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在法國人面前瘋狂自殺:讓西方驚恐的日本堺事件

2020-12-11 楊培川

1868年3月16日,日本堺市妙國寺,11名將要被處決的日本武士,瘋狂地切腹自殺,面對法蘭西人的索賠,更是有很多武士自願請求赴死。

法國人們駭然失色,嚇得面如土色,這些人都是日本方面推出來,給他們賠罪的,但是,他們卻沒想到日本武士如此瘋狂!悍不畏死!

法國軍官和大使們頓時坐不住了,只覺得忐忑不安,搖擺不定,其中,法國軍艦長圖阿爾親眼見證有11個日本武士做了如此瘋狂的行為之後,當機立斷,立即向五代友厚叫停。

這就是日本著名的堺事件的一個小片段。

起因是有數十名法蘭西帝國的官兵,在1868年3月8日,進入本州島大阪府堺市遊玩,騷擾到了本地的居民。

於是,守備堺市的土佐藩士兵,和法國官兵交涉,由於語言不通,法國官兵又搶了土佐藩士兵的隊旗,日本土佐藩士兵勃然大怒,毅然決然地開槍射擊遠涉重洋而來的法蘭西帝國的士兵。

法蘭西帝國的官兵有的被槍殺,有的溺水而死,有的受傷,法國方面聽聞後更是怒不可遏,嚴厲要求日本明治政府作出謝罪和賠償!

明治政府在3月10日答應法國要求,3月16日便在雙方見證之下,於大阪堺市妙國寺,對20名槍擊攻擊法國士兵的武士公開處刑。

但是,和1862年日本與英國的生麥事件一樣,法蘭西同樣是在這個時候見證到了日本人的瘋狂、變態和不可理喻!

他們不僅悍不畏死,而且,想要做這個舉動的日本武士,竟然還有很多人!他們排隊請求著過來!

簡直悚然可怖!

所以,最後法蘭西方面請求日本明治政府寬恕了剩下的還沒有處刑的9名武士。

最終這些武士得以生還。

而法蘭西帝國作為侵略者,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善良了?

其實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有可能是他們覺得日本人真的不可理喻,難以理解!

第二個關鍵點是,他們看出來了,日本武士明明是以這種方式為英雄,並且可以為此犧牲也在所不惜!他們不想給日本製造此類英雄,明顯於他們不利!

第三是在日本的法蘭西人最擔心的,這些日本武士連死亡、虐殺自己都不怕,那麼,誰能保證沒有瘋狂的日本武士在事後刺殺他們?這是絕對有可能的!

因此法蘭西軍官做出了看似善良實則明智的叫停舉動。

而此次堺事件和生麥事件一樣,在西方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讓他們知道了日本不好惹!

此外,再加上日本當時沒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又「窮山惡水出刁民」,因此,西方列強紛紛都不想殖民和瓜分這塊地方,而是把魔爪伸向了擁有廣大市場和廉價勞動力的大清。

對此,@楊培川要說的是:

1.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國家之間更是這樣,落後就要挨打,日本在生麥事件之中,見識到了英吉利的「堅船利炮」,於是紛紛效仿學習。

不論是西方的科技,還是華夏的王陽明心學,只要實用,通通拿來,於是,日本火速進入明治維新。

2.日本學習進步的結果,是打贏了甲午中日戰爭。

而甲午中日戰爭之中,日本天皇公開作秀,自己一天只吃一頓飯,捐款給士兵,提升國力,因此,日本人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受到激勵,紛紛向日本央行購買國債。

而日本政府清楚地是,他們是在賭國運,一旦輸了,還不起國債的政府,必然陷入動蕩和失去公信力。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日本的民族主義開始覺醒,個人作為國民的榮譽、貢獻、責任開始被普及並被欣然接受,

只是,日本的民族主義,很明顯是走向了民粹主義和帝國主義,這是後話了。

3.當時的清政府做不到這些,是封建君主專制所致。

李鴻章等人投資海軍的銀子,不夠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杏貞過大壽的零頭。

臣子們不是無能,而是不敢。

最後,堺事件的日本武士的做法,究竟是好是壞,還有待商榷,但是,歷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訴我們,這個民族絕對是值得我們警惕和提防的。

