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恆大集團進軍足球,立刻開啟「金元足球」路線重金引進外援和教練,隨時間推移在不惜血本拿錢狂砸的「煉球」之旅上越走越嗨。
當時的恆大俱樂部,2013和2014年分別虧損5.76億、4.83億元人民幣。雖然恆大很大,但這種燒錢法還是令其脊梁背冒寒氣,於是伸手拉來馬老師。
瘋狂燒錢的正面效果是頭頂戴牢冠軍光環,想來馬老師對這種風光無限不無羨慕也想沾些「球氣」,雙方一拍即合,2014年,恆大俱樂部獲阿里巴巴注資12億元,俱樂部更名為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馬老師也打上了「足球牌」。
兩位商界風雲手的引領下,應之者眾,蘇州金螳螂、科順股份還用一批私募也紛紛加盟,2015年11月,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登陸新三板,成為「亞洲足球第一股」,眾多投資人對其未來轉板充滿希望。
可是「金元足球」可以買來一時風光卻無法擼平財務報表,新三板上市第一年,恆大淘寶就交出了虧損9.53億的答卷,幾乎是13、14兩年虧損額的總和。之後幾年依然如此,虧損額在2018年創下18.29億的高峰。
據2020年半年報,截至今年6月,這家俱樂部合計虧損已經超過70億元人民幣。
12月19日,這家曾經的足球豪門終於黯然掛出《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擬申請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的提示性公告》,宣布公司將申請終止掛牌。
儘管公告稱,恆大足球之所以將終止掛牌是「為適應公司新的發展戰略,進一步聚焦主業,實現中長期目標規劃」,並在結尾強調「終止掛牌尚存在不確定性」。但誰都明白這塊遮羞布實在太小太破,根本遮擋不住退出新三板已成定局的醜。
按照5年前登陸新三板時的設想,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應該於2016年開始盈利,但現在看來何止是事與願違。雖然這些年大筆燒錢讓俱樂部捧回了一些獎盃,但如此代價實非理性,表面捧杯之下,有業內分析稱給中國足球實則帶來深遠傷害。
首先,其高價模式從某種程度上破壞了中國足球市場規律,造成球員在低水平的中超踢球反比在歐洲踢球收入高,收入和水平成反比,國家隊的球員水平怎麼提高?
其次,它帶了個「不惜代價爆買外籍球星」的壞頭,這種運作方式有著濃濃以足球當工具花銀子撈取其他資本的色彩,並非良性經營。
早在30多年前,老美的職業體育競技就已經成為金錢的競爭,最有錢的通常是常勝者。在最殘酷的職業棒球領域,20年前的富隊——紐約揚基每年球員薪資是墊底窮隊——奧克蘭運動家隊的3倍,可是後者在傳奇經理比利操盤下,藉助數學建模方式,用最小花費和一批邊緣球員卻取得了賽季第二的成績。
他們的經營理念與方法、技術被寫成一本書——《點球成金》,這本書很快被各界熱讀也被稱為」一部關於逆向投資的經典」,也被拍成電影。有人從中領會了管理訣竅和投資技巧,有人從中看到了熱血勵志和人生價值。
你若要問「不知恆大、淘寶他們,是否可曾顧得上瞅一眼?」,虧損70億已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