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獲得第88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年度佳片」 (提名)的《恐襲波士頓》和扎導主理的DC漫改系列大製作《正義聯盟》同時上映票房對陣,這場仗堪稱血肉之軀對碾坦克鋼炮。想都不用想,按大多數中國觀眾的消費習慣判斷,冷靜、克制的《恐襲波士頓》應該不敵酷帥、炸裂的《正義聯盟》了。但是不是每一部電影都必須特效炸裂銀幕、英雄滿天飛呢?
很多人說,電影是光影的藝術,是為了延續現實意外、大腦想像之中的世界。所以,像漫威、DC等一系列的超級英雄,可以從漫畫變成了眼前真實的影像,是電影技術的勝利。對,這是針對技術而言。所以,我們膜拜特效。從《阿凡達》開始到最近的《銀翼殺手2049》,電影工業的發展、光影藝術的進步,讓意想不到的未來新世界,瞬間來到了我們的眼前,使虛無縹緲的一切變為眼前的現實。這,的確是一種偉大。
不過,我們也不能忘記,光影還有一種更偉大的功能,那就是記錄並且提煉。流年似水,無論當年當月,彼時彼地,發生了多麼痛徹心扉又或者激動人心的事情,彈指一揮間已經遠去。變成黑白的文字、或是變成聲色俱在的影像,均是對歷史的保存。其中,透露著一種勇氣和尊重。它需要一種勇氣。一種能夠尊重並正視歷史的態度、一種能夠直面痛苦的膽識。
像《恐襲波士頓》這類影片就有這種功能。劇本改編自發生在2013年4月15日震驚世界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隨著時光的流逝,當年慘案中喪命的人們、失去軀體變成殘疾人的無辜民眾,都已經被淡忘。但留下的報導和影像卻從未被消失。
是避免瘡疤被揭開,永遠淹沒這一段痛苦的回憶;還是選擇用一種藝術的方式,讓痛苦重現眼前,警示世人:恐怖從未離開,痛苦隨時降臨?!如果是一貫鍾愛大團圓結局的中國電影市場,多半會選擇前者吧。但美國人選擇了警示。事實上,今年以來美國接二連三發生的恐怖槍擊案,和《波士頓》裡展示的情景何其相似!
所以,我在短評中給予電影最後一句的評論是:對於美國和歐洲國家有著非同一般的現實意義。其實,這已經說輕了,對於世界來說,這樣的電影是有著沉重的社會意義和警示價值的。
電影和任何文藝作品一樣,不應該是導演個人小情小調的宣洩,它有一種社會公器的功用。所以,就算這種電影取材有限,情節不會特別驚險、拍攝的場面不算最炫酷、臺詞不會特別精警,我每次都會額外加分,比如《深海浩劫》,就是這樣。
適可而止地展現血腥,應該是某些導演應該重新學習的。有些東西,不是你一個人覺得不噁心,就是全世界觀眾都覺得不噁心的。當然,我們也追求美感。面對殘骸斷肢、血流成河,哪怕時光過去得再久,我們也希望把慘痛變得悽美,把傷疤變成烙印。所以,相比起實實在在的紀錄片,改編的電影會呈現得更加委婉而且有藝術品位。
《恐襲波士頓》就是這樣一部作品。改編,而不失真。在演員拍攝的段落中,插入當年大量的電視臺直播、手機攝錄的鏡頭,讓畫面呈現更多的真實性,又不會太血腥。在片末,讓當年的倖存者一一上鏡,令故事變成了真確的回憶錄,感染的力度加大。仙姑個人也被狠狠感動了一把。如果換你在現場,大銀幕下,和倖存者一起回顧當年,你會不會被他們冷靜、樂觀的態度感染呢?試試看。
現在大男主、大女主的影視作品不能更多了。仿佛全世界在某一個時空,太陽也圍著瑪麗蘇和傑克蘇們團團轉了。事實呢?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當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一個更早到來的早上,當美麗的陽光再次灑滿炸彈碎片橫飛的街道,當你曾經輕輕鬆鬆就可以擁吻的人不再醒來的時候,你的憤怒已經不再重要。
