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自體驗了一下堅持長期不吃晚飯。目前已經堅持了三個月。
做這個體驗的起源是:偶然看到一本輕斷食的書,書中提到一周有一整天不進食或不吃晚飯。我個人覺得過午不食很有道理,所以就試一試不吃晚飯吧。
於是我就在今年八月份開始了不吃晚飯的實驗。我是先循序漸進,剛開始一個周晚上開始減少食量,然後慢慢減少,一周後就開始不吃晚飯了。剛開始的階段,逐漸減少晚飯食量和逐漸開始不吃,這是比較考驗意志的,因為一旦拿起筷子是很容易多吃,不太好控制。到徹底不吃的階段,剛開始幾天晚上是有些餓的,但一般餓過那一陣兒也就不餓了,挺過去就好了。再一周後,晚上不吃飯也就不覺得餓了。我從晚飯少吃到不吃,養成這個習慣用了兩個周時間。
其實在正式做這個實驗前,我也做了一些前期的思想準備工作:查找了不吃晚飯的一些資料和理論依據。其中有專門看過一些書,書裡面講,餓是一種主觀感受,空腹是一種狀態,要刻意保持一定的空腹狀態,這樣對身體更好。從中醫理論講,過午不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晚上人的陽氣收縮下降,人需要休息靜養。通常我們以為吃飯是為人體補充能量,其實吃飯也是在消耗我們人體的能量,吃飯後胃需要消化食物,消化食物的過程就是在消耗人體的能量和陽氣。所以有個說法,你在吃飯,飯也在吃你。
在親身試驗中我漸漸發現,其實我們人體並不需要那麼多食物,特別是現代社會,我們吃進的食物營養已經大大超過身體的實際需求,所以才有那麼多人肥胖。特別是晚飯,其實不是我們人體所必須的,只不過是我們生活中養成的一個習慣,習慣了吃晚飯,或者是把吃完飯當做一種社交或家人聚餐交流的一種形式。
我跟別人說我現在晚上基本上是不吃晚飯的,很多人會感覺很驚訝:不吃晚飯不會餓嗎?會不會營養不良?會不會把胃餓壞了?我現在堅持3個多月了,身體健康良好,也沒有說體重下降很多,胃也沒有出現過不適。相反,不吃晚飯,我倒是節省了很多時間,身體感覺更輕盈,也不會覺得餓,也不會擔心身體肥胖。反倒是偶爾晚上吃飯,胃會感覺比較實,會有不適感。
吃不吃晚飯,都是一種習慣,我已經養成了不吃晚飯的習慣,我現在的體會是不吃晚飯比吃晚飯身體會感覺更舒服。很多時候是觀念影響行為,你認為要吃晚飯,不吃晚飯會對身體不好,因此你吃晚飯。我認為吃晚飯對身體不好,不吃才是對身體好,所以我選擇不吃晚飯。到底哪種做法是對的呢?很難說絕對。很多東西需要你去親自實驗和體會,你才會體會到其中的奇妙。不信,你也可以試試,挑戰一下,突破有些你覺得看似不太可能的事情。
您可以在評論區說說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