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部紀錄片和專題片展播、「網絡達人」和青年偶像發起熱點話題、直播平臺邀請用戶分享自己手藝和非遺故事……今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遊部首次開展「雲遊非遺」線上推廣活動,古老非遺在網際網路上的多樣「玩法」,無疑將為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拓寬路徑。
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抖音、快手、嗶哩嗶哩、酷狗、微博等8個網絡平臺承辦的重頭戲「雲遊非遺·影像展」,進行1000餘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的公益性展播,同時推出「擁抱身邊的非遺」系列專題片,從傳統醫藥、傳統體育、非遺美食、非遺手工藝以及傳統表演藝術等五個方面梳理非遺資源,呈現當下非遺傳承和保護成果。
發現非遺之美
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集中展播各類優秀非遺影像資源,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融入當代生活,讓人民群眾在話題參與、互動直播、故事徵集以及『線上大師課』等多樣的網絡體驗中,共同關注和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
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特別策劃推出《他們鑑證了文明——非遺影像公開課》系列課程,打造「專家的評論音軌,大眾的欣賞指南」。「今年我們創新性地採用『紀錄片+公開課』的形態,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優秀成果中精選20部非遺紀錄片,邀請非遺專家實時解讀,使觀眾在欣賞紀錄片的同時,更深一層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要領和內涵,更進一步領會非遺保護的精神和意義。」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相關人員表示。該系列課程將於6月13日在愛奇藝、騰訊、優酷、嗶哩嗶哩等多家視頻平臺陸續上線發布,讓參展觀眾「在光影中看懂非遺」。
騰訊視頻著重打造「美食」標籤,推出《早餐中國》《風味原產地》等多部美食類優質紀錄片,展現豐富多樣的「非遺美食」,讓觀眾從中感受飲食文化的發展與流傳;愛奇藝平臺結合影視劇中的刺繡、絨花、崑曲、京劇等非遺元素,推出非遺系列紀錄片;優酷集中展示《國寶100》等幾十部非遺相關紀錄片,並開啟「非遺公開課第二季」公益直播,用數位化手段進行非遺保護、傳承和推廣,鼓勵更多網友擁抱傳統文化、發現非遺之美。
貼合年輕受眾
年輕人是非遺的未來。年輕的非遺傳承人中,有捕捉潮流元素的網絡達人,有走向國際舞臺的國風音樂人,也有引領粉絲一起關注傳統文化的青年偶像……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雲遊非遺·影像展」立足年輕人聚集的網絡平臺,邀請具有創新性、探索精神與時尚敏銳度的青年代表,為傳統非遺找到更青春時尚的傳播方式。
微博聯合明星、人文藝術領域知名博主以及全國各地非遺相關機構共同發起熱點話題,通過講述身邊非遺故事、發現非遺好物、科普非遺知識等活動,呼籲更多年輕人關注非遺保護。酷狗開展「聽見非遺·音樂留聲機」主題專區策劃,以非遺影音展覽的方式,集中展示一批傳統非遺音樂、融合非遺元素的國風歌曲、非遺知識等,最大程度貼合年輕受眾。
從衣食住行到文化健康,「非遺」觸手可及,傳承不輟,歷久彌新。「多樣的線上參與和互動將是本次影像展的一大特色。換一種『打開方式』,可以讓傳統文化與網友間的距離無限拉近。」文化和旅遊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快手發起「我的非遺手藝」和「我向大師取點經」等話題,聯動站內優質用戶,讓更多手藝人以年輕化的傳播方式呈現非遺手工藝的製作過程;抖音打造「走近非遺」話題,以短視頻結合直播的形式,展示口技、古琴等非遺內容,發動廣大用戶參與話題、秀出身邊非遺故事;嗶哩嗶哩發起「我的非遺故事」徵集活動,邀請用戶分享自己對於非遺的理解,講述非遺如何與時代同進步,並融入日常生活……
文化和旅遊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多樣化的線上互動,將推動非遺與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也讓傳統文化在網友們的自發參與中汲取全新的生命力。」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10日 07 版)(責編:馬昌、嶽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