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本報記者李正豪北京報導
曾經被美國總統川普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2017年富士康赴美國100億美元投資計劃幾經縮水,投資規模不及預期的十分之一。近日,富士康向美國申請稅收補貼也被拒絕。
這一投資曾被視為美國製造業回流標杆工程,也是富士康全球供應鏈布局關鍵一子。但此後富士康與當地政府多次談崩,投資規模和提供崗位也不斷縮水。
10月20日,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不得不親自出來喊話:「富士康再次重申,將會繼續與美國總統川普和地方官員合作,為威斯康星州創造更多職位,吸引更多新投資。如果誰將富士康當成夥伴看待,我們也會以夥伴的身份與它們合作。」
與在美國的境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隨著蘋果iPhone12、iPhone12Pro等預售火爆,作為蘋果手機最大代工廠的富士康在中國加班加點和大量招人。
不過,《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蘋果產品的中國代工開始更多向內地代工廠傾斜,富士康「一家獨大」的局面正面臨挑戰。「富士康想擺脫對中國內地的單一依賴,相關國家也提供了很豐厚的優惠政策,跟隨蘋果等布局美國、印度等全球供應鏈很正常,不過目前多地的投資未達預期。」商務部國際經貿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告訴記者,「不過兜了一圈回來發現,像立訊精密、比亞迪等代工廠也開始崛起,開始和它搶地盤。」
富士康美國 途
一位接近富士康的分析師告訴記者,富士康的投資計劃肯定遭遇了現實困難,或者綜合評估後,這個投資計劃不合理或很難執行。
按照富士康2017年宣布的投資計劃來看,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當地工廠投資共計100億美元建設10.5代液晶顯示屏(LCD)工廠,並為當地至少增添1.3萬個工作崗位。在這種情況之下,當地政府為了激勵發展,特意為富士康批准了一筆高達4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和補貼。
不過這個計劃不到一年就變卦了。2019年3月,富士康提出他們準備建設的工廠並非10.5代LCD液晶顯示屏工廠,而是一個規模和就業崗位都要大幅度縮水的6代工廠。
可能考慮到威斯康星州的經濟就業情況,當時州政府同意了富士康對合同的變動,但相應的稅收優惠就要減少,要和富士康的真實投資規模和僱傭人數掛鈎。而富士康則拒絕了威斯康星州政府提出的要求,並提出他們應該獲得最初承諾的40億美元補貼。
以此來看,看起來像是富士康違約在先,導致當地政府藉此駁回富士康的巨額補貼。但富士康有何難言之隱?對記者投資縮水背後緣由的詢問,富士康並未正面回應。
「事情可能沒有這麼簡單,上面多是從美國媒體和當地企業單方面曝出的消息和聲音,富士康作為全球知名代工巨頭,對違反合同承諾的後果和影響不可能不清楚且全面評估。」一位接近富士康的分析師告訴記者,富士康的投資計劃肯定遭遇了現實困難,或者綜合評估後,這個投資計劃不合理或很難執行。
就此,目前富士康和當地政府方面並沒有透露,不過也是有跡可循的。
富士康在美國設廠的地址可能本身不合理。當地不僅缺乏大量熟練的工人,而且該地區也缺乏與富士康產業相關的上下遊供應商,談不上產業集聚,導致投產成本和難度大幅增加。
同時,美國的人工成本較高,而且富士康還要面臨與難纏的美國工會打交道。習慣了中國國內的相對寬鬆的用工環境,富士康在美國的投資布局之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無論是對當地政府還是富士康,這個大項目落地本身存在諸多困難。據何曼青的初步研究測算,如果按原計劃當地政府給予4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當地政府需要等到2043年前後才能收回補貼成本,在這20多年間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還要額外增加當地民眾稅收負擔。
「而對於富士康來說,除大家熟悉的產業鏈配套、產業工人缺乏的問題外,很現實的困難就是工廠大塊徵地和隨之而來的環保壓力問題。」何曼青對記者表示。
據悉,富士康正致力於通過不同供應鏈,分別服務全球不同市場,並逐漸降低中國內地產能比例並轉移到境外。不想,作為全球布局關鍵一子的美國布局卻出師不利,陷入當前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中國加班加點搶人生產
