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明年經濟增長將重回正軌 內需擔當「發動機」

2020-12-23 瀋陽網新聞

  新華社上海12月22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梁敏)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這一年,經濟走勢將如何?增長動力在哪?中國經濟仍是全球「一枝獨秀」嗎?

  重歸增長「正常態」軌道

  2020年已進入收官倒計時,中國經濟在「極不平凡的一年」裡交出令世界矚目的答卷: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寫下結語: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

  國家智庫和分析機構紛紛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回到正常運行軌道。

  「今年經濟抗住了疫情的壓力,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說,中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蘊含著巨大需求,明年經濟增長有望超過8%。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到8.9%,可能是全球增速最高的主要經濟體之一。

  國際組織近期紛紛上調明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合組織對明年中國GDP增速預測值分別為8.2%、6.9%和6.8%,表明全球對中國經濟增長有充分信心。

  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拉動

  明年經濟增長靠什麼?內需!

  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到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再到「需求側管理」,近期中央一系列部署已經釋放出強烈信號。

  近年來,消費一直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不過,受疫情影響,今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負向拉動。隨著消費市場持續復甦,這一狀況很快會發生改變。

  交行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分析稱:「餐飲等線下消費將成為消費恢復的主要力量,從而刺激明年整體消費增速顯著回升到13%左右。預計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回升至60%以上。」

  「個人消費和製造業投資等內生動力將是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預計,個人消費實際增速將從今年的-1%躍升至明年的12%,有望拉動GDP增速6.7個百分點。

  今年全球製造業投資受到疫情嚴重衝擊,中國製造業也未能倖免。目前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均已實現由負轉正,但製造業投資仍為負增長。在唐建偉看來,需求改善、生產加快、利潤改善,都將促進位造業投資大幅回升。經歷了連續兩年低增長之後,預計明年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望升至13.5%左右。

  為全球經濟恢復注入強大動力

  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今年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將為明年全球經濟注入強大動力。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中國成功地控制住疫情,在全球經濟負增長的情況下率先恢復增長,不僅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動力和支撐,也為國內消費市場加快恢復和實現增長、引領和帶動國際消費提供了堅實基礎。

  諸建芳表示,明年中國有望持續發揮全球經濟恢復「發動機」的作用,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經濟增量對全球的貢獻比例甚至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

  經合組織在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2%,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三分之一。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瀋陽網官方微信(sydcomcn)

