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冬至,想吃羊肉餃子

2020-12-23 閒坐山河望九天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

冬至,又稱為日短至,是北半球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同時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時至冬至,則標誌著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在南北地域有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比如南方,有祭祖、宴飲的習俗,而北方則有吃餃子的習俗。我,一個自詡為北方女人的婆娘(在北方人眼裡,我是南方人,而在南方人眼裡,我是北方人),遠嫁江南鳩茲,沒有入鄉隨俗,反而跟老公鬧著要吃餃子,羊肉餡的餃子。

男人是南方長大的北方人,亦偏愛麵食。但他一聽我要吃羊肉餡的手工餃子,就很不樂意。要知道,包餃子並不是一件輕鬆的活。先要去菜市場買新鮮羊肉……男人很快打來電話,表示市場上只有羊腿、羊排,沒有剔骨羊肉,且,他並不知道哪裡有餃子皮可以買。

我簡直要抓狂了,對著電話一通嚎叫,孩子般不可理喻:「今天是冬至,我就要吃羊肉餃子,羊肉餃子,羊肉的……超市和菜市場都有餃子皮賣的」「可是」男人似乎壓抑著怒氣:「我下班去買菜,再去剁肉餡,再包餃子,今天要幾點吃飯?」「你可以讓老闆幫你絞肉餡……冬至了,吃頓餃子過過節嘛」我噎了一下,還是退讓了。家裡有個不成文的習俗,只要吃餃子,必定是男人手工剁制的肉餡。

如果想吃速凍餃子,只須超市就可以買到,各種餡料,豬肉薺菜、豬肉白菜、純肉餡、三鮮素餡,我何苦還要鬧著吃「羊肉餡」的(超市沒有的餡料)?手工剁餡的口感遠遠非超市那些速凍餃子可比擬。這一點,我和男人都是心知肚明。而剁肉的活,往往落到男人的頭上。

"好吧,好吧"我終於聽到電話的另一頭,男人嘆了口氣,讓步了。我一向自詡是北方女人,冬至是要吃餃子的。但是今天,我不想吃超市裡特別油膩的速凍餃子,而是特別嘴饞羊肉餡的餃子。

一年不過一個冬至,難得老婆想吃一回羊肉餡的手工餃子。男人認命地掛了電話,去附近菜市場買食材去了。等我回到家,發現男人正在搞肉餡:洗肉、切肉、剁肉,加蔥姜作料一起剁,加作料、食鹽、香油攪拌餡料……一時間房間裡迴蕩著乒桌球乓的聲音。

嘿,莫名心裡就有一種被人寵溺的感覺,幸福。

男人在廚房忙得不可開交,而我傻呵呵地等他調好肉餡,喊著一起包餃子。餃子皮是從菜市場買回來機器壓制的麵皮,大小均勻,薄厚均勻,唯一的缺點是黏性不大,包餃子的時候,需要用溫水溼一溼。

朋友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冬至吃餃子則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至今的民謠仍在傳唱:「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吃飯的時候,我又把這個故事講給家裡的兩個孩子聽。

按照北方的民俗,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如果按照江城這邊的風俗,冬至是要去藥店買「雞藥」(非雞用藥,而是煲雞的藥材)煲老母雞湯的。我瞅著男人直笑,對孩子們說:「明天,我們讓爸爸買雞藥煲湯吧!」這男人心靈手巧,餃子包得好看,煮得好吃,煲雞湯也很不錯哦。我這個南漂的北方女人,似乎撿到珍寶了哩。

