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滙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改革是未來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最重要的抓手之一,通過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改革等可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當天,談及中國經濟走勢時,屈宏斌表示,據其團隊測算,如果未來5年內戶籍改革能讓兩億九千萬農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社會福利的話,這將大幅度減少他們的預防性儲蓄,從而增加消費,由此可以每年拉動0.6個百分點的GDP增長。此外,通過土地改革使得農村家庭能夠更多享受土地升值帶來的好處,也有助於增加農民消費,可以每年拉動0.4個百分點的GDP增長。
屈宏斌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復甦走在世界前列。從3月份到現在,經濟的快速恢復主要受益於基建的快速反彈。未來6個月到9個月內,基建和出口仍然將是拉動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的兩大亮點。
出口方面,儘管全球的總需求在收縮,但由於中國在生產領域的復工復產相對其他國家較好,所以全球的訂單在向中國回流。過去幾個月,出口增長已接近雙位數,在8%到9%左右的水平,高於去年同期的出口增速。
屈宏斌說,中國在疫情控制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相信未來仍會做得比較好。這使其成為全球僅有的能夠保持產業鏈穩定運行的市場。在此情況下,中國還將繼續通過擴大全球市場份額,增加出口。
屈宏斌認為,下一步經濟復甦的關鍵在於消費和民間投資能不能出現回暖。消費數據在最近幾個月已經由負轉正,逐步向好,例如9月份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3.3%,相較前7個月的負增長已是大幅改善。但與疫情前的水平和基建投資的增速相比,仍然相對滯後。
屈宏斌稱,要促進消費復甦,在政策方面更多的還是要改善就業市場,因為工作的穩定性是決定消費信心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下一個階段,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要更加精準調控,更多地去支持企業,尤其是中小民企。年初以來,財政政策方面已經有了1.5萬億的減稅降費規模。按照年初的預計,今年整體減稅規模有2.5萬億,所以未來幾個月還有1萬億的減稅的目標。我們期待這個可以很好地落實,這對於促進企業的恢復,促進就業非常重要。」屈宏斌說。
屈宏斌還強調,在技術創新方面仍然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尤其是在貿易投資、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因為通過國際合作,尤其是跟韓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以及歐洲的合作,有利於加快我們技術進步。這些國家仍然有很多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鑑的先進技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