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家風家訓】刁覺民 ‖ 風清氣正五鳳溪——淺析金堂...

2020-12-22 澎湃新聞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風清氣正五鳳溪

——淺析金堂縣五鳳鎮家風建設及其做法

(上)

刁覺民

【摘要】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整個社會安定與和諧的根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我們如何建好「小家」為「大家」,依靠「大家」建「小家」,讓小家溫馨,大家和諧。五鳳鎮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回答。賀氏的一句「為人當有實學」和「耕讀傳家,詩書繼世」的家風祖脈,王氏的「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的家訓以及那些「敦親睦友」「積善行德」家規的影響,讓一方小鎮「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層出不窮,清風正氣撲面而來,民風政風黨風為之一振,人民安居樂業,山鄉美景如畫。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五鳳鎮;家風

前段時間,與央視記者問「你幸福嗎」一樣,在大街小巷隨機提問「家風是什麼?」得到的回答,不是一知半解,模稜兩可,就是答所非問,啼笑皆非。看來「家風」一詞在離我們逐漸地遠去,一些中老年朋友對「家風」也漸漸地模糊了,年輕一代的詞典裡就更別提這個詞了。誒,這也難怪,在當今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我們真的很難再捕捉到「家庭教育」和「家風培養」的影子,那「悠悠家風」在「滾滾紅塵」的衝擊下,已是七零八落。

然而,家風之於我們的先賢卻倍加珍視。「過庭語」「三徙教」以及「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些典故、諺語,卻深藏於他們的心底。於是,名門望族有家風,尋常百姓也有家風。

因此,2015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的春節團拜會上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一、家風是什麼,其現狀如何

那麼,家風是什麼?筆者隨手翻閱案頭的《新華詞典》(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和《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這兩本工具書,「家風」這個詞均沒列入「詞條」。我又取下書架上的《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終於在1022頁找到了「家風」詞條,其解釋為「猶門風。指一家的傳統習慣、生活作風等。」我又百度了「家風」這個詞:「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這些解釋均過於籠統,也過於文字化。難道我們的家風真的與我們的世風一樣「日下」嗎?真的只寫在家譜、族譜中嗎?看看「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在我們身邊還有多少?

著名文化學者鮑鵬山先生說,好的「家風」必將純潔黨風和政風,影響一個地方的民風。他說:「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它影響著一個家族的發展,關係著一個地區的政風和民風。它歷經幾代甚至若干代家族成員的共同努力,成為「一個家族鮮明的道德風貌和審美風範。」

然而,現實卻不盡人意。

我曾聽過一對母子在放學途中的對話,兒子告訴母親:「同學搶我的玩具玩」,母親對孩子說:「你不知道搶回來呀!」兒子說:「他要打我」,母親回答很乾脆:「那你打回來呀!」聽聽,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教育環境?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風氣?我在內心問自己。

記得我們小時候,住在一個幾百人的大院子裡,每個家庭(不管是否受過教育)都在暗中相互地「較著勁」,總希望自家的娃娃更有出息,更能出人頭地。這種較勁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比拼」。因此,每個家庭都有一整套教育子女的方式。小的時候,父母常常在我們幾兄弟面前「嘮叨」:多看書,要勤儉,懂禮貌。見到長輩時要孝敬,比自己小的要謙讓、愛護。吃飯時不能大聲說話,挾菜時不能「翻山」(挾盤子對面的菜)、「亂翻」(滿盤翻找自己喜歡的菜);站有站像,坐有坐像等等。在分食「好東西」時,母親也儘量公平分配,不會因大的多吃,小的少吃,更不會因溺愛誰而多分。確不好分時,母親也會當著大的說你是大的要謙讓些,當著小的她會說哥哥在家累一些,讓哥哥多吃點。工作了父母也不忘告誡一聲「要認真做事」。

