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還能正常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權威專家給出科學解讀

2021-01-11 澎湃新聞

近來因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人們對疫情和食物安全關聯的關注度顯著加大。春節臨近,大家還能像往年一樣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

1月8日,在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要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食物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極低,幾十萬份食品樣品中檢出核酸的陽性率僅有萬分之0.48。

陳君石進一步指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儘管有證據表明,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除「人傳人」外,還可能「物傳人」,但對於消費者來講,這種感染的機會非常小。目前為止,還沒有消費者由於購買、製備被汙染的食品而發生感染的新聞報導。若搬運進口貨物的工人預防措施不到位,比如沒有戴口罩和手套或工作以後沒有徹底洗手等,「物傳人」的機率則相對較大。要進一步防止交叉感染,警惕病毒汙染汙染食品包裝表面及食品本身等。

陳君石建議,第一,加大科學防疫宣傳力度,使消費者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消費者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第二,為避免食品可能被病毒汙染而在食品鏈條中發生交叉感染,消費者處理食物時要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素,即保持清潔(勤洗手、廚房清潔)、生熟分開、徹底煮熟、安全溫度儲存、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第三,食品企業要嚴格遵守政府所發布的相關規範,高度重視員工防護以及生產環境的清潔和消毒。包括肉類食品加工企業新冠疫情防控指南、冷鏈食品追溯核酸檢測工作的通知、冷鏈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通知等。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指出,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包裝可能成為遠距離跨境運輸攜帶並傳播新冠病毒的載體,但總體汙染率較低,且主要集中在外包裝。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也對食品全產業鏈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衛生要求。她建議,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一要著重加強關口前移,強化源頭把控。進口冷鏈食品到達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入關、運輸、倉儲、銷售等一系列環節,具有流通鏈長、範圍廣、時間長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防控措施實施執行越靠前,防控的效力和成本就越低。二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食品生產經營者應採取更嚴格的人員及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管理措施,從事冷鏈食品生產經營的,應按照相關要求落實防控主體責任,確保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正常運轉。三要做好「人」「物」同防。在堵住境外輸入病例的同時,也要嚴控經物流途徑,尤其是冷鏈物流輸入風險。

活動上推出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認為,疫情下,人們對食品安全關注的熱度在下降,對疫情與食物安全關聯度的關注都明顯加大。與提升人體免疫力相關的食品營養健康問題備受消費者關注。「老問題」穿上「新馬甲」,此前已被多次解讀的安全問題,今年再成熱點。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得以緩解,形成了中國食品安全由「危機應對」向「風險預防」的穩健、從容的轉折,其中科技界與媒體的互補對接,影響重大。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

熱點一:春節防疫—嚴防反彈、控制食品汙染

解讀專家:陳君石,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

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儘管中國有證據表明,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除了人傳人以外,還可能物傳人,對於消費者來講,這種感染的機會非常小;目前為止,還沒有消費者由於購買、製備被汙染的食品而發生感染的報導。搬運進口貨物的工人,如果預防措施不到位,通過物傳人而被感染的機會較大。

熱點二:誤食毒蘑菇——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

解讀專家:吳清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

我國野生蘑菇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其中摻雜著數量龐大的有毒蘑菇。民間流傳的所謂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經驗並不可靠,目前,還沒有簡易辨別的科學方法,並且誤食中毒後尚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因此,消費者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根本方法是「不採、不買、不吃」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熱點三:米酵菌酸——「酸湯子」中毒的罪魁禍首

解讀專家:劉秀梅,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

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產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酸湯子」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椰酵假單胞菌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包括三大類:穀類自製發酵製品、變質銀耳或木耳、發酵薯類製品。為避免該類食物中毒的發生,家庭或小作坊要慎重製作或儘量不製作、不出售酵米麵類食品。正確購買和科學食用銀耳、木耳等相關食品,禁止出售鮮銀耳。

熱點四:免疫力——後疫情時代消費者的首要健康需求

解讀專家:丁鋼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

免疫力是指機體對外防禦和對內環境維持穩定的反應能力,合理膳食是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基礎和保障,此外保證充足睡眠,進行適量運動並保持放鬆的心理狀態也是影響免疫力的重要因素。在後疫情時代,食品工業正以國家政策和消費者健康需求為導向,通過不斷地提升食品營養高質量供給能力,將在滿足消費者免疫力提升的健康需求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熱點五:植物基食品——健康飲食的新潮流

解讀專家:郭順堂,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江連洲,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

