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去世,我沒哭也被悲傷,我真是鐵石心腸嗎?」

2020-12-23 蜜桃心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耳熟能詳的詞——《江城子》是北宋詞人文學家蘇軾所寫的。這首詞主要是蘇軾悼念亡妻所做,雖然親人已經離世十年,可是仍然會讓蘇軾留下淚千行。

在中國人的風俗之中,當親人離開我們,我們總會難以抑制自己內心的悲痛,然後號啕大哭,我們俗稱為哭喪。這也是對於亡者的一種極大的尊敬和緬懷,這也是我國喪葬習俗的一種文化。

而在整個葬禮過程中,哭喪會貫穿整個儀式。那麼為什麼同樣是親人離世,有的人竟然毫無反應?顯得異常平靜?

01心理情感隔離

正常情況下,親人過世,我們每個人都會很悲傷難過,大哭也是正常的,但是有的人卻不會表現的那麼激進,旁人的感覺就是這個人很冷漠,比較冷血,沒有同情心。親人過世,為何沒有眼淚?難道他們不是你的親人嗎?讓人難以理解。

心理學家表明,這其實是一種心理上自我防禦機制的觸發。他們並非不悲痛,而是親人離去打擊過於沉重,心理上直接處於崩潰邊緣,自我防禦機制直接開啟了保護功能,防止大腦神經受到很大程度的刺激。

有的人可能會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慢慢的放鬆自己,這個時候悲傷的情緒才會慢慢顯現出來,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情感隔離」。

這些表面不會表現悲傷的人,內心往往會比痛哭的人承受更大的痛苦與壓力。這個很容易理解,當親人離世,內心悲痛(心理狀態),然後痛哭(生理狀態),這樣就會釋放出大量的精神壓力,把處於緊張悲痛的大腦釋放出過剩的能量。

而有的人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一下承受不住,大腦一直不斷處於悲痛狀態,這種能量越積越多,反而不能及時釋放,大腦一時反應不過來,從而心理上不會有悲傷的情緒,同樣生理上也不會表現出痛哭。

這就相當於電腦打開的程序太多然後死機一樣,只有重啟一下,花費一點時間才會好轉起來。

02過程轉化

生老病死是整個自然界的規律,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只有遵循。當親人離開我們,一般我們會經歷以下五個階段,否認——悲憤——爭取——傷心——接受。

而整個過程的轉化都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正面面對的。當我們得知親人離去的消息,我們首先會極力否認這個事實,根本就不相信,然後下一階段就會感到悲憤難過,為什麼是自己的親人離開人世?

感覺世間的不公。等逐漸冷靜下來,就會想再爭取一下,是不是還可以搶救一下,是不是診斷的有問題?

當發現所有的行為都是徒勞的,剩下的只有傷心了,慢慢的就一點點的接受了現實。畢竟沒有一個人能逆轉死亡的事實。

所以有的人不是不悲傷,而更多的是不願意接受事實,承受的悲傷也是旁人的許多倍。但是時間是最好的解藥,當我們走出了這種情緒,慢慢的對於生死,我們可能會有更新的認識。

03不同的表達方式

對於世間萬物,所有的生命體來說,死亡是一種自然規律,沒有一個生物可以逃避。只不過,人類作為高級生物,比動物多了許多的情感,所以親人離世,我們才會表現的難過流淚,但是流淚同樣是宣洩自己內心情緒的最佳方法。

但是有的人,對於情緒的宣洩,並非是哭的死去活來,而是更願意一個人發呆,喜歡一個人靜一靜,他們不是不悲傷,而是承受的打擊太大了,只有慢慢經過時間的洗禮,才會慢慢走出陰霾。

所以不難看出,每個人表達情緒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用普遍性去要求特殊性,不能用大眾的共同性去要求個體的獨立性。我們應該更加包容,讓每個人都呈現出不一樣的自我,不能以偏概全,一棒子打死。

綜述:

親人的離世,傷心難免。但逝者已矣,活著的人要勇敢的走下去,無論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們都要及時走出痛苦之中,為了身邊人,他們更需要我們去珍惜。

對於我們芸芸眾生來說,不管是內在的悲傷,還是外在的悲痛,都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只有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人類社會才會不斷進步。

