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網友戲稱「什麼都敢拍」的日劇又拓展了新領域。這次不是顛覆三觀的題材和劇情,而是把鏡頭對準了生活中稀鬆平常的散步。
春季開播的日劇《散步去》,由井浦新(《非自然死亡》《空氣人偶》)主演。劇情主要是一對夫妻搬到小鎮後,丈夫開啟的散步生活。
電視劇拍攝散步,原本並不是一個討好的主題。散步行程舒緩、無目的,決定了劇情衝突不大、人物性格也不鮮明。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給播出賦予了特殊意義。4月5日《散步去》首播兩天後,日本政府宣布東京、大阪等7個地區進入緊急狀態。愜意自在的散步,由此變得奢侈。
此次嘗試散步題材,並非製作方為疫情應景策劃,而是師出有名,改編自日本漫畫大師谷口治郎的同名漫畫。此前,他最為中國觀眾熟悉的作品是《孤獨的美食家》,久住昌之擔任編劇,谷口治郎則擔任作畫。
《散步去》漫畫代表了谷口治郎的生活趣味與個人風格。
相較於已播出八季漫改劇的人氣作品《孤獨的美食家》,谷口治郎獨立編繪的《散步去》,更能體現他個人的生活趣味。這次影視改編,也讓更多人有機會進一步認識他的個人風格。
散步成為一件大事
「清晨走到空曠處,看東方既白,遠山如黛,空氣裡沒有太多的塵埃炊煙混雜在內,可以放心地儘量地深呼吸,這便是一天中難得的享受。」 作家梁實秋曾在散文中寫道。
散步一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
然而,人們無法忘記,國內疫情最為嚴重時,散步卻成為一件大事。大家減少走動,隔離出一座座「空城」。即便在隔離措施並不及時、嚴格的日本,往年高人氣的賞櫻季也不再是人山人海。
《散步去》第一集中,中年男子開始在新家附近隨便走走。路上,他偶遇帶著望遠鏡的觀鳥人,躺在草地曬太陽,揀拾橡果做成的小馬,拎著皮鞋赤腳走過大橋……散步生活帶來的輕鬆與安靜,在疫情肆虐之下看來,顯得非常奢侈。
日劇還原了漫畫原作中的觀鳥內容。
《散步去》劇作氣質與漫畫原作一脈相承,故事情節和對話並不多。相較於電視劇半小時所呈現出的信息量,谷口治郎的原作更加短小精悍。
如果只是淡淡描寫散步這種日常行為,漫畫會變得枯燥乏味。為了讓漫畫更有趣,谷口治郎把主人公塑造為對細微事物也抱有興趣的「怪人」,讓他做出平常人感到不好意思、做不出來的事情。
主人公時而爬樹,時而夜泳,靜臥櫻花床,翹班看釣魚,也曾和老年散步者比拼速度。他在獨自散步時遇到的人、看到的風景,都讓散步變得更加有趣。
《散步去》1990年開始在日本講談社的《早安》雜誌連載,當時日本還處於戰後經濟第二次大發展時期。《散步去》與當時那個日益追求速度、效率的時代背道而馳。
谷口治郎在這部漫畫中想傳達的訊息是:「日本正在經濟方面向前邁進,但在奔跑的同時,有很多東西被遺失或忽略。我們不想處於這樣的一種匆忙之中,就讓我們花點時間慢下腳步,探索我們身邊的事物。」
漫畫家的散步學
生活中,散步往往被人們定義為隨便走走,是一種休息或鍛鍊身體的方式。但在思考者眼中,散步就不僅僅是如此了,它更像是一門學問。
日本小說家池波正太郎、大佛次郎等都曾用隨筆記錄散步生活;而日本哲學家西田幾多郎在京都經常邊走邊思考的一條賞櫻之路,被命名為「哲學之路」;日本詩人、文藝評論家野田宇太郎,提出「文學散步」一詞,踏查文學作品所描述的地方,進行實證性研究。
谷口治郎同樣屬於這一思考者行列,《散步去》主人公原型就是他自己。他在生活中,往往一邊走一邊探索畫一般的風景,一邊走一邊找尋能畫成漫畫的日常小事。
如果說村上春樹是為跑步代言的作家,谷口治郎便是為散步代言的漫畫家。《散步去》連載時他43歲,正值中年。後來,60歲後出版的兩部獨立編繪漫畫,在《散步去》題材的延長線上加入想像力,為散步賦予了更多意義。
2011年出版的《悠悠哉哉》,把散步的時代背景設定為200多年前的江戶時代。主人公退休後,迷上了步測,希望通過腳步丈量街巷,推測地球的大小。讀者跟隨他的腳步,一起邂逅歌者、俳人、落語家,品嘗蕎麥麵、燉魔芋、賞雪酒,見識當時的市民生活。
這位主人公的原型是日本江戶時代商人、測量家伊能忠敏。他在50歲以後,花費近20年時間,徒步走遍日本,用測量器經過10次測量,成為第一個做成日本全圖的人。而《悠悠哉哉》可貴之處在於,沒有把漫畫處理成英雄作品,直接表現主人公的宏圖大志,反而將他童趣的一面展現出來。
《悠悠哉哉》主人公在散步中,轉換成貓的視角。
《悠悠哉哉》中,主人公經常從邂逅的動物出發展開想像。時而變成雄鷹一覽江戶城的盛景,時而化作貓咪在屋脊跳躍,時而化作螞蟻走過仿若密林的草叢……由各種視角看世界,為散步題材漫畫又增添了樂趣。
《悠悠哉哉》切換到鷹的視角。
