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師造化,終得心源」

2020-12-23 騰訊網

京海墨韻畫院名家唐輝

榮寶齋副總經理

榮寶齋畫院院長

中國畫學會秘書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秘書長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中心研究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編輯學會美術讀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北京政協書畫院副院長

北京美術家協會秘書長

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

北京政協書畫院副院長

一個傑出的山水畫家無疑需要具有獨特的個性語言,這種獨特乃是建立在一種博綜深邃的包容之中——淵源有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唐輝在藝術的探索中並不刻意「個性」或「面目」的過早形成,但他的行跡卻無疑顯現著對山水藝術的獨到見地和個性追求。我們不妨走進唐輝的山水畫,從審美境界和形式變化的角度去領略其作品的藝術魅力和獨特創造。

《龍吟松韻》/ 唐輝

唐輝近作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山水畫創作,屬於「大景山水」一格。山水形象不是某地某景的直接取捨,而是化自然素材為胸中意境的結果,具有「理想主義」的特徵。不論是鴻篇巨製還是咫尺鬥方,都以意象綿密雄偉的山石、林木的重重疊疊的組合,展示磅礴與闊大的氣勢。而景物的鋪陳多姿多彩,繁而不雜,多而不亂,構造出群峰擁立、悠悠時空的無限深邃境界。所畫山體以筆見長,以墨取勝,順勢皴擦,疏密相間,層層積染,層層見筆,間或錯落變化,並具有構成意味,畫面深厚豐富,筆墨更趨精熟蒼勁。畫中樹木叢生,枝幹欹曲,間雜沒骨,取法自然,有虛有實,變化多端又獨具個性。滿構圖的畫面看似密不透風,卻蒼蒼鬱鬱,其中有煙嵐浮動,有瀑泉直下,有水光波動,拉開了前後距離,於厚重深沉中不失靈動,宏闊幽遠中饒有神韻。有樸茂沉雄之古典意趣,更有蒼渾靈透的現代氣息。

《江帆遠眺》/ 唐輝

另一類是山水畫寫生。20世紀的中國山水畫之所以能夠走出一片新天地,是重視寫生、重視「師法造化」的作用。因為寫生,才使得山水畫新境迭出,更具有鮮活感和生命力。作為榮寶齋畫院院長,唐輝每年便有了親近自然、貼近生活的機會。唐輝認為,現代山水畫不是只把現代山水形狀畫出來,而是把山川形狀的現代感受轉化成中國畫前所未有的筆墨精神,這是中國山水畫的出路。基於這種理念,唐輝一直沿著近現代大家所開拓的寫生和創作山水的思路,探索新的筆墨語言,進行自我風格的塑造和升華。唐輝牢記「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訓,利用休息時間,獨行於重重關山、莽莽林海。無論是雲海松濤的秀美黃山,還是壁立千仞的巍巍太行;無論是千裡冰封的北國風光,還是桃紅柳綠的煙雨江南,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或對景寫生,即興記錄下一時的審美感受,或靜觀默想,捕捉大自然的天籟之音。他深入到深山裡,朝夕觀察大自然的變化,以千巖萬壑為創作基礎,所作之畫峰巒渾厚,筆墨雄奇,峭拔勁硬,氣勢逼人。

《山近當吟冷》/ 唐輝

唐輝屬於大山,是大山淨化了他的靈魂,給了他開闊的胸襟和高瞻遠矚的膽識。他愛山、畫山、戀山、醉山,創作思緒一直在雲天和大地間湧動,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藤蔓交錯,野卉飄香,草莽參天,峰巒縱橫,深谷幽泉,高天歸鳥……都成了他創作的源泉。他在與大自然心心相印的交往中,得山川之靈氣,知草木之性情,搜盡奇峰異景,儲於胸中,付之縑素,創作了大量內容新、筆墨新、意境新的寫生作品。在這些匠心獨運的作品中,畫家貫穿著一條明確的主線——以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為魂,真山真水為師,以摯愛自然為主旨,以書法為畫法的用筆統領全局,突出勾勒,強化骨體,兼皴帶染,立形存質。

