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大拿州比靈斯
1974年1月,斯坦科維奇第一次來到了美國。語言不通,風俗不諳的他把落腳點選在了蒙大拿州的比靈斯。這是不錯的選擇,從籃球角度說,比靈斯是籃球的發祥地之一。不過真正的原因是,在比靈斯他可以住在南斯拉夫同鄉經營的民宿裡,他實在是沒什麼錢了。
「如果你沒見識過美國籃球,就根本算不上懂籃球。」時任FIBA秘書長的R.威廉.瓊斯是這麼告訴斯坦科維奇的。於是他來了,看到了,被徵服了。徵服他的是一場NCAA比賽,紅頭髮的比爾沃頓率領UCLA席捲了杜克大學。於是,他成為了沃頓的堅定擁簇。另外,還看到了令他咋舌的職業聯賽——NBA
最令斯坦科維奇記憶猶新的是和約翰伍登的談話。和約翰伍登的交流他發現了美國籃球的的層級結構——大學籃球和職業籃球。
「職業籃球的速度更快,對抗更激烈。同時他們的基本功也相當出色。像比爾沃頓這樣的大學生,只要看一分鐘他的比賽你就會明白,他的水平在所有歐洲球員之上。「
一顆種子在斯坦科維奇的心裡埋下:這麼高水平的運動員為什麼不能打奧運會?
當時FIBA的規則是職業球員不能參加FIBA組織的任何賽事。就像每個行業都會有灰色地帶一樣,每個國家都想自己國家最優秀的球員可以站在奧運會的球場上,為了應對這些規則障礙,球隊為這些職業球員冠以「軍人」或者「警察」之類的職業(列如蘇聯的薩博尼斯等)
完成美國之行回到慕斯黑後,斯坦科維奇立即將自己的想法匯報給了瓊斯:應該廢除掉那條「業餘球員禁止入內」的可笑規則。讓美國最棒的球員參加奧運會才應該是接下來的目標和重點。
這個想法很快被國際奧組委當家人,老頑固布倫戴奇否決掉。斯坦科維奇從瓊斯那裡的回覆是「別瞎操心」
和很多有影響力的人一樣,斯坦科維奇在成功前經常被忽略。在促成夢之隊參加奧運會之前,他也沒有和魔術師、拉裡伯德見過面。至於麥可·喬丹也只是在1984年奧運會是擦肩而過。
無論開始怎麼書寫,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之所以能有夢之隊,都是因為斯坦科維奇的努力。絕對不是大衛·斯特恩的妙手乾坤。儘管他是位非常出色的總裁和商人。
(此文紀念已故的斯坦科維奇老爺子)
新人寫手,希望大家覺得不錯的話,麻煩點讚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