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姐姐們正在人工智慧領域「乘風破浪」

2021-01-11 縱相新聞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程靖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顛覆了不計其數的工作崗位,甚至徹底改變了許多行業的生態。

但也正是在疫情中,人工智慧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幫助醫生診斷新冠患者;幫助政府追蹤感染病例;幫助公司在無法集中辦公時進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居家工作實驗……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Corporation)的調查認為,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工作機會將有16%的增長。

(圖源:Getty Images)

但人類能夠平等地參與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嗎?答案是未知的:清華大學AMiner團隊2020年1月發布的「AI 2000人工智慧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旨在未來10年內遴選出2000名頂級學者。

而目前的學者名單中,男性佔了1654位,女性179位。榜單指出,人工智慧領域裡存在男女比例失衡問題——人工智慧是人類社會的一面鏡子。

過去的兩年裡,上海已經成功舉辦兩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但參與大會演講的女性科學家、企業領袖人數在全部演講嘉賓人數的佔比不到10%。

上海市婦聯發展聯絡部部長鄭曄說,「都說婦女是社會的半邊天,然而我們發現在人工智慧領域內,女性從業者和女性高管的佔比卻相對較少。」

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中,「AI女性菁英論壇」也於7月9日下午拉開帷幕。「希望能引起行業的重視,鼓勵女性的參與。」鄭曄說,「我們想呼籲讓科技的發展更多惠及大多數人,更多注重到弱勢邊緣群體、注重到社會整體的發展。」

放眼全球,這些女性領袖早已在人工智慧領域裡「乘風破浪」——

李飛飛

谷歌雲首席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科學家

華裔科學家李飛飛(Feifei Li)是美國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紅杉資本教授,是史丹福大學人類中心人工智慧研究所的聯合主任,也是斯坦福視覺與機器學習實驗室的聯合主任。

2017年,李飛飛加入谷歌雲擔任首席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科學家,兼任副總裁。在谷歌,她負責推動「人工智慧民主化」的使命,旨在降低進入企業人士和開發者的門檻。

自從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學士和加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博士後,李飛飛已經在頂尖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150多篇科研論文。

她還開發了ImageNet——一個擁有1500萬張圖片的數據集,對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近年來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她和她的博士生奧爾加·盧薩科夫斯基一起創立了非營利組織AI4ALL,旨在為女性、少數族裔和低收入學生等群體更多地參與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

在成立AI4ALL前,李飛飛和盧薩科夫斯基創立了SAILORS(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夏令營),為9年級中學女生開展AI教育和研究。該項目2015年成立,2017年更名為AI4ALL。

2018年,AI4ALL成功進入其他5所大學,包括普林斯頓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波士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拿大的西蒙·弗雷澤大學。

李飛飛曾說:「科技應該造福人類,而不是傷害人類,所以使用科技時應該向全人類負責,而不僅僅是為發現者造福。我們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人工智慧技術人員。」

2020年,李飛飛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奧爾加·盧薩科夫斯基

奧爾加·盧薩科夫斯基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助理教授,致力於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是ImageNet大規模視覺識別挑戰的領頭研究者之一,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Review)評為「世界上最傑出的年輕創新者」之一。

盧薩科夫斯基在2015年完成了史丹福大學的計算機視覺博士學位,與導師李飛飛合作圖像分類研究。盧薩科夫斯基開發了一種算法,可以將選定的對象與背景分開,這項開發工作讓她敏銳地捕捉到了圖像分類中人類的偏見。

目前,她的研究關注到了圖像識別中的歷史和社會偏見,以及通過發展計算機解決方案來促進算法公平。

盧薩科夫斯基與導師李飛飛一起成立了非營利組織AI4ALL,致力於幫助更多女性接受人工智慧技術培訓。2018年,AI4ALL組織獲得了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資助。

盧薩科夫斯基作為主要作者的《ImageNet大規模圖像識別挑戰》一文被引用5000次以上,她還發表了其他20餘篇學術文章,其中有6篇每篇被引用超過100次。

泰拉·裡昂

泰拉·裡昂是「AI夥伴關係」(AI Partnership)的創始人和執行董事。

泰拉·裡昂畢業於哈佛大學。2015年,裡昂加入了歐巴馬政府的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該辦公室由總統科學顧問約翰·霍爾德恩領頭。

