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合伙人,96歲的查理芒格:關於變富,我一生只堅持3個原則

2020-12-23 職心眼兒

所有人都想富有,但真正能賺到錢的人,卻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是其他人不夠努力嗎?還是他們不夠聰明?

答案都不是。

其實是,很多人的努力、聰明用錯了地方,用偏了方向。

要掌握正確的變富策略,學習成功人士的思想著作,是個不錯的方法。

比如說巴菲特合伙人, 96歲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就非常給人以啟發。

沃倫·巴菲特:「芒格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比爾·蓋茨:「毫無疑問,芒格是我見過的最淵博的思想家。」

這兩個人,你大概不會陌生,但聽到芒格的名字,可能還是第一次。

與站在聚光燈下的企業家不同,查理芒格為人非常低調,卻是極少數能給巴菲特以投資賺錢指導的人。同時,他自己也是「50年保持20.3%年複合增長率」的奇蹟締造者,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會賺錢的人」之一。

芒格曾說,關於財富積累,他一輩子都在遵循3個原則,非常有效。

今天,心眼兒就跟你詳細說說這3個「變富原則」

01 不追逐平庸

「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追逐平庸的機會。」——查理·芒格

那什麼是平庸的機會呢?我們來打個比方吧。

在棒球比賽中,只有當球出現在「最佳範圍」內,擊球手再揮桿擊球,才有可能得分。

如果什麼球都打一桿,不僅浪費了體力,更會拉低成功機率,擾亂自己的比賽情緒。

在財富積累方面,也是同樣。

查理芒格的作風,向來是在決策前做很多調研、分析。一旦買入,便不再去理會所謂的「隨意應變」,而是長期持有,靜待財富的到來。

因此,「不追逐平庸」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判斷「最佳範圍的位置」。

書中說到,芒格一般會把備選分成3類: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和太難理解。

確定「可以投資」類別,他會先選定一個容易理解的,有發展空間的,能夠在任何市場環境下生存的主流行業。然後再用他的多元思維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隨後用檢查清單進行一次核查,最終確定是否應該持有這份投資。

「購買股價公道的偉大企業,比購買股價抄底的普通企業有前途。」

與其到處撿小便宜,不如看準一個好企業,長期享受它帶來的紅利。

你說呢?

02 富有耐心

「要想變得富有,訣竅不在於買進賣出,而在於等待。」 ——查理·芒格

這話聽起來簡單,實際操作時,卻非常艱難。

試想,多少人平時發個朋友圈,還會經常點開查看有沒有人留言、點讚。更何況能給自己帶來財富的投資呢?

時刻關注走勢,每天不停地刷K線看漲跌。弄得精神緊張、寢食難安不說,在大師的眼裡,這些根本就是無用功!

巴菲特和芒格持有的股票都不是很多,但每一隻都能給自己帶來高收益。畢竟,這些股票是經過精挑細選,縝密分析挑選出來的,再用足夠的耐心等待結果,就可以了。

芒格在書中說:我寧願顯得愚蠢,也不願意毫無耐心的隨大流。

再看看我們自己,不僅在投資上沒有耐心,在生活、工作上,也大多缺乏應有的耐心。

看別人早起學習有了成就,自己也買了3個鬧鐘。幾天過去後,不遲到就算好的了;領導給安排了新任務,2天新鮮勁兒過去,就又開始磨洋工;一時興起買把吉他要學樂器,結果沒堅持幾天,就又放一邊接灰了。當年立下的flag,真心是倒了一片又一片。

世界上的富人,畢竟只是少數。

真正能為你帶來財富的事,必定會高於常人的標準與要求。

如果你能在別人都沒耐心的時候,安靜地、低調地堅持著自己當初的決定,無異於又向財富靠近了一步。

財富,往往就藏在你的耐心裡。

03 在能力圈裡做事

前幾年,流行一種說法,叫:木桶原理。

意思是,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一塊木板。因此,你要努力彌補自己的弱項,而不是儘量發揮自己的長項。

