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名解
手少陽三焦經氣血流動圖
手少陽三焦經,由臂外側向頭走。關衝,液門,中諸,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瘈脈,顱息,角孫,耳門,和髎,絲竹空。共二十三穴。
關衝。關,關卡也。衝,衝射之狀也。名意指三焦經體內經脈的溫熱水氣由此外衝體表經脈,陰性水液被關卡於內。本穴物質為來自三焦經體內經脈外衝而出的溫熱水氣,而液態物由於壓力不足不能外出體表,如被關卡一般,故名。功能:洩熱、利喉舌、開竅、活血通絡。主治:頭痛、寒熱、頭眩、心痛、心煩、昏厥、目痛、口乾、口苦、舌卷、舌緩不語、喉痺、耳聾鳴、肩背痛、臂痛、肘痛。
液門。液,液體也,經水也。門,出入的門戶。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在此散熱冷降化為地部經水。本穴物質為關衝穴傳來的涼溼水氣,涼溼水氣至此之後則快速散熱冷卻,冷卻後的水溼歸降地部,故名。功能:降濁升清。主治:頭痛,目赤,耳痛,耳鳴,耳聾,喉痺,瘧疾,手臂痛。
中渚。中,與外相對,指本穴內部。渚,水中的小塊陸地或水邊之意。名意指隨三焦經氣血揚散的脾土塵埃在此屯積。本穴物質為液門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至本穴後,隨水溼風氣揚散的脾土塵埃在此冷降歸地並形成了經脈水道穴旁邊的小塊陸地,故名。功能:傳遞氣血,生發風氣。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聾,耳鳴,喉痺,肩背肘臂痠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熱病。
陽池。陽,天部陽氣也。池,屯物之器也。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之氣。本穴物質為中渚穴傳來的弱小水溼之氣,至本穴後,受外部傳入之熱,此水氣吸熱脹散而化為陽熱之氣,如陽氣生發之池,故名。主治:頭痛、目赤腫痛、耳聾、喉痺,五官疾患,腕痛,消渴、瘧疾,女性手腳冰涼。
外關。外,外部也。關,關卡也。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脹散外行,外部氣血被關卡不得入於三焦經。本穴物質為陽池穴傳來的陽熱之氣,行至本穴後因吸熱而進一步脹散,脹散之氣由穴內出於穴外,穴外的氣血物質無法入於穴內,外來之物如被關卡一般,故名。功能:聯絡氣血,補陽益氣。主治:熱病,頭痛,頰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脅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顫。
支溝。支,樹枝的分叉也。溝,溝渠也。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吸熱擴散。本穴物質為外關穴傳來的陽熱之氣,水溼較少,至本穴後又因進一步的吸熱而脹散為高壓之氣,此氣按其自身的陽熱特性循三焦經經脈渠道向上、向外而行,擴散之氣亦如樹之分叉,故名。主治:頭痛,耳鳴,耳聾,中耳炎,目赤,目痛,暴喑,咽腫,熱病,瘰癧,咳引脅痛,胸膈滿悶,卒心痛,逆氣,便秘,嘔吐,洩瀉,經閉,產後血暈,乳汁不足,脅肋痛,肩臂腰背酸痛,落枕,手指震顫,腕臂無力,纏腰火丹,丹毒。
會宗。會,會合也。宗,祖宗也,為老、為尊、為長也,此指穴內物質為天之天部的陽氣。名意指三焦經的陽氣在天之天部會合。本穴物質為三焦經的天部陽氣會合而成,所處為天之天部,如宗氣之所匯,故名。功能:清利三焦,安神定志,疏通經絡。主治:耳聾,癇證,上肢肌膚痛。
三陽絡。三陽,指手三陽經的氣血物質。絡,聯絡之意。名意指手三陽經的氣血物質在此交會。本穴由於會宗穴傳來的氣血為由陽變陰的寒溼之氣,穴內溫壓呈下降之狀,手陽明少陽的天部陽氣因而匯入穴內,本穴有聯絡手三陽經氣血的作用,故名。功能:舒筋通絡,開竅鎮痛。主治:頭面五官疾病,暴喑,卒聾,齲齒牙痛。
四瀆。四,數量詞。瀆,小溝渠也。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冷降為地部經水。本穴物質為三陽絡穴傳來的水溼雲氣,在本穴的變化為部分水溼冷降歸地,降地之水形成向穴外流溢的數條小溝渠之狀,故名。功能:開竅聰耳,清利咽喉。主治:耳聾,牙痛,咽腫,頰瘍,痄腮,臂膊疼痛。
天井。天,天部也。井,孔隙通道也。名意指三焦經吸熱上行的水濁之氣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四瀆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至本穴後為聚集之狀,其變化為散熱冷縮並從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氣血的運行變化如從天井的上部落下一般,故名。功能:行氣散結,安神通絡。主治:耳聾,癲癇,瘰癧,癭氣,偏頭痛,脅肋痛、頸項肩臂痛。
清冷淵。清,清靜也。冷,寒冷也。淵,深淵也。名意指三焦經經氣散熱冷降後在此位於天之下部。本穴物質為天井穴傳來的水溼雲氣,至本穴後進一步散熱冷降,冷降後的水溼雲氣位於天之下部,如固定不變的寒冷深淵一般,故名。功能:運化水溼。主治:頭痛,目黃,肩臂痛不能舉。
消濼。消,溶解、消耗也。濼,水名,湖泊之意。名意指 三焦經經氣在此冷降為地部經水。本穴物質為清冷淵穴傳來的滯重水溼雲氣,至本穴後,水溼雲氣消解並化雨降地,降地之雨在地之表部形成湖泊,故名。功能:除溼降濁。主治:頭痛,頸項強痛,臂痛,齒痛,癲疾。
