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休閒興起,體育服裝品牌如何實現品牌升級?

2021-01-19 虎嗅APP

麥肯錫 2016 年發布的消費者報告指出:中國消費者正在成為一股影響世界的力量。在訪談了中國 44 個城市的 1 萬名 18-65 歲的消費者之後,他們發現中國消費者對於把錢花在哪兒非常挑剔,依靠低價獲得快速增長的市場將逐漸走向盡頭。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於那些可以使生活變得 「更好一點」 的個性化商品產生興趣,這種品質訴求的覺醒會帶動新一波消費品牌的誕生。


峰瑞資本認為,消費品領域的投資機會主要在於品類升級和品牌升級。在上一期的峰瑞報告《抹茶產業裡會出現下一個星巴克嗎?》中,以抹茶為例分享了對品類升級的看法。運動服裝是個成熟品類,在消費升級趨勢下,現有品牌面臨著定位固化、同質化等挑戰,新品牌也有崛起的機會。


美國體育市場長達 200 年的發展變遷證明,伴隨著消費升級帶來的新需求,成熟的體育服裝行業一直有重新洗牌的可能——創辦於 1970 年之後的新興美國體育用品品牌 Nike、Under Amour、Skechers、Lululemon,曾經突破老牌鐵三角 Adidas、Puma、Tiger 的統治,爭得自己的市場地位。


從 1970 年開始,美國人均 GDP 超過 5000 美元,開始進入文體休閒娛樂支出長達十多年的快速增長期。 同一時期,慢跑風靡美國,並迅速帶動跑鞋等運動消費品的銷量。與之相對應的,2011 年中國人均 GDP 達到 5000 美元,跑步健身成為潮流,體育用品的消費能力和意願都在不斷提升。這意味著運動服裝行業迎來了新機會。峰瑞資本認為,市場定位明確、產品差異化顯著、垂直細分、場景化的運動服裝品牌有機會在這輪角逐中勝出。


過去十年,中國消費者發生了哪些變化?



消費品類:逐漸從大眾產品向高端產品升級。


消費方式:電商滲透率越來越高,線下和線上渠道的用戶滿意度差距正在縮小。


消費趨勢


品牌忠誠度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只關注少數與自己契合的品牌;

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飲食健康,積極參與體育健身,併購買運動產品;

以家庭為單位的消費需求崛起;

出境遊更為普及:2015 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突破 7000 萬,平均每人 1.5 次。


體育用品是持續增長的千億級市場


1、體育產業未來 5-10 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 年體育產業的增加值約 4000 億,按照規劃則年複合增速將達 28.7%。預計到 2016-2020 年,體育產業的增長空間為 2.6 萬億,年複合增速達到 49.62%。2020 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 3 萬億元,佔 GDP 比重將達 1.0%。在 2025 年,全國 31 個省體育產業規模的目標值合計將超過 7 萬億元,按照這個數字計算則年複合增速將達到 33.14%。


2、體育用品是持續增長的千億級市場



Euromonitor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 年中國運動用品的行業規模接近 1500  億,預計到 2019 年達到 1800 億,2014-2019 年的 GAGR為 5% 左右,到 2019 年,運動服與運動鞋兩個品類的市場規模預計分別為 1032 億與 196 億。


3、運動人群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都在提升



2015 年,我國人均 GDP 已經接近 8000 美元,體育用品的消費能力和意願都在不斷提升。尼爾森發布《 2015 中國體育人群調查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的體育人群與非體育人群相比,具有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的特點,家庭月收入達到 10699 元,比非體育人群高出 36 個百分點。


4、專業化運動裝備的需求在增長



New Balance 總經理張鴻文曾表示:「國外的經驗表明,當人均 GDP 超過 1.5 萬美元的時候,慢跑就會流行起來。」 New Balance 趕上了中國的跑步風潮,從 2012 年到 2014 年,這個美國品牌在中國內地的年銷售額達到 3 位數的增長,在華門店數量也從 2011 年的 301 家,增長到 2014 年的 1600 多家。近幾年,參與運動健身的人數增多,人們對運動裝備的需求也越來越精細化、專業化。