以上,算是略為窺見一斑日本人的特性。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有多狠,襲擊法國水兵,11人切腹自盡,法國為何還要求情
    法國水兵沒帶武器,結果被日本武士殺得七零八落,中槍淹死的法國人多達11人,傷者不計其數。雖然攘夷天誅砍人很爽,但後果十分嚴重,法國不會善罷甘休,1856年發生在大清廣西的「馬神甫事件」,最終為法國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提供了口實。薩摩藩、長洲藩的攘夷事件,最後還是招來外國艦隊的炮擊,損失慘重。
  • 日本武士有多狠,襲擊法國水兵,11人切腹自盡,法國為何要替兇手求情
    這兩個隊長率領土佐藩兵前去維持秩序,但雙方語言不通,而自詡來自「文明世界」的法國水兵,又極端無禮,看到日本武士身材矮小,仗著人高馬大,搶走了六番隊隊旗。法國水兵沒帶武器,結果被日本武士殺得七零八落,中槍淹死的法國人多達11人,傷者不計其數。
  • 日本人有多瘋狂?襲擊法國士兵被逼切腹,法國人卻被他們嚇傻!
    日本人有多瘋狂?襲擊法國士兵被逼切腹,法國人卻被他們嚇傻!眾所周知,日本這個國家一直就是以瘋狂著稱的。特別是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不怕犧牲,視生命如草菅,這種精神更是讓它國的人無法理解。其實,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由來已久,並不是在二戰時期才有的。
  • 從明治維新到甲午戰爭,日本被西方稱之為猴子
    日本人眼中的遠東形式圖武士階層走向瓦解,下級武士生活日漸貧困。主人翁秋山真之這年出生,因為貧寒,險些被父親送進寺廟。走投無路的武士此時的日本進行著全盤西化,但被西方人稱之為猴子,就是嘲笑日本人像猴子一樣學習著人類。
  • 歷史上最疼的自殺,只有一個日本人做到,被日本武士膜拜至今
    切腹自儘是日本流傳近千年的自殺方式,這種死亡形式頗有一點以死明志的味道。我們在各大抗日神劇中常會看到,日本將領在戰敗之後,切腹自盡以謝罪於天皇。 而這種自殺的方法極為痛楚,但是卻被日本人認為是一種榮譽的死法,尤其是在日本武士看來,這也成為了榮光的代表
  • 從「天皇料理人」的廚刀看日本刀具中的武士魂丨日本文化
    但對於觀眾來說,他們可以像吞下一粒爆米花一樣簡單而形象生動地感受到日本刀劍神話般的鋒利。  除了像科斯特納那樣的角色外,今天的現實世界裡已經很少有人能像過去的日本武士一樣揮舞這些鋒利的日本刀。但由於近幾十年來,日本菜在世界各地受到廣泛歡迎,鋒利的日本刀鋒用到了烹飪上,日本菜刀鋒利的名聲也被懂行的大廚們廣為傳播。許多人都稱道,日本生產的菜刀是世界上最好的菜刀。
  • 全民瘋狂,教育軍事化,日本軍國主義是如何形成的?
    但是,日本人的行為往往超出了限度。20世紀日本社會等級的確立和維持,便是通過軍事鬥爭實現的。千百年來,日本諸侯徵戰不休,僱傭私人軍隊,這些軍隊逐漸演變成武士階層,武士道就是武士的行為規範,為主人效忠而死,失敗就剖腹自殺。
  • 西方為啥不稱日本是「病夫」?賠償儀式上,30名武士現場表演切腹
    「東亞病夫」是我們不願聽到的一個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這個詞代表著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有趣的是,西方人似乎仍活在近代歷史帶給他們的優越感中,對中國人的偏見仍未消除。這不,最近許多涉及「辱華」的新聞也是鬧得沸沸揚揚,漫威電影《上氣》的選角事件也成了當紅話題。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在二戰期間可謂走出國門,衝向世界,在整個東亞和東南亞戰場上大放異彩。隱忍、毒辣、瘋狂,這是隱藏在日本人彬彬有禮的外表下的另一面。誠如題主所問,日本武士是如何像西方騎士一樣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階層的呢?
  • 她,日本武士女王,一代劍術大師,率武士女子隊拿長刀對抗火槍隊
    她,被稱為日本女武士之王,後世的女子劍道以她為楷模,其影響在日本的歷史上舉足輕重。她就是著巾幗不讓鬚眉的日本第一女武士——中野竹子。中野竹子出生在江戶一個富有的武士家庭裡,其周圍是世界上最強的武士階級——日本武士。在1000年的歷史中,日本武士是日本戰爭的主要力量。
  • 「日本茶人之都」 堺市的茶文化發展史
    1596年到1615年是堺市作為國際貿易都市的全盛期,這一時期堺市茶文化的主角不是諸侯茶人古田織部,而是堺市的被稱為「堺眾茶人」的富商茶人和被稱作「堺町人茶人」的小商人茶人。這一時期有三種形式的茶室。一種是大茶人和「堺眾茶人」所喜歡的草庵茶室,另一種是「堺町人茶人」的「三階藏茶室」 ②。第三種就是和「三階藏茶室」相連接的書院茶室。
