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材料!看看京城名醫是怎麼治這些病的!

2021-02-17 中醫書友會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這是中醫最多的微信平臺——中醫書友會第475期內容。新書友可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快速關注。

作者/蕭承悰、張書雲 ⊙ 編輯/張亞娟 ⊙ 校對/針灸楊、黨衛閣 



導讀:蕭龍友先生被譽為北京四大名醫之冠,在古都北京,他的大名婦孺皆知,在當時有一句話:「南有陸淵雷,北有蕭龍友。」連當時北京醫院的德國醫學博士狄博爾,對蕭大夫的醫術也相當看好。如遇到他們所謂的疑難雜症,總是要邀請蕭大夫去他們醫院會診。在這之前,中醫師能進入西醫院會診,尚無先例。

  文章提到的三個方子都是蕭老生前遺留下的驗方,是他在多年臨床實踐中積累的,大家有這方面問題的可以參考一下~


轉自養生正道(yszhengdao)

蕭龍友先生驗方拾零


一、治胃病方

蒼白朮各60克(米泔水浸透陰乾)、枳實殼各15克(黃連水浸透陰乾)、焦雞金30克、川厚樸18克(用上品薑汁浸透陰乾)、生熟稻芽各15克、西砂仁15克(木香水浸透陰乾)上藥共研細末,加食鹽21克,再研細調勻,貯入瓶內。每飯後服一小勺,白水送下。

二、治痰喘秘方

冬至日,用南瓜(又名金瓜、北瓜)五、六個如飯盆大小,連皮切碎,去籽置銅鍋內煮爛,用布濾清,取汁再入銅鍋放炭火上,並須和麥芽糖三斤,入鍋攪勻,同熬成膏。俟火候燉熟,再加生薑汁半酒杯,略熬片刻,一同收膏,膏量約為五、六大飯盒,方足服用。

服法:自冬至起,每晚臨睡時用一湯勺,開水衝服,至九九盡為止(計八十一日),不可間斷一天。次年如法再服,至多三年可除根,男女老幼均可服用。

三、治痄腮方

連翹6克、紫草4.5克、鮮枇杷葉9克、金銀花9克(連藤)、象貝母12克(去心)、夏枯草4.5克、赤芍4.5克、柏實1.5克(打)、桔梗1.5克、山慈菇9克(打)、鮮橙子皮9克、家蘇子4.5克、白芥子1.5克,水煎內服;外用青黛、香油調敷。

〔按〕以上是蕭龍友先生生前遺留下的部分驗方,是他在多年臨床實踐中積累的。據筆者回憶,其中治胃病的方子效果甚好,很多親戚朋友都服用,老人自己也常服。這些驗方,筆者未及在臨床很好應用,現整理發表,供諸位同道參考。

【本文轉自養生正道(微信號yszhengdao),原文摘自山東中醫雜誌1982年第5期,由中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編校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投稿郵箱:tg@linglanshuyuan.com】