一家向富士康輸送人力的中介公司公開許諾,工廠缺工人,急招大量招臨時工、正式工,入職條件也較往常放寬。
與美國工廠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富士康在中國內地的工廠正在抓緊招人、加班加點生產。
10月13 日,iPhone 12、iPhone12Pro等蘋果5G新機正式發布,且預售火爆,蘋果官網還一度宕機,加上傳統的生產旺季,作為全球最大的iPhone代工生產廠商,富士康、和碩等代工廠全面開工之外,開始四處「搶人」。
返費是富士康、和碩等工廠吸引工人的主要手段。據媒體報導,除每月工資外,額外發放獎金,要求其就職時間滿足一定天數,目的是招來並留住產線上的人。其中,富士康鄭州廠區的返費金額從7月底的5500元一路上升,獎金越來越高,一度達1萬元。由於蘋果公司年年發布新機,8月至11月是富士康傳統的生產旺季,上萬元的返費年年都有,但高返費去得也快,通常不超過兩周。可今年不同,9月中旬以後,富士康鄭州廠區開出的返費價碼雖小有波動,卻再沒跌下8000元。
一家向富士康輸送人力的中介公司公開許諾,工廠缺工人,急招大量招臨時工、正式工,入職條件也較往常放寬。
此前還有媒體報導富士康為加緊生產iPhone12,決定取消廠區國慶和中秋假期。不過富士康方面回應稱,「所謂廠區取消假期為不實消息」。此前富士康鄭州廠區發布中秋國慶假期安排顯示,4天為假期,實行3倍薪資,2天為補休日,實行2倍薪資。
獨霸地位受挑戰
出乎富士康意料的是,曾排在富士康身後的內地代工廠正迅速彌補其轉移產能帶來的空缺,並開始與其搶市場。
作為勞動密集型的iPhone代工廠正在向更具性價比的地區轉移。2017年開始,富士康、和碩等代工廠將在印度、印尼、越南建廠的消息就不斷傳出,2020年10月8日,彭博社報導稱,印度政府為16家國內外電子公司提供450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16.7億元)的激勵措施,富士康、緯創、和碩——iPhone的全球三大代工廠無一例外均入圍該計劃。
「目前看主要有三點考量,一是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全球供應鏈合理布局的需要;二是相關國家都給出了優厚的政策;三是中國的人工成本上升較快,作為勞動密集型的代工業來說,比較優勢下降。」上述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富士康等代工廠向印度、越南等地部分轉移應該是長期和戰略性的。
研究機構歐睿國際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的平均每小時工資在2005年至2016年間漲了3倍,達到每小時3.6美元,約24.71元人民幣,已相當於較弱歐元區成員國70%的水平。
據悉,富士康已申請在印度投資約40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36.8億元),緯創、和碩也有相應投資,絕大多數投資都將專注於擴大iPhone在印度的生產。此前還傳出富士康高薪補助中國員工去印度教印度工人操作的消息。富士康對此表示,不會對具體運營或客戶相關問題發表評論。
不過,到目前為止,從印度尼西亞的智能工廠到巴西,再到最近的美國建廠,富士康們的境外工廠計劃都並不順利。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有完善的產業上下遊鏈條和配套的公路、港口基礎設施,還有大量訓練有素的產業工人,目前看,這些優勢還是很難替代的。
這個可以從蘋果發布的全球200大供應商名單窺見一斑,中國工廠的數量和佔比近年來仍在增加。2018年,蘋果的778家供應商工廠中有356家位於中國大陸,比例為45.76%,2019年,這一數字增長為383家,佔比47.46%。
但出乎富士康意料的是,曾排在富士康身後的內地代工廠正迅速彌補其轉移產能帶來的空缺,並開始與其搶市場。
今年,蘋果將兩億iPhone訂單交給了立訊精密,然後又將iPad的大量訂單交給了比亞迪。「工廠代工的技術門檻本身並不高,而且立訊精密和比亞迪都是領域內的龍頭企業,同時,從蘋果角度來說,適當發展更多的大陸代工廠,承接中國市場訂單,也算是向中國市場示好信號,同時也有助於其降低風險和減少對富士康的依賴。」何曼青表示。
但這對富士康而言卻不是好消息,而且在富士康遷廠美國、印度等國時,越來越多國產手機廠商開始選擇比亞迪、立訊精密等國內代工廠商。在國內手機廠商長期佔據著大半壁江山的背景下,面對國產手機廠商如此巨大的手機需求量,接下來全球代工市場格局或將重新洗牌。
(責任編輯:韓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