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3月16日,日本堺市妙國寺,11名將要被處決的日本武士,瘋狂地切腹自殺,面對法蘭西人的索賠,更是有很多武士自願請求赴死。
法國人們駭然失色,嚇得面如土色,這些人都是日本方面推出來,給他們賠罪的,但是,他們卻沒想到日本武士如此瘋狂!悍不畏死!
法國軍官和大使們頓時坐不住了,只覺得忐忑不安,搖擺不定,其中,法國軍艦長圖阿爾親眼見證有11個日本武士做了如此瘋狂的行為之後,當機立斷,立即向五代友厚叫停。
這就是日本著名的堺事件的一個小片段。
起因是有數十名法蘭西帝國的官兵,在1868年3月8日,進入本州島大阪府堺市遊玩,騷擾到了本地的居民。
於是,守備堺市的土佐藩士兵,和法國官兵交涉,由於語言不通,法國官兵又搶了土佐藩士兵的隊旗,日本土佐藩士兵勃然大怒,毅然決然地開槍射擊遠涉重洋而來的法蘭西帝國的士兵。
法蘭西帝國的官兵有的被槍殺,有的溺水而死,有的受傷,法國方面聽聞後更是怒不可遏,嚴厲要求日本明治政府作出謝罪和賠償!
明治政府在3月10日答應法國要求,3月16日便在雙方見證之下,於大阪堺市妙國寺,對20名槍擊攻擊法國士兵的武士公開處刑。
但是,和1862年日本與英國的生麥事件一樣,法蘭西同樣是在這個時候見證到了日本人的瘋狂、變態和不可理喻!
他們不僅悍不畏死,而且,想要做這個舉動的日本武士,竟然還有很多人!他們排隊請求著過來!
簡直悚然可怖!
所以,最後法蘭西方面請求日本明治政府寬恕了剩下的還沒有處刑的9名武士。
最終這些武士得以生還。
而法蘭西帝國作為侵略者,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善良了?
其實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有可能是他們覺得日本人真的不可理喻,難以理解!
第二個關鍵點是,他們看出來了,日本武士明明是以這種方式為英雄,並且可以為此犧牲也在所不惜!他們不想給日本製造此類英雄,明顯於他們不利!
第三是在日本的法蘭西人最擔心的,這些日本武士連死亡、虐殺自己都不怕,那麼,誰能保證沒有瘋狂的日本武士在事後刺殺他們?這是絕對有可能的!
因此法蘭西軍官做出了看似善良實則明智的叫停舉動。
而此次堺事件和生麥事件一樣,在西方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讓他們知道了日本不好惹!
此外,再加上日本當時沒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又「窮山惡水出刁民」,因此,西方列強紛紛都不想殖民和瓜分這塊地方,而是把魔爪伸向了擁有廣大市場和廉價勞動力的大清。
對此,@楊培川要說的是:
1.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國家之間更是這樣,落後就要挨打,日本在生麥事件之中,見識到了英吉利的「堅船利炮」,於是紛紛效仿學習。
不論是西方的科技,還是華夏的王陽明心學,只要實用,通通拿來,於是,日本火速進入明治維新。
2.日本學習進步的結果,是打贏了甲午中日戰爭。
而甲午中日戰爭之中,日本天皇公開作秀,自己一天只吃一頓飯,捐款給士兵,提升國力,因此,日本人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受到激勵,紛紛向日本央行購買國債。
而日本政府清楚地是,他們是在賭國運,一旦輸了,還不起國債的政府,必然陷入動蕩和失去公信力。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日本的民族主義開始覺醒,個人作為國民的榮譽、貢獻、責任開始被普及並被欣然接受,
只是,日本的民族主義,很明顯是走向了民粹主義和帝國主義,這是後話了。
3.當時的清政府做不到這些,是封建君主專制所致。
李鴻章等人投資海軍的銀子,不夠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杏貞過大壽的零頭。
臣子們不是無能,而是不敢。
最後,堺事件的日本武士的做法,究竟是好是壞,還有待商榷,但是,歷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訴我們,這個民族絕對是值得我們警惕和提防的。
以上,算是略為窺見一斑日本人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