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許多真切的事例和十多年的中考教學經歷告訴我,中考是一場戰爭!是一場持久戰!是一場只有戰術和戰略完美結合才能贏的戰爭!是一場只有孩子、老師和家長完美配合才能贏的戰爭!是一場沒有對手,但又是對手無處不在的戰爭!它考驗我們的老師能否用心盡責,問心無愧!它考驗我們的孩子能否堅持不懈,吃苦耐勞!它考驗我們的家長能否長遠規劃,做個合格的後勤部長!戰爭結束,贏了,也許還有一些遺憾!輸了,一定代價沉重!
前兩天,我接待了一個初二的家長,他跟我講起自己的兒子,這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比較懂事聽話,甚至到了初一也是這樣,現在進入初二,卻突然有了許多壞習慣,在學校、家裡時常表現得很沒有教養,明明錯了的事情,家長一說,他就要頂嘴,有時聲音比家長還大,一副很不耐煩的樣子,什麼事情都說不得。成績也直線下滑,這個學期物理更是學得一塌糊塗。其實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明明很乖巧,怎麼到了初二變化這麼大?
青春叛逆期,這還真不是只在書裡面出現的詞,它會真真切切地發生在孩子身上,特別是初二階段的孩子身上。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心理方面有什麼特點呢?
一是抗爭和依賴共存,孩子到了初中,特別是進入初二後,逐漸產生強烈的成人感,進而有了強烈的獨立意識,他們不願意什麼事情都聽從別人的安排,他們想依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但同時,孩子內心並沒有完全擺脫對父母的依賴,無論是生活上還精神上,都希望父母能給予理解、支持和保護。
二是封閉和開放共存,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漸漸地想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心理生活豐富了,但卻不願意太多地表露出來,加上對外界的不信任或者不滿意,小秘密也就越來越多了。另一方面,他們又感到非常孤獨和寂寞,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關懷和理解,他們願意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才華,他們不斷尋找朋友,一旦遇到,就會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地對待,表現出完全的開放性。
三是勇敢和羞怯共存,在某些事情上,孩子似乎能表現出很強的正義感和勇敢精神,但這時的勇敢夾雜著莽撞和冒失的成分,甚至有些是非難辨,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孩子又常常容易表現得羞怯,不夠坦然從容,話還沒說臉就先紅了,這種侷促行為,跟平時缺少生活經驗及相關鍛鍊有關,也跟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狀態有關。
四是驕傲和自卑共存,初中階段的孩子,希望了解自己的智力潛能和性格特徵,但往往無法進行全面恰當的判斷,幾次偶然的成功,或好成績,就容易沾沾自喜,同樣的,若是遇到幾次失利,或差成績,又容易懷疑自己,產生自卑情緒。
初中的孩子面臨青春期,生理髮育迅速,心理水平位於由幼稚到成熟的過渡期,身心處在一種非平衡和非和諧的狀態,這就很容易引起以上種種看似矛盾的心理狀況,而初二正是青春期的危險期!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調節情緒,順利邁過初二這道坎呢?
首先,家長要尊重孩子,採取鼓勵和賞識為主的教育方式。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成年人看待,讓孩子有部分言論權、選擇權和決策權。家中的一些重要安排,要讓孩子參與討論和決策。對孩子的長處、愛好和取得的成績及時肯定,當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敗時多鼓勵、多協助,少批評,不指責。
第二,家長要轉變思維,學會因勢利導。對孩子表現出來的標新立異、奇裝異服、關注異性等現象不應該粗暴訓斥甚至打罵,而應該因勢利導,體諒和理解孩子,做孩子的參謀和朋友,在此基礎上,指導和教育孩子,使得他們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第三,家長要保持良好心態。在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家長更應該保持冷靜,要經常和孩子換位思考,讓孩子理解家長,家長也應該理解孩子。最後再給孩子一些建議,這樣有助於彌合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代溝,減少和避免孩子逆反心理的產生。
第四,鼓勵孩子主動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學會與人交往。在社會實踐中,在與人的交往溝通中,體會成功和挫折的滋味,培養客觀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
第五,該放手時就放手。一些沒有大危險或大後患的事情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嘗試,比如某些事情,在家長看來,明顯行不通,但孩子還是想去做,可以放手讓孩子去試試,讓他在挫折中總結經驗教訓,也讓他學會為自己的行為產生的後果,擔當責任。家長要坦然面對孩子的挫敗,孩子不吃一塹,難長一智,僅憑父母的見解經驗是不夠的,孩子只有在挫折和逆境中才能長大,成熟。
以下幾位家長的相關做法,可資借鑑:
第一位父親:兒子上初二時,學校組織生日紀念活動,要求家長給孩子寫一封信,於是,我立即就給兒子寫了一封10000多字的信(其實是多封)。信中敘述了父母養育孩子的艱辛和喜悅,也講述了幾件令人難忘的往事。其實這些信,並不是現在才寫的,而是從孩子剛出生那天,我就開始寫了,記錄了孩子這十多年成長中的點點滴滴。我計劃給孩子寫一千封信,每次遇到一件有關孩子的有意義的事情,或者難忘的事情,就記錄下來,信都是寫給未來的孩子的,希望某一天,可以把這些信交到他手上,信中有一位父親心中的孩子,也是一個父親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沒想到到初二就派上用場了。兒子看完這些信後,淚流滿面,多年來,一直收藏著。
第二位母親:孩子進入初中後,保姆式的照顧肯定不行,給女兒講道理似乎也沒起多大作用,語言的作用確實沒有行動有說服力,小時候一手棍棒,一手糖衣的教育比較管用,現在好像也失靈了。走了很多教育的彎路後,我們家現在有了新的方法,借鑑親愛的黨的做法,每周舉辦一次「民主暢談會」,讓女兒把學校高興的事兒在會上分享,我們也把遇到的各種事情在會上扯扯,然後在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皆大歡喜。
第三位母親:我這樣成了兒子的好友。他進入初二後,因一件小事,我狠狠地訓斥了他一頓,他第一次用敵視的眼光看著我,這讓我突然有了很大的憂傷,這是我十多年朝夕相處,悉心養育大的兒子嗎?難道成了仇人?失落之餘,我下定決心改變教育方式。兒子一到考試前,就會吃不香,睡不好,一次他問我,「媽媽,這次考試,你希望我考多少分?」,我微笑著說:「平時只要努力的,允許考零分。」有一天,兒子回家,他得意地告訴我:「今天和幾個同學討論父母對考試成績的態度,好幾個傢伙都說想當你的兒子呢!」,我也得意的笑了。還有一次,不知道怎麼就扯到了中學生早戀的問題上,他竟然說:「老媽,你別老土了,現在初中談戀愛的正常的很,別大驚小怪!」,聽他這麼一說,我大驚失色,但強作鎮定,「難道,你小子也有喜歡的人了?」他不屑地說:「這個你放心,這麼可惡的學習都快讓我小命不保了,還有這閒心,再說了,我們班,也沒有我看得上的啊!」。現在的孩子也越來越會察顏觀色了,雖然,我和他爸吵架,一般不會當著他的面,但他總是時常能覺察到,有時他也會主動問我為什麼,我也就乾脆跟他說明原因,讓他給我們分析,誰對誰錯,他也樂於安慰和規勸我。就這樣,我們母子關係,也更加融洽、自然和快樂了。
總之,對於初二的家長,應該正視和接受孩子正處於青春危險期這個基本事實,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多一份關心和包容,少一些幹涉和指責,讓孩子平穩、順利地邁過初二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