2016年,裡昂開始為美國首席技術官梅根·史密斯工作,擔任史密斯的政策顧問,共同主導了「白宮未來人工智慧倡議」項目。

在進入白宮前,她還在南非開普敦的哈佛大學分校進行了博士研究。完成這一切時,她還不到30歲。

在為美國政府工作期間,她的工作重點是機器智能,包括AI、機器人技術和智能運輸系統。

2016年,裡昂幫助起草了當年12月發布的報告《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經濟》,詳細介紹了未來幾年和幾十年內人工智慧改變美國經濟的方式。報告概述了決策者應為就業市場所需技能的變化做好準備,以及隨著一些工作機會的消失,應同時創造新的機會。

2017年,裡昂被任命為「AI Partnership」(人工智慧合作夥伴關係)的創始執行董事,這是由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微軟和IBM等對世界影響深遠的科技公司聯合發起的非營利組織,旨在確保人類和社會從人工智慧應用中受益。

裡昂曾在採訪中說,人工智慧這樣的技術應當被用來解決重大挑戰,而不是被特權和狹隘的特殊利益集團所操縱,「這是很棘手的問題。」她希望在工作中「建立一個能夠反映技術服務對象而不是技術行業本身的組織」。

拉塔尼亞·斯威尼

拉塔尼亞·斯威尼是哈佛大學政府和科技學教授,兼任哈佛大學數據隱私實驗室主任。2001年,斯威尼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彼時她時第一位從該校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的非洲裔美國婦女。

斯威尼的研究領域包括安全、隱私以及個人數據和機器學習算法偏見等等。斯威尼曾在採訪中談到了個人隱私信息被售賣的問題:「有一些技術是希望世界去擁有的,但沒有人考慮過它無法預見的後果。」

2001年,斯威尼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創立了數據隱私實驗室,彼時她也是人工智慧模型決策項目委員會(MDAI)的成員。

2004年,她創立了《隱私技術期刊》,隨後在2006年成為了該期刊的主編。2011年起,她的數據隱私實驗室開始在哈佛大學開展研究。

2017年,《福布斯》雜誌將斯威尼評為科技和人工智慧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意在表彰斯威尼揭露網絡廣告中針對黑人的種族歧視的研究。

吳華

百度技術委員會主席、百度自然語言處理部首席科學家

(圖源:中國網)

吳華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是百度翻譯技術負責人和團隊的創始人之一。2011年,吳華博士領銜的百度翻譯項目上線,依託百度作為最大中文搜尋引擎所擁有的海量的雙語資源,從開發基本翻譯系統到攻克技術難題,從上線單一的web自動翻譯到布局多語言、多形式、多入口的產品形態,逐步成長為一款廣受喜愛的網際網路產品。

吳華在百度的十餘年間,她領導的團隊在自然語言處理(NLP)、對話系統和神經網絡機器翻譯(NMT)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突破。

她提出的NMT多任務學習框架被《紐約時報》譽為「開創性」的進展,並通過百度翻譯成功向億萬用戶部署了這項突破。

2011年吳華受邀擔任NLP領域重要國際會議IJCNLP的機器翻譯領域主席(AreaChair),2012年擔任NLP領域最好的國際學術會議ACL的機器翻譯領域主席;同年,她又被遴選為ACL 2014年的程序主席(Program Chair)。

吳華還創建了百度的AI對話程序Duer,為智能家庭助手和智能物聯網設備提供幫助。

吳華博士2017年獲評福布斯「AI傑出女性」。

蘇奇·薩利亞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機器學習和醫療健康教授

出生於印度大吉嶺邦的蘇奇·薩利亞在美國接受了高等教育。在讀本科時,薩利亞就獲得了微軟公司的獎學金。

她的博士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在那裡,她開發了一種可以預測新生兒早產與先天性疾病的數學模型,準確率高達90%。該模型的程序PhyiScore可以幫助美國衛生部門在診斷和治療新生兒早產和相關疾病上每年節約260億美元的投入。