那麼大家是屬於哪一種呢?歡迎留言交流。

作者|姜庸子

編輯|姜庸子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相關焦點

  • 親人去世後不哭不悲的人,是什麼心理?心理學家來告訴你答案!
    但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幾段悲傷的時刻。比如親人的離世。面對親人的離世,很多人的反應都是哭,哭的死去活來,撕心裂肺,場面十分悲痛。很多電視劇都是這麼演,我爺爺離世的時候,我包括家裡人也都是這樣的反應。否認否認是對顯而易見的事物的理智和情感上拒絕,當我們聽見親人離世的時候,我們一開始可能就會是否否認,不相信他或者她去世了。這個時候,也就既不會很悲傷也不會哭。
  • 親人去世,孩子無比悲傷。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走出痛苦
    當人們感到悲傷時,通常會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情感。6年前,我的父親因為一場疾病奪走了生命,全家都陷入到了悲痛中。母親哭到把淚哭幹。我的孩子那時還小,她從目睹外公整天在醫院裡打針、吃藥、承受痛苦,到一下就離開了人世,在心理上很難接受,也哭了很久。當人們忍受不了一種痛苦時,就會用痛哭來釋放自己悲傷的情緒。
  • 親人離世心情很悲傷的說說 親人過世傷感悲痛的句子
    親人離世心情很悲傷的說說 親人過世傷感悲痛的句子  一、親人去世的心情句子  1.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節哀順便。  2.節哀順變。很傷心得到這樣的消息。  3.一路走好,願天堂裡沒有病痛折磨。  4.我能做的不多但有個詞叫盡我所能。
  • 親人去世後不哭的人,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心理學家:可能是種病
    文/濤聲依舊親人去世後不哭的人,他們心裡怎麼想的?心理學家:可能是種病死亡是一個讓人悲傷的話題,但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離,至少以現在的科學家技術而言是這樣的,當自己的親人逝去的時候,自己的心情是悲傷的,很多人都見過當聽聞自己親人去世的時候,那麼號啕大哭的人,我們似乎也被那種心情給感染了。
  • 那種親人去世了發朋友圈的人啥心態?「媽呀,這些腦子在想什麼?」
    自古朋友圈多孝子,那些親人去世還發朋友圈的,甚至直播的,是什麼心態? (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 01
  • 朋友親人去世怎麼安慰 安慰朋友失去親人的暖心句子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朋友親人去世怎麼安慰 安慰朋友失去親人的暖心句子 如果我們的好朋友家裡有親人去世,我們就需要好好陪伴朋友,開解一番。只有我們陪在身邊安慰,朋友才能更快走出悲傷。那麼朋友親人去世怎麼安慰呢?小編告訴你,用這些安慰失去親人的句子,去溫暖朋友的心吧!
  • 那些親人去世,卻在朋友圈直播的人,都是什麼心理
    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把「死」掛在嘴邊是一種很不吉利的做法,因此很多人對那些在朋友圈直播親人去世的行為感到非常不解。畢竟在大多數人看來,人死入土為安,你的悲傷沒必要告知大眾。許多網友對這件事持兩種態度,一種是發朋友圈是個人自由,另一種是這種行為很容易令別人感到不舒服。今天讓我們看一看這種行為是否就那麼地不可理解。
  • 看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哭了嗎?
    這部號稱年度最佳催淚片的確看哭了很多人,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部很讓人感動的電影,但也有其不足之處。作為愛情片女主真的很甜,這也是我去觀看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而男主也被稱為最萌男友。不過兩個帶給人甜甜感覺的人在這部電影中卻催人淚下。
  • 「很疼愛孩子的老人去世了,他不難過也不哭,是冷血嗎?」
    之後她跟我說一件讓她很不舒服的事情,媽媽在生前對兒子很好,幾乎是有求必應。只要他想要的東西,都會買給他。這孩子3歲之前,都是她帶大的,她倆的感情也很好。有時候,朋友還會吃兒子和媽媽的醋。可這次媽媽突然去世,孩子卻沒有任何情緒表達,不難過也不哭,就跟往常一樣。
  • 主角幾乎「團滅」的5部劇,你若看完結局不哭,真是一副鐵石心腸
    主角幾乎「團滅」的5部劇,你若看完結局不哭,真是一副鐵石心腸第1部:《春光燦爛豬八戒》本以為這是一部喜劇,但結局卻讓人忍不住流眼淚,劇中的小龍女,最終變成了「泉眼」,而觀眾們也才知道了,其實「朱哥哥」一開始就死了
  • 為什麼有些人在親人去世後,不哭也不悲?心理專家說這是正常心理
