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在路上】溫哥華華裔網球明星——張佳雯

2021-02-28 新東方前途出國

受訪人 | 張佳雯(就讀於溫哥華網球學校 Match Point Tennis Academy)

採訪人 | 谷田、王笑

 


張佳雯在溫哥華斯坦利公園(攝影:周成剛)

 

「如果不打球,我會像身邊18歲的女孩們一樣,愛美、愛時尚、輕鬆讀書、無憂無慮。但是那樣的話,我也只能成為萬千女孩中的一個。但十幾年的網球訓練和比賽讓我不一樣,未來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在加拿大溫哥華斯坦利公園的網球場內,18歲的張佳雯說。

張佳雯,出生於溫哥華,3歲回到上海,7歲開始打網球,11歲再次來到溫哥華,13歲赴美國佛羅裡達,進行兩年的專業訓練,此後受邀返回加拿大參加網球訓練營,代表加拿大參加世界青少年網球比賽。

 

張佳雯曾闖入美國國家級網球比賽16歲組4強,16歲獲得第一個世界青少年冠軍。如今,18歲的她已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網球排名第一、加拿大排名前三的實力派未來之星。

 

張佳雯在溫哥華網球學校Match Tennis Academy,跟隨教練進行訓練。高強度基礎訓練、持續六個小時的對抗比賽是她每天的必修課。除此之外,還要每天讀高中網校,為明年大學入學做準備。


張佳雯在訓練場上

世界冠軍李娜是張佳雯的偶像。談及原因,她說:30歲一般是競技運動員選擇退役的時段,但李娜還是堅持在球場上拼搏,並且獲得大滿貫。

競技體育非常殘酷,運動員及其家庭需要在體力、經濟、精力上付出很多,但能脫穎而出的只是極少數。對此,張佳雯表現得相當成熟和理性。她說:「首先,我對自己很有信心;其次,我不會有很強烈的緊迫感,18歲沒拿到冠軍,30歲拿到冠軍也很不錯;退一步講,即使沒有取得滿意的成績,我也可以去做教練或者進修體育管理的學位,繼續從事與網球相關的工作。」

在張佳雯的學校裡,中國學生大都努力讀書、刻苦訓練,一些同學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成為了職業網球運動員。談及華人的運動風潮,張佳雯說:從世界範圍來看,華人的體質和運動天賦都不佔優勢,但是華人往往更聰明、更刻苦、更能堅持。首先,華人善於在戰術和策略上鑽研;此外,華人一般都是再苦再累也不放棄,能夠持之以恆。