5、運動服裝仍處於成長期



2015 年,我國服裝市場已達 2 萬億規模,相對於戶外、家紡、商務休閒等處於成長初期的行業,以及正裝、女鞋等處於成熟期的行業,我國運動服裝仍處於成長期。新興細分市場機會明確,比如慢跑、球類、戶外等細分領域。此外,女性健康運動意識覺醒,顯現出一定的市場潛力。


過去 200 年,美國運動品市場發生過什麼?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體育消費市場,經歷了長達 200 年的體育產業變遷。這對走過了 2012 年運動品牌行業寒冬開始重新洗牌的中國市場,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體育產業起源於歐洲。美國人在歐洲體育產業的基礎上,通過產品研發、技術創新,以及全球產業鏈分包模式,將優勢資源集中在高附加值產品研發上,逐步樹立起全球領先地位。1811 年,美國誕生第一家運動用品企業:泰勒公司。到了 19 世紀中後期,美國成為勞動密集的世界製鞋工廠。目前美國體育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 900 多億美元。


美國體育產業崛起的時間是 20 世紀 70 年代。從1970 年開始,美國人均 GDP 超過 5000 美元,開始進入在文體休閒娛樂支出方面長達十多年的快速增長期,每年的增速在 10-15%。 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美國的中產階級隊伍逐步擴大,他們渴望更具品質、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慢跑逐漸風靡美國,從而迅速帶動跑鞋等運動消費品的銷量。



到 70 年代末,參與慢跑的人數達到 2500-3000 萬,佔當時美國人口比例的 15%。同時,馬拉松賽事逐步增多,參與馬拉松的群眾規模迅速擴大。體育運動滲透到美國人的日常生活,使得美國體育產業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與此相對應的是:在 2011年,中國人均 GDP 達到 5000 美元,國內跑步健身潮正在興起。


在 20 世紀 70 年代之前,美國市場上的運動鞋主要服務於專業田徑運動,海外品牌佔據 60% 以上的份額,其中 Adidas、Puma、Tiger 佔據鐵三角的統治地位。Adidas 當時是全球運動鞋霸主,年銷售額近 10 億美元。而 1970 年代以後出現的大眾化運動趨勢卻被 Adidas 等高端品牌商忽視。


與 Adidas 相反的是成立於 1972 年的 Nike。基於對當時運動市場趨勢的準確判斷,Nike 推出適合大眾群體的跑步鞋。1980 年,Nike 跑步鞋銷售額達到 1 億美元,市場份額已達 50%,並於當年成功上市。



儘管 Adidas、Nike 等大眾運動品牌已經奠定了在美國的巨頭地位,仍然需要面對近 20 年來北美運動用品市場的劇烈變化。


1996 年,Under Armour 以緊身衣為突破口進軍美國運動用品市場,2015 年,Under Armour 已經超過 Adidas 成為美國本土第二大運動品牌。

Skechers 成立於 1992 年,最早僅為生產男士工裝靴的小品牌,1999 年上市,目前已是美國第二大鞋類品牌。

成立於 1998 年的 Lululemon 所生產的瑜伽服頗受女性消費者喜愛,並逐步成為北美地區最大的瑜伽服製造商。截至 2014 年,Lululemon 銷售收入近 20 億美元。


案例分析 1:Under Armour



Under Armour 在美國市場起步較晚,成立於 1996 年,最初僅生產適合專業運動員的高性能緊身運動衣。截至 2014 年,Under Armour 的銷售收入達到 30.8 億美元,淨利潤 2.1 億美元。從 2005 年上市至今,收入和淨利潤 GAGR 都在 30% 上下。2015 年,Under Armour 超過 Adidas 成為美國本土第二大運動品牌。


Under Armour 的創辦人 Kevin Plank 曾是美國馬裡蘭大學橄欖球隊的隊長,他很不滿意棉質衣服在訓練過程中的吸汗表現,市面上也找不到符合速幹需求的訓練衣。這激發他開始尋找一種能夠快速吸汗、排汗的服裝材料,並最終創立一家能增強運動員表現的體育用品品牌。