其實,這種說法指導出來的,只能是「什麼都懂一點的平庸之才」。

現代社會,尤其是在人工智慧越來越普及的職場,將自己的專業做專、做深,才是獲勝的關鍵。

也就是說,不要挑戰自己的能力圈,安心做好你擅長的,就足夠了。

這是《窮查理寶典》留給我最深刻的一個啟發。

我曾經見過一個同事,本來不善於交際,卻要硬逼著自己去和同事搞關係,參加各種應酬酒局。結果,本來好好的技術荒廢了,人脈圈子也沒做好。

這種雞飛蛋打的情況在職場中,可以說非常普遍。

只不過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而已。

因此,不管是投資還是工作,你需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什麼是我擅長的,什麼是超出我能力範圍的。

然後,忽略那些「需要下200%努力,才能做到50%成績」的事情。而是將大多數精力放在「投入100%,收穫200%」的領域。

那,怎麼才能找到自己的能力圈呢?

書中說:

如果你確實有這個能力,你就會非常清楚能力圈的邊界在哪。如果你問自己是否超過了某些方面的能力圈,那意味著你已經在圈子之外了。

換句話說,最了解自己的,就是你本人。

當你覺得吃力,或者開始猶豫自己是否應該這麼做時,就說明已經「超圈」了。

04 寫在最後

關於變富的原則,今天的3條:不追逐平庸、富有耐心,以及在能力圈裡做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大道至簡,查理·芒格的人生之道並不複雜,但卻值得你我花費一些心思,學透、掌握、會用!

當然,年近百歲的查理·芒格的智慧還遠不止這些。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或者想知道更多關於3個原則的細節,心眼兒建議你可以找來原書,認真讀一讀。

五年前,心眼兒剛剛開始做自媒體,就讀過這本書。這些年更是把這本書作為案頭必備書籍,隨時翻閱。

每讀一遍,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從這本書裡,你不僅能得到投資理財方面的指導,更會發現在人生、財富上遇到的問題,芒格也都給出了睿智的答案,甚至還附有詳細的解決步驟。

書中不僅記錄了查理從普通男孩成長為金融大亨的全過程,更有對查理生活、學習、決策和投資方法的總結歸納。

欣賞芒格的投資成果顯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真正需要學習與領略的,應該是成為投資大師所要具備的基本要素,以及如何掌握這些要素。

而《窮查理寶典》,則是迄今為止,介紹芒格思想最全面的一本著作,非常值得一讀!

另外雙十一期間,這本的價格也非常美貌:原價168元的正版書,現在只需要88元。

一頓飯的花費,便能學到巴菲特導師的智慧精華。要知道,多少人為了與巴菲特共度午餐,要用天價的費用預約,還搶不到呢!

況且,財富積累這件事,宜早不宜晚,早一天讀到,早一天收益!

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購買啦~

你真的不必非常出色,只要在很長很長的時間內,比其他人聰明一點點,就夠了。

所以,你的能力圈在哪裡?又打算如何深耕細作呢?

