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經》註解之十

2021-02-19 泰山碧霞祠

原文: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註解:


遣,去除。澄,澄清。此句言人能去除七情六慾,內守元和自然之炁,內心自然而然就會安靜,七情六慾就不能存在。古仙云:「欲從心起,息從心定,心息相依,息調心靜。」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相關焦點

  • 《清靜經》註解 | 大道無情之三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簡稱《清靜經》。教人遣欲澄心,去除過分的欲望和貪求,漸入真道。
  • 《清靜經》註解 | 經題解釋 之一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簡稱《清靜經》。教人遣欲澄心,去除過分的欲望和貪求,漸入真道。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和註解(建議收藏)
    《清靜經》是四品經的首篇,在道教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在玄門弟子日常課誦修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經典。太上道祖說:大道無形,道是至高無上的,在天地未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在萬物寂滅之後,依然存在,他先天地而不見其始,後天地而不見其終,《道德經》中說他「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生世間萬物,他沒有具體的形狀,每一個事物都是他,每一個事物又都不是他,每一個事物中都有他。
  • 學道入門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和註解
    太:過於,極,高,很,身份最高之意。古代也寫作「泰」。「太上」,至高無上,為尊。老君,這裡特指太上道祖。君,是尊號,道清德極,稱為君。太上道祖,為眾聖之祖,真神之宗。《清靜經》是四品經的首篇,在道教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在玄門弟子日常課誦修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經典。太上道祖說:大道無形,道是至高無上的,在天地未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在萬物寂滅之後,依然存在,他先天地而不見其始,後天地而不見其終,《道德經》中說他「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
  • 道家經典《清靜經》中英文對照
    清者濁之源, 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 而心擾之; 人心好靜, 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 而心自靜;  澄其心, 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 為心未澄, 慾未遣也。
  • 清靜經|你煩惱是因為不懂得真正的清靜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清靜經》全名為《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經文首先闡釋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功能;而道有清、濁、動、靜,「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因此,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 《清靜經》原文及釋義(收藏)
    《清靜經》僅四百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家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它首先闡釋說的是什麼是大道和大道的作用。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功能;而 道有清、濁、動、靜,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因此,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天人合一,天人同化的境界。
  • spring框架之註解的使用
    一、Spring的註解IoC容器是Spring的特色之一,可以使用它管理很多Bean,前幾天我們都是將這些Bean配置在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中的。而註解的作用在於:用了註解之後,就不需要在xml文件中配置這些了 。
  • 道教八大神咒註解及用法(七):金光神咒
    註解:廣,博也.修,修持,即煉玄之功也。萬劫,言其修鏈歷經浩劫之多也。蓋煉玄之士,時時修奉、其數無窮,如萬劫之累修。證,證明。神通,神明通靈。蓋神通本人所自有,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求道者能萬劫修持,則吾之神通不亦證明而擴充乎!三界內外 ,惟道獨尊。
  • 《清靜經》介紹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簡稱《清靜經》或《常清靜經》,今《道藏》中有白文本及各家注本共七種。本經文字共三百九十一字,經後有仙人葛仙翁、左玄真人、正一真人三篇贊語。關於此經的成立時代,根據考證應為唐代,因: (一)《清靜經》七種注本中,屬杜光庭注本為最早,杜光庭是唐末五代人,因此《清靜經》應系晚唐以前的作品。
  • SpringMVC的常用註解
    現在企業比較流行開發框架是SSM框架,當然有的公司可能還用SSH框架,今天我主要講的是SSM框架其中的springMVC的常用註解,以及對每個註解的理解。,要好好的理解,在實際開發中,很常用的註解之一。
  • 《東京夢華錄》註解 一夢還舊華
    作者在自序中還說,他於宋徽宗崇寧癸未(1103年)跟隨做官的父親宦遊到京師開封,至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出京南來,避地江左」,可知他在京師開封城生活了二十四年之久。金人攻破開封城後,孟元老與諸多北方人一樣,帶著家破國亡之恨,逃到江南。但是,南渡之士難以忘懷昔日開封的盛世繁華。
  • JSON利器之Jackson 序列化與反序列化常用註解解密
    一個類中最多使用一個@JsonValue註解測試及結果@JsonRootName@JsonRootName作用在類上,指定序列化時根包裝的名稱。需要與SerializationFeature.WRAP_ROOT_VALUE配合使用。
  • Spring常用註解類
    Java5.0過後開始支持註解,Spring作為java中的領軍框架,在Spring2.5過後也開始放棄xml配置文件了,更多的推薦註解來使用Spring框架。Spring中那麼多的註解,其中很多可能在工作中很少能遇見,也就用不上。下面就給大家總結一些常用的註解。
  • 南極寶誥註解
    南極寶誥註解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0)|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至第五味同嚼臘,第六瞭然超出,才心交都無,還未能無跡,故第五猶有欲境,到第六權同世間行事,宛然有欲跡,故猶有相交之跡存在。  【注二】 從此六天以來,仙道及人道,甚而至於地獄,統名為欲界,因為都沒有離欲境之故。  【注三】 依天台宗的說法「六天果報,十善為本,兼護法,生四王天,兼慈化,生忉利。兼不惱眾生,善巧純熟,生夜摩。兼修禪定,粗細而住,生兜率。兼欲界定,生化樂。
  • 風水:《輔星水法歌》註解
    據說張九儀風水技藝高超,死後前來奔喪的人太多,將門檻塌破,來人多為受其風水之利之人。《輔星水法歌》全文註解如下: 催官之法賴公傳,淨陰淨陽分其間, 註解:淨陰淨陽水法出自宋朝的賴布衣。
  • SpringBoot開發常用的註解及作用
    springboot的常用註解:1,@SpringBootApplication:該註解是springboot最核心註解,也是組合註解,聲明它就可以讓springboot自動給程序進行必要的配置(簡單的說,開啟組件掃描和自己配置的功能)。
  • 「Java 基礎」——註解
    定義註解使用Java內置元註解對自定義註解進行註解,並在需要添加元數據的地方添加自定義註解。1.1.註解類型PACKAGE 包TYPE_PARAMETER 類型參數(泛型)1.8TYPE_USE 類型 1.8@Retention 表明在哪個級別保存該註解信息,可選的RetentionPolicy有:SOURCE 註解對編譯器生效,但被編譯器丟棄CLASS 註解在Class文件中生效,但被JVM丟失RUNTIME 在運行時保留註解,因此通過反射機制可以拿到註解信息@Document 將此註解包含到
  • 《高中文言文逐句註解》和《高考真題文言文逐句註解》有啥不一樣
    前不久,巨微教育家族新添了一對「雙胞胎兄弟」,一個叫《高中文言文逐句註解》,一個叫《高考真題文言文逐句註解》,由於這兩「兄弟」長得實在太像了,所以很多同學傻傻分不清。今天,老師特意邀請「他們」給大家做個自我介紹,看看到底有啥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