  • 日本武士不為人知的恐怖事實
    電影裡或遊戲中出現的日本武士,大多數給人一種正義,超高武術超厲害的角色。 但你知道嗎,在日本早年,一些真正的武士其實有著殺人為樂的嗜好!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切腹」是一種流傳於日本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也被一群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人所發揚光大。在他們認為,「切腹」自殺是非常光榮的,所以在日本歷史上,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並不在少數。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叫藤原義。他出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個貴族家庭。
  • 日本武士在生活上到底什麼樣?為何說出來很多人不信?現實很殘酷
    帶著同樣的問題,作者研究了一點被稱為日本中上層階級的武士,發現他們的現實生活很慘。而很多人所羨慕的忍者,其生活簡直就是奴隸。我們不妨舉幾個例子來說明,看看江戶時代的日本武士到底什麼樣子。·黃昏清兵衛這部電影想必很多人都看過。
  • 李長聲談日本武士小說
    日本最初給歷史小說下定義的是坪內逍遙,說歷史小說的目的是補綴「正史的遺缺」、「風俗史的欠漏」。盧卡奇在《歷史小說論》中寫道:「對於歷史小說來說,重要的不是複述歷史上的大事件,而是藝術地喚醒在這一事件中形成的人。」關於歷史小說,日本也發生過論爭。1960年井上靖出版歷史小說《蒼狼》,寫的是成吉思汗。
  • 日本人為什麼要切腹?武士道的精神還在嗎
    切腹也許是最低效、笨拙的自殺手段,腹部既沒有大動脈,也沒有要害器官,僅僅切開腹部是很難立即致死的。而隨之而來的血腥和醜陋更是充滿了殘酷與野蠻。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切腹偏偏成了日本獨有的一種自殺文化呢?對於切腹自殺,新渡戶稻造在《武士道》一書中的解釋一直被視作權威。
  • 日本人為什麼不怕死?這與日本的一種「傳統精神」有關
    ,特別是日本人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吸引著全世界的人們,個國家的史學家也和這瘋狂的研究正在繼續進行,甚至很多普通民眾對這充滿著無限的興趣那麼,什麼樣的武道士的一種精神呢?>2原因中,日本人的名譽重視你所有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名譽在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的軍人很少在北韓和緬甸的戰爭中,日本人投降和抵抗的比例為1比1多數情況下,它們的投降的自殺的人幾乎都是手腳受傷不能忍耐,也成為了障礙,投降的,在這種情況下,令人驚訝的是西方的許多國家日本人雖然承認了絕對失敗的事實,但與其說這是一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情,不如說這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所以
  • 知識挖掘機:作為日本專屬文化形象,日本武士到底有多「香」?聊聊...
    不得不說,金城大帥哥的中國血統(其母為臺灣人)加上俊朗外形,讓當時很多對日本武士題材並不十分了解的我國玩家,很容易便接受了《鬼武者》的賣相。區別在於Afro是日本傳統借用了西方流行,而《殺死比爾》是西方流行演繹日本傳統,像《守望先鋒》裡的源氏和半藏也是沿用了相同的設計語言。
  • 武士不滅,日本不昌:明治政府是如何消滅武士階層的?
    商品經濟發展,商人積聚了大量財富,貧窮的武士和缺錢的大名往往找商人借錢,甚至有不少武士成了商人的養子,匍匐在金錢腳下,威風掃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金錢,讓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位置顛倒了。當時有一個叫小川顯道的人指出:「於法是武士治人而商民治於人,實際上,而今卻是一個町人(商人)當家的時代。」
  • 活躍在日本的黑人奴隸,是織田信長信任的武士,一度任命他為城主
    在當時的日本非常的排外。他們只相信與自己國內的人士。為外來人基本採用打壓的方式。而織田長信卻選賢任能,他打破以往排外的心理,大肆啟用有能力的人。這使得他成為了戰國四大最強大的大名,使得動蕩百年的日本逐步的走向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