隨後,Under Armour 研製的緊身衣產品因為其貼身面料的舒適度與透氣性,傳遍了國家橄欖球聯盟。緊接著,Under Armour 又研發出專為橄欖球運動員定製的球場釘鞋。



Under Armour 的主打產品是緊身運動服。2014 年,緊身運動服在 Under Armour 的收入佔比高達 74%,佔據美國功能性運動服市場 80% 的份額,其中跑步類緊身運動服的銷售表現最為突出。Under Armour 產品以吸汗滌綸為材料,做出了差異化的產品,成為其他品牌效仿的對象。此外,Under Armour 的運動產品逐步向運動鞋、太陽眼鏡等運動裝備拓展。


在布局網際網路科技應用方面,Under Armour 同樣走在其他運動品牌前面。2013 年,Under Armour 收購健身應用軟體 MapMyFitness。2015 年,Under Armour 又收購健康與營養追蹤應用 My Fitness Pal 和社交運動追蹤軟體 Endomondo,並以此切入在線健康社區和可穿戴領域。目前,Under Armour 已推出與 Nike+ 對標的用戶平臺 Under Armour Record,打造數位化運動平臺。



Under Armour 能夠在被幾大巨頭瓜分完畢的美國市場迅速崛起,並獲得持續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找到小的突破口,建立在細分市場的壁壘


Under Armour 依靠運動緊身衣和橄欖球護具起家,先佔領了份額較小的細分市場。這類細分市場有很高的技術壁壘,產品線太長、且覆蓋過多運動種類的 Adidas 和 Nike 難以撼動。


2、專業化的市場定位


Under Armour 以其最主要的產品緊身衣為核心,確定了兩類主要客戶群體:專業運動員和勤奮練習的專業級用戶。核心用戶群的確立幫助 Under Armour 向更廣闊的用戶群拓展:大眾用戶內心也有成為專業級用戶的渴望,因而容易被比自己更專業的運動者的推薦所影響。


3、藉助明星效應和口碑傳播積累忠實用戶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體育強國,除了重視專業訓練,也在意運動產品的技術功能對運動員發揮的影響。以 Under Armour 生物量測緊身衫為例,它能夠監測並且即時傳送運動員心跳、引力等數據,讓專家進行數據分析。憑藉完美的高科技性能,Under Armour 長期受到眾多體育明星的追捧,遊泳名將菲爾普斯、NBA 球星庫裡均是其品牌代言人。


憑藉強大的明星影響力,Under Armour 進一步將產品滲透至其他目標消費群體,並在美國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中擴大影響力。另外,健身房也成為 Under Armour 產品覆蓋率極高的場所,憑藉口碑效應,其用戶規模不斷擴大。


峰瑞觀點(freesvc)



案例分析 2:Lululemon


Lululemon 成立於 1998 年,2000 年在溫哥華開設第一家門店。在運動休閒的流行浪潮下,Lululemon 的瑜伽服頗受女性消費者喜愛,並逐步成為北美地區最大的瑜伽服製造商。截至 2014 年,Lululemon 銷售收入近 20 億美元,過去 10 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 40%。



在渠道方面,截至 2014 年,Lululemon 擁有直營門店 302 家,在過去幾年,以每年新增 40-50 家門店的速度保持擴張。公司收入結構中,來自直營渠道的收入佔比為 75%,另外通過電話、郵件、官網等直接營銷的收入佔比 18%,經銷/批發收入佔比 7%。



Lululemon 早年的快速興起與 21 世紀初的瑜伽運動潮有關。2008 年,美國練習瑜伽的人群有 1400 萬人,相比 2000 年數量增長 136%。在加拿大,瑜伽館的數量一度超過健身房。Lululemon 成為 「運動休閒」 產業興起的受益者。但隨著跑步等戶外運動重新回歸主流,瑜伽熱潮逐步退卻。2013 年,瑜伽運動參與度同比僅增長 4.5%,但與此相比,瑜伽服銷量卻增長 45%。在運動休閒的新趨勢下,越來越多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穿著瑜伽服,但並不一定參與瑜伽運動。



