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和地球之間幾乎為絕對零度,穿越真空後的光線為何能加熱地球

2020-12-26 騰訊網

溫度的本質是什麼?物理學告訴我們,從宏觀上來看,溫度是用來形容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而從微觀上來講,其本質就是微觀粒子的運動程度。微觀粒子的運動越劇烈,那麼溫度就越高。

既然如此,問題就產生了,為何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太空明明如此寒冷,但太陽光照射到地球後卻還可以讓人感受到溫暖呢?其實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我們往往會忽略問題的本質,要知道太空中之所以溫度低,並不是因為太陽光不溫暖,而是因為太空是接近完全真空所導致的。

根據計算,太空中平均每立方釐米的空間裡只有幾個原子而已。這意味著太陽光在傳播過程中,並不能將能量直接傳導給其他的微觀粒子。因此太空中幾乎沒有微觀粒子產生劇烈的運動,而沒有運動就不會產生熱量,因此就很難體現出溫度,所以太空中是非常寒冷的,不能給人溫暖的感覺。

根據天文探測的結果,我們完全可以這麼說,並不只有太陽和地球之間如此,整個宇宙裡,太空中的溫度都非常低。

那為什麼我們在地球上能夠感覺到陽光的溫暖呢?那是因為地球上有足夠多的物質,地表空間有足夠多的分子和原子。當太陽光穿越了1.5億公裡的太空照射到地球上之後,會立馬讓地球上的分子和原子產生震動,於是地表環境開始慢慢變熱。

地面變熱後,會慢慢將熱量傳導給地面上方的空氣中,熱空氣的密度較小,就會慢慢上升,上升的過程中就和更高的空氣形成了對流,滿滿的更高的空氣也被加熱了。再加上大氣層這個巨大厚重的保溫層,地球就能夠在這個接近絕對零度的太空中保持足夠高的溫度了。

我們知道,太陽系第二軌道上的金星和地球一樣也擁有大氣層,不過金星的大氣層厚得多,而且金星的大氣層主要成本是溫室氣體從CO2,因此金星的大氣壓接近地球的一百倍。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金星的溫室效應十分明顯,因此金星的散熱效果非常差,在陽光的照射下,金星的地表溫度高達465攝氏度。

因此可以這麼認為,大氣層的成本對星球的表面溫度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火星就和金星完全不同,火星的的大氣非常稀薄,保溫效果非常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火星的地表溫度白天時只有-5攝氏度,晚上更是會低到-87攝氏度。

月球則是一個完全沒有大氣層的星球,白天的月表溫度能達到160攝氏度,而到了晚上則會低到-180攝氏度,晝夜溫差高達300多度。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相關焦點