現在,看看我們生活的家園、身邊的家庭,雖然高樓林立,物阜民豐,卻少了中國式家庭的溫馨,少了溫良恭儉讓的傳統美德。教育孩子已不再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反而眾星捧月式地呵護著、嬌慣著、溺愛著,不擇手段地培育著我們的「小祖宗」。在物質方面、在成長的道路上「較著勁」,總想讓自己的「小祖宗」成龍成鳳。這樣的比拼,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種自私、重利、輕義、霸道的社會風氣。

二、五鳳鎮在傳承和弘揚良好家風方面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注重家風」建設,其實就是要求全社會注重「家德」「家規」「家訓」以及家庭成員的行為規範方面的建設。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家教」。「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族的「流風餘韻」「懿行嘉言」以及家庭教育是整個社會良序的開端。而一個地方的民風、黨風、政風,正是這個地方家風好壞的體現。

五鳳溪連接巴蜀的一個千年碼頭,史書記載,這裡是一個「五山攢集,兩水交匯」「山來水回,富貴而財」的偏僻山鄉,而西南交通大學的季富政教授卻稱此地為「福地」。筆者因工作關係,用十餘年時間,對當地的人文歷史、風土民情、民居建築以及家風等進行了搜集整理和探索。在對當地家風的調查中發現,家風好,家族便興旺,民風就淳樸。

五鳳溪小鎮街道(圖片來自網絡)

多年的走訪中,筆者曾無數次問過自己:這樣一個偏安一隅的地方何以走出了一位世界級哲學大師賀麟(中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黑格爾研究專家、教育家、翻譯家),並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與世界對話的文化巨擘?一位大山的普通鄉村女醫生,何以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女神」?驚訝、好奇之餘,我走近了賀氏一族及宗親鄰裡,走進了大山深處的王家。在查閱大量的資料,深入其村落、尋訪其宗親鄰裡後得知,原來被許多家庭束之高閣的家風卻是他們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

賀氏自「康熙雍正間由楚南相繼入川,即居於金堂簡陽沿沱江之五鳳溪、大渡口兩鎮,……迄今已二百餘年,耕讀傳家,詩禮繼世,嗣裔繁衍,家聲克紹」。賀氏先祖賀循(字彥先)晉代秀才,曾任縣令、太子舍人,「風範操守莊重嚴峻」。

到賀氏第72代,即賀麟曾祖父賀道四(清同治貢生)這一代已是五鳳的大戶人家。其祖父賀學從是清光緒監生,其父賀明真為當地教育官員、學董。從其曾祖父開始便在當地興義學(鳳儀書院)、辦私塾(安鳳私塾),免費培養當地兒童,資助寒門學子。同時,賀氏還設立獎學制度:「祠中每年考課二次,文生獎資若干名,第一,乙千二百文;第二,乙千文;第三八百文,其餘挨次漸減。文童已冠獎資。第一,四百文,次者漸減。

賀麟故居(圖片來自網絡)

族中凡有志上進,無論文武遊庠者,幫給花紅銀二十兩。補廩者,幫給花紅銀十兩。中鄉試者,幫給花紅、京費銀一百兩……」

五鳳,一個「蕞爾小國」,在賀氏的影響下,民國時期,與賀麟同時代就培養了「四大高足」和「七大學士」。僅賀家就有賀麟(清華)、賀玉階(北大)、賀守之(北大)、賀蘊章(西南聯大)等青年才俊。

而賀麟先生的出生地,金堂縣五鳳鎮金箱村,2015年已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賀家大院也被成都市列入「歷史保護建築」。

深居白巖村大山深處的王氏一家,其祖父身殘志堅,用殘疾的身體,憑藉自身的勤勞與不屈的精神,用「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做受他人敬重的人」的家規家訓教育子孫,得到全村人的敬重,左鄰右舍和鄰村百姓都尊稱他為「王三爸」。