《蒙山》/ 唐輝

但是,唐輝的寫生不是寫實,他的寫意不是描摹,而是有所思、有所想地充分發揮勾勒的優勢和皴擦暈染能見筆的效果,筆隨心運,意隨筆轉,既求實體感,又造虛擬美,使整個畫面透露出蓊鬱靈動之氣與清新飄逸之風。唐輝意在表現感受,充分發揮了山水畫意象造型的自由度、情感化,構圖變化多端,表現手法多樣,筆力雄健暢達,墨色潤澤豪放,行文大度,意趣天成,道盡了山水清音。

讀唐輝的山水,無論是他的創作還是寫生,給讀者強烈的感受,就是在對待傳統和現代的關係上,他更注重在現實生活的感受中尋求新視覺元素,有力地帶動筆墨語言的革新,從而完成他的山水畫新形態的構建。

《阿爾卑斯印象》/ 唐輝

唐輝說,「畫中最妙言山水」,山水畫在中國畫史上始終佔有主導地位,這除了它有豐富的表現技法外,更重要的是它具備了傳統文化理念和哲學思想。蘇東坡有言:「作畫論形似,見與兒童鄰。」李可染先生講:山水畫創作不應「與照相機爭功」,中國山水畫作為東方藝術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迥異於西洋風景畫。中國山水畫固然可以對景寫生,但寫生不是山水畫的特殊境界,單純的寫生山水畫往往會削弱象外之意。畫家在畫山水畫時,並不一味地、直觀地去表現具體的山、具體的水,而是到真山真水中去體驗生活,有感而作。因此,作品往往不拘於形物,而是「中得心源」,畫「胸中山水」,抒「心中逸氣」,這種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特點,註定了山水畫中人文精神的張揚。一旦文化理念進入山水畫審美中,山水畫便自然成為了一種文化的「移情別戀」。而駕馭這一語言的人,則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否則便只能是畫匠而已。

《黃海雲煙》/ 唐輝

藝術的創新離不開對傳統藝術精神的傳承。唐輝在師法古人、師法自然的基礎上致力於山水畫的創新並賦予其作品以時代風貌。他遙承古人,追求景象的博大雄渾和審美感情的壯美崇高,致力於前人未曾描繪過的宏偉而神奇的景觀,表現出在大自然面前的震驚、深思與感奮。

隨著唐輝對自然山川精神本質的重新認識和發現,他的山水畫的內涵與外延在不斷擴大。他在全方位多層次的探索中給中國山水畫注入新機,並以卓有成效的實踐,給古老的中國畫藝術增添新的光彩。作為藝術家來說,唐輝正值創作的旺盛期。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不會滿足於已取得的藝術成就,他定會在執著的探索中漸臻山水的大化之境。