歡迎留言,我們討論區裡繼續聊~

相關焦點

  • 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關於如何變富,我一生遵循了3個原則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他被稱為「股神」,是世界上最會賺錢的人之一,是這個世界上第三富有的億萬富翁,淨資產在859億美元左右。巴菲特他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芒格沒有巴菲特那麼富有,但是沒人會否認巴菲特的軍功章得有芒格的一半。
  • 查理芒格,比巴菲特厲害的人:與人打交道,一輩子都堅持2個原則
    巴菲特身後還有一個比他還厲害的人,既是他的黃金搭檔,又是他的人生導師,他就是美國著名投資家——現年96歲的查理·芒格。巴菲特說過:「如果沒有查理芒格,我可能還是一隻沒有開化的猩猩」。關於巴菲特的書有很多,但關於查理·芒格的書卻不多,國內常見的僅有《查理·芒格傳》和《窮查理寶典》,而最出名、最管用、最被人推崇的就是《窮查理寶典》。
  • 96歲的查理·芒格:我一生的財富來自於三個字,很多人卻不在意
    股神巴菲特曾公開表示過,他選擇合伙人的標準,主要有三個要求,都異常苛刻:第一個要求是,他要找到一個比自己更聰明、更有智慧的人。這三個要求看上去都極為苛刻,對於普通人來說,哪怕做到一條就已經很厲害了。但是巴菲特真的找到了這個人,他就是巴菲特一生的搭檔,與他合作了50年的查理·芒格。他們倆聯手締造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創造了投資界的神話。
  • 96歲查理·芒格的這3句話,揭露了成功的奧秘,看懂夠用一生
    然而如此厲害的巴菲特卻說:芒格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巴菲特也曾多次公開表示,對他投資影響最深的有兩位老師,一位是被稱為「華爾街教父」的班傑明·格雷厄姆,另一位也是影響最深的就是查理·芒格。
  • 巴菲特合伙人,96歲芒格:想要幸福?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以了
    查理·芒格,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導師與人生合伙人。別人花天價,想和巴菲特吃頓飯;而芒格則是巴菲特費力約飯的那個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5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傲人的年複合增長率,成為美國商業史上最成功的上市公司,就是芒格與巴菲特共同經營的結果。
  • 誇他是世上最會賺錢的人,查理芒格:96歲的致富經,全靠8個字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位投資界的牛人——96歲的查理·芒格,美國著名投資家,巴菲特的導師兼黃金搭檔,是一位成功並且偉大的投資家,在過去的46年裡,他和巴菲特聯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 巴菲特被稱為世上最會賺錢的人之一,許多人不惜重金與其共進午餐,希望獲得財富先機。
  • 96歲富豪查理.芒格:想要變得有錢?只需牢記一樣東西,別不信
    富豪查理.芒格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肯定相當陌生,但是在有錢人的視野裡他卻是傳奇一樣的人物。股神巴菲特曾這樣評價過自己這位合伙人:「他的思想幫我拓寬了視野,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成了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很多。」
  • 查理·芒格:我確實感覺到真正重要的事情已經發生了
    近日,查理·芒格的2020年Daily Journal股東大會在洛杉磯召開,在大會上,查理·芒格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智慧和觀點。作為巴菲特的老友和合伙人,查理·芒格被認為比巴菲特更聰明,比爾·蓋茨也說如果沒有芒格的話,巴菲特能賺到的錢會少很多。
  • 96歲查理芒格:我一生的財務主要來源於三個字「反著想」
    有很多人把巴菲特當傳奇,還把他稱作曾經的首富股神,但幾乎很少有人知道在巴菲特心中,也有一個他視作傳奇的人物,甚至巴菲特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他,他便是「查理芒格」巴菲特曾說到,查理打開了我的眼界,讓我以極快的速度從惺惺進化到人
  • 96歲,巴菲特合伙人芒格:我成功的方法是,凡事都要反著想
