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凍掉耳朵」 冬至吃餃子 尤其是羊肉餡的

2021-02-16 西安XIAN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氣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相傳:張仲景在長沙做官,在告老還鄉退休的時候,正趕上那年冬天,寒風刺骨,雪花紛飛。在白河邊上,張仲景看到很多無家可歸的人面黃肌瘦,衣不遮體,因為寒冷,把耳朵都凍爛了,心裡十分難受。

回到家後,由於張仲景的名聲早已經聞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門求醫。張仲景有求必應,整天都很忙碌,可雖然上門求醫的人很多,可張仲景依然掛念那些凍爛耳朵的人。

經過研究,他研製了一個可以禦寒的食療方子,叫「祛寒嬌耳湯」。


他叫徒弟在南陽東關的一個空地搭了個棚子,支上大鍋,為窮人舍藥治病,開張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藥就是「祛寒嬌耳湯」。祛寒嬌耳湯當初其實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物放在鍋裡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用原湯再將包好餡料的麵皮煮熟  麵皮包好後,樣子象耳朵,又因為功效是是為了防止耳朵凍爛,所以張仲景給它取名叫「嬌耳」。

張仲景讓徒弟給每個窮人一碗湯,2個「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了。張仲景是在冬至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這天為大家舍「祛寒嬌耳湯」的,為了紀念他,從此大家在冬至這天都要包一頓餃子吃,並且都說,冬至這天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會凍了。

「祛寒嬌耳湯」現在很少有人吃了,但經過歲月的衝刷,大家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流傳了下來。並且餃子的種類和形狀也有了很大改進,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餃子,餃子也成了闔家團圓的代表食品,但張仲景的名字卻很少有人提到了。

以上提到冬至時吃餃子的原料最好是羊肉的,冬季吃羊肉,驅寒又溫補,暖胃又補氣。



下面就教大家幾種好吃到流口水的羊肉水餃的製作方法:


羊肉餡的製作是餃子好不好吃的重要環節,大家知道如何調製美味的餃子餡嗎?下面西晚樂購就介紹幾種做法給大家。

羊肉餡做法一

材料

羊肉、 胡蘿蔔、生薑、蔥、花椒、醬油、料酒、胡椒粉、鹽、花生油。

做法

1、先用開水把花椒泡成花椒水,晾涼備用。

2、把羊肉洗乾淨,切成小塊,然後剁碎,在剁的過程中慢慢加入花椒水。

3、將生薑 、蔥剁碎加入羊肉餡中,倒入醬油、料酒拌勻。

4、胡蘿蔔去皮、洗淨後切片,用開水焯一下,然後也剁成碎末。

5、把羊肉餡和胡蘿蔔餡放到一起,加入鹽、胡椒粉、花生油順著一個方向拌勻即可。


羊肉餃子餡的做法二

材料

羊肉、韭黃、薑末、蔥末、雞蛋、花椒、胡椒粉、醬油、香油、花生油、鹽、料酒、醬油。

做法

1、將羊肉洗乾淨後剁碎,韭黃洗淨切成細末,花椒用開水泡成花椒水。

2、把羊肉末盛放在大一點的盤子裡,加入薑末、蔥末、鹽、料酒、醬油、胡椒粉、花椒水、雞蛋,順著一個方向拌勻。

3、再加入香油和花生油拌勻,然後加入韭黃拌勻即可。


小貼士

1、羊肉羶味比較重,加入花椒水可以去羶,薑末也可以去羶。

2、韭黃應該在最後加入,另外如果沒有韭黃,可以用香菜、芹菜代替。


羊肉餡做法三

主料

羊肉500g、胡蘿蔔50g、油適量、鹽適量、香菜適量、花椒水適量、香油適量、蠔油適量。

步驟

1、準備食材。

2、羊肉剁碎、蔥剁碎。

3、油燒熱放涼。

4、將剁好的羊肉和蔥放入。

5、加老抽、蠔油、香油、花椒水和鹽攪拌均勻煨著。

6、胡蘿蔔刨絲。

7、剁碎。

8、香菜切細段。

9、將胡蘿蔔、香菜放入肉餡中。

10、攪拌均勻,羊肉餡和好了

小貼士

1、羊肉和胡蘿蔔搭配去羊肉的羶味。

2、和餡時加花椒水羊肉嫩味好。

3、加香菜調味。


以羊肉+胡蘿蔔的做法為例介紹水餃製作步驟:


1 先把羊肉洗淨。

2 切成小塊。

3 花椒用熱水泡開,晾涼備用。

4 把羊肉剁成泥狀,中間慢慢加入花椒水。

5 蔥、姜剁碎,放入肉餡中。

6 倒入料酒、醬油調勻。

7 胡蘿蔔洗淨,切成片用熱水焯一下。

8 剁成碎末。

9 胡蘿蔔和羊肉餡放到一起。

10 放入花生油、鹽、胡椒粉、味精。

11 順一個方向調勻備用。

12 麵粉中加水和成麵團,餳20分鐘。

13 切開搓成長條,切成均勻大小的劑子。

14 用手按扁。

15 擀成麵皮。包上羊肉陷捏好即可。



小竅門

1、剁羊肉一定要加入花椒水,避免羶味過大。
2、開鍋下入餃子,要用勺子從鍋邊慢慢推一下,以免餃子沾到鍋底下。
3、開鍋後要點3次涼水,再開鍋餃子就煮好了。這樣煮出來的餃子勁道好吃。


使用的廚具:煮鍋

陝北橫山羊肉 029-88220000

西安晚報樂購店明日

供應橫山羊肉餡,要的速來!

以上部分資料來源美食天下

如果你覺得不錯,不要私存,讓更多人知道吧!