點擊閱讀原文快速關注中醫書友會

▼▼▼

相關焦點

  • 京城「四大名醫」蕭龍友有多牛?給袁世凱,孫中山,梁啓超看過病
    他是清末京城「四大名醫」之一,擅長治療霍亂,曾給袁世凱、孫中山、梁啓超幾位大人物看過病。遺憾的是,袁世凱和梁啓超不聽他的話,因此丟了性命。
  • 「京城醫療」揭牌暨「京城名醫工作室」成立儀式隆重舉行
    」揭牌暨「京城名醫工作室」成立儀式在北京京城皮膚醫院隆重舉行。」、「馬聖清名醫工作室」、殷致宇名醫工作室」、「莊逢康名醫工作室」、「劉瑋名醫工作室」、「屠善慶名醫工作室」、「國醫大師雷忠義傳承工作室」在北京京城皮膚醫院正式成立。
  • 央視《百年巨匠—京城四大名醫》攝製組專訪德廣醫院院長辛松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良辛松峰接受專訪12月11日,《百年巨匠——京城四大名醫》攝製組來到德州專訪中醫大師汪逢春第二代傳承人、德廣醫院院長辛松峰。《百年巨匠——京城四大名醫》以紀錄片的形式再現蕭龍友、施今墨、孔伯華和汪逢春四位中醫大師,他們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在20世紀30年代即享譽華夏,「北京四大名醫」不僅因其妙手回春的醫術成為政界名流的座上客,更因其普救含靈的仁心成為貧苦患者的救命人的故事。
  • 月子病怎麼治除根 中醫月子病怎麼治除根
    月子病怎麼治除根產後在產婦坐月子的期間,由於產婦身體恢復不好,可能會產生一些月子病,產婦在產後得月子病是正常的現象,那麼產後產婦月子病應該怎麼徹底根除呢?產後月子病是在產婦身體虛弱過程中沒有恢復好,在得了月子病以後,產婦一定要根據產婦得了月子病的具體情況,具體的治療,如果可以不用藥,就不要使用藥物治療。產後月子病怎麼治除根很多女性因為在月子期間沒有做好月子,就會使得自身的身體健康,也都是受到嚴重損害,因此對這樣的問題,也的是有著很好改善方法。那麼,月子病怎麼治除根?
  • 「名醫多出衛州」之二:脈診神醫郝充
    趙及「和厚謙退,內行尤篤,所治有聲,民吏愛之。」趙及被任命為戶部副使,因疾病纏身,於是要求到多名醫的衛州任職。到任以後,有人向他推薦了名醫申受。申受仔細診視一番,對眼前的這位朝廷命官不敢放手治療,說自己曾跟隨高若訥和郝充學醫,高若訥做官以後,很少看病,所以不如郝充。於是,申受就向趙及推薦了郝充。趙及把郝充請進府中,郝充診斷後說:「大人沉痾鬱積,應當服用瀉藥。」趙及服藥後,暴瀉不止,人都昏迷過去了。
  • 一代宗師《中醫特色流派》欄目組拜訪婦科名醫肖承悰
    一代宗師《中醫特色流派》欄目組拜訪婦科名醫肖承悰2020年7月30日,北京夏日正濃,一代宗師《中醫特色流派》欄目組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走進北京鼓樓中醫院,尋訪「京城四大名醫之首蕭龍友之嫡孫女及學術經驗傳承人、燕京流派主要傳承人」肖承悰的醫者人生。
  • 阿爾茨海默病怎麼治?
    阿爾茨海默病怎麼治?阿爾茨海默病怎麼治 阿爾茨海默病到底是什麼 就像A.阿爾茨海默(Dr. A. Alzheimer)醫生自己所觀察到的,以他名字命名的此類疾病患者的大腦裡,顯示出有斑塊和神經原纖維纏結的情況。這些斑塊主要由β澱粉樣蛋白所構成。
  • 名醫馬培之巧治慈禧奇疾 藥方裡藏了什麼秘密?
    馬培之(1820—1903),清代名醫,字文植,以字行。江蘇武進孟河鎮人,孟河醫派代表人物,被譽為「江南第一聖手」。
  • 慈禧患病數月御醫們卻束手無策,其實不是治不好,而是不敢治
    至於榮祿和慈禧是怎麼好上的,我們已經很難得知,只憑前人的閃爍其詞。但大多數認為,讓慈禧太后四十六歲懷上孩子的男人,就是榮祿。光緒六年二月十七日,榮祿獲處分,奉旨照例降二級,不準抵消。這個處分決定是慈安太后下的,因為這個時候,慈禧太后已經不能臨朝了。原來,慈禧得了重病。《翁同龢日記》在翁同龢被驅逐回籍後,曾做過刪改,但關於慈禧太后的這場大病卻為後人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史料。
  •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烏頭桂枝湯
    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國醫論壇1990;(1):16)按語:(原按)烏頭桂枝湯原為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而立,從條文看雖為治「寒疝」兩解表裡寒邪,但從病機和症狀分析,又極與風寒溼邪侵入人體致肌肉、筋脈、關節疼麻重著之痺證相似,故筆者於臨床喜用本方加麻黃、苡米治療寒溼痺證,且多獲良效。
