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蘋果華為供應鏈 美迪凱技術研發與市場開拓良性循環

2020-12-16 發現網

隨著下遊消費電子行業等新興科技行業的升級換代,各類光學傳感器及攝像頭模組的技術迭代、產品更新帶來了不斷的市場需求。 

近日,光學光電子元器件產業的杭州美迪凱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迪凱」)在上交所發布了招股書,擬在科創板上市,並於10月26日成功過會。

據招股書披露,美迪凱擬發行10033.33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25%,由中信證券保薦。預計投資8.11億元,主要用於光學光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以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在艱難的市場環境中,經過多年的精心耕耘,成功邁向了踏入A股的第一步。

躋身蘋果華為供應鏈,2020年上半年業績大漲

據公開資料顯示,美迪凱成立於2010年,主要從事各類光學光電子元器件的研發、製造和銷售及提供光學光電子產品精密加工製造服務。

美迪凱主要有四大類產品和服務,包括半導體零部件及精密加工服務、生物識別零部件及精密加工服務、影像光學零部件、AR/MR光學零部件精密加工服務等,應用於智慧型手機、數位相機、投影機等多個領域,並進入了蘋果、華為等國際品牌的供應鏈。

來源:招股書

在美迪凱的經營之下,公司業績也有所上漲。2017-2020年上半年,美迪凱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5億元、3.34億元、3.04億元和2.01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982.06萬元、3471.32萬元、7713.92萬元和7001.29萬元,近年來,業績處在波動上漲的趨勢。

來源:wind 

對此,美迪凱在招股書中表示,由於公司下遊客戶蘋果手機銷售良好,帶動了公司傳感器陶瓷基板精密加工服務和3D結構光模組用光學聯結件的銷售。此外,2020年上半年公司新開發的半導體晶圓光學解決方案開始批量供貨,因此業績在2020年上半年有所大幅上漲。

穩定上漲的業績也與美迪凱高水平的毛利率有關。

2017-2020年上半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9.07%、58.37%、48.78%以及58.04%,處於相對較高水平。而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綜合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38.65%、32.69%、30.95%和29.94%,美迪凱的毛利率高於同行水晶光電和五方光電。

來源:招股書

而美迪凱半導體零部件及精密加工服務和生物識別零部件及精密加工服務以定製化業務為主,附加值較高,因此有著較高水平的毛利率。

技術研發與市場開拓良性循環,榮獲「高新技術企業」

據公開資料顯示,美迪凱是「高新技術企業」、「專利示範企業」,並設立了省級研究院、省級研發中心。公司不斷開發光學光電子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應用,形成了技術研發與市場開拓的良性循環。公司近年來開發了應用於半導體、生物識別領域的光學光電子元器件及精密加工服務。

2017-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639.43萬元、2351.95萬元、3030.18萬元和2023.47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00%、7.04%、9.97%和10.08%。而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4.68%、5.22%、5.06%和5.67%。

來源:招股書

面對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對各行各業的打擊,美迪凱並未受其拖累,而在行業中穩定發展,在業績、研發創新方面均有所表現。

美迪凱實際控制人葛文志曾表示,艱難的環境是檢驗一家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產品市場接受程度的關鍵時期,在很多企業打價格戰的時候,一批真正擁有自己核心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能夠在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 

而新冠肺炎的打擊正是一個行業洗牌的關鍵時期,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企業更是不易。而美迪凱深耕研發,與IT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相適應。相信在邁進A股大門後仍然能在電子元器件產業中取得發展。 

(發現網記者 羅雪峰 實習記者 左星月)