這樣的奇思妙想,在2014年的《羅浮宮的守護者》延續下來。主人公是一位大病初癒的日本漫畫家。在閒逛羅浮宮博物館時他突然感到不適,大理石雕塑《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活了起來,帶著他穿越時空,神遊於夢境與現實交界的羅浮宮。
《羅浮宮的守護者》中,主人公在畫作中的森林遇見畫家柯羅本人,在梵谷最後生活的奧維爾小鎮撞見畫室裡的本尊,在二戰時期轉移藝術品的羅浮宮見到了憂心忡忡的《小王子》作者聖埃克蘇佩裡……融入美術創作體驗與藝術品保護歷史的歷程,給讀者帶來一場「美學散步」。
「不仔細品味就無法傳達的東西」
1947年出生的谷口治郎,漫畫創作歷程從1971年發表出道作品《嘶啞的房間》持續到2017年因病離世。回望谷口治郎46年的創作歷程,他的創作題材涵蓋偵探冒險、歷史人物、自然動物、家庭溫情等,包羅萬象。
谷口治郎
創作者的個人風格往往會被一部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所代表。對於谷口治郎來說,那部代表作是《孤獨的美食家》。
「主人公井之頭五郎被刻意畫成一個毫無個性的工薪族,但餐桌上的美食卻畫得格外逼真,多虧了谷口治郎老師數一數二的寫實畫功。換一個功力欠缺的漫畫家來畫,《孤獨的美食家》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漫畫家荒木飛呂彥(《JOJO的奇妙冒險》)在漫畫理論書籍中,對谷口治郎的畫功給出高評價。
然而,相較於與漫畫編劇合作的《孤獨的美食家》,谷口治郎獨立編繪的《散步去》在他的創作生涯中,更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
在創作《散步去》之前,谷口治郎的連載漫畫以與漫畫編劇合作為主。他與日本文學家、評論家關川夏央合作的漫畫《少爺的時代》代表了這一時期的創作高峰,夏目漱石等明治時代的文學家,在谷口治郎筆下,有了普通人的生活質感。《少爺的時代》在日本奪得大獎後,幫助谷口治郎開啟了自我風格。他在訪談中談道,正是《少爺的時代》讓他走向了《散步去》的創作。
「隨意地出門散步時,不知是什麼原因,從那一瞬間開始,時間的流逝開始變慢。自然而然地,心情也變得豐富起來,重新發現那些被人遺忘的、令人懷念的事物,就連雲彩的變動也讓人感到心情愉悅。看到路邊的雜草和小石子,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有時候我想,或許,在散步時也能體驗到小小的旅行。」本身喜愛散步的谷口治郎,把對於散步的觀察,細緻入微地畫到作品中。
在《散步去》開始連載時,日本漫畫市場以人物先行泛濫。《散步去》則讓讀者逐漸接受了以風景描繪為主的安靜作品。「作品中的風景不是背景,而是藉由風景讓大家進入情感。」谷口治郎散步主題系列作品中,角色與劇情也許不是最重要的,但他構建的世界觀以及他所堅持的人生態度,成為吸引讀者的元素。
正如《羅浮宮的守護者》中,谷口治郎藉由女神鵰塑之口說出的:「我們想讓你感受到你應得到的快樂和光明,燦爛生命和勃勃生機就存在其中。就算是再微小、再不起眼的東西,也都活過,也會有自己的故事。」谷口治郎的散步哲學,就蘊藏其中。
《散步去》推出後,不僅在日本受到歡迎,在法國也造成了不小轟動。谷口治郎打開了作品通向歐洲漫畫的大門。自此,谷口治郎發現自己可以描繪關於日常生活的故事,他致力於用平實的技法,描繪人情中的點滴。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的漫畫有一種不仔細品味就無法傳達的東西」。
作為一位善於感受生活的創作者,谷口治郎之後陸續獨立創作出《父之歷》《遙遠的小鎮》等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充斥著追溯過去的傷感,洋溢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漫畫體現出生活中細膩的情緒,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文學性成為谷口治郎作品的標籤,他的漫畫經常被評論者類比小津安二郎的電影。
月更一集的《散步去》,也因疫情暫停拍攝與播出。
日本疫情持續蔓延下,慣於邊拍邊播的日劇受到影響。許多日劇考慮疫情因素,暫停拍攝與播出。原定每月第一個周日播出一集的《散步去》,也停在了第一集。
今年正值《散步去》連載30周年。疫情突如其來,阻隔了人們的正常出行;而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衰退,壓力當前,人們又不得不為生活奔忙。已經去世3年多的谷口治郎並不會知曉這些。
如果谷口治郎活在今天,他的畫筆將會怎樣描繪當前這個複雜的時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