  • 中華傳奇人物:一年才能治好的病,他給一個月,神醫說,8天足矣
    於是,他的父親朱生甫就到處打聽誰治瘧疾這個病最拿手。有人給他推薦了王孟英,說這個人不得了,治這個病那是藥到病除,而且還不復發。於是,朱生甫趕緊把王孟英請到了家裡。王孟英來了之後,就開始給朱仲和診脈。這個時候,朱生甫就給王孟英介紹他兒子的病情:「我兒子算是被這個病給折磨壞了,兒子從小到大得了多次瘧疾,不止這一次。
  • 【名醫經驗】盱江名醫梅啟照論治喉症經驗探析
    ⊙作者:華盛威,謝強,劉文杰⊙編輯:小餘梅啟照(1826—1894年),字小巖(筱巖),江西盱江流域南昌人,博學多才,為清末中興名臣,晚清名醫
  • 1歲嬰兒得溼疹 哺乳期媽媽想自己吃中藥 「子病治母」可以有
    原來,女子1歲的寶寶患有較重的溼疹,擔心孩子用激素類的藥膏對身體有副作用,她說名醫華佗曾經採取「子病治母」的方式治療患腹瀉的嬰兒,她願意自己吃中藥,然後用有中藥的乳汁餵孩子,以達到治療孩子溼疹的目的。這種治療方法可取嗎?
  • 1歲嬰兒得溼疹 哺乳期媽媽想自己吃中藥「子病治母」可以有
    原來,女子1歲的寶寶患有較重的溼疹,擔心孩子用激素類的藥膏對身體有副作用,她說名醫華佗曾經採取「子病治母」的方式治療患腹瀉的嬰兒,她願意自己吃中藥,然後用有中藥的乳汁餵孩子,以達到治療孩子溼疹的目的。這種治療方法可取嗎?
  • 三伏天裡治未病冬病夏治有講究
    三伏天將至,如今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選擇「冬病夏治」方法治病防病的市民越來越多。那麼,「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麼,哪些人群和疾病適合三伏貼治療呢?記者邀請河北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於海為大家講解「冬病夏治」三伏貼的相關知識。
  • 名醫傳人羅新民:中醫如何治骨病?
    而這些病症的治療方法卻是多種多樣。吃西藥、打封閉針、用激素、針灸、推拿、按摩、理療、烤電、牽引、拔罐、刮痧、熱敷、各種治療儀器、小針刀、微創手術等等,病情嚴重的還需要手術。但是治療骨病,西醫主要以激素類藥物為主,患者用藥後雖能暫時緩解疼痛,短期內就會迅速復發,並因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帶來大量的毒副作用,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卻不能把病真正治癒,甚至有的患者失去了治療信心,越拖越嚴重,導致最後喪失生活能力,癱瘓在床…… 中醫是怎麼看待骨病?
  • 金元名醫李東垣用五味子、吳茱萸炒香為末伴陳米為粥飲下治腎洩案
    【名醫簡介】李東垣,名杲,字明之,號稱東垣老人,是中國醫學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家世居真定,富甲一方。曾從張元素學醫。其醫論以為飲食不節、勞役所傷及情緒失常,易致脾胃受傷、正氣衰弱,從而引發多種病變。對於發熱的疾病,應分辨「外感」或「內傷」,對邪正的辨證施治應有明確的區別。治法上重視調理脾胃和培補元氣,扶正以驅邪。於內傷脾胃的理論和治法均有貢獻。
  • 民國時期一場中西醫打擂,四大名醫的空前聯手,有著怎樣的故事
    清末民國時期,蕭龍友、孔伯華、汪逢春、施今墨這四位被稱為京城「四大名醫」。說起這四位名醫,當時在北京城可是中醫界大師級別的人物。施今墨舊照四位名醫在專業上也是各有專攻。不管從哪方面講,其能說取消就取消,這件事情「四大名醫」必須要管,而且管定了。《廢除中議案》到底怎麼來的呢?
  • 治未病到底治的是什麼病?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治未病」是什麼意思,「未病」不是「胃病」,更不是某一種病的名稱。最早源自於《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
  • 「上病下取,百病治足」一病一絕招!
    自古以來,中外歷史上名醫和聖人有很多運用全息醫學從腳底治病的記述。春秋戰國時期醫聖扁鵲,精通足底治療術,刺激足底救活了「死去」三天的虢國太子;東漢神醫華佗編著了《華佗秘笈足心道》,從足底治療全身疾病,救人於分秒之中,治病在點撥之間。古印度釋迦牟尼在圓寂前留下了足底治病的生命密碼圖譜,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