相關焦點

  • 國產京東方OLED屏幕未通過蘋果、三星測試 為什麼華為偏偏要用?
    今天一則消息出來後,數碼圈許多網友爭相嘲諷華為,聲稱華為手機使用的屏幕都是人家蘋果、三星不用的殘次品。到底是什麼消息,讓這些人如此嘲諷華為呢?許多人根據這則消息極力挖苦、嘲諷華為。因為華為是京東方手機面板的最大客戶。實際上,國產京東方屏幕早已經進入蘋果供應鏈,在過往的iPad和iPhone上都有搭載,只不過這次iPhone 12全系都採用OLED屏幕,並且相應提升了質量標準。
  • ...持續虧損如何「輸血」研發?龍迅半導體科創板IPO受理;科大訊飛...
    2、蘋果/匯頂供應商美迪凱科創板IPO成功過會3、成臺積電等半導體巨頭核心供應商,新萊應材前三季淨利同比增長30.73%4、龍迅半導體科創板IPO獲受理,產品已進入海康、大華、立訊精密等供應鏈體系5、【每日收評】集微指數漲0.01%,蘋果將使用臺積電5納米技術製造A15晶片6、科大訊飛Q3淨利潤2.96億元,預計全年保持增長勢頭
  • 「IPO前哨」電子祛魅,偏向投機價值的美迪凱
    來源:財華網以理想的視角看(光)電子行業,其需要高水平的研發設計人員、昂貴的精密加工設備、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此外,下遊客戶對供應商有嚴格的認證流程和較長的認證周期,因此在達成良好合作後,更換供應商的可能性較低。
  • 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低迷,華為卻逆勢增長,這是怎麼做到的?
    國內需求飽和,各大廠商紛紛開拓海外市場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幅員遼闊,市場潛力巨大,2012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高速增長達到頂峰,國內智慧型手機業發展繁榮,各手機廠商競爭激烈,推出了不少價格低廉品質優秀的國產智能機,這讓普通民眾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成為可能。
  • 蘋果汽車來了,華為汽車還會遠嗎?
    根據供應鏈的消息,蘋果比照iPhone備料由零部件組件開始催貨的習慣,近期積極向和大、貿聯、和勤、富田等臺灣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提出要求備貨,這意味著這些供應商入選蘋果汽車供應鏈。更為重磅的消息是,目前,國內電動車供應鏈出現了一個新的客戶名詞「雙A」,雖然所有接觸的供應商都被要求籤署保密協議,不願意透露細節,但,有知情業內人士表示,「雙A」指的是Apple和Amazon。蘋果汽車傳聞已久,傳聞從2013、2014年開始研發汽車,項目代號為「Titan」並且大量的從特斯拉招募各類人才,包括研發、工程製造等。
  • 榮耀出售背後:華為供應鏈保衛戰
    在《揭秘控制狂蘋果的供應鏈操控術》一文中提到的蘋果案例就是典型——蘋果對供應鏈控制欲,令其中的眾多國際大廠有苦難言。這30餘家代理商、經銷商是誰?為何他們要合力拯救榮耀?同時在眾多選項下,為何華為願意將榮耀出售給他們?抽離開自救的悲壯情緒,回歸「交易」,當了解華為管理產業鏈或供應鏈的風格後,上述問題的答案可能就會出現。
  • 歐菲光否認被踢出蘋果供應鏈;京東方確認與華為合作順暢;Zoom二...
    今日焦點歐菲光否認被踢出蘋果供應鏈京東方確認與華為合作順暢Zoom二季度淨利潤同比大增33倍二季度可穿戴設備出貨量蘋果繼續領先抖音內測雲遊戲功能>巨頭動向歐菲光否認被踢出蘋果供應鏈有報導稱,蘋果將歐菲光剔除供應鏈名單,iPad觸控訂單由臺灣廠商業成GIS與宸鴻TPK供貨。
  • 可穿戴設備市場:華為甩開小米、蘋果?
    而在戰火愈加激烈的國內可穿戴市場中,起步並不早的華為,卻憑藉著其硬體、軟體等多方面的技術實力,實現了彎道超車。華為彎道超車從IDC最新發布的國內可穿戴市場調查報告來看,華為已經位居國內市場首位。另一方面,華為堅持自主研發的健康監測技術,也為其在可穿戴市場取得突破提供了助力。在最新發布的兩款智能手錶產品中,華為就採用了其最新自研的TruSeen3.5心率檢測技術,這種技術能夠結合AI智能心率算法,在心率監測方面的表現更為出色,為華為WATCH GT手錶贏得了大量的用戶。
  • 京東方躋身iPhone12 OLED屏幕供應鏈 高端屏幕中國已突破
    iPhone手機最核心的晶片A14是蘋果自研,臺積電代工,另外一個大件是OLED屏幕,分別由三星和LG Display提供。中國最強的手機屏幕提供商京東方沒有第一時間進入iPhone12供應鏈,據說因為京東方的良品率不夠好。
  • 蘋果供應鏈轉移?大立光財報出貨市場首度列入越南