「王三爸」的兒子王太堯生養了7個子女,受祖父和父親影響,個個忠厚勤勞,孝善樸實,成為當地的典範。子女中有的為人師表,有的成為公職人員,有的當村委幹部。其女王啟蓉,因醫德雙馨,被衛生部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勞動模範,當選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表、「中國好人」。僅王啟蓉這一代兄弟姊妹14人中,就有6名是共產黨員。而今,「中國好人」王啟蓉所處的白巖村,鄰裡和睦,互助互愛,人民勤勞。山村風清氣爽,民風淳樸。

王啟蓉正在診斷病情

不僅如此,在五鳳的其它村(社區)也流傳著《孝嫂尹二娘》《小女撐起一個家》《為一句承諾,她堅守了十五年》的故事;「耕讀傳家」「孝善之家」「勤儉之家」等有著良好家風的家庭比比皆是。2019年4月,央視13頻道走進五鳳,用近20天的時間對這裡的良好家風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鄉、土化實踐進行專題拍攝。

今天,當我們再次走進人文厚重的五鳳溪,去挖掘家風對後世的影響,去探索家風對一個地方、一個家族或家庭所發揮的作用,不難發現悠悠家風對中華文明產生的影響,不難感悟典型家庭、孝善故事所起的作用,不難理解代代相傳的家風中的名言警句、凡人睿語裡,隱藏著許許多多育人做人的真諦。當然,我們也從其他村組和一些平凡人身上看到家風對後世的影響。如身殘志堅的「羅四爸」用他的嘉言懿行,將兒子培養成學界精英;「家有病妻」的黃先生,始終不忘祖先「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些鮮活的人和事,那些看似枯燥無味的家規家訓,卻無不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思想延續、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觀,關係著黨風的純潔、政風的清明、民風的淳樸。

正如鮑鵬山先生所說:「家風乃吾國之民風。」家風好,民風就淳樸,為官就清廉,政治便清明。家風關係黨風、連著政風、影響民風。

(未完待續)

【參考書目】

①《書香成都》

②《金堂縣誌》

③《五鳳古鎮》

④《賀氏族譜》

⑤《悠悠家風鑄鄉魂》

⑥《砥礪奮進決勝小康,全力建設西南地區文農旅融合發展古鎮典範》(中共金堂縣五鳳鎮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作者簡介