朋友們,你們在冬至這日都怎麼慶祝的,是吃餃子,喝雞湯還是默默無聞地度過?不妨留言告訴我吧。

相關焦點

  • 冬至·羊肉餃子
    明天就是冬至了,冬至素有「亞歲」之稱,更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可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何等重要。古代以冬至為一年之始,正是全年最寒冷時節。古人認為,冬至表面看來是數九寒天,其實是萬物開始萌動的日子,也總結出了豐富的適合冬至的食材,而且距離年關將近, 冬至和春節可都是要吃餃子的哦。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羊肉,這是個問題!
    吃餃子:北方有「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回到南陽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鄉親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吃餃子這種習俗。
  • 【微食療】餃子又是餃子?咱冬至吃的是羊肉!
    轉眼到了數九寒天,要說冬至吃啥好,萬能的餃子總會伴隨著所有傳統節日一起出現!
  • 冬至餃子,最愛吃的還是媽媽包的羊肉蘿蔔餡
    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冬至);還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不然耳朵是要動掉的,而發明者是我們南陽的「醫聖」張仲景:張仲景一次返鄉,看到很多百姓饑寒交迫,凍爛耳朵,便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 幸福古村——冬至羊肉節,一起來村裡包餃子、吃羊肉!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這個冬至你打算怎麼過呢?——吃頓羊肉!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又是一年冬至日,今天您吃餃子了嗎?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是大部分人從小就聽過的一句民間諺語,意思是每年的冬至時節,每家每戶都會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餃子。民間更有流傳「冬至不吃餃子,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的由來與中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為防止「凍掉耳朵」 冬至吃餃子 尤其是羊肉餡的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氣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在冬至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這天為大家舍「祛寒嬌耳湯」的,為了紀念他,從此大家在冬至這天都要包一頓餃子吃,並且都說,冬至這天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會凍了。「祛寒嬌耳湯」現在很少有人吃了,但經過歲月的衝刷,大家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流傳了下來。並且餃子的種類和形狀也有了很大改進,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餃子,餃子也成了闔家團圓的代表食品,但張仲景的名字卻很少有人提到了。
  • 冬至吃餃子,羊肉餡怎樣調?牢記「1不3竅門」,餃子鮮嫩不腥羶
    眼看著就到了冬至節氣,在北方,冬至這天吃餃子是少不了的。家家戶戶不管是素餡還是葷餡,結合家人的口味和喜好,端上這麼滿滿一碗餃子,這節氣味道就足了。冬至節也叫「冬節」、「交冬」,在古代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對於冬至這一天都是非常重視的,所以老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我國各地在冬至也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一般北方多數會有吃餃子、喝羊湯的習俗,南方則有吃甜食的習俗。雖然吃的食物不一樣,但是總歸都寄託著人們對於生活的美好願望,另外也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 白居易在邯鄲過冬至,吃餃子了嗎?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離家遠行,在邯鄲驛站休息整頓時,正巧趕上冬至,在此情此景中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便讓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施「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 冬至吃餃子 什錦餃子
    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由農產品品牌淘呱呱,專淘鄉村頂呱呱美食特產,為大家詳細說冬至吃餃子跟張醫聖的淵源。      今天是冬至,也就是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此時白天最短、夜最長。
  • 冬至大戰,羊肉VS餃子激烈開撕,贏家是機智的網友……
    周六雨夾雪,周日烘花兒太陽,調皮的成都已經在摩拳擦掌等著冬至女王駕臨。然而奇怪的是,往年早已全城飄香的羊肉湯似乎有點冷冷清清的?各個羊肉湯館子貌似生意都有點秋,莫非大家都去吃餃子了?莫非關於「冬至應該吃羊肉還是餃子?」的鬥爭是餃子戰隊取得了壓倒性勝利?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冬至習俗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非常之多。
  • 一年一冬至,每年不重樣,今年冬至吃什麼?
    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 北半球進入了該年黑夜最長的一日。 冬至不吃舊年的結束,而是新年的開始。 北方人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 南方人說:"冬至是媽媽口中吃了湯圓又長一歲的甜蜜"。
  •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還有說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
  • 冬至| 吃什麼餡的餃子最好?
    團圓餃子盤中滿,小聚淺酌又一年圍爐夜話溫身心,至味入口暖心田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人體的陽氣潛藏於體內,身體容易出現手足冰冷、氣血循環不良的情況。俗話有「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之說。羊肉助陽益氣,最補元氣。食療專著《飲膳正要》中記載了「聚珍異饌」96道 ,羊肉就多達73道。張仲景提出的當歸生薑羊肉湯被譽為補虛藥膳之最。
  • 朋友圈流行的「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是什麼梗?
    文\熊貓哥又到了朋友圈曬冬至餃子的日子,今年的冬至餃子朋友圈又多了一個梗,「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那麼這冬至餃子和凍耳朵到底有啥聯繫?這還得從古代的一位名醫說起名醫張仲景與「祛寒嬌耳湯」話說在東漢,我國著名的神醫也是《傷寒雜病論》作者張仲景任長沙太守,一年冬至,張仲景和徒弟回家,看到路旁有很多百姓面黃肌瘦,衣不遮體的。又因為天太冷,很多人耳朵都凍爛了。醫者仁心的張仲景在路邊搭起醫棚,為百姓免費治凍傷。
  • 冬至應該吃餃子、湯圓還是羊肉啊?
    這篇日記流水帳地講了一下2016年的冬至之夜吃了什麼。那時候比較年輕,20多年過去了,沒啥力氣折騰,晚上就煮一鍋羊蠍子好啦。先發一大桌子:做這頓飯不算開始的泡肉這樣的準備時間,一共用了三個多小時。主要是我這人做麵食不大行,花了很長時間包餃子(揉面擀皮好麻煩啊,但是比買的皮好吃,忍了),如果比我厲害的人或者兩個人做應該會快很多吧!
  • 北方人冬至吃餃子,那南方人吃啥?
    今天一大早,「冬至吃啥」的話題就登上了熱搜不用說,餃子在北方佔據絕對霸主地位,從東北到中原都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羊肉湯的最大粉絲群在西南地區,南方冬至飲食則是五花八門……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然而凡事總有例外,寧夏雖屬北方陣營,但卻熱衷於吃羊肉粉湯,冬至這一天的羊肉粉湯還有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意義寓意 冬至吃餃子有什麼特殊含義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吃餃子相傳與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有關。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潦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他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他勤奮好學,並且酷愛醫學。東漢末年,連年混戰,「民棄農業」,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饑寒困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