相關焦點

  • (財經觀察)明年經濟增長將重回正軌 內需擔當「發動機」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寫下結語: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國家智庫和分析機構紛紛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回到正常運行軌道。「今年經濟抗住了疫情的壓力,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
  • 財經觀察:明年經濟增長將重回正軌 內需擔當「發動機」-新聞中心...
    國家智庫和分析機構紛紛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回到正常運行軌道。「今年經濟抗住了疫情的壓力,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說,中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蘊含著巨大需求,明年經濟增長有望超過8%。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到8.9%,可能是全球增速最高的主要經濟體之一。
  • 財經觀察:明年經濟增長將重回正軌 內需擔當「發動機」_國內新聞...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寫下結語: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國家智庫和分析機構紛紛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回到正常運行軌道。「今年經濟抗住了疫情的壓力,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說,中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蘊含著巨大需求,明年經濟增長有望超過8%。
  • 財經觀察: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
    新華社首爾12月14日電 財經觀察: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  新華社記者陸睿  近兩個月來,憑藉企穩回升的出口貿易,韓國經濟逐漸恢復向好態勢,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重回正軌。分析人士認為,被稱為全球經濟「金絲雀」的韓國經濟正逐步擺脫新冠疫情影響、穩步回暖。  受疫情衝擊,韓國出口額今年3月至8月連續六個月同比負增長,經歷9月短暫回升後,10月因中秋假期等因素影響再次下跌。11月,憑藉半導體、顯示器、汽車、無線通信設備等產品出口增長強勁,韓國出口額再次反彈,同比增長4%。
  • 聚焦2020中國經濟半年報!財經評論員侯傑:半年報既符合預期更超出...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今天上午10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對此,財經評論員侯傑表示:「這份中國經濟半年報的成績單既符合預期更超出預期。說符合預期是指,在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同時,中央始終強調紮實推進「六保」「六穩」工作,復工復產的全面加速以及一系列逆周期調節政策的驅動,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重回正軌,這既是經濟學家、研究機構的共識,更是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
  • 韓國政府:力爭明年經濟增長3.2%
    新華社首爾12月17日電(記者陸睿 耿學鵬)韓國總統文在寅17日主持國民經濟諮詢擴大會議,會議確定2021年韓國經濟政策目標和方向,力爭明年經濟增長3.2%。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洪楠基在會議上表示,預計明年韓國經濟將擺脫負增長局面。
  • 財經觀察:中國經濟恢復力世界矚目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 財經觀察:中國經濟恢復力世界矚目新華社記者中國經濟上半年先降後升,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這一成績得來不易。海外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中國能成為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其背後展現的強大經濟恢復力令人矚目。基礎好才能恢復快,中國經濟恢復力來源於改革開放以來蓬勃成長的各類市場主體。
  • 中金:隨著疫苗大批量供應 明年夏天歐美經濟有望重回正軌
    財聯社12月6日訊,中金公司周日發布一份深度研究報告顯示,新冠疫情作為負向供給衝擊,左右了2020年全球經濟的走向,而新冠疫苗的問世讓世界燃起重回「正軌」的希望。如果說新冠疫情的蔓延影響了2020年全球經濟和政治的走向,那麼新冠疫苗的大規模接種也會對2021年全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而誰會最先拿到疫苗?全球疫苗接種會遵循什麼樣的時間線?哪些國家會領跑社會生活重回正軌?對全球經濟增長有什麼影響?這些問題不僅決定著2021年全球發展特徵,也會影響對可能風險的判斷。本文希望釐清相關因素,尋找上述問題的可能答案。
  • 經濟何時能走出負增長區間?統計局:發展走勢還需觀察
    中國網財經5月15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今日(5月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介紹2020年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現場圖(中國網 倫曉璇攝)以下是發布會文字實錄:記者:從現在的趨勢來看,預計哪個季度經濟能夠走出負增長的區間?下一步我們要擴大內需,您覺得著力點在哪些方面?投資還是消費?謝謝。
  • 張岸元: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9%左右 將重現高增長
    12月5日—7日,鳳凰網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行,據悉本次峰會以「破局與新生」為主題,梁振英、尚福林、殷勇、李揚、宋志平等多位政商學界嘉賓出席。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就明年的經濟形勢與政策作出討論。他認為,明年會是戲劇化的一年,中國經濟將會再現過去十幾年都不曾有過的高增長的局面,這個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基數。
  • 專家展望2018年臺灣經濟形勢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在亞太主要經濟體中,臺灣經濟增長僅比日本好,處於低增長圈。不過,也有對臺灣經濟增長有較樂觀的預測。臺灣發展委員會將2018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2.4-2.6%之間,認為2018年支撐經濟增長的內部結構會有所變化,外需或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相對弱化,內需將成為主要拉動力,即依靠擴大內需刺激投資與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最新預計2018年臺灣經濟增長會達到3%。
  • 王丹:市場對明年經濟復甦預測過於樂觀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網易財經聯合主辦的2021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於12月13日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新格局 新開放 新機遇》。恒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在論壇上圓桌對話環節表示,現在我們對於中國明年經濟增速的判斷是7.5%,市場上也有預測8%、9%甚至10%的。
  • 拜登能讓經濟重回正軌嗎?
    無論最後拜登或川普誰來執政,美國經濟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經濟衰退使得逾1年的經濟產值及逾5年的就業增長化為烏有;勞動力比川普上任前一年還要少;消費者支出比3月疫情暴發後強,但仍僅回到去年6月的水平;製造業就業仍遜於整體就業形勢。美聯儲決策者預估到明年底失業率在5.5%,高於川普剛當選總統時的4.7%,但較目前的7.9%有所改善。
  • 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2021年上半年有望重回正軌
    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2021年上半年有望重回正軌 近兩個月來,憑藉企穩回升的出口貿易,韓國經濟逐漸恢復向好態勢,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重回正軌。
  • 加拿大養老基金何國翹:疫情帶4大長期趨勢 看好中國內需增長潛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專訪加拿大養老基金何國翹: 疫情帶來四大長期趨勢 看好中國內需增長潛力一旦能有效控制疫情,全球經濟就能夠重啟並得以復甦。中國經濟復甦的趨勢令人鼓舞,這也說明有效管控病毒傳播能幫助經濟步入正軌。
  • 荷蘭海牙足球俱樂部重回正軌
    兩年後,俱樂部因資金問題被判託管,近日這家歐洲足球俱樂部在財政和競技上重回正軌。  海牙俱樂部日前在官網宣布,由於俱樂部在財政和競技方面重回正軌,在取得荷蘭法院的同意後,託管人將正式退出。同時,阿德·梅爾克特、顏強、武雪松、範林霍林斯坦等人組成新的監事會,對俱樂部行使監督和管理權。  2015年1月,合力萬盛收購海牙俱樂部99.99%的股份。
  • 政治局首提需求側改革 擴大內需核心堵點是消費能力
    這是「雙循環」戰略下的重要布局,意味著政策將在打通「內循環」的堵點方面下更大力氣。業內分析,「擴內需」的重心將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明年在擴大傳統消費、促進新興消費、發展公共消費方面還會有諸多舉措,在增加有效投資促進新基建項目上會有更大力度。
  • 【財經翻譯官】內需是真的「香」
    內需為什麼會被這麼著重來強調?  2020行至歲末,回顧一年,感慨良多。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特殊背景之下,我國三個季度的經濟表現經歷了一次從「深蹲」到「挺身」再「反彈回正」的跌宕,在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主要經濟體後,近幾個月迎來了投資與進出口的增長,國人對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端也難逃「真香定律」。
  • 【政策風向標】「擴內需」!需求側改革進程開啟,發力經濟內循環!
    明確需求側改革,為明年經濟工作定調 以供需改革來拉動內需增長。 2020年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出供給側改革,為明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
  • 專訪:希望全球減貧事業儘快重回正軌——訪比利時前首相萊特姆
    新華社布魯塞爾12月16日電專訪:希望全球減貧事業儘快重回正軌——訪比利時前首相萊特姆新華社記者潘革平出席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的比利時前首相伊夫·萊特姆15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新冠疫情正在影響全球減貧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