  西晚樂購: 售購電話029-88220000              

地址:南四府街33號(小南門裡150米路東)·

點擊「閱讀原文」進店  可自由選購

相關焦點

  • 冬至·羊肉餃子
    古代以冬至為一年之始,正是全年最寒冷時節。古人認為,冬至表面看來是數九寒天,其實是萬物開始萌動的日子,也總結出了豐富的適合冬至的食材,而且距離年關將近, 冬至和春節可都是要吃餃子的哦。餃子是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的傳統食品,是團圓福祿的象徵,是「回家的餃子出門的面」的感情載體。
  • 冬至大戰,羊肉VS餃子激烈開撕,贏家是機智的網友……
    @劉可控:冬至難道不是吃餃子嘛!羊肉湯什麼鬼?原諒我剛來成都第一年。@小啊麼小阿倫:當然是水餃。想吃什麼餡包什麼餡,甜的,鹹的,酸的,辣的,葷的,素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不可能的。滿足全國各族人民的需求。
  •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該吃什麼餡?你最需要的冬至餃子寶典在這裡!
    因為在民間也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那麼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從何而來?冬至這天吃餃子的好吃又是什麼呢?那麼就由小編詳細地和大家說一說吧。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從何而來說到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不得不說說這位「醫聖」張仲景,相傳東漢時,曾任長沙太守的張辭官回鄉之時,正值冬至。他看到白河兩岸人們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 冬至節氣吃餃子,教你餃子餡的N種做法
    還有10多天就是冬至了,冬至吃餃子,這是北方的一大習俗,南陽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其他地方還有「冬至餃子夏至面」,「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等等說法。冬至吃餃子,也要講究健康養生,挑選餃子餡就是一門大學問,那麼冬至吃什麼餡的餃子呢?下面小編提前10天為你介紹。各位吃客記得早日準備噢
  • 冬至吃餃子,30年飯館老闆教你:韭菜餡餃子技巧,不出水還好吃!
    冬至吃餃子,30年飯館老闆教你:韭菜餡餃子技巧
  • 這一年的冬至,想吃羊肉餃子
    我,一個自詡為北方女人的婆娘(在北方人眼裡,我是南方人,而在南方人眼裡,我是北方人),遠嫁江南鳩茲,沒有入鄉隨俗,反而跟老公鬧著要吃餃子,羊肉餡的餃子。男人是南方長大的北方人,亦偏愛麵食。但他一聽我要吃羊肉餡的手工餃子,就很不樂意。要知道,包餃子並不是一件輕鬆的活。
  • 羊肉蘿蔔餡的翡翠白菜餃子
    在北方,人們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先來看看今天的餃子形狀:白綠相間的翡翠白菜餃子,有沒有很漂亮?再來說說今天的餃子餡:羊肉蘿蔔餡。特別符合這個節氣的食補需要。
  • 明天別忘吃餃子!咱磁縣冬至有老講究……
    在北方,餃子是冬至的「標配」冬天天寒,容易凍著耳朵而餃子形如「耳朵」人們覺得吃餃子可以保護耳朵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相傳,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時任長沙太守的「醫聖」張仲景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百姓把脈問診。
  •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那麼,你知道冬至是為了紀念誰嗎? 冬至吃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麼冬至為何吃餃子呢?(註: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 【比優】孕婦吃餃子餡的宜忌/冬至,南北方傳統習俗差異
    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
  • 古代餃子的吃法與現代餛飩一樣,最早以羊肉為餡,捏成耳朵模樣
    那時候,母親偶爾帶我們去親戚朋友家吃飯,有一次在一個北方阿姨家吃了2個餃子,感覺太鮮美,尤其是那肉餡極具誘惑力,但總歸不敢多吃,怕狼吞虎咽的樣子被人笑話,拂了母親的面子,回家要挨罵。因為母親不會包餃子,也不屑學,所以小時候從未在家裡吃過餃子,吃餃子成為一種嚮往,特別羨慕那些父母會包餃子的孩子,有時不諳世事的我,好想生在這樣的人家,吃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
  • 冬至| 吃什麼餡的餃子最好?
    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人體的陽氣潛藏於體內,身體容易出現手足冰冷、氣血循環不良的情況。俗話有「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之說。羊肉助陽益氣,最補元氣。食療專著《飲膳正要》中記載了「聚珍異饌」96道 ,羊肉就多達73道。張仲景提出的當歸生薑羊肉湯被譽為補虛藥膳之最。
  • 冬至吃餃子 什錦餃子
    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由農產品品牌淘呱呱,專淘鄉村頂呱呱美食特產,為大家詳細說冬至吃餃子跟張醫聖的淵源。      今天是冬至,也就是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此時白天最短、夜最長。
  • 冬至吃餃子,羊肉餡怎樣調?牢記「1不3竅門」,餃子鮮嫩不腥羶
    眼看著就到了冬至節氣,在北方,冬至這天吃餃子是少不了的。家家戶戶不管是素餡還是葷餡,結合家人的口味和喜好,端上這麼滿滿一碗餃子,這節氣味道就足了。冬至節也叫「冬節」、「交冬」,在古代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對於冬至這一天都是非常重視的,所以老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我國各地在冬至也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一般北方多數會有吃餃子、喝羊湯的習俗,南方則有吃甜食的習俗。雖然吃的食物不一樣,但是總歸都寄託著人們對於生活的美好願望,另外也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 今日冬至,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而在我國北方,每逢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成為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意義寓意 冬至吃餃子有什麼特殊含義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吃餃子相傳與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有關。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潦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他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他勤奮好學,並且酷愛醫學。東漢末年,連年混戰,「民棄農業」,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饑寒困頓。
  • 又是一年冬至日,今天您吃餃子了嗎?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是大部分人從小就聽過的一句民間諺語,意思是每年的冬至時節,每家每戶都會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餃子。民間更有流傳「冬至不吃餃子,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的由來與中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冬至話餃子
    張仲景痛下決心,歷經十年含辛茹苦才寫出了《傷寒雜病論》這部不朽之作,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們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
  • 冬至餃子,最愛吃的還是媽媽包的羊肉蘿蔔餡
    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冬至);還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不然耳朵是要動掉的,而發明者是我們南陽的「醫聖」張仲景:張仲景一次返鄉,看到很多百姓饑寒交迫,凍爛耳朵,便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 今日冬至,帶你去全世界「吃」餃子
    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在我國北方,每年農曆冬至,都有吃餃子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