《黃海飛瀑》/ 唐輝

相關焦點

  • 【畫論發微】童中燾解讀何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璪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造化」,謂自然的創造化育。《易傳》:「生生之謂《易》」。卦爻象所反映的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神化變通,流行不窮,是《易經》的根本思想。「心源」,出於佛教,指「本體」或「本性」、「本心」。佛家認為:「物由心生」,「境由心造」。「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造化」的「性」、「能」通於「心源」。
  • 畫家張偉(肥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畫家張偉(肥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圖/張偉 文/文涓張偉先生以空為悟、以遠為覺,以山為樂、以水為知,在他的作品中無時不流露著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人文理念。他用嫻熟的筆墨技法,將林峰蒼翠之色表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抒發了現代人渴望回歸自然、追求樸素的生命哲學。營造了恬靜空靈、清幽縹緲的意境,體現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理念。
  •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方士庶繪《秋山無盡》
    好的作品要在常見中體現出不常見的特徵,方士庶想到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理念。造化是自然界的真山真水,關於如何師法造化在六朝時期就有名家講述了多種方法。至於「心源」就要靠方士庶自己尋找了。 方士庶是安徽人,他成名的時候,正是揚州畫派在畫壇上異軍突起的巔峰時期。在這種背景下他想要出人頭地,在畫壇上站穩腳跟,就要畫出自己的特點。方士庶選取用密筆的形式進行創作。
  • 國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暗示什麼?
    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超越形似而重在神韻,以鉤皴點染、枯溼濃淡、疏密繁簡、計白當黑等表現手法描繪景物圖像,結構布局不拘於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講究色、墨、空與點、線、塊的變化對比,倡導「以書入畫」、「以書鑑畫」等獨特審美觀念,與書法、篆刻乃至詩詞藝術的緊密結合,奠定了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同時,也確立了國畫的品評標準。
  • 青年畫家郭文杰中國畫作品承載的審美理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所以在他學習傳統、研究傳統的過程當中,主動的增強那一種心源的喜歡和熱愛,深入把握、深入研究。他的作品無論是從精神層面的繼承、對傳統學習的研究之外,還有對技術層面的深入把握都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所以你從他的作品當中,你能感覺到,永遠都是形式語言錘鍊得非常準確;反映出那樣的一種高古境界,有宋人、元人意味的東西很多。
  • 太極神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寫黃河
    再輔之以提高修養的三雅道(茶丶花丶香),都是很好的老師;與文藝大師進行跨時空的靈魂對話,以人類社會的九大思想(易經丶道德經丶儒學丶佛教三經丶聖經丶古蘭經丶系統論丶資訊理論丶控制論)作指導,在"網際網路+水墨文化"丶大數據丶雲計算的時代背景下,在大宇宙視野下仰觀天象丶俯察地理丶中參人和,強化大腦的無限想像力為靈魂插上一雙飛翔的翅膀,體會"眼中之竹丶心中之竹丶手中之竹"的水墨心靈感覺;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品味"外師造化丶中得心源
  • 外師造化 之外師與造化
    範寬早年師荊浩、李成,後悟到須重「外師造化」,因而長期生活在陝西華山、秦嶺、終南山等處,觀覽雲煙晴霽的變化,作品雄闊壯觀,筆力渾厚。常「對景造境」,將崇山峻岭的雄強氣勢,老樹密林的荒寒景色展現於筆端,後人稱譽「範寬得山之骨法」。綜上所述,荊浩、範寬以及郭熙、李成等為北方畫家的代表。繪畫凸顯了北方山水的地域特徵。
  • 中國人,有造化.
    藝術創作與天地造化是一回事。李公麟畫馬,下筆如有神,黃庭堅贊曰:「李侯畫骨亦畫肉,筆下馬生如破竹。」其中,尤以「生」字評得最妙,胸中有馬,生於筆端,一個「生」字,可謂抓到了中國藝術創作精神的關鍵。中國藝術,遵守的是自然之道。
  • 【展訊】造化心源·林豐俗作品展
    【展訊】造化心源·林豐俗作品展金羊網  作者:  2020-07-24 「造化心源——林豐俗作品展」於2020年8月1日上午9:00與潮州南國書香節同時在潮州美術館一層舉行開幕式
  • 百年名校河北正定中學舉辦「師造化」金石集拓藝術展
    河北省正定縣百年名校正中實驗中學近日舉辦了一次名為「師造化」的金石集拓藝術展,受到正定中學師生和校友的高度評價。此次藝術展展出的100餘件金石拓片及部分拓片題跋作品跨越北朝、隋、唐千年時光,內容涉及金石學所包含的歷史學、地理學、文字學、書法篆刻學等學術內容。
  • 美術研究│看山看水 外師造化——始成大家
    仁量山水畫寫生作品三向古人學習——臨摹「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自古大家無不是在傳統的基礎上,看山看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始成大家。仁量山水畫寫生作品五在臨摹過程中仁量先生強調:「今天的臨摹古人,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法乎上,方能得乎其中,更是為了明天超越古人」。
  • 舊情無法割捨,卻終得美滿大結局,苦笑造化弄人!
    舊情無法割捨,卻終得美滿大結局,苦笑造化弄人!第一:摩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