《恐襲波士頓》拍得最好的一點就是這裡面沒有瀆職的官員、沒有陰謀論的二把手、沒有隨時黑化反轉的盟友,這裡有的就是普通人。有工作認真但脾氣暴躁的警察,他會在爆炸發生後,後怕到抱著老婆哭。有同時失去雙腿的年輕夫妻,他們會在醒來後第一時間問對方的安危,在見到彼此後擁抱慶「和你一起活著真好」。還有遍尋不著3歲兒子的父親掙脫點滴管去抱失而復得的孩子。當然也有永遠失去兒子的父親失聲痛哭……
非常欣賞這種群像描寫。它真實地再現了親歷爆炸案的人們,在經歷痛苦時的第一反應。有愛,還是沒有愛;追求,還是沒有追求;在乎,還是毫不在乎……全在這一瞬之間展現:有什麼比相親相愛的人還一起活著更重要呢。
其次,就是爆炸案發生後,整個波士頓城市居民的反應。他們第一時間撲向了傷員,絲毫沒有考慮到是不是會有後續的爆炸,來不及顧全自己的安危。在聽到安全廣播後,整個城市的街道上,只剩鳥雀不見人蹤,為的就是配合警方、「趕緊把那兩個王八蛋抓住」!在發現蛛絲馬跡後,白髮蒼蒼的老頭子也奮不顧身撲著去報警:「那混蛋藏我家裡了。」
一股樸素的正義感撲面而來。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的超級英雄,但眾志成城銳意抓賊,一座城市仿佛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人!他必定是超級英雄無疑。在老頭不顧老伴的阻攔,撲著去尋找匪徒蹤跡的那一個畫面,我忽然被感動了,坐在銀幕下,非常非常希望中國也能有這樣一部電影、紀錄片,講述全民沸騰的正義感和弱小蟻民無畏的對敵精神。這樣的故事,我們還能沒有嗎?13億的人口一定會爆發出轟天動地的回應。但這樣的作品,我們少啊,太少了。
再說一遍,《恐襲波士頓》裡沒有超級英雄,甚至沒有一場像樣的槍戰和公路汽車追逐戰。看慣了《速度與激情》、《極限特工》、《碟中諜》、《007》系列的觀眾可能要失望了。所以,我從娛樂性上評價該片,是「冷靜、克制」。但難道世上所有的電影都要狂拽炫酷才能叫好叫座麼?真實也有打動人的時候。我特別喜歡電影裡的波士頓小警察湯姆(馬克·沃爾伯格飾)。他官職不大但功能強大,連快要上天的FBI都要請他現場指導工作——因為他可以閉著眼睛就回憶起整條爆炸大街的原貌,「以疑犯的步速,每走過一分鐘,他會經過哪一店!」
他甚至可以熟悉地說出,哪一家店門口的攝像頭是壞的還是好的,方向是否對著疑犯的路過的方向。不起眼的小本領,在緊要關頭派上了大用場。湯姆警察硬是瘸著一條腿,指揮著FBI成功搜索到了歹徒清晰的面部影像資料,第一時間確定疑犯的身份和人數……一個了不起的小片警。
隨後,率真的年輕小警察肖恩因為不肯被歹徒搶走配槍,被對方在頭上連開幾槍。走路都走不快的派出所老所長,在槍戰現場用緩慢的步速一槍消滅敵人的一條腿……整個州的警察都來了,只為包圍一個受傷的匪徒。如果換在了超級英雄片,這肯定要被罵無能了。可這,才是現實。
電影看到這裡,我特別希望這是中國電影,特別希望這些演員都是中國人,講述的是中國故事。主角們不是超級英雄,也沒有特異功能,可他們就是這樣的可愛!為什麼?大概是他們讓我相信,這才是有可能真實地活在我們身邊的人,我為能有這樣的同類而感到慶幸、驕傲,也希望自己身邊也有這樣的人:盡忠職守、生死關頭第一時間撲向我,用血肉之軀保護著我。是的,這種喜愛,是因為真實的人,才能給我們真實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