隨著人類追求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興起,植物基食品受到消費者廣泛的青睞,成為了食品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為大力促進植物基食品的快速發展,滿足消費者的健康新選擇,科技界和產業界應注重夯實植物基食品的科學理論基礎,開展技術創新研究,以科技進一步提升植物基食品的營養水平,滿足健康、美味的新需求。

熱點六:糧食安全——喚醒危機意識,杜絕食物浪費

解讀專家:孫寶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

疫情影響,引發了對全球糧食安全的重新審視。目前,我國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安全穩定,但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和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國糧食安全也將面臨深刻挑戰。

要強化以食品科技為依託的糧食安全保障,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研究實施「藏糧於食品」工程。

熱點七:直播帶貨——堵住火熱營銷下的安全漏洞

解讀專家:馬冠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

網絡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的流量經濟,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滿足消費者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食品作為直播帶貨中重要的商品品類,更要明確相關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政府監管部門、電商平臺等環節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消費者應秉持理性消費觀念,從規範和、信譽度好網購平臺選購產品。

熱點八: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下的難點與重點

解讀專家:李寧,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

新冠病毒可能對食品及其包裝造成汙染,因此對食品全產業鏈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衛生要求。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包裝可能成為遠距離跨境運輸攜帶並傳播新冠病毒的載體,因此疫情防控要著重加強關口前移,在強化源頭控制的同時,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做好「人」「物」同防。

熱點九:諾如病毒——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慣犯」

解讀專家:陳穎,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李鳳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

諾如病毒是引發人類感染性腹瀉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諾如病毒雖然有很強的感染性且傳播途徑廣泛,但引發的感染屬於一種自限性疾病。專家建議:保持良好的衛生和飲食習慣是預防和控制諾如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發現疑似病例要及時上報,加強感染者的治療和管理;加強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的監督管理。

熱點十:食物過敏——被忽視的食品安全「隱形殺手」

解讀專家:吳永寧,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真實性與溯源分會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陳紅兵,南昌大學中德聯合研究院院長、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食物過敏是一個全球性的食品安全和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目前避免攝入致敏物質是防治食物過敏的唯一有效途徑,實施食品致敏物質標籤制度是避免食物過敏的有效措施。當前,我國迫切需要基於中國人群流行病學調查確定過敏食物清單,通過多學科協同創新以應對我國人群食物過敏問題。消費者應增強對食品包裝上致敏物質標示認識,避開食用會導致自己過敏的相關食品。