    集微網消息,據經濟日報報導,中美貿易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兩大重擊,加速蘋果及三星兩大手機供應鏈洗牌。另外,產品出貨蘋果比重極高的玉晶光,去年來自中國大陸營收佔比57.7%,年減高達23.5個百分點,日本、韓國及越南等地大幅成長,也反映供應鏈快速轉換至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趨勢。
  • 2020年全球品牌價值500強公布:小米排名316,華為排名亮了
    在該名單前十品牌中,美國佔據了六席位,亞馬遜、谷歌、蘋果穩坐前三甲。三家中國企業進入前十,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平安和華為。而另外一個中國品牌小米排名316。讓筆者感到意料之外也完全情理之中的是這次華為以650.84億美元躋身第十!同樣的排行榜2019年華為排名12,2018年排名25。
  • ...業務;三星李在鎔被起訴操縱股票;歐菲光否認被蘋果剔除供應鏈名單
    蘋果成為了這一細分市場上的領先者,他們一共售出了2370萬部AirPods和Beats產品,其出貨量幾乎是排在第二位的華為的3倍,是三星出貨量的4.5倍。 在可穿戴設備總出貨量中,手錶和腕帶設備的出貨量佔比為39.2%,至3370萬部,與2019年第二季度的46.8%相比有所減少。
  • 被蘋果踢出供應鏈?歐菲光:假消息!這次股價挺住了!
    然而,市場卻不這麼認為,股價開啟下跌模式。就在今年10月12日,另一家蘋果供應鏈企業――信維通信被傳出踢出蘋果供應鏈。當天股價突然暴跌,跌幅最高達到17.27%,儘管盤後對這一事予以否認,表示經營正常,但股價走勢卻顯示市場並不看好。蘋果公司掌握著這些企業的「生死大權」。
  • 華為肯將技術授權蘋果,為何不願把晶片授權給國產?看完後明白了
    導語:華為肯將技術授權蘋果,為何不願把晶片授權給國產?看完長知識了近來,華為的一個舉動讓不少網友非常不解,他們在各大論壇不禁發問:這究竟是為何?事實源於華為把研發技術居然授權給了蘋果公司,而沒有授權給國內公司的這一系列舉動。
  • 三個月收入722億元,小米成功接盤華為,歐洲市場暴漲九成
    尤其是9月份新規正式實施之後,華為徹底被限制使用新規的技術、設備以及產品。 三、華為遭國產巨頭接盤,歐洲市場暴漲九成 小米手機銷量迅速攀升,這樣一來,也意味著華為手機業務的確下滑明顯,前不久華為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中手機業務下滑明顯,同比下降了27%,因此華為空出來的市場,肯定少不了接盤者,尤其是小米、蘋果、oppo以及vivo,小米顯然走在了最前面,
  • 鋰電池爭霸戰,被蘋果拋棄的欣旺達是如何趕超德賽電池?
    伴君如伴虎,大概說的就是蘋果。被蘋果淘汰的供應商,不少被出售或者破產。欣旺達雖然淨利潤下滑,但營收在增長,公司挺住了。為什麼呢?秘密就是國產手機陣營的崛起。那一年,小米初試啼聲,華為、中興、聯想、魅族、OPPO各領風騷。
  • 鴻蒙2.0完成最後的拼圖,華為實現軟硬核心雙定製的蘋果式生態
    蘋果生態產品華為生態產品當今世界的移動消費級市場,只有兩個主要參與者,即谷歌的Android和蘋果的iOS。革命性的蘋果M1而作為大陸科技領頭羊的華為,早幾年,已經陸續推出自主研發的麒麟、鯤鵬,這是世界級的CPU產品,也推出華為自己的移動服務HMS。
  • 「果粉」心滿意足,新iPhone將再次升級,蘋果終於追上華為了?
    要知道,之前華為剛剛進入高端手機領域的時候並沒有什麼能夠拿得出手的技術,有的只是一款自研的海思麒麟晶片,並且那個時候的海思麒麟性能並不是十分強勁,外加上當時也並沒有與徠卡合作,所以當時的華為高端手機並沒有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 彭博社:蘋果正在研發屏下指紋技術
    安卓市場已經進化到面積很小的挖孔屏,今年下半年會開始普及「屏下相機」技術,屆時手機屏幕將成為完整的一塊。經過幾年的發展,iPhone 上的劉海沒有任何變化,甚至面積都沒有任何縮小。
  • 錦富技術不超過12億收購弘擎電子 後者為富士康/蘋果/華為供應商
    這對於國內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鑑於此,原本從事膠水市場的弘擎科技更是下探到膠帶市場。據筆者了解到,2003年,國內膠粘產業正式打開市場,弘擎科技的集團公司弘泰便開始研製離型紙和淋膜紙,並且成為知名膠帶廠商3M的供應商,而後者則是蘋果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