薩利亞最初認為,自己並不喜歡生物學或醫學,但在利用持續收集的數據研究新生兒疾病預防問題之後,她開始對這個領域感興趣。

憑藉跨專業能力,Saria在疾病軌跡建模、醫療瞄準的預測方法、臨床決策支持(CDS)系統,以及個性化治療方法等領域發表了多篇高水平論文。

2017年,薩利亞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35名35歲以下的科技創新者之一;2018年,她被選為世界經濟論壇(WEF)的「青年全球領袖」之一。

後記

當大數據驅動的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引領著轟轟烈烈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時,女性在科技領域尤其是高精尖技術領域仍是被邊緣化的「他者」。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的全球2017年「高被引科學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7)」名單顯示,3538名科研人員中,女性科學家僅有242名。

另有數據顯示,人工智慧開發人員中僅12%是女性;軟體開發人員中女性比例低至6%;信息通信技術專利申請人中男女性別比例為13:1。

(圖說:泰拉·裡昂,圖源:Flickr)

曾被稱為「人工智慧領域的超級英雄」的泰拉·裡昂指出,目前美國計算機科學專業畢業生中只有18%是女性;目前接受風險投資的女性創辦的初創企業所佔的百分比只有個位數。

AI系統被人認為「客觀、理性、有邏輯」,但它是人類製造的,當女性從業者比例較小的情況下,人工智慧領域便會相應地「失衡」——在自然語言處理、面部識別、數據分析等技術開發場景中,同性別、同質化的開發者群體可能會繼承來自人類社會的性別偏見和歧視,甚至加劇對「半邊天」需求的忽視。

「科技行業是同質的,是白人或是男性主導的,而AI領域都反映了這一點。如果我們不積極幹預,這個世界可能會變成我們都不想要的世界。」裡昂說。

IBM負責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副總裁麗基塔·岡納爾今年5月接受採訪時說,在人工智慧領域裡實現性別平衡,意味著要讓更多女性從小就對人工智慧感興趣,並讓她們明白——人工智慧技術是一條可以走的職業道路。

跟隨著這些在AI領域乘風破浪浪的「姐姐」們,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人工智慧創造的未來中來。