談及打網球對她們的改變,張佳雯說,華人有時會給人「只會學習」的刻板印象,但是接觸網球之後,我和同學去世界各地打比賽,心態更加平穩和成熟,也更加獨立和開朗。現在,我們常常受邀參與很多社會活動,為城市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人物]張佳雯Juliet:衝向WTA的溫哥華華裔網球少女
  • 溫哥華16歲華裔:我永遠記住我是中國人
    原標題:溫哥華16歲華裔:我永遠記住我是中國人  2013年海外華裔及港澳臺地區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營員心語(溫哥華 16歲 沈毅雲) (來源:新華網)
  • 波斯皮希爾攜手華為做慈善,提到加拿大網球你會想到什麼?
    這不,近日,加拿大網球明星波斯皮希爾就與華為加拿大公司進行了一番合作,向溫哥華食品銀行捐贈了1萬個口罩。雖然加拿大目前的疫情不如鄰國美國那麼恐怖,但同樣不容樂觀,波斯皮希爾此舉無疑是雪中送炭。他表示:「很榮幸能與華為加拿大公司合作,能夠力所能及地向溫哥華食品銀行捐贈1萬個口罩。如果沒有你們,這件事肯定無法完成。這件事與我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
  • 東亞體育人崛起:一個華裔學霸的職業網球夢
    2月12日紐約長島拿騷競技場的夜晚,屬於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19歲加拿大華裔網球運動員林明傑(音譯)。為了這國際職業男子網壇正賽的首秀,他給化學老師遞上了一張事假條——事由:參加紐約網球公開賽的首輪比賽。當明傑在去年11月成功贏得公開賽的外卡後,他立刻邀請母親薩莉·易屆時到紐約觀賽,一起過個別樣的春節。追夢網球12年,明傑希望與他的頭號粉絲一同見證裡程碑。
  • 名人誕辰:美國華裔男子網球運動員一一張德培
    名人誕辰:美國華裔男子網球運動員一一張德培張德培,1972年2月22日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是一位退役的美國華裔男子網球運動員。張德培身高175cm,轉職業年為1988年~2003年。1984年,12歲的張德培獲得美國少年硬地網球單打冠軍。1987年,15歲他獲得美國全國少年網球錦標賽冠軍。1988年,16歲的張德培正式進入職業網壇,同年9月,他在聖佛朗西斯科獲得全美網球公開賽冠軍。1989年,17歲的張德培勇奪法網男子單打冠軍,他是大滿貫史上最年輕的男子單打冠軍得主。
  • 網球生涯獨闢蹊徑:美籍華裔網球新星劉婧文
    Rising tennis star Clair Liu faces tough career choice導讀: 美國華裔網球運動員沒有網球背景、來自以教育為本的華人傳統家庭的劉婧文,勢在衝破世俗,創出一條前所未有的球星之路。
  • 溫哥華一華裔高中生募集並翻新電腦 幫助低收入學生
    中新網1月11日電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綜合報導,加拿大溫哥華一名華裔高中生熱衷研究修理電腦,他還將這份熱情結合社區公益活動,幫助在疫情中需要電子設備的學生和其家庭。
  • 華裔網球巨星張德培現身黃浦江之巔 揮灑人生傳奇
    華裔網球巨星張德培現身黃浦江之巔 揮灑人生傳奇編輯/Felix 萬眾矚目的上海網球大師賽2015賽季巔峰對決剛剛完滿收官,正值此全民網球熱潮席捲上海灘之際,瑞士高級先鋒制表品牌TAG Heuer 泰格豪雅在半島酒店頂層,攜品牌摯友、華裔網球傳奇人物張德培,在黃浦江之巔完成了一場特殊的#Don’tCrackUnderPressure 上海大挑戰。
  • 想要移民加拿大,選擇多倫多還是溫哥華比較好?
    很多想要移民加拿大的人都比較關心,移民到加拿大之後,到底是選擇多倫多還是溫哥華比較好,那麼哪個城市更利於生活定居呢?今天我們就來綜合對比一下。從兩個城市的公共運輸對來看相比於公共運輸,溫哥華的公共運輸系統要略勝一籌。因為大溫地區一般都使用TrainLink的系統,所以我們買票後,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可以暢行無阻。
  • 【平反】肯定華裔拓荒者貢獻!加拿大首個唐人街華裔紀念碑揭幕
    周日(3月19日),卑詩省政府在當年的淘金重鎮巴克維爾的唐人街遺址舉行「華裔紀念碑」揭幕儀式,充分肯定華裔拓荒者當年對卑詩省以及加拿大經濟建設的貢獻。 雖然加拿大聯邦政府和卑詩省政府已經就過往歧視華人的歷史錯誤道歉及作出相應賠償,但不少人認為這只是當時的白人階層對華裔外來移民的不公,尤其到目前為止,華裔仍被標籤為「新移民」。
  • 41歲港星廖碧兒認愛盧啟賢,曾當選過溫哥華華裔小姐冠軍
    41歲港星廖碧兒(Bernice Liu)為溫哥華華裔小姐冠軍,進入演藝圈後一度成為香港無線電視的當家花旦,還曾和劉愷威拍戲擦出愛火,2年前她認愛百億富二代盧啟賢 ,卻傳出其實她是小三,而這段戀情也在同年結束,沒想到今年又傳出婚訊,對此,廖碧兒也親自回應。
  • 溫哥華島大學研究生獎學金
    溫哥華島大學獎學有互助獎學金 VIU Peer Helper Award,獎學金數額:$500加幣,獎學金數量:1份(11月發放);工程系獎學金:金額$500—$1000;農學系獎學金:金額$1000;B.C.省 優秀國際高中生入學獎學金 British Columbia High
  • 每經午時|溫哥華華裔商鋪面臨破產困境;國產特斯拉ModelY開放官網...
    1丨溫哥華華裔商鋪面臨破產困境據中新網8月24日消息,據加拿大《明報》報導,持續反覆的疫情給零售業帶來了嚴峻的考驗,貫穿溫哥華市中心的洛遜街就是一個縮影。
  • 加拿大:華人佔比超20%,溫哥華為什麼有這麼多華人?
    據加拿大人口統計數據顯示,華裔人口目前已經成為了加拿大最大的少數族裔群體,數量達到近200萬,約佔總人口比例的5.1%。在分布於加拿大各地的華人群體中,尤以溫哥華地區的華人比例最高。整個大溫哥華地區(溫哥華市及其周邊市鎮組成的都市圈)的華裔人口達到了50萬左右,佔總人口逾20%。而大溫地區中的列治文市,華人比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0%。
  • 網球明星對種族歧視、暴力執法發聲
    這其中也包括了體育明星勒布朗詹姆斯、科林凱珀尼克、小奧德爾貝克漢姆等。網球明星們也加入到這一活動中,通過不同的形式發聲。16歲的非洲裔美國網球新星高芙就這一事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她說:「將永遠用我的平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 移民溫哥華的華人太多了?北美小加州基隆拿歡迎你!
    加拿大2016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華裔是加拿大最大的少數族裔群體,華裔人口總量接近200萬,約佔加拿大總人口比例的5.1%,這個數據對於總人口還不足四千萬的加拿大來說,已經非常龐大,所以加拿大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但是在一些華人密集的省市,遇見華人面孔的概率並不低。
  • 娛樂明星都花在網球場上了!張學友還是"球神"
    說起娛樂明星,最直觀的印象是哪部戲、哪首歌、哪段情……當然,還有現實生活中哪些狗血的橋段、劇情。不過,如果大家都如此武斷,那肯定會誤傷很多健康向上的娛樂明星,他們也有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有的甚至為之痴迷,成為超級發燒友。
  • 盤點世界體育史上六大華裔運動員
    張德培張德培,美籍華裔網球選手,潮汕人,祖籍廣東揭陽。職業生涯共獲得了33個單打冠軍頭銜,並在1989年的法網賽場上一舉捧起了男子單打冠軍獎盃,成為美國男子網壇34年來第一個奪得法網冠軍的選手,並創造了男子單打最年輕大滿貫賽冠軍的年齡紀錄。
  • 「加拿大的世界文化」溫哥華及其周邊
    數千年來,海岸賽利希(Coast Salish)族人一直定居在今溫哥華地區。其尊重自然與人性的歷史與文化傳統和本市的文化緊密交織。當喬治溫哥華(George Vancouver)船長於1792年探索巴拉德灣(Burrard Inlet,現今的溫哥華市區沿岸)時,他描述該地區擁有「數不盡的宜人美景」。但直到發現黃金後,大批的歐洲人才因此前往該地區定居。
  • 突發 溫哥華網紅店宣布自家明星款羽絨服免費送!你收到了沒?
    因為最近兩年來,說起小紅書上的新晉網紅,應該就是這款溫哥華本地赫赫有名的Aritzia超級泡芙了。 各種參數隨意組合搭配,還可以個性定製,走在路上撞衫的概率幾乎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