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江南逢李龜年》
公元770年,59歲的杜甫在江南的一個落花之日,遇到了許久許久不見的老熟人,這人就是李龜年,一個曾在盛唐時期綻放出最耀眼光芒的藝術家。
我們都知道,杜甫是唐代的大詩人,有「詩聖」之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文人,那麼李龜年又是誰呢?
李龜年是盛唐時期的音樂家,也是個大才子,和杜甫的文學領域不同,他的專業在音樂方面,不僅擅長各種樂器,還能作曲歌唱,深受唐玄宗器重。
李龜年在大唐曾盛極一時,唐玄宗是歷史上少見的對音樂之事非常喜愛的帝王,李龜年的曲子每每能震撼人心,令人泫然而泣,唐玄宗就經常在宴席上讓李龜年演奏。得到了唐玄宗的認可後,當時的王公貴族家裡舉辦宴會,也會搶著邀請李龜年前來演奏,並以能請到李龜年為炫耀資本。
詩中的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範,以好學愛才著稱,岐王和他哥哥一樣,也是個愛好風雅之人,對音律頗為精通,時不時地就在自己的府邸裡開個宴會。
而崔九,即崔滌,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頗受唐玄宗的寵幸,在當時也是有地位有權勢的名門大家。
這兩位舉辦宴會的時候,必要請來李龜年,可見李龜年的搶手程度。當李龜年紅得發紫的時候,杜甫還年少,他聽聞、目睹了這些盛況,心中對大唐的盛世嚮往不已,也對李龜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實際上,李龜年受到追捧的背後,是大唐盛世一派繁華壯美的燦爛景象的折射,他儼然成了這盛世的一個標籤。
但不久後,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倉皇出逃,大唐已然不復當時的昌盛,頹勢愈發明顯,這一場天翻地覆的動亂也將無數人的生活撕毀。李龜年因戰火流離在外,不復當年長安的榮華富貴。杜甫本人更是飽受戰火之苦,幾番輾轉流浪,無限悽楚。
幾年後,杜甫還在漂泊的途中,遇見了李龜年,杜甫首先想起的是當年在長安見到的盛況,那時王孫公子,優遊貴樂,京城華燈璀璨,川流不息,那是何等的場面,李龜年也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啊!而現在,站在杜甫面前的,卻只是一個飽經憂患的上了年紀的老者。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這前兩句便是影射出了大唐盛世,而與現在的悽涼場景相對比,這種時代的變化,更讓人無限唏噓。而後兩句,杜甫卻突然轉到「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看似無頭無腦,怎麼上一句還在回憶感懷以往的時光,這一句就說起風景了呢?
想想兩個垂垂老去的人,都經歷了同樣的戰亂和顛沛流離的生活,心中有著同樣的苦楚,而李龜年更甚,他當年可是名動京城的啊,可現在呢?
人世滄桑至此,杜甫還能說什麼呢,萬般苦楚彼此都是知道的,也沒有必要再去糾結前半生的繁華。在歷經滄桑之後,物是人非,杜甫將過往雲煙全部咽下,只輕輕地講了一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亂世無情,但起碼現在,他還能在落花時節遇到李龜年,這上下句的轉折堪稱神來之筆,杜甫將這些悲壯濃烈的情緒濃縮在一起,輕飄飄地吐出,讓這唱不盡的興亡夢幻,彈不盡的悲傷感嘆,都在這落花流水的風光裡飄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