相關焦點

  • 《乘風破浪的姐姐》正在拍攝中,這些姐姐你真的了解嗎?
    近日,一檔名為《乘風破浪的姐姐》芒果臺自製綜藝正在火熱錄製中,這檔節目從前期準備到現在拍攝都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議,而且這部綜藝可以真正稱得上網友是全民製作人,起因是最近劉敏濤老師在一首《紅色高跟鞋》直拍中,傲嬌的眼神,又不失優雅的動作,讓眾多網友直呼劉敏濤老師是戲精,並且直拍獲得千萬播放量,直衝近日大火的綜藝
  • 是什麼,讓姐姐們乘風破浪
    《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截圖就是這麼霸氣。— —30位個性鮮明的姐姐們湊在一起,不但節目組、字幕君求生欲滿滿。作為女團見證人的黃曉明又何嘗不是如此。《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截圖好了,我就不再舉例了,相信這些已經能讓你大概了解,這是個什麼綜藝節目了。無論如何,《乘風破浪的姐姐》就是在不知不覺,悄無聲息、沒有一絲絲防備中,火了。
  • 《乘風破浪的姐姐》沒rap老師,姐姐們只練聲樂舞蹈
    然而,一檔全新推出的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突如其來的擾亂了這種平靜,從節目官宣開始,姐姐們的上班照,姐姐們的行李,姐姐們不被收手機,姐姐們睡懶覺等等等等,都引發了巨大的關注。當然,還有各種姐姐們努力工作的場景,姐姐們的表現如何,還有姐姐們有多累等等,也都成為熱點話題,在網上「最讓人期待的綜藝節目」裡,《乘風破浪的姐姐》擁泵數量眾多,人氣和熱度一點不輸老牌節目,這很有意思。
  •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前浪在奔跑,後浪在養老
    看了《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再對比一下我們現實中的現象,我更相信這種可能了。一、前浪:經歷過大風大浪,還想乘風破浪B站《後浪》出圈,新的一代,有幸遇到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也有幸遇到新的一代。那,還在舞臺上不願意走開的上一代呢,他們又當如何?
  •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在線觀看高清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淘汰最新最全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的名次《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次公演排名新鮮出爐,本次公演排名將直接關係到姐姐們的去留,前三名的小組成為安全團全員晉級,剩下的小組中觀眾喜愛度排名靠後的四位姐姐將遺憾離場。
  • 《乘風破浪的姐姐》從製作人杜華的態度裡看到姐姐們努力!
    《乘風破浪的姐姐》以姐姐成團的名義來打造,製作人杜華對姐姐們一開始的表現一直是一種懷疑的態度,並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是對姐姐們的不尊重,而是真正的女團中,這些女團的成員,雖然更年輕,閱歷可能少點,但是身體條件與忍耐性肯定都是超過姐姐們的,而且都比姐姐們更能吃苦,所以杜華一開始才會對姐姐們的是持懷疑的態度
  • 比起《青春有你》的年輕女孩,乘風破浪的姐姐們贏在哪裡?
    爭議背後,是年輕的選秀女孩們對提高自己商業身價的渴求。如果說女團出道的最終目的之一是為了商務資源,那有這麼一檔平均年齡30+的女團選秀節目,還沒播出,練習生們就已經站得足夠「高」了。這檔節目就是近期備受關注的《乘風破浪的姐姐》。
  • 職場浪花們,如何在職場大海乘風破浪?跟姐姐們學!
    寧靜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況這麼多娘們兒在一起。」30個性格迥異且都優秀晃眼的女人們在一起,《乘風破浪的姐姐》真的火到爆!難怪在地鐵上聽到不到5歲的小女孩跟媽媽說:媽咪,我要聽乘風破浪的英文歌,here now ,woo~woo~(公演艾瑞巴蒂組的歌曲)。可見,有多火!《乘風破浪的姐姐》看熱鬧歸看熱鬧,對於每一個在職場奮鬥的職場浪花們,也應該學到些職場攻略。
  • 《乘風破浪的姐姐》有內味了,姐姐們穿起訓練服,女團感撲面而來
    唱歌「戲太多」,眼神太到位,劉敏濤很快被《乘風破浪的姐姐》導演盯上。導演點讚關於劉敏濤相關報導,能否讓她作為踢館嘉賓出現在節目中,這也成了這檔節目的又一大看點。本就未播先火的《乘風破浪的姐姐》,若是加入劉敏濤這場大戲可謂是經典又「耐撕」。
