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淺談影視配音「兩重唱」
男 女 搭 配 , 幹 活 不 累——淺談影視配音界「男女兩重唱」說到外國影視劇的配音特色,影迷們脫口而出就是「邱、李、畢、尚、徐、向、喬、童、楊、劉、丁、曹」;這些「金嗓銀嗓」有的是「獨唱」高手,有的卻是「重唱」組合搭檔,全憑傑出「指揮家」——譯製導演選人得當、調配有方;加上好劇好本「以戲帶人」或「以人帶戲」,觀眾才可眼耳共享美餐。以下便是鬥膽評說——鑽石搭檔——邱嶽峰、李梓。代表作:《簡愛》、《紅菱豔》;兩位的音色太絕妙了!對角色的理解深入骨髓,其高峰無法逾越!在下實在找不到凡間詞彙來形容,免了!
白金搭檔——喬榛、劉廣寧。代表作:《魂斷藍橋》、《生死戀》、《鴿子號》、《白衣少女》、《苔絲》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義大利影片《父子情深》,喬配父、劉配小男孩,聲情並茂)這種男聲醇厚、女聲甜潤的組合恰似王潔實、謝莉斯的「兩重唱」絕配,也像趙忠祥、楊瀾的知識型+青春型的最佳組合。(本人最推崇《生死戀》大宮與夏子的愛情寶典式的「魚雁傳情」和喬、劉的深情朗誦)
黃金搭檔——畢克、丁建華。代表作:《追捕》、《遠山的呼喚》、《幸福的黃手絹》、《卡桑德拉大橋》(配音群英之作);他倆開創了「硬漢加民女」的範例,也引起我國影視、話劇界「尋找男子漢」的「地震」,「奶油小生」自此沒落!
黃金搭檔——徐雁、向雋殊。代表作:《無名英雄》;長影的風格演繹的俞林穩重配順姬外剛內柔,恰倒好處!黃銅搭檔——簡肇強、姚錫娟、柏崇新。代表作:《血疑》。三人的「鐵三角」組合把大島茂、幸子、光夫詮釋得血濃於水,令全國觀眾萬人空巷,交口稱譽。黃銅搭檔——丁建華、施融。代表作:《希茜公主》、《佐羅》。前者公主和英俊皇帝情投意合,令天下傾慕;後者假總督的嬸嬸和保鏢奇異婚配,大呼小喝,滑稽另類。
黃銅搭檔——童自榮、劉廣寧。代表作:《絕唱》、《水晶鞋與玫瑰花》、《天鵝湖》;兩個最完美的聲音雖能代表王子和公主的最高境界,但太完美的聲線互不相容,反而給人不太深刻的印象;舉《絕唱》為例,劉配的「小雪」聲音有西洋化的韻味,不像姚錫娟的聲音與山口百惠的形象更「貼」,童配的三浦友和不似柏崇新那般起「綠葉扶紅花」作用,明亮得有些「搶戲」;同樣,《黑鬱金香》中女主角的戲份太弱,和阿蘭·德龍的戲份不屬一個級別,童、劉的音色得不到發揮。
再舉例:《佐羅》中童老師和程曉樺配的男女角色有戲份之差,佐羅與奧登西婭的戀情無疾而終。(當然還有維爾塔上校「霸佔」的因素)應該說,童老師的最佳拍檔是李梓老師,他們的佳作是七十年代末的《未來世界》,只不過好多DD、MM們沒看過,《譯製經典》也未重版,那個留長髮、戴蛤蟆鏡(與當時另一部美國電視系列劇《大西洋底來的人》的男主角麥克·哈裡斯外形相仿)的記者恰克和「襪子」女郎大家不熟悉罷了。青銅搭檔——尚華、李梓、劉廣寧。代表作:《冷酷的心》;海盜和貴族姐妹的戀情完全可以用「美女與野獸」一言蔽之,效果和《流浪者》中拉茲與麗達相同,只是此種影片太少,尚、劉組合不能進一步發揮而已。青銅搭檔——童自榮、曹雷、施融。代表作:《蒲田進行曲》;雖然此片藝術成就較高,但影片風格太「鬧騰」,阿銀、小夏等三人全在叫喊,(有喊破嗓子的可能)一般觀眾在影院裡受不了高分貝的襲擊,缺乏欣賞的雋永魅力。青銅搭檔——劉彬、張歡。代表作:《神探亨特》;上視譯製的這部電視系列劇當年引起轟動效應,亨特與麥考爾的「黃金搭檔」人人稱奇,國產影視劇創作從此一掃「人民警察」值勤時「規規矩矩」的模樣,大大提高了影視的可看性。青蘋果搭檔——張瑜、郭凱敏。代表作:《廬山戀》;這是一個特例——當八十年代國產片一窩蜂地送譯製廠「金嗓子」配音時,李梓老師看出張瑜的聲音裡有一種青澀的潛力。她鼓勵小姑娘自己發聲,張瑜也拜李梓為師,學得比較刻苦,加上小郭嗓音有厚度,雙片完成後大家都很滿意,因而得「百花獎」可謂名副其實;這裡面有李梓老師不可磨滅的功勞。以上林林總總「歪批胡評」一番,可能會引起「童迷」、「劉迷」的誤解,(儘管拍板轉過來!)但絲毫沒有詆毀配音前輩卓著功績的意思;因為本人也是童老師、劉老師「黃金聲線」的狂熱追捧者,早把眾前輩奉為「至聖」;本拙文意在另闢蹊徑,同時也讓大家飯後茶餘多些談資耳耳——得罪得罪! :em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