刁覺民,四川省非遺保護協會會員,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理事,成都市歷史學會會員,金堂文史委特邀研究員、金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評定小組成員,《天府邊城·五鳳溪》報執行主編)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刁覺民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家風家訓】刁覺民 ‖ 風清氣正五鳳溪——淺析金堂縣五鳳鎮家風建設及其做法(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刁覺民 ‖ 此間風景如江右 最美還是半邊街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五鳳鎮半邊街夜景(肖坤德 攝)作者簡介 刁覺民,四川省金堂縣人,四川省非遺保護協會會員,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理事,成都市歷史學會會員,金堂文史委特邀研究員。作品散見《人民日報》《華西都市報》《成都日報》《現代藝術》《巴蜀史志》等報刊及「方志四川」等新媒體。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刁覺民 ‖ 金堂縣五鳳古鎮關聖宮之謎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五鳳溪是成都唯一的山地古鎮,也是離成都最近的水陸碼頭,因水而生,因碼頭而興。鎮內的五座山崗在沱江與黃水河交匯處,形成了一處背山面水(「五山攢集,兩水交匯」)的基本格局,正所謂「山來水回,富貴而財」的風水寶地。季教授認為,這是萬物精華的「氣」的凝結點,也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福地。因此,「湖廣填四川」期間,繼湖廣、秦晉、閩贛等地移民相繼來到五鳳後,廣東人也紛紛移居於此。
  • 【民間歌謠】刁覺民 ‖ 山歌嘹亮繞山鄉
    而深居安家溝(原高峰村)的山民,在清康熙年間「湖廣填四川」的遷徙過程,「由楚省(湖南省寶慶府武崗州龍管鄉第三都)移居西蜀,落戶金堂(縣城在青白江區城廂鎮)五鳳溪安家溝以來,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他們從初時的修房造屋、築壩砌堤,到後的開山築路、興建水利以及婚喪嫁娶、進出大山,全靠雙肩扛天下。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他們逐漸將生活習俗與民間歌謠結合起來,形成有節奏感的曲調,以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
  • 【方志四川•家風家訓】劉文 ‖ 從梓潼諸葛喬墓說諸葛亮家風家訓
    梓潼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為川西北丘陵地區,位於劍門山脈入川口,是蜀道險夷的交接點,即所謂《蜀道難》中五丁開山之處。而據《重建諸葛喬墓碑記》載:「諸葛喬轉運軍資誤期,其父執法公正無私,喬被貶於梓潼臥龍山思過讀書。諸葛喬深明大義,讀書思過之餘,用山上清泉釀造美酒送往北伐前線勞軍,諸葛亮嘉之。惜天不假年,不久因病辭世,便就地安葬。」
  • 【圖曉四川】超級奶爸現身金堂五鳳溪半程馬拉松賽場 推嬰兒車帶娃...
    馬拉松賽現場  四川新聞網金堂3月24日訊(記者 劉佩佩 攝影報導)3月24日,第四屆中國哲學小鎮五鳳溪·成都金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半程山地馬拉松賽事在金堂縣五鳳鎮舉行。四川新聞網記者在現場看到,5公裡健康跑備受奶爸們的青睞,有不少奶爸就帶著孩子現身賽場。
  • 【方志四川•蜀地風情】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金堂
    【方志四川•蜀地風情】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金堂 2020-12-11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中」平昌白衣鎮:傳承家風家訓,引領時代新風
    巴中市平昌縣白衣鎮家風家訓館,即吳氏祠堂,位於白衣古鎮核心區,建於清朝道光年間,三進複合式院落,佔地3000平方米,為四川省十大孝廉文化地標之一。2017 年10月建成免費開放至今,通過講家風聽故事、傳國學習禮儀、評典型樹形象等形式傳承優良家風家訓,引領社會文明。
  • 揚州舉辦「傳家風促勤廉」展 130餘件作品「演繹」家風家訓
    揚州舉辦「傳家風促勤廉」作品展,130餘件作品「演繹」家風家訓。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12月22日電 (記者 崔佳明)22日,記者在揚州舉辦的「傳家風促勤廉」作品展上看到,書畫、攝影、手工等130餘件作品「演繹」家風家訓。
  • 2020五鳳溪山地馬拉松將於2月23日在成都金堂鳴鑼開跑