從 Lululemon 的發展歷程看,它的成功之處可歸結為兩個方面:


1、專注於瑜伽服這一垂直細分市場


通過舉辦各種免費瑜珈、普拉緹以及 SALSA 舞蹈練習班,普及健康運動的理念與方法,在短時間內獲得眾多女性擁躉;


2、它是過去 10 年美國服裝市場最大的時尚創新者之一


貼身、舒適、有型、顯瘦是其產品最為出眾的特點。產品的應用場景豐富:瑜伽、健身、日常生活中均可使用,市場定位獨特、精準。


峰瑞觀點(freesvc)


運動品牌要抓住運動休閒興起的趨勢,打造應用場景更為豐富的產品:既能在運動鍛鍊中穿著,也能成為日常搭配的潮流單品。

消費者厭倦了同質化,需求更為細分。抓住垂直人群的需求之後,能夠填補市場空白。

Lululemon 的發展也有經驗教訓:用戶群體較為單一,向男性用戶市場拓展的效果不理想。


中國運動品現狀:寒冬之後正在進行新一輪洗牌



自 1990 年至今,國內先後出現大量運動品牌。據統計,運動行業頂峰時品牌數量曾超過 4000 家,品牌影響力和規模參差不齊。經過 2008 年前後的資本市場上市熱潮,逐步樹立包括安踏、李寧、361°、特步、匹克等幾大運動品牌的領先地位。部分缺乏品牌競爭力及終端掌控能力的中小品牌逐步淡出市場,例如雙星、鄧亞萍、金萊克、鱷萊特等品牌。


2008 年奧運會前後,本土品牌登陸資本市場,品牌影響力達到頂峰。由於運動品滲透率快速提升,需求動力日趨下降,行業供需狀況失衡,我國的運動用品市場從 2012 年開始步入寒冬,大範圍關閉門店、去庫存成為行業常態,安踏、李寧、特步等本土品牌都出現門店數量大幅萎縮和業績下滑的經營困境。



2011-2012 年成為運動品牌新一輪洗牌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國內運動用品市場主要分為高端和中低端兩個部分,高端市場由 Nike、Adidas 牢牢佔據,以高品質、高價位為典型特徵;本土運動品牌佔領中低端市場,深耕二三線乃至更小的城市,走大眾化、低價位的路線。


到了2012 年前後,國內運動行業品牌進入調整期,為部分國際品牌的發展提供了突破口。New Balance、Skechers、Asics 等國際品牌憑藉功能性和更時尚個性化的產品,迅速徵服了一二線的年輕消費群體。


對我國運動服裝市場的判斷

                        





峰瑞觀點(freesvc)


運動品牌投資小結:



相關焦點

  • 峰瑞報告(九):體育服裝品牌如何實現品牌升級?
    運動服裝是個成熟品類,在消費升級趨勢下,現有品牌面臨著定位固化、同質化等挑戰,新品牌也有崛起的機會。 美國體育市場長達 200 年的發展變遷證明,伴隨著消費升級帶來的新需求,成熟的體育服裝行業一直有重新洗牌的可能——創辦於 1970 年之後的新興美國體育用品品牌 Nike、Under Amour、Skechers、Lululemon,曾經突破老牌鐵三角 Adidas、Puma、Tiger 的統治,爭得自己的市場地位。
  • 喬丹體育創新升級,以科技力實現品牌重塑
    隨著新一代年輕人成為潮流消費主力軍,年輕一代的新審美、新態度和新要求,也為喬丹體育等國貨體育品牌帶來了轉型蝶變的新機遇。但由於購買水平、運動偏好等因素的變化,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且伴隨著全民健身戰略的落實,國內體育用品行業轉型勢在必行,深陷品牌糾紛的喬丹體育無疑面臨著不斷的挑戰。在堅持打造專業運動中國品牌的路上,喬丹體育意識到,一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形象的樹立,首先就要有好的產品,還要有好的品牌風格與形象,才能讓消費者認知喬丹體育的品牌屬性。
  • 打響「運動」品牌 實現五個「共享」 我市努力打造運動休閒之城
    」休閒浪潮的到來,京雄保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著力提升特色競爭力,努力打造「運動休閒之城」。搶抓休閒運動浪潮到來的機遇,充分利用紮實的體育產業基礎和濃厚的群眾運動氛圍,把運動和休閒結合起來,我市提出打響「運動山水、運動城市,運動旅遊、運動觀光,運動休閒、運動娛樂,運動聚會、運動交流,運動時尚、運動文化」品牌,達到讓越來越多的人到保定共享山水、共享運動、共享休閒、共享健康、共享生活的目標。
  • 國外運動服裝品牌大全
    國外運動服裝品牌大全 2011-07-28 11:38:14 來源:網上輕紡城 運動服裝研究報告提供了國外十大運動服裝品牌大全,在我們的學生盲目追求這些國外名牌的同時
  • 國潮再起航丨喬丹體育創新升級,以科技力實現品牌重塑
    2000年,晉江陳埭溪邊日用品二廠被更名為"喬丹體育"。兩年後,喬丹體育的銷售額便突破人民幣1億元。但由於購買水平、運動偏好等因素的變化,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且伴隨著全民健身戰略的落實,國內體育用品行業轉型勢在必行,深陷品牌糾紛的喬丹體育無疑面臨著不斷的挑戰。
  • 首屆中國 桂平(木樂)國際文化旅遊休閒運動服裝節開幕
    圖為首屆中國 桂平(木樂)國際文化旅遊休閒運動服裝節開幕式現場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副會長陳樹津表示,2020年,紡織服裝行業實現了產業總體平穩運行、承壓回升的良好局面。桂平市服裝產業基礎較好,產業集群發展有特色,有條件繼續推動休閒運動服裝產業在國際國內市場格局中取得更大的優勢。  桂平市位於廣西東南部,處於泛珠三角和泛北部灣兩個經濟圈的交集中心,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水陸通道,是廣西第一人口大縣。
  • 有哪些運動品牌可以定製團體服裝?
    說到團建,就繞不開集體秀恩愛的「團體服裝」,往往是活動中的「重頭大戲」,代表企業品牌和員工形象,一旦選不好,就會迎來大型吐槽現場,「顏色難看、款式太土、面料不舒適……」,活動結束,各種嫌棄,再也不願穿上身。
  • 雅戈爾發力美式休閒裝 借勢美國百年服裝品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浙江10月19日訊 10月18日,雅戈爾集團宣布,將其收購的哈特馬克斯品牌發力中國市場。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表示,此舉旨在把美式休閒、歐式經典、中式商務「三裝」市場融會貫通。
  • 運動品牌排名 中國體育用品十大品牌榜
    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的舉辦,帶動了全民的體育運動熱潮,也拉動了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的井噴式發展。在新的奧運周期,市場擴容帶來的競爭升級、營銷升級將體育用品行業的競爭推向了極致,國內體育用品市場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體育品牌已全面登上歷史舞臺進入了相互搏殺的白熱化競爭階段。