  • 《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來了!30位年齡30+的姐姐們又要組團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來了!30位年齡30+的姐姐們又要組團了。自從《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季收視率爆棚之後,很多過氣的姐姐們,也重新火了起來。看樣子,這是打算借著《乘風破浪的姐姐》重回巔峰啊。而除了那英和楊鈺瑩這兩個讓我眼前一亮的名字之外,還有一個人,也是位老熟人了,她就是——張栢芝!曾經出道即巔峰的星女郎張栢芝,據說是也要來乘風破浪一下,到還真是讓人有點期待。
  • 蟹太太丨乘風破浪的不只姐姐們,還有……
    自《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以來,引起了不小的關注。上線僅十分鐘,網絡播放量就破了千萬,堪稱現象級綜藝。姐姐們憑藉自己的不老容顏以及迥然各異的性格,迅速霸佔各大熱搜。無論是自帶熱度的寧靜、張雨綺,還是話題不斷的伊能靜、黃聖依,姐姐們都實實在在地圈了一大波粉。在眾多姐姐們的精彩表現下,觀眾們卻忍不住把目光放到了節目的一位男嘉賓身上,直呼「太暖了吧」!他就是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化身大暖男的黃曉明。
  • 乘風破浪袁詠琳 希望姐姐們回來
    乘風破浪袁詠琳 希望姐姐們回來時間:2020-07-14 09: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乘風破浪袁詠琳 希望姐姐們回來 袁詠琳知道兩位姐姐都被淘汰之後,心情非常的糟糕,都快要站不穩了,一直不停地流淚。
  • 《乘風破浪的姐姐》同款好奶,帶領姐姐體驗好營養的魅力
    酷颯姐姐?無憂媽媽?魅力女星?姐姐們的多重身份,讓我們傻傻分不清楚。那... 打破常規,《乘風破浪的姐姐》集聚了30+已經成名的女明星,重新定義女團。酷颯姐姐?無憂媽媽?魅力女星?姐姐們的多重身份,讓我們傻傻分不清楚。
  • 乘風破浪的中化姐姐們C位出道!
    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引爆了這個夏天 三十而「勵」的姐姐們大玩女團舞 流露出的自信與篤定 感受姐姐們的「高光」時刻 最後,請投票選出你最喜歡的中化姐姐喲 能源事業部 乘風破浪的姐姐來啦
  • 中國女排現身乘風破浪的姐姐,女排姐姐們唱歌如此的厲害
    乘風破浪的姐姐昨晚進行成團夜直播,中國女排的代表們也是去到現場為姐姐們加油助力,現役國手曾春蕾,中國女排前隊長惠若琪、前國手魏秋月、王一梅、薛明穿著白色服裝現身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夜。,曾春蕾從1月份開始就隨著中國女排在北京進行封閉訓練,上個月女排姑娘們才剛剛結束集訓,球迷朋友們就可以看到曾春蕾現身姐姐晚會也是很開心了。
  • 中國女排現身乘風破浪的姐姐,女排姐姐們唱歌如此的厲害!
    乘風破浪的姐姐昨晚進行成團夜直播,中國女排的代表們也是去到現場為姐姐們加油助力,現役國手曾春蕾,中國女排前隊長惠若琪、前國手魏秋月、王一梅、薛明穿著白色服裝現身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夜。對於此次助陣中國女排的姑娘們也是很期待的,場下早早的準備妝容一起拍照留念,她們此次作為排球浪花代表助力姐姐,曾春蕾從1月份開始就隨著中國女排在北京進行封閉訓練,上個月女排姑娘們才剛剛結束集訓,球迷朋友們就可以看到曾春蕾現身姐姐晚會也是很開心了。
  • 《乘風破浪的姐姐》:英文怎麼翻譯才能表現出姐姐們的颯美強?
    要說近期最強綜藝,那必須是它——《乘風破浪的姐姐》。6月12日《乘風破浪的姐姐》正式開播,剛開播不久便獲得了 1.4 億的播放量。三十位姐姐年齡橫跨30+、40+、50+,她們中有演員、歌手、舞者,還有主持人。上有姐姐們乘風破浪,下有成團見證人黃曉明為她們保駕護航!既然說到「乘風破浪」,可能有小夥伴會好奇這節目的英文名該怎麼說。
  • 乘風破浪的姐姐,30+還不足以談人生的詭譎多變
    最近最熱的爆款綜藝節目就要算《乘風破浪的姐姐》了,節目從預告期就吸引了大多數網友的眼球。大家都很期待這些氣場強大、人生閱歷豐富的小姐姐們在節目中的表現。相對於全新的年輕偶像團體來說,這些已經在各自領域有所成就的女生,她們的年齡和經曆本身就會吸引各個同年齡段的觀眾的關注。
  • 《乘風破浪》受歡迎,姐姐們表現驚豔,評委也很優秀
    在最近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可以說是賺足了觀眾的眼球。不僅受到網友們的高度關注,而且口碑也是非常的高。網友們被這樣新穎的綜藝節目吸引,對這檔節目的支持度也是非常的高,可以說《乘風破浪的姐姐》已經躍居為國內龍頭綜藝了。
  • 李孝利、孔孝真、嚴正花,韓國綜藝中乘風破浪的姐姐們!
    如果說過去明星們很難毫無顧忌地散發魅力,那麼最近的趨勢就不一樣了。展現自己的信念和個性,特別是在自己領域佔據最高地位的她們,毫無顧忌的坦率帶來另一種致命魅力,引發大眾的共鳴。最近韓國通過綜藝節目活躍的明星姐姐們嚴正花(69年生)、李孝利(79年生)、孔孝真(80年生)乘風破浪掀起一陣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