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賽即將開啟,大家都在盤算各支中超隊伍的「家底」,再倒數著日子,恆大俱樂部再一次爆出「大消息」,恆大要限薪了!最先爆出消息來源人民日報,7月17日早上九點半人民日報的這則消息,快速的在體育圈裡被刷屏。
早晨恆大這則消息後,不得不臨時開工。據了解,廣州恆大一線隊、預備隊的50人名單昨天已經敲定,其中有半數球員都是出自恆大足校的青訓體系;今天,恆大又緊急下發《足球俱樂部足校培養球員薪資方案》,足校培養球員封頂年薪500萬元、最低年薪3.6萬元。同時,球員晉升至一線隊的三年內,封頂年薪不超過300萬元。這些看似比較簡單的消息,實則不簡單。其實對於中國職業足球,最近限薪一直是各大俱樂部關注的重點,對於已經享受「高薪」的在位球員,限薪很難一步到位,但是剛入一線隊的年輕球員則相對更容易接受限薪。大樓平地起先要夯實地基,從底層最年輕的球員開始限薪,恆大實際上「限」的是「未來」。
2020賽季起,恆大預備隊、梯隊球員全部由恆大足校球員組成。其薪資均劃分為4級,即主力(人數佔比不超過40%)、主力替補和替補(人數佔比均不超過25%)、入選(人數佔比不超過10%)。
恆大預備隊球員年薪起薪線均為6萬元,主力最高30萬元,主力替補最高28萬元,替補最高26萬元,入選最高24萬元;梯隊球員年薪起薪線均為3.6萬元,其中主力最高24萬元,主力替補最高18萬元,替補最高9.6萬元,入選3.6萬元。
據了解,從2019年至今,晉升至俱樂部的所有恆大足校培養球員年薪均在30萬元以下。
今年開始,恆大每賽季從預備隊、梯隊篩選球員補充至一線隊。此次,有帕爾曼江、譚凱元、王世龍三人以及另外兩名U21球員共5人入選。
帕爾曼江
譚凱元
帕爾曼江和譚凱元是最近恆大足校培養的「精品」,在最近我製作的卡納瓦羅專訪裡,卡帥也是對兩位年輕人很是稱讚。從五月份開始,為了備戰新賽季,恆大隊總共踢了8場熱身賽,值得注意的是,恆大足校培養的兩個19歲的年輕人,帕爾曼江和譚凱元成為了卡帥眼裡的紅人。帕爾曼江8場熱身賽裡出場6次2個進球一個助攻,譚凱元也是6次上場1個進球2個助攻,對於年輕人這是個不錯的數據,作為青年才俊從卡納瓦羅乃至俱樂部可以預見,都會加大力度培養,現在出臺一系列精準限薪政策,年輕人會更快地「上位」,但同時也要接受俱樂部新的政策。這些恆大足校培養的一線隊球員,其薪資級別按單賽季出場時間分為5級,即絕對主力(出場2000分鐘及以上)、主力(出場1500-2000分鐘)、主力替補(出場900-1500分鐘)、替補和入選(出場不足900分鐘),年薪起薪線均為9.6萬元。其中,絕對主力最高500萬元,主力最高350萬元,主力替補最高200萬元,替補和入選最高30萬元。
目前,國內年輕球員身價普遍虛高。而恆大薪資方案也特別限定,足校球員晉升至一線隊三年內,最高年薪不得超過300萬元。
恆大這一階梯式的薪資方案可以說是給未來的限制,為中超各俱樂部進行嘗試。恆大足校培養球員從入選俱樂部梯隊開始,通過不斷晉升、晉級,到最後踢上一線隊絕對主力,年薪從3.6萬元升至最高500萬元,如果進行計算漲幅達到138倍,對青少年和家長的吸引力自然是有。最近十年,中國足球的青訓人才可謂是匱乏,而中國足球的經濟環境是越來越好,球員的工資增長確實有些過高,其實說到底還是人才數量不夠,青訓發展對中國足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這個背景下快速發展的恆大足校,也到了出產果實的時間點。如何讓足球人的生產,有合理的生產流程,這都是恆大足球去思考和分析的方向。
在限薪方案裡,不僅設置了薪資級別,也明確各級別薪資起薪線、封頂線和人數佔比,還規定了球員晉升、晉級的調薪原則,即根據球員實際表現,由俱樂部和主教練進行綜合評定,於下一年度1月1日起統一調整薪資。
從2010年進入足球以來,恆大制定了《三九隊規》、《恆大國腳八項規定》等管理規定。在中國足協倡導限薪的背景下,恆大此次又頒布《足球俱樂部足校培養球員薪資方案》,引導年輕球員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激勵年輕人腳踏實地加快提升競技水平。希望此次「限薪令」能在中國足壇,起到很好的指示作用,讓中國的職業足球有更健康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