    股神巴菲特,大家對這個名字是耳熟能詳,因為他創造了投資界的奇蹟。但是巴菲特卻說過這麼一句:「我在投資上經常犯錯,芒格總能指出我的錯誤」「班傑明·格拉漢姆曾經教我只買便宜的股票,查理讓我改變了這種想法。這是查理對我真正的影響。」
  • 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10句至理名言,絕對受用終生
    提到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很多人就能脫口而出查理·芒格。1924年1月1日,美國投資家查理·芒格出生,今天是他95歲的生日。我們就用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10句至理名言,從他智慧人生中吸收他的「營養」吧!
  • 「最貴午餐」擁有者,巴菲特:一個人將來有多富,主要看3個特質
    集中閱讀了大量與巴菲特有關的材料後,我發現巴菲特曾提到一個觀點,非常有啟發:決定一個人未來是貧窮還是富有,主要看他是否具有3個特質,十有八準。 今天,心眼兒就把這些分享給你。你可以對照著自己現在的狀態,進行一些調整,以便在未來積累出更多的財富,過上期待中的美好生活。
  • 查理芒格故事匯總 | 螺絲釘帶你讀書合集
    芒格願意做一位服從型的合伙人,去幫助巴菲特,而巴菲特也在很多事情上願意聽從芒格的建議。第20期:《窮查理寶典:耐心是投資者最好的美德 》導讀:查理芒格在投資上非常有耐心,會耐心等待熊市好機會的到來,而不是頻繁的買入賣出,就好比擊球時每一拍都打在甜區內。
  • 用13句話告訴你查理芒格的投資智慧
    來源:中歐基金導讀:在投資領域,查理.芒格並非最富有的那個人。作為巴菲特一生的合伙人,查理.芒格的身價只有「區區的」18億美元,遠遠不如許多對衝基金的創始人。但是查理.芒格對於價值的理解極其深刻,這個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投資,還體現在人生。巴菲特關於查理.芒格有兩個極高的評價。
  • 《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和他的智慧箴言
    《窮查理寶典》:芒格的智慧箴言,無疑將會讓我們的頭腦更加聰明股神沃倫·巴菲特說:「芒格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困得多。」芒格是誰呢?為什麼巴菲特給予了他如此高的評價?
  • 「最貴午餐」擁有者,巴菲特:一個人有多少財富,大都看3個特質
    集中閱讀了大量與巴菲特有關的材料後,我發現巴菲特曾提到一個觀點,非常有啟發:決定一個人未來是貧窮還是富有,主要看他是否具有3個特質,十有八準。今天,心眼兒就把這些分享給你。巴菲特是想通過這句話,告訴投資人:在做決策時,不要被貪婪和恐懼左右,而是遵照股票基本的價值面,進行投資。換句話說,做投資,你要有自己的決策原則。就像巴菲特,他的投資原則,只有八個字:低價買入,長期持有。
  • 從「撿菸頭」買股,到長期價值投資,巴菲特成功:這3位功不可沒
    但在父親的堅持下,巴菲特先是讀了沃頓商學院,兩年後又轉入內布拉斯加大學,他一年就修完14門課程,畢業時還不滿20歲,但他對學校的教育感到非常失望。這裡之所以說巴菲特的教育經歷,是想引出對出投資思想影響最深的3個人,雖然在大學期間他感覺沒什麼長進,但巴菲特的學習能力和智商無疑是很高的,他的投資哲學源自3個「爸爸級」的人物:格雷厄姆、費雪、芒格。有網友感嘆,巴菲特不只自己牛,而且運氣好,這樣的牛人,給自己一位,就發家致富了,他去遇到了三位。
  • 窮查理寶典:真正會賺錢的人,都遵守著一個「黃金」原則!
    《窮查理寶典》中的一句話,我想了三天才想明白,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原來真正會賺錢的人,都遵守著一個「黃金」原則,早知道就好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合作夥伴,也是巴菲特最信賴的人,更是巴菲特最後決策的拍板人,芒格與巴菲特創造的年均20.3%複合收益率,至今都無人超過,有人說巴菲特要是沒有了芒格,那麼,他將至少損失60%的財富!
  • 《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和巴菲特初次見面,兩人絕頂聰明的人就惺惺相惜,相見恨晚,芒格對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有重大影響。
  • 查理·芒格:人生的成功有規律可循,遠離失敗就能離成功更近
    感恩你的閱讀、點讚、分享和評論,我的每一個努力都源自你的鼓勵。巴菲特的午餐是越來越貴了,從段永平的幾百萬到1000多萬,價格還在一路看漲,人們卻趨之若鶩。然而卻有一個人是巴菲特不要錢也想與他共進午餐的人,他就是查理·芒格。今年96歲的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終身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