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全家人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劇的場景嗎?
隨著年歲漸長,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越來越多普及,這樣溫馨的場景便只能在回憶裡尋找了。
曾有一段時間,彩電的存在感確實越來越低,至少在年輕人眼中是這樣。不過,隨著物聯網概念的興起,智能家居時代的到來,智能化的彩電強勢回歸消費者的視野。
近幾年,全球彩電市場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曾經「稱王」的日系品牌全部掉隊,中國、韓國品牌高速發展。
根據TrendForce最新公布的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電視銷量高達6205萬臺,創歷史新高,環比大幅增長38%。
而在銷量排名中,韓國的三星、LG位居第一、第二名,我國的TCL、海信和小米依次位居第三、第四、第五名。前五品牌全球市場份額共計62%,行業馬太效應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韓國的三星,還是我國的TCL,其實都是老牌廠商。與它們相比,小米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品牌。
2013年,也就是小米手機推出兩年後,小米電視正式誕生,迄今也就7年時間。
從時間維度上看,小米電視誕生之時恰逢智能電視產業興起,同時年輕一代逐步成為消費主體,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針對行業發展趨勢,小米電視創辦之初便推出智能電視,且將目標客戶定位在年輕消費群體。
不僅如此,小米電視還延續了小米手機一貫打法,即採取高性價比的策略,通過物美價廉的產品攪動競爭激烈的彩電市場。
有意思的是,當時小米電視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不是TCL、海信這些老牌廠商,而是同期創辦的樂視電視。
與小米電視相比,樂視電視採取的同樣是高性價比戰略,疊加自家優質內容的加持。在隨後的幾年裡,樂視電視其實一直壓著小米電視。
可惜的是,後來樂視逐步將事業重心移向汽車領域,導致其電視業務資金鍊緊缺,進而迅速衰落。
相比之下,小米電視背靠母公司,在資源上一直不缺,穩紮穩打,一舉反超樂視,成為新生代彩電品牌的王者,更是成功躋身全國乃至全球彩電第一梯隊。
在大家的印象中,小米的核心戰略是網際網路、線上線下雙渠道和性價比。除此之外,還得加一個國際化。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小米已成為一家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品牌。無論是智慧型手機還是電視,在海外均有著非常亮眼的表現。有數據顯示,去年印度智能電視市場,小米拿下33%的份額,位居第一。
得益於在國內外市場表現優異,小米電視去年出貨量破千萬,正式超過日本索尼位居第五。而今年第三季度,小米電視銷量同樣位居第五。可以看到其出貨量非常穩定,而非是曇花一現。
小米作為一家有著深厚網際網路基因的企業,自創辦以來推出了不少成功的產品,比如手機、手環和電視。這些產品的成長邏輯大同小異,高性價比、線上線下雙渠道等等。
從某種程度上講,小米的模式是可以複製的。比如華為的榮耀學的就是小米手機的網際網路打法。
而在小米內部,其基於該模式不斷推出新產品,並大多取得行業領先地位,比如智能音箱、無線耳機等。
回到小米電視上。隨著物聯網、智能化時代的到來,電視重歸年輕人的視野,在可預見的未來,彩電仍會是一個千億量級的產業。在龐大的市場下,憑藉現有的模式,小米電視有機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