  • 臺灣體育用品產業新蛻變:從品牌代工到品牌創造
    「創新是臺灣體育用品產業發展的原動力。」黃文榮表示,除了品牌形象的塑造,結合高科技開發高附加值體育用品,更是未來制勝的關鍵。   大約30年前,臺灣的體育用品廠商大多是為品牌代工的勞動力密集型工廠,工廠裡工人忙碌的是替國際知名大廠製造球鞋、網球拍、高爾夫球桿、運動服裝、健身器材、溜冰鞋、滑板車等各式各樣的運動用品。
  • 看小而美的運動品牌如何搶得過巨頭和淘寶貨?
    面對巨頭的財大氣粗和廉價產品的價格壓力,小眾運動健身品牌的道路並不好走,能像加拿大的Lululemon、英國的Sweaty Betty這樣最終突圍的畢竟不多。不過,在中國這種競爭才剛剛開始,不少新近興起的本土品牌都想抓住這個機會。這是一場女性健身者衣櫃的爭奪戰。
  • 首屆中國·桂平(木樂)國際文化旅遊休閒運動服裝節開幕
    12月18日上午,首屆中國桂平(木樂)國際文化旅遊休閒運動服裝節,在桂平市木樂鎮成功開幕。在開幕式上,同時進行了桂平市紡織服裝產業園招商引資籤約儀式,該市共籤約項目11個,總投資107億元。其中,籤約入園紡織服裝生產項目10個,年產值約33.6億元。
  • 創投觀察 | 從崛起的運動休閒黑馬Lululemon看國內中高端運動休閒...
    品牌推廣方面,與其他品牌不同,Lululemon並沒有籤約大牌運動明星,而是以「意見領袖」為核心打造社區運營模式,形成較強的客戶忠誠度和品牌的美譽度,門店坪效領跑服裝零售。這種「彎道超車」的推廣模式值得借鑑。3.內資運動服裝品牌如何在群雄割據的中高端市場突出重圍?「人」:聚焦品牌建設,渠道打好配合。
  • 運動品牌如何在2019年抓住機遇?
    業內專家分析稱,國內外運動品牌需要從產品定位、供應鏈和營銷環節三個方面進行升級。產品力求更精準的定位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會戶外運動專業委員會相關專家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很多運動品牌產品存在定位模糊的問題。
  • 網球運動:上天註定的時尚寵兒 | 體育品牌說
    小威曾多次站上T臺,也曾無數次登上時尚大刊的封面,其穿衣風格以大膽與時尚著稱如今,已經手握23屆大滿貫冠軍的小威廉士,不僅登上過各個頂尖時尚雜誌的封面,還擁有了自己的品牌「Aneres」, 設計生產休閒服裝
  • 國際休閒運動鞋品牌排行,十大名牌休閒運動鞋野隱最透氣?
    品牌標誌自身能夠創造品牌認知、品牌聯想和消費者的品牌偏好,進而影響品牌體現的品質與顧客的品牌忠誠度。在世界運動鞋品牌大全中,運動鞋品牌標誌往往都是富有含義的,也是設計師們經過精心設計而得出來的。下面為您帶來2020年網絡休閒運動鞋品牌標誌排行。(排行不分先後)一、國際休閒運動鞋品牌排行有哪些?
  • 社群運營會成為高端運動服裝品牌的良藥嗎?
    作為高端服裝品牌的代表,迪桑特的做法,或代表了這一類品牌究竟要如何做好社群運營的一種範式,可供行業參考。人群定位與覆蓋上,社群運營既要有邊界,也不應局限人群在哪裡、怎麼找到他們,是新消費品牌做社群運營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 跨界合作創新體育空間 看龍德廣場如何實現轉型升級
    跨界合作創新體育空間 看龍德廣場如何實現轉型升級來源:聯商網2017-12-20 21:01當今中國,零售市場日趨成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網際網路消費等多種新型消費方式不斷崛起,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悄然發生著改變。
  • 運動品牌哪個質量好 運動品牌哪個性價比高 如何選擇運動品牌
    對於喜歡的運動的小夥伴們來說,選擇一雙合適的運動鞋是很有必要的,那麼在這麼多的運動品牌中要如何選擇呢?哪個性價比高?哪個質量好?下面就讓天馬名品街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的運動鞋服品牌如何打翻身仗?-虎嗅網
    一種成長的路徑是,去做一個真正的專業化的運動品牌,這個運動品牌是面向所有體育運動品類的。這樣一個品牌會對它的品牌力有極高的要求。在品牌戰略上,耐克和阿迪它們非常清晰自己就是做品牌的,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品牌營銷跟產品上面。耐克作為全球第一運動品牌公司,其成功經驗在於不斷積累在產品研發、生產管理、運營管理半徑的綜合能力,推出豐富且快速更新迭代的高性能產品組合,實現高效的消費者觸達,來不斷鞏固和夯實市佔率。潮流會變,但功能性創新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