    往屆比賽 供圖 金堂縣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楊建昆 實習生 馬傑):1月2日,2020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中國哲學小鎮五鳳溪山地馬拉松新聞發布會召開。據悉,本次賽事將於2月23日在成都·金堂(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五鳳鎮片區)舉行。這也是2020年成都地區首場馬拉松賽事。  2020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中國哲學小鎮五鳳溪山地馬拉松是中國田協認證的A類賽事,將率先開啟成都地區2020年馬拉松賽事帷幕。賽事由中國田徑協會、金堂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四川省田徑協會、金堂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五鳳鎮人民政府聯合承辦。
  • 家門前亮「家訓」 好家風入民心
    在舜帝廟村,家風家訓館、家風主題遊園與家家戶戶門前曬出來的家風家訓相映成趣。為什麼如此重視家風建設?胡繼賓道出了其中的歷史原因。明朝末年,該村居民以孫姓為主,後來陸續遷入王、胡、馬等氏族。400多年來,村民關係融洽、友愛相處。為了將這種好風氣傳承下去,2018年,全村村民共同決定,將自家口口相傳的家訓「曬」出來,掛在各家門前。
  • 深入推進家風建設 以家風正黨風淳民風
    近年來,金堂縣將家風建設作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注重挖掘利用傳統文化精神,厚植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廉潔從政的土壤,積極營造以家風正黨風淳民風的良好氛圍,讓好家風成為守護幹部廉潔從政和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 傳家風,以故事詮釋家風內涵 拍攝家風教育片,讓好家風「活」起來。
  • 【方志四川•人物】冉進財 ‖ 忠孝御史趙成慶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據《四川通志》記載,僅明朝時期,四川境內像趙垠那樣割股(肉)療母(父)的孝子孝婦就有46人。趙成慶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忠孝仁義、家風嚴謹的人家,他骨子裡流淌著「忠孝」的血液。他秉承忠孝家風苦讀詩書,最終走上仕途,並官至御史中丞兼兵部尚書。趙成慶的仕途升遷頗為傳奇,為官之道也值得稱讚。
  • 滑雪、露營、探險……成都首家山江戶外探險樂園7月亮相金堂五鳳溪
    滑雪、露營、探險……成都首家山江戶外探險樂園7月亮相金堂五鳳溪好消息成都首家山江戶外探險樂園——位於金堂五鳳溪景區二期的戶外探險樂園7月初試運營點擊播放 GIF 0.5M風光無限國內產品悉數亮相五鳳溪戶外探險樂園位於五鳳溪景區二期龍泉山脈中部東麓,東臨沱江項目佔地
  • 【方志四川 人物】冉進財‖忠孝御史趙成慶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據《四川通志》記載,僅明朝時期,四川境內像趙垠那樣割股(肉)療母(父)的孝子孝婦就有46人。 趙成慶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忠孝仁義、家風嚴謹的人家,他骨子裡流淌著「忠孝」的血液。他秉承忠孝家風苦讀詩書,最終走上仕途,並官至御史中丞兼兵部尚書。 趙成慶的仕途升遷頗為傳奇,為官之道也值得稱讚。
  • 壽寧家訓家風傳遞正能量
    寧德文明網12月21日訊(通訊員 吳通華/文 李文/圖)12月18日,在鰲陽鎮茗溪寧和花園二期壽寧藝術展覽館,壽寧縣縣舉行"傳承好家訓·弘揚好家風"書畫作品展,展覽時間:12月18一25日(上午8:30一一下午4:30)。
  • 【方志四川•論壇】陳建春 ‖ 正己立德 拒腐防變
    【方志四川•論壇】陳建春 ‖ 正己立德 拒腐防變 2020-07-10 0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文化:家風家訓流動展館巡展活動全市進行中
    今年,市婦聯依託陝西瑞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全市開展「家風家訓流動展館」巡展活動。此次家訓書畫小品巡展共收錄渭南地區各界人士家風家訓作品100餘幅。作品用這種通俗易懂的語言、以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展現給大家,進而宣傳普通家庭的真善美。
  • 柳江區人民醫院:「清蓮園」裡說廉政 家風館中話家風
    他表示,組織這次活動,目的是深化醫院黨員幹部廉政和作風建設,引導大家提升黨性修養,保持廉潔定力,樹立並積極傳播良好的家風家訓,不斷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黨員幹部們依次參觀了柳江區農村基層黨建百朋教育基地、柳江區廉潔教育家風家訓展示館,通過圖文資料和現場解說來了解柳江區各鄉鎮的黨建特色和工作成果,以及千百年留下來的家風家訓實例。
  • 家風家訓:陝西沈家好家風
    在這秀美山川裡,居住著一個家風純樸、人文厚重的家族。自明天順五年(1461)以來,歷經550多年,沈氏家族在這裡世代繁衍。  沈氏培育了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三位大學者,他們同為北京大學教授,時稱「北大三沈」。「三沈」不僅以學術造詣領標時代,更以高潔的人品成為學界楷模。
  • 半邊山江半邊城的五鳳溪古鎮,嘗嘗四川美食一絕,沱江仔鰱十八吃
    四川地域遼闊,歷史悠久,發展至今不少在歷史長河中保存下來的古鎮,已經開始逐漸成為人們休閒度假旅遊的選擇,尤其是那些看慣了城市喧囂,每日身處鋼筋水泥土周圍的都市人,每當周末來臨,都會選擇走出城市,走進古鎮看山看水回顧歷史,最重要的自然少不了那些古鎮上售賣的四川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