    最常見的場景就是,在面對已經病入膏肓的至親之時,人們會絕望的發出痛哭與悲鳴;而在得知親人好友突然離世的消息時,人們也會失聲痛哭。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也會有另一種情況出現,那就是一種與常人反應相反的情況,那就是在得知身邊關係要好的人去世之後,內心十分悲痛,卻怎麼也哭不出來。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你是比我的命還要重要的人
    大家看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嗎,知道K和Cream的悲傷愛情故事嗎?這部電影在剛上映的時候可是常常登上熱搜的,很多人去看的時候都說原本是想著我肯定不會被這種愛情故事給感動哭的,結果最後還是在默默地流眼淚。不知道有多少人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怕自己哭然後拿著一整包紙巾去的呢?
  • 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哭了的人,真的不適合談戀愛
    是愛而不得嗎?我覺得不是。世界上最遺憾的事應該是,明明相愛,卻還是沒有在一起。就像電影裡《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裡K和Cream一樣,明明兩個人已經愛到快要不能呼吸,卻還是要眼睜睜的將對方送到別人的懷裡。我去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沒有哭。電影結束的時候,觀眾集體在黑暗中鼓掌了,這在電影院裡挺少見,但我也沒有哭。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相信愛情
    大家好我是最酷娛樂小編,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來自臺灣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電影是改編於2009年的韓國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3月14號上映。這是一部悲傷的愛情電影,電影院推薦也是說自己帶上紙,小編我今天也特意看了,電影很感人。
  • 為什麼有些人在親人去世後,不傷心呢?專家:符合常理
    老人去世後舉辦哭喪嗎?你會看到周圍的鄰居或者是自家的老人去世之後,為給他舉辦一場隆重的葬禮,家裡面所有的兒女子孫,還有親戚們都會穿著白色的衣服一起給老人送行,這個時候他們會表現的極其悲傷,還會嚎啕大哭,很多人對這種行為是比較好奇的,尤其是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這種場面。
  • 千萬不要在去世親人面前哭泣!
    不要觸動剛去世親人的身體! 千萬不要在去世親人面前哭泣!所以我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必須圓滿四十九天的佛事,但至少大家要有這樣的觀念:唯有善法才能利益亡者,一定要為亡者多做善法。添加微信Lwyfy53更多精彩盡在朋友圈可惜的是,很多人不為亡者做善法,只是一個勁地哭。我見過有些人哭得特別厲害,其實這對亡者沒有任何利益,反而有很大的危害。《正法念處經》裡說:「聞其悲啼哭泣之聲,業風吹令生於異處。」
  • 親人去世了,我很難從悲傷中走出來
    60第16章 穿過沙子的手/ 64第17章 從哀傷中走過,在哀傷中呼吸/ 69第18章 保持聯結的身體意象/ 73第19章 關於身體的寫作/ 78第20章 信任的身體/ 83第四部分 轉化創傷/ 88第21章複雜性哀傷和創傷:哪個應該優先治療/ 88第22章 複述死亡故事/ 92第23章 呼喚遭受暴力死亡的親人並與其建立聯盟
  • 《比悲傷更悲傷》看哭無數人:我最大的遺憾,與你有關
    有一種悲傷是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過往陪伴我呼吸 決定我微笑模樣無法遺忘《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熱映,看哭了很多人。電影豆瓣評分只有5.1,卻在上映7天就斬獲5億票房,連續登頂單日票房榜。一開始不明白它為什麼會火?
  • 經常夢到去世的親人會哭醒怎麼回事 是什麼意思
    當親人離開去世後,內心都會疼痛許久。有的甚至會經常夢見這去世的親人後然後哭著醒過來,是怎麼回事,代表著什麼意思?一、親人放不下經常夢見去世的親人,許多時侯夢見次數多了心裡就會害怕,怕去世者要加害於自己。而經歷過親人的朋友都知道,親人在離世前心裡都是充滿牽掛和擔優。又怎麼會在去世後故意加害於親人呢?
  • 爺爺突然離世,最疼愛的孫子卻不哭反笑,得知真相親友淚目了
    大伯今年68歲了,原先看著身體挺好,但是突然就因為腦溢血去世了,家裡人很悲痛。我眼窩淺,看不了這種生離死別的場景,眼睛都跟著哭腫了。但是,我發現爺爺去世,他最疼愛的3歲小孫子卻哭不出來,甚至還想擠出一點笑意,時不時還有意無意地拉拉爺爺的壽衣。後來,我聽到孩子的父母訓斥他:「沒良心,爺爺去世他不哭就算了,還在搗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