮,肺氣虛則影響著衛氣的衛外能力減弱,表現為咳嗽喘促、氣短乏力、自汗畏風、容易感冒等。疫情期間,可採取穴位按摩的方法補益肺氣。背為陽,取背上的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數十下,同時用手掌在背部兩側由下至上輕拍,持續約10分鐘,即可舒暢胸中之氣,健肺養肺,有助於體內痰濁的排出,疏通脊背經脈,增強機體抵抗力。
除了代茶飲、穴位按摩之外,還有「宣肺益氣方」,由黃芪、銀耳、杏仁組成。其中黃芪益氣固表、補益肺氣;銀耳滋補生津、潤肺養胃;杏仁宣肺止咳,三藥共收宣肺、補肺、潤肺之效,對於調理肺臟有著較好的療效。煎湯服、代茶飲、熬膏用均可。簡單小方,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您保駕護航!(整理/光明網記者 武玥彤)
專家簡介:
孫韜,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抗癌協會、中華醫學會、中華老年腫瘤協會會員,中華慈善總會慈善醫生,九三學社成員。
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防治惡性腫瘤。主要研究老年肺癌的靶向治療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惡性胸腹水的防治有多年的臨床經驗。多次參加衛生部、教育部、北京中醫藥大學課題的臨床觀察工作,其中《浙貝母逆轉白血病(腫瘤)耐藥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加編寫專業著作3部。主持局級、校級課題3項。
長期從事腫瘤科臨床醫療工作,擅長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惡性腫瘤,特別在老年肺癌、乳腺癌及癌性胸腹水治療方面有多年的治療經驗,遵從帶瘤生存及綜合治療的思想,發揮「綠色治療」——即微創治療+中藥治療的優勢,對晚期肺癌患者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科室介紹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腫瘤科是教育部「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重點學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臨床試驗研究基地,首都中醫藥工作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優勢專科共建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名老中醫王沛教授工作站,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科研創新團隊,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
腫瘤科特色的中西醫結合療法,是一種以「綠色治療」模式為核心,以中醫理論「氣、痰、熱、瘀、毒」的病機為指導,採用局部冷凍治療(康博刀)、血管介入治療、熱灌注治療、光動力治療等多種微創治療手段,結合傳統中醫療法如局部外敷、泡洗、雷火灸、中藥灌腸、針灸、拔罐等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腫瘤科也研發了很多中醫特色外治療法,對癌性疼痛、術後胃癱、化療骨髓抑制等腫瘤相關症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