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方士庶繪《秋山無盡》

2020-12-14 騰訊網

傳統山水畫講究布局、講究章法,更講究氣勢。這幅清代畫家方士庶畫的密筆山水,《秋山無盡》看上去氣勢很足。這樣開門見山的作品,在構圖上實在是太常見了。好的作品要在常見中體現出不常見的特徵,方士庶想到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理念。造化是自然界的真山真水,關於如何師法造化在六朝時期就有名家講述了多種方法。至於「心源」就要靠方士庶自己尋找了。

方士庶是安徽人,他成名的時候,正是揚州畫派在畫壇上異軍突起的巔峰時期。在這種背景下他想要出人頭地,在畫壇上站穩腳跟,就要畫出自己的特點。方士庶選取用密筆的形式進行創作。

方士庶 秋山無盡

揚州畫派的興盛,讓更多人開始接受寫意的作品,並形成了構圖簡約的審美追求。方士庶畫精細工整的山水,引導世人去關注美的多樣性。筆簡而意全的作品固然是新風尚,他創作巧密精細的作品同樣也可以引領潮流。方士庶在創作中,發揮了一絲不苟的精神,描繪了一個非常宏大的場景。從山峰到山腳,處處都精勾細皴,沒有一絲一毫的馬虎。

他很注重線條的節奏性,也很注意皴染的細密程度。他把畫工筆時精細雕琢的精神,用到了描繪山水上。從創作態度上,他就極其虔誠。為了讓畫中山水有主有次、賓主分明,他用山間雲霧劃分空間。通過疏密穿插,達到畫面平衡。

方士庶 秋山無盡 局部

看著《秋山無盡》中細緻的筆法就能猜想到,方士庶做了很多努力。他把多種變化,統一均衡,畫出秋天山水的渾厚質感與顧盼之美。古人說,水是山的脈絡,煙雲草木是山的毛髮,這顯然把山比喻成人了。如果面對一幅人物畫,連人物的毛孔都畫出來,肯定不是好作品。方士庶要注意的也是這個問題,他要面面俱到,但不能畫蛇添足。

比如他畫密林重疊的時候,用筆很利落,落筆具有力量感,強調秋天樹木的枝幹。他畫山崖的時候,遠處是圓形結構,中景是方形結構,近景是起伏的丘陵形狀。在變化中產生變化,賦予作品真實感。

方士庶 秋山無盡 局部

無盡的群山,颯颯的密林,一葉扁舟隱藏在畫中一角。山川草木是自然的特徵,這是師法造化。用手畫出心中的感受,才是「中得心源」。自然是真實的,內心感受也是真實。兩種真實相碰撞,就有虛實相生的美感。畫中垂釣的隱士,將其融合統一。

好的山水畫一定是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碰撞的產物,方士庶創作《秋山無盡》的時候,也經歷了這種碰撞。

