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釋放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代表們齊獻策
買買買,多點舒心,少些煩心
3月12日,陽國秀代表(左二)、李小紅代表(右二)、楊娟娟代表(右一)接受聯合訪談。 記者 趙持 攝
【提要】
居民消費能力是反映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消費信心越強,經濟發展越有動力和後勁。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呈持續上升態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進一步釋放國內需求潛力,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相適應,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持久拉動作用。
如何讓群眾花錢消費少煩心、多舒心,促進消費穩定增長?「新湖南 更出彩」全國兩會聯合訪談演播室邀請到3位代表,共同探討這個話題。
【嘉賓】
陽國秀: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小紅: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佳惠集團公司董事長
楊娟娟: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新化縣曹家鎮展望村村委會主任
【觀點1】
「少煩心、多舒心」是供給側改革的應有之義
主持人:「讓群眾花錢消費少煩心、多舒心」,這次被許多中外媒體列為了李克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的「金句」之一。請問3位代表,您認為這句話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陽國秀: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我認為它反映了全體老百姓的一種期盼;作為一名企業家,我更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壓力。我從事的是食品加工行業,過去我們更多的是與國外市場打交道,近年來內銷市場慢慢起來了,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機遇。
讓群眾花錢消費少煩心、多舒心,其實說到底,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義。如果自己想買的東西買不到,不要的東西到處有,這種供給矛盾自然導致在消費過程中失望、煩心的時候多,舒心、滿意的時候少。所以我們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進一步相適應、更協調;通過生產更多更好的產品投放市場,真正讓消費者在花錢消費時少煩心、多舒心、多高興。
李小紅: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對於中國這麼大的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消費市場的空間和潛力巨大,現在全球都在盯著中國這個消費市場。我們通常說,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消費拉動的作用將更加凸顯。這也是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強調要進一步釋放國內需求潛力的重要原因。我們要通過讓群眾消費少煩心、多舒心,促進消費的穩定增長,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持久拉動作用。
楊娟娟:隨著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老百姓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也在發生改變。李克強總理的「讓群眾花錢消費少煩心、多舒心」這句話,真是說出了消費者的心聲,說到了我們大家的心坎裡。記得當時在現場,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代表、委員都自發地鼓起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觀點2】
商家不誠信、質量不過關,消費者最煩心
主持人:3位都是女代表,女性相對而言更喜歡買買買。請問3位在日常消費中,有沒有遇到過煩心事?
楊娟娟: 作為「80後」,我過去很喜歡在網上購物,網購最多的是服裝。我就經常遇到在網上拍下的衣服,寄回來一看,款式與網店上掛出來的圖片不一樣,質量也沒有商家承諾的那樣好。退回去吧,覺得麻煩;不退貨,心裡又不舒服。所以就只能安慰自己,反正價格也不貴,就扔一邊吧。久而久之,我對網購就產生了牴觸,實質上就是對商家的誠信、產品的質量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再比如,我有時在村裡調研,怕麻煩老鄉或找不到小餐館,午飯時分就會到村裡的小賣部買包方便麵應付一下。但我發現,買回來的方便麵,「康師傅」成了「康帥傅」;店裡擺放的洗衣粉,不是「立白」而是「文白」。這說明假冒偽劣的產品還比較多,而且越是農村,越是落後地區、偏遠地區,這種現象越嚴重。這就不僅僅是煩心了,而是讓消費者感到痛心。
李小紅:每個人在消費過程中都會遇到煩心事。對我而言,如果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或者配套不全、服務不周,我就會覺得煩心。這就說到消費升級上來了,現在我們在消費的時候,更關注的是有沒有個性化的需求、有沒有良好的消費環境。
【觀點3】
政府、企業、社會齊發力
讓百姓敢消費、願消費
主持人:讓老百姓敢消費、願消費,少煩心、多舒心,離不開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的共同努力。3位代表對此有何建議?
李小紅:時下,國內有許多人更願意到國外購物,或者代購、海淘,一說起國貨卻有些「想說愛你不容易」。這一方面反映了國外企業誠信意識很強,產品質量過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國外的監管機構很嚴,讓企業也不敢造假、不能造假。這就要求我們企業要真正樹立消費者至上的意識,把更多精力用到提升品質、優化服務和打造品牌上來。同時,政府相關部門要切實肩負起監管責任,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嚴肅查處假冒偽劣、虛假廣告、價格欺詐等行為,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快構建社會誠信體系。
陽國秀:我們做企業的,特別是做食品行業的,一定要時刻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態度把自己的產品做好。更重要的是,各級黨委、政府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大力支持企業做標準,夯實企業立身之本;要幫助企業做認證,提升產品競爭力;要加強產品檢驗檢疫和監管,剷除「害群之馬」,守住安全底線;要打造誠信的消費環境,讓老百姓敢消費、願消費。
【觀點4】
消費升級核心是觀念、產品、服務、品牌升級
主持人:消費升級對企業、商家而言意味著什麼?對普通消費者又意味著什麼?
陽國秀:在我看來,消費升級帶來的是高品質產品的消費,呼喚的是品牌。過去我們在消費時,往往是缺什麼買什麼,什麼便宜買什麼。如今,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逐漸成為主流,從上到下都開始關注高品質的產品、關注有影響力的品牌。對消費者而言,品牌會給自己帶來愉悅、帶來自信;對企業而言,品牌代表著誠信,代表著品質,代表著「工匠精神」。
李小紅:對企業而言,消費升級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產品、服務升級同步跟上。未來的購物中心,提供品類齊全的產品只是最基礎的環節,而關鍵在於能否提供更好的購物消費體驗。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當你在一個商業綜合體消費時,商家通過大數據分析,順便就可幫你將醫生的預約、孩子的上學、老人的養老等問題一併解決。
楊娟娟:我所理解的消費升級,對企業、商家而言,就是要創新理念、創新產品,更好地滿足大眾需求;對我們廣大消費者而言,就是要樹立理性消費的觀念和意識。
■特派記者 李琪 整理
(原標題:【全國兩會聯合訪談】如何進一步釋放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本文來源:華聲在線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