臑會。臑,動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陽氣。會,會合也。名意指手少陽、手陽明的天部陽氣同會於本穴。本穴物質為消濼穴傳來的天部陽氣,性乾燥,量弱小,在本穴的變化為散熱冷縮。由於穴內氣血的變化是冷降收引,多氣多血的手陽明經天部陽氣因而匯入穴內,而本穴又位於手臂,故名。功能:降濁除溼。主治:肩臂痛,癭氣,瘰癧,目疾,肩胛腫痛。
肩髎。肩,指穴在肩部也。髎,孔隙也。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在此化雨冷降歸於地部。本穴物質為臑會穴傳來的天部陽氣,至本穴後因散熱吸溼而化為寒溼的水溼雲氣,水溼雲氣冷降後歸於地部,冷降的雨滴如從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功能:升清降濁。主治:臂重,肩重不能舉,脅肋疼痛。
天髎。天,指穴內物質所在為天部。髎,孔隙也。名意指三焦經吸熱上行的水氣在此散熱冷降。本穴物質為肩髎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至本穴後,水溼之氣散熱而化雨冷降為地部經水,冷降的雨滴如從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功能:收引天部溼濁。主治:肩臂痛,頸項強痛,胸中煩滿。
天牖。天,天部也,陽氣也。牖,窗戶也。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吸熱後上行天部。本穴物質一為肩髎穴吸熱上行的少許水氣,二為穴外天部匯入的少許水氣,水溼之氣吸熱後循三焦經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經氣血上行天部的窗戶,故名。功能:清頭明目,通經活絡。主治:頭暈,頭痛,面腫,目昏,暴聾,項強。
翳風。翳,用羽毛做的華蓋穴也,為遮蔽之物,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衛外陽氣。風,穴內之氣為風行之狀也。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在此化為天部的陽氣。本穴物質為天牖穴傳來的熱脹風氣,至本穴後,熱脹風氣勢弱緩行而化為天部的衛外陽氣,衛外陽氣由本穴以風氣的形式輸向頭之各部,故名。功能:利頰、聰耳、正口僻。主治:耳鳴、耳聾、口眼歪斜、口噤、頰腫、牙痛、瘰癧、暴喑、牙車急痛、耳中溼癢、耳紅腫痛、視物不清。
瘈脈。瘈,指犬的發狂之狀,此指穴內氣血為急速運行之狀。脈,脈氣也,經脈中的氣血也。名意指三焦經冷縮收引的下行水氣在此急速脹散。本穴物質為顱息穴下傳而來的水溼之氣和翳風穴上傳的陽熱風氣,二者相會後,水溼之氣吸熱並急速脹散衝出穴外,氣之外衝如犬發狂時的狂奔之狀,故名。功能:燥溼化氣。主治:耳鳴,耳聾,頭痛,小兒驚癇,瘈瘲。
顱息。顱,頭蓋骨也、腎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氣。息,停息也。名意指三焦經的天部之氣在此收引冷降。本穴物質為角孫穴傳來的天部水溼之氣,至本穴後其變化為進一步的散熱冷降,如風停氣止之狀,故名。功能:清熱降濁。主治:頭痛、耳鳴、耳痛、小兒驚癇,嘔吐涎沫。
角孫。角,耳也,腎也,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收引之氣。孫,火也,角為之水,則孫為之火也(腎之子為肝,肝之子為火),此指穴內物質為天之天部的氣態物。名意指天之天部的收引冷降之氣由此匯入三焦經。本穴為三焦經經脈中的最高點,三焦經無氣血傳至本穴,本穴氣血為空虛之狀,足太陽膀胱經外散的寒溼水氣夾帶著足少陽膽經的外散水溼風氣因而匯入穴內,穴內氣血既處火所在的天之天部又表現出腎水的潤下特徵,故名。功能:吸溼降濁。主治:耳部腫痛,目赤腫痛,目翳,齒痛,唇燥,項強,頭痛。
耳門。耳,穴內氣血作用的部位為耳也。門,出入的門戶也。名意指三焦經經氣中的滯重水溼在此冷降後由耳孔流入體內。本穴物質為角孫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至本穴後,水溼之氣化雨冷降為地部經水並循耳孔流入體內,本穴如同三焦經氣血出入耳的門戶,故名。功能:聰耳,利牙關。主治:耳鳴、耳聾、眩暈、牙痛、口噤、唇吻強、頭頷痛、腰痛。
禾髎。禾,五穀之代稱也,此指氣血中的脾土微粒。髎,孔隙也。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及穴外匯入的寒溼水氣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質中一方面是耳門穴傳來的水溼之氣,其量少,其性收引,另一方面是足少陽膽經和手太陽小腸經傳入本穴的溼冷水氣,兩氣交會後在本穴的變化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從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功能:清熱降濁。主治:頭重痛,耳鳴,牙關拘急,頷腫,鼻準腫痛,口渴。
絲竹空。絲竹,古指管、弦樂器,此指氣血的運行有如聲音飄然而至。空,空虛也。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溼水氣由此匯入三焦經後冷降歸地。本穴為三焦經終點之穴,由於禾髎穴傳至本穴的氣血極為虛少,穴內氣血為空虛之狀,穴外天部的寒溼水氣因而匯入穴內,穴外的寒水水氣如同天空中的聲音飄然而至,故名。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痛,目翳,眼瞼瞤動,視物不明,癲癇,惡風寒,倒睫等。
手少陽三焦經共二十三穴完畢。
推薦書籍:
更多中醫乾貨請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