  •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太空很冷,可為何太陽光照到了地球卻能變熱?
    你能自圓其說麼?根據「地球地面溫度在零下40--零上40度的變化」,太陽直射地球給人們感受的溫度,應該來自大氣層的介質,而大氣層符合了凸透鏡原理。大氣層的外形是一個「凸透鏡」,陽光透過大氣層形成聚焦原理,大氣層外,零下100度左右,光線進入地面變成零上30左右度,這顯然是聚焦形成的,這就是我們小時候玩的「用放大鏡,瓶底用太陽的光線產生的強光照小手和紙張」的遊戲,這個溫度能產生200左右度,地球的溫度完全是大氣層這個「凸透鏡」的作用,也由此判斷,太陽的溫度和地球的溫度差不多,各位,看明白了麼?
  •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宇宙那麼冷,熱量是怎麼傳到地球的?
    在太空中,雖然幾乎沒有任何粒子(使其成為近乎完美的真空),但是存在輻射,當與物體碰撞時,輻射被轉換成熱量。輻射不僅加熱地球上的物體,而且還包括那些不在地球上的物體,例如國際空間站、月球和太陽系的各種天體。太陽通過核聚變反應源源不斷地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然後通過電磁波在太空中傳遞。太陽釋放出的輻射跨越整個電磁波譜,其中包括紅外線、紫外線和X射線。
  • 地球因太陽1500萬度的暴虐有了溫度,為何宇宙接近絕對零度?
    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有1.5億公裡,在太陽不斷的炙烤下地球上才有了溫度,為地球上的生命形成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太陽地球將進入冰河世紀時期,大地上的生機將會永久地被埋藏在厚厚的冰層之下。陽光從太陽到達地球經過了黑暗的宇宙空間,那為什麼地球有了溫度而宇宙中的溫度接近絕對零度呢?太陽輻射常說宇宙是真空的,但並不意味著任何物質都不存在。拋開宇宙中的各種星體和其他物質之後所剩下的介質部分是有一定密度的,不過這個密度非常小,平均一立方米就一個氫原子的水平。
  • 為何太陽光在太空中是冷的,照到地球上是熱的?
    所以像太陽這樣的恆星通過移動粒子來產生能量。空間並不總是冷的,但是溫差很大,而且溫度變化很快。在真空環境中,能量不能被吸收和儲存。被太陽照射的地方會受到熱輻射並迅速升溫,而沒有被太陽照射的地方會立即降溫。以地球為例,白天和夜晚之間會有溫差,因為一旦太陽輻射消失,熱量就會在晚上很快消失。
  • 地球和太陽之間的空間非常寒冷,為什麼太陽光到達地球後會變熱?
    可是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對溫度有了更多的認知,尤其是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知道了浩瀚的宇宙空間是真空環境之後,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空間非常寒冷,為什麼太陽光到達地球後會變熱?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宇宙中雖然有很多的恆星發光發熱,可是宇宙的背景溫度非常低,達到了零下270攝氏度,已經接近絕對零度。
  • 太陽表面接近6000度,地球都曬熱了,為何太空卻是絕對零度?
    可是太陽都把地球曬熱了,為什麼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太空溫度是接近於絕對零度的呢?恆星核聚變反應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先搞清楚太陽具體是如何產生能量的。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概括,那應該是:物極必反,都是被引力逼出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太陽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佔據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是太陽系絕對的霸主。
  • 如果太陽不發熱,地球溫度會是多少?有可能降到「絕對零度」嗎?
    地球大約99.97%的能量都是來自於太陽,所以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如果沒有太陽,地球甚至不會誕生出生命,也正是太陽的存在,才讓我們感受到溫暖為何物。由於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地球大氣層以及地球的自轉公轉影響,地球的平均溫度一直保持在15度左右,但如果太陽不發熱的話,僅憑地球自身的地核反應,地球的溫度又會是多少呢?
  • 假如太陽是一個不發熱的天體,地球的溫度會達到多少?絕對零度?
    那就是太陽的能是輻射而來,地球核聚變產生的能量通過輻射來到了地球,給地球帶來了光明和溫暖,讓地表表面誕生了植物,有了液態海洋。地球的能量約有99.97%是來自於太陽,所以我們也稱太陽為地球的母球,同樣也是地球生命的母親。沒有太陽母親對地球的熱量照顧就不會有現在的美麗的生態環境,不會有溫暖的氣候,更不會有生命的誕生。
  • 光從太陽到地球,為什麼太空依舊是黑的,無法把它點亮呢?
    光為什麼直接略過太空,進入地球?地球上的光線來源,在白天的時候是依靠太陽光,在晚上的時候我們有人造光源。在夜晚,萬家燈火和五彩斑斕的霓虹燈構成了絢麗的夜晚,而在沒有光線的地方則是一片黑暗。明明家家戶戶所開的燈光都特別的微弱,為什麼會感覺到天空都如此明亮呢,這是由於光源和反射光經過傳播之後所形成的,如果任何一個過程當中出現缺失,那麼都會導致我們看不到光線。
  • 太陽把溫度傳到地球,為什麼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太空卻是冰冷的?
