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俱樂部2015年發出「亞洲足球第一股」海報。
近日,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告顯示,新三板上市公司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發布《關於擬申請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稱:「為適應公司新的發展戰略,進一步聚焦主業,實現中長期目標規劃,經慎重考慮,擬申請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
對於這則足壇的焦點新聞,在體育營銷專家、關鍵之道CEO張慶看來,「亞洲足球第一股」擬退市並不意外,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短期內,我更看好整個中國足球職業聯盟一起上市,比起單個俱樂部來說,這是更好的選擇。」恆大俱樂部在2015年7月發布的上市海報。
亞洲足球第一股我們把時光倒退回2014年6月5日——阿里巴巴以12億元收購恆大足球俱樂部50%股權,俱樂部更名為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
第二年的6月24日,恆大集團再度對俱樂部增資,雙方股權變更為恆大佔60%、阿里佔40%。
而在2015年7月1日,一份關於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的股權公開轉讓說明書出現在了全國中小股份轉讓系統上(俗稱「新三板」)。
根據「新三板審查信息公開」信息顯示,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擬掛牌登陸。
在當年的11月6日,就在亞冠決賽第一回合廣州恆大客場與阿聯阿爾阿赫利比賽前一天,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正式舉行了「新三板」上市掛牌儀式:
主辦券商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為834338,總資產13.53億元,總股本3.75億元,淨資產8.63億元,淨利潤負4.82億元,每股面值人民幣1.00元,每股收益為-1.53元。至此,許家印和馬雲正式擁有了亞洲第一支上市的足球俱樂部隊。
當時,恆大俱樂部在招股書中虧損的解釋為:「淨利潤為負,主要是由於公司堅持市場化運營的理念,持續增加投入,一線球員及外籍教練組成本較高所致。」雖然恆大俱樂部連年虧損,但據《每日經濟新聞》當時報導,主辦券商國泰君安認為,雖然恆大淘寶目前仍處於虧損階段,但是未來廣告收入和門票收入等方面仍具有增長空間,公司股東恆大集團及阿里中國可以給予公司有力的資金和資源支持,公司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同時,在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的發展報告中也寫道:「與皇馬深入合作,全面增加經營收入,力爭2016年開始實現盈利。」
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發布擬申請退市公告。
賺錢,實在太難了但是在中國足球的「金元」競爭大環境中,盈利談何容易。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截至目前,恆大淘寶俱樂部的市值達190.4億元,為新三板總市值排名第三的公司。
公司公告顯示,2015年-2019年,恆大淘寶俱樂部淨利潤分別虧損9.52億元、8.12億元、9.86億元、18.29億元和19.4億元。
而因為持續虧損,恆大淘寶俱樂部在2018年5月3日「戴帽」成為ST恆寶,被實施風險警示。
恆大淘寶俱樂部也曾多次在年報中提及,球員資源是公司目前最大的採購項目,但由於引進教練和球員的轉會費及薪酬成本較高,導致公司成本居高不下,繼而多年處於虧損狀態。「體育公司這幾年退市不在少數,這個選擇是正常的。」在體育營銷專家、關鍵之道CEO張慶看來,當初2015年恆大淘寶掛牌新三板就已經是一個超前的選擇。
「現在只是回到了常態而已,俱樂部上市的前提應該是職業聯賽和聯盟有整體的財務健康,基礎是聯盟財務健康度,這和我們目前情況不符合。」張慶把現在的中超看做是半職業化足球和企業足球,
「這也就是為什麼足改方案中要求俱樂部中性化名稱。現在俱樂部運營收入佔比太低,通俗來說就是門票、版權和特許部分的收入,這和足球發達國家俱樂部比起來有很大距離,我們沒有形成良性運營的閉環。」年報顯示,2019年恆大淘寶俱樂部的門票收入僅佔總營收比重的7.32%,比賽出場費或獎金收入佔總營收的11.12%,球員出租收入及球迷商品收入的營收佔比均低於5%。
「投資無外乎現實收益和實際收益,我們俱樂部投資人可能其他收益達到了,因此忽視了俱樂部本身的財務健康,這需要時間來改變。」
聯盟若成立,應謀求整體上市恆大淘寶俱樂部擬退市公告發布後,有觀點認為,面對持續虧損的財務狀況,俱樂部有了開始實施戰略轉型的打算。
一方面,恆大淘寶俱樂部加速推進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強化青少年球員的培養;另一方面,恆大淘寶俱樂部也在足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開始有所動作。也有觀點認為,擬退市後恆大將對足球板塊開啟更大手筆的資本化運作,實現恆大足球在更高層面的一次華麗轉身。
張慶認為,包括足校和新球場,未來會成為恆大俱樂部的良性資產,但對於單一俱樂部的資本運作,張慶並不看好。
「相比於單個俱樂部登陸資本市場,我更看好整個職業聯盟有機會整體掛牌,畢竟獨木難成林,但是靠整體可以獲取更高收益,然後謀求登陸。」但這一步的前提,是中國足球職業聯盟何時才能成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