方士庶 秋山無盡 局部

《秋山無盡》既是無盡的山水,也是無盡的秋思。再好的作品,如果沒有了情感的支撐也會變得空洞無物。

相關焦點

  • 【畫論發微】童中燾解讀何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璪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造化」,謂自然的創造化育。《易傳》:「生生之謂《易》」。卦爻象所反映的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神化變通,流行不窮,是《易經》的根本思想。「心源」,出於佛教,指「本體」或「本性」、「本心」。佛家認為:「物由心生」,「境由心造」。「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造化」的「性」、「能」通於「心源」。
  • 畫家張偉(肥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畫家張偉(肥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圖/張偉 文/文涓張偉先生以空為悟、以遠為覺,以山為樂、以水為知,在他的作品中無時不流露著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人文理念。他用嫻熟的筆墨技法,將林峰蒼翠之色表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抒發了現代人渴望回歸自然、追求樸素的生命哲學。營造了恬靜空靈、清幽縹緲的意境,體現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理念。
  • 「外師造化,終得心源」
    中國編輯學會美術讀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北京政協書畫院副院長 北京美術家協會秘書長 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 北京政協書畫院副院長 一個傑出的山水畫家無疑需要具有獨特的個性語言,這種獨特乃是建立在一種博綜深邃的包容之中——淵源有自,外師造化
  • 國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暗示什麼?
    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超越形似而重在神韻,以鉤皴點染、枯溼濃淡、疏密繁簡、計白當黑等表現手法描繪景物圖像,結構布局不拘於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講究色、墨、空與點、線、塊的變化對比,倡導「以書入畫」、「以書鑑畫」等獨特審美觀念,與書法、篆刻乃至詩詞藝術的緊密結合,奠定了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同時,也確立了國畫的品評標準。
  • 青年畫家郭文杰中國畫作品承載的審美理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所以在他學習傳統、研究傳統的過程當中,主動的增強那一種心源的喜歡和熱愛,深入把握、深入研究。他的作品無論是從精神層面的繼承、對傳統學習的研究之外,還有對技術層面的深入把握都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所以你從他的作品當中,你能感覺到,永遠都是形式語言錘鍊得非常準確;反映出那樣的一種高古境界,有宋人、元人意味的東西很多。
  • 太極神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寫黃河
    雪在我的靈魂深處她就像一張綿延數萬公裡的安徽涇縣產的高級宣紙,發酵的歲月就是那彩色的墨汁,滄桑的年輪就是那厚重的硯臺,人生的經歷就是那枝創作中的毛筆,人生的精彩片段就是那繪畫的內容,人生的深層感悟就是那深情的題跋,人生的社會商標就那落款和銘文刻在心上的印章,人生的服飾就是那裝裱的檔次。
  • 外師造化 之外師與造化
    畫家應通過自身所營構圖式中的形象,抒發內心所要表述的心境。因此當我們欣賞歷代名家之作時,首先要關注每一幅作品所洋溢出來的氣息、品質、筆墨、詩境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性。由於歷史的原因,前人生活在交通不便和出版業欠發達的年代,因此導致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畫家形成風格各異的面貌。
  • 中國人,有造化.
    圖片 | 誰最中國唐代張璪留下了八個字,影響深遠:「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藝術創造,像天地造物那樣自然而然。藝術家也要回到自然,尊重自然,以自然為師。米友仁 《山水圖》「師造化」並不是要像鏡子一樣,複製自然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把握天地萬物生長變化的功能與節奏。
  • 【展訊】造化心源·林豐俗作品展
    【展訊】造化心源·林豐俗作品展金羊網  作者:  2020-07-24 「造化心源——林豐俗作品展」於2020年8月1日上午9:00與潮州南國書香節同時在潮州美術館一層舉行開幕式
  • 百年名校河北正定中學舉辦「師造化」金石集拓藝術展
    河北省正定縣百年名校正中實驗中學近日舉辦了一次名為「師造化」的金石集拓藝術展,受到正定中學師生和校友的高度評價。此次藝術展展出的100餘件金石拓片及部分拓片題跋作品跨越北朝、隋、唐千年時光,內容涉及金石學所包含的歷史學、地理學、文字學、書法篆刻學等學術內容。
  • 美術研究│看山看水 外師造化——始成大家
    仁量山水畫寫生作品三向古人學習——臨摹「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自古大家無不是在傳統的基礎上,看山看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始成大家。,自創景物」;範寬「居於山林,危坐終日,對景造意」;元代黃公望「皮袋中置指筆在內,或於好景處當摹寫之」;清代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近代黃賓虹「我從何處得粉本,雨淋牆頭月移壁」曾得寫生作品五六千件。
  • 墨客|朱克昌,癸酉年《秋山圖》秋山飛銀練,蒼松映寒泉
    墨寶賞析朱克昌(四川省仁壽人,四川省美協會員),癸酉年《秋山圖》,尺寸高90釐米 寬54.5釐米。師造化繪畫繼傳統,師造化,博採諸家之長。國畫作品筆力遒勁、氣勢雄渾、構圖嚴謹、設色清麗典雅,並具時代特色,作品多次在國際、全國、省市展出,並在多種報刊上發表。
  • 《中得心源——劉萬鳴書法作品選》出版
    《中得心源——劉萬鳴書法作品選》近期正式出版,該書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本書集結了劉萬鳴先生近些年創作的書法作品中遴選的部分作品,其內容與形式豐富多樣,涵榜書碑隸、楹聯匾額、手札摘記等。劉萬鳴先生於畫壇久享盛名,亦苦研之書法不亞於其畫,該集書法作品書風沉著痛快,點劃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