    ,所有物體都不能離開太陽的「照耀」,也正因此太陽系中的行星都是以太陽為中心,呈橢圓軌道的旋轉,地球也不例外。據相關數據推測分析,太陽已經有約45.7億歲,而地球則是約40億歲,在長達40億年的時光裡,太陽的照耀為地球孕育了無數生命,也正因此地球從太陽獲取溫度,並存有溫度,但是,為什麼太陽與地球之間的太空卻是冰冷的呢首先說說太陽的溫度
  • 太陽溫度6000度,地球都被烤熱了,為何日地之間的太空卻冷冰冰?
    恆星核聚變反應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先搞清楚太陽具體是如何產生能量的。太陽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佔據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是太陽系絕對的霸主。由於太陽的質量巨大,所以太陽自身引力也非常大,這就會使得太陽對自身的擠壓非常嚴重。於是,太陽的內核溫度就會急劇升高,達到1500萬度。
  • 從太陽發出的光線,到底能照射到多遠的地方?
    地球上得以產生形形色色的生命,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正好處於適宜碳基生命存在的「宜居帶」,繼而奠定了適宜的溫度和液態水的形成基礎。經科學家計算,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僅佔據太陽向外輻射總能量的22億分之一,就是這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佔比,造就了地球上的大千世界。
  • 宇宙奧秘:從太陽發出的光線,到底能照射到多遠的地方?
    地球上得以產生形形色色的生命,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正好處於適宜碳基生命存在的「宜居帶」,繼而奠定了適宜的溫度和液態水的形成基礎
  • 月球與地球之間隱形的紐帶-引力:為什麼我們生活的地球充滿了吸引力
    我們的月亮圍繞地球運動,是因為它們具有的強大質量所導致的一種相互作用的萬有引力。由於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質量相差不是很遠,因此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質心並不與地球的地心重合,而是稍微偏離了地心。重力(來自拉丁語gravitas,意思是「重量」)或引力,是一種自然現象,通過這種現象,所有具有質量或能量的物質——包括行星,恆星,星系,甚至連光——都是通過這種現象來讓物質相互靠近(或相互吸引)的。
  • 如果我們能在地球上聽到太陽的聲音會是什麼樣子?
    天亮了,太陽帶來了第一縷陽光以及標誌著新的一天的到來。和平常一樣,在我們看來,太陽升起很安靜,周圍瀰漫著刺耳的喧鬧聲,溫暖的日光,鳥鳴的顫音,微風的輕拂,我們在享受太陽打給我們的安逸的同時,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能聽到太陽的聲音呢?
  • 地球與太陽:同一片星雲的兄弟
    如果太陽消失,首先,地球將陷入永夜,地表溫度開始下降,世界上不再有四季的變化,更別提熱帶、溫帶、極地的區別了。其次,因光合作用的消失致植物大面積死亡、海水湖水封凍、食物鏈中斷、淡水缺乏等諸多問題讓人類面臨生死存亡的難關。當然,這一切不過是有趣的科學幻想,太陽突然消失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 為何伽利略號的天線無故融合在一起?地球金屬到了太空找不到家
    基於種種差異,許多在地球上輕而易舉做到的事在太空中卻很費勁,許多在地球上不容易做到的事卻能在太空中卻不費力地做到。比如說漂浮,在地球上一個人如果不藉助工具是無論如何都「飄」不起來的,但在太空中卻得「綁根繩子」以阻止你飄太遠。除了這個最簡單的例子外,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在太空中兩塊同類型的金屬板相互接觸的話會「融合」在一起。
  • 絕對零度有多可怕?如果出現絕對零度,整個宇宙將變得毫無意義
    以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為例,水加熱後溫度會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會沸騰,這時候水分子運動的激烈程度最高。這是因為外界的熱量傳輸給水分子,讓水分子有動能進行速度更快的運動。總而言之,溫度就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宏觀體現,只要分子有運動,就會有溫度。宇宙中最冷的溫度是什麼?宇宙最冷溫度是物理學家威廉·湯姆遜·開爾文在1848年提出的一個熱力學概念——絕對零度。
  • 地球大氣有分層,那麼太陽大氣分幾層?
    各個層當中都存在許多大尺度的結構,一些結構可以貫穿多個圈層,而且由於其複雜的加熱和磁場結構,各個圈層的高度、厚度等也存在很多爭議,不過我們大多認同這些高度層次的劃分。作為一個氣態星球,太陽其實分為內外的結構,內部產生的巨大能量對流傳遞到外層後,從光球層開始發出太陽光。
  • 地球為何會自轉,它逐漸加速的原因是什麼?為何地球自轉從未停止
    圖解:透過長時間曝光攝影技術拍攝的星跡,是相對不動的星星隨地球轉動而產生的光跡,為地球自轉的證據之一而旋轉中的陀螺並不會受過多的摩擦力的影響因為它與地面的接觸面極小。這就是為何陀螺能旋轉這麼久。圖解:在春分時從太陽看到的地球轉軸傾角(或傾角)和它相對於自轉軸和軌道平面然而,地球的自轉並不像陀螺一樣在地上旋轉,這意味著地面與空氣給予陀螺摩擦不會在地球自轉的過程中產生,這就是地球能持續自轉而不停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