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 宿志紅

原標題:《春節還能正常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權威專家給出科學解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春節還能購買冷凍食品嗎?權威專家:消費者感染機率僅為……
    紅網時刻記者 劉璇 長沙報導近來因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人們對疫情和食物安全關聯的關注度加大。春節臨近,大家還能像往年一樣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表示,要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食物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極低,幾十萬份食品樣品中檢出核酸的陽性率僅有萬分之0.48。專家:對於消費者來講 感染機會非常小陳君石指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
  • 多地冷鏈檢出陽性,進口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王叔叔疾控君啊,最近我看新聞,全國多地發現進口冷凍產品核酸檢測陽性,聽說天津一例無症狀感染者是冷鏈的搬運工啊。嚇死人了!冷凍食品還能吃嗎?超市裡的進口海鮮、牛肉還能買嗎?普通人因為進口冷凍食品感染的風險還是非常低的,重點需要做好防護的是那些冷鏈從業者。國家對冷鏈食品的物流和經營出臺了相應的規範、指南,正規市場會提前把關。11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沒有提供消毒證明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不能上市銷售。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消費者因為吃東西直接感染的病例的情況。
  •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還能吃冷凍食品嗎?
    還能放心吃冷凍食品嗎?01這次發現有什麼新的?這次發現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次是「活病毒」。之前都只是在食品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還沒有發現「活病毒」。
  • ...進口冷凍食品還敢吃嗎?中疾控專家:未發現因食用感染疫情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現在的進口冷凍食品安全嗎?還能吃嗎?如何有效避免被進口冷凍食品感染?」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與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張流波回應,到現在為止我們看到的和低溫冷凍食品相關的主要是流通環節,是在搬運、操作環節引起的傳播,並沒有發現因為食用這些冷鏈食品引起的感染。
  • 中國疾控中心: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還能吃冷凍食品嗎
    昨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消息稱,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人的感染。這個跟之前在進口冷凍海鮮中發現新冠有什麼不一樣?我們該怎麼做?還能放心吃冷凍食品嗎?01這次發現有什麼新的?
  • 今年春節還能回家嗎?專家研判來了!
    今年春節還能回家嗎?專家研判來了!本周一,廣東全省有8個辦理點就可以為用工企業和組團返鄉的外來工群體現場預訂車票了。在這家位於廣東東莞的工廠裡,工人們還在趕製年底訂單,得知廣東始發的春運火車票開始了團體訂票,來自湖南的劉斌便早早報名,和廣大外來務工者一樣,能夠正常回家過年是他們的願望。
  • 「冷鏈藏毒」頻頻出現,進口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冷凍牛肉、冷凍「甲殼燒」、冷凍豬肉……剛進入12月,短短幾天時間,包括山西、安徽、遼寧等多省份頻繁曝出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又是進口食品,又是冷鏈環境,「冷鏈藏毒」防不勝防?浙江玉環對所有經營冷凍食品的經營戶進行排查 陳靈恩 攝一起接一起!
  • 元旦出遊需要核酸檢測嗎?春節還能不能回家?
    馬上就要元旦放假了,還能出去玩嗎?是否需要核酸檢測?春節還能回家嗎?元旦出遊需要核酸檢測嗎?今天上午,嬸兒剛剛解釋了通信行程碼「遼寧省大連市」變成紅色,但代表通行權限的箭頭依然為綠色,不影響正常通行。(點擊查看)
  • 【市民雲解讀】今冬疫情會大爆發嗎?
    【市民雲解讀】今冬疫情會大爆發嗎?吳尊友給出最新判斷做到這些還是要把科學防控的措施綜合應用,概括起來是科學防控、精準施策、集中發力、突出重點,使得防控措施「精準狠」,能夠及時發現,能夠第一時間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進口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 ...違法違規行為,提醒廣大市民:切勿購買食用來歷不明的進口冷凍食品
    瀋陽堅決查處冷鏈食品違法違規行為,提醒廣大市民:切勿購買食用來歷不明的進口冷凍食品 作者: 2021-01-14 06:46   來源:遼寧日報
  • 【食品安全】泡發食物很危險?冷凍肉有害健康?這些流言你中招了嗎?
    新冠病毒兇猛, 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1月8日,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發布「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還網絡一片晴空,給百姓一份心安。
  • 冷凍食品不能吃了?這些流言別信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發布
    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近日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針對近來公眾對冷鏈食品的擔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
  • 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接觸後該怎麼辦?看專家權威解答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說,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進口冷鏈食品屢成「雷區」,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如何全面消毒?
  • 進入冬季,多地疫情同時出現,春節還能回家過年嗎?
    本周五,是湖北黃岡的王先生居家隔離的第十天,而一家人之所以被居家隔離,原因是他們在網上購買的進口食品查出問題了。湖北黃岡居民 王先生:12月8日防疫部門打電話問我們,是不是在什麼平臺買了這個冷凍食品,我查了一下是的,才知道有問題。
  •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購買冷凍或冷藏食品怎樣做最安全?
    冬季是各類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多病共防增加了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複雜性和防控難度。另外,本次疫情來看,防止接觸傳播和呼吸道傳播同樣重要,請廣大市民朋友務必要做好個人防護,自覺提升自防自控的防範意識,繼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積極配合各公共場所和社區的管理規定,堅持科學正確規範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配合做好檢查和個人防護。
  • 今年春節還能回家嗎?多位專家做出判斷!
    今年春節還能回家嗎?多位專家做出判斷!今年春節還能回家嗎?據此,多位權威專家給出研判。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在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接觸和食用冷鏈食品風險大嗎?權威回應了……
    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接連被檢出新冠病毒陽性,許多人表示擔心,在目前情況下,市民接觸、食用冷鏈食品風險大嗎?如果買到與外包裝陽性同批的冷鏈食品應該怎麼辦?選購冷鏈食品時——市民在選購冷鏈食品的時候,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冷鏈食品。
  • 今年春節還能不能回家過年,權威解答來了
    春節還能回家嗎?張伯禮院士也給出了最新建議。圖源:新華社聚集性病例仍然可能會「地鼠式」發生張伯禮院士指出,近期全國多地先後發生近多起聚集性疫情,其中黑龍江、山東、遼寧、大連等多地的集聚疫情一年內甚至出現了不止一次。
  • 冷凍(藏)食品怎麼吃才安全?官方指導來了!
    近來隨著國外疫情的持續擴散,進口冷鏈食品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輸入風險已成為我們目前在防疫方面亟需解決的難題。國內多地出現冷鏈從業人員感染,大連也出現了冷鏈從業人員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那麼冷凍(藏)食品還能吃嗎?怎麼吃才安全?大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您詳細解答。
  • 十年磨一劍 做好中國食品安全的守望者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中國食品報融媒體】(本報記者 王薇)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多家媒體支持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召開,這也是學會連續第10年邀請權威專家對年度熱點問題進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