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品業務持續增長!魚竿王+碳纖維龍頭光威復材上半年淨賺3.41億

2020-12-10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紡織網

威海光威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威復材」)今天(7月8日)晚間發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報告期內公司上半年盈利3.4114億元-3.5665億元,同比增長10%-15%。

對於業績變動的原因,光威復材解釋稱:

1、報告期內公司努力減小疫情對經營業務的影響,軍民品碳纖維(含織物)業務保持穩定增長,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約36%;風電碳梁業務受疫情蔓延影響存在推遲發貨的情形,收入較上年同期微增約4%;公司整體實現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約20%。

2、經初步測算,報告期內光威復材非經常性損益約2517萬元,同比減少約178萬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約2242萬元,同比減少約4,690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國內碳纖維領域龍頭企業,光威復材受益於軍用裝備的升級換代,傳統碳纖維及織物業務有望繼續穩定增長,而隨著包頭項目建成投產,與VESTAS合作進一步深入,風電碳梁業務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財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光威復材實現營業收入4.88億元,同比增長12.31%;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72億元,同比增長8.28%;報告期內,公司軍品業務保持高增速,疫情影響風電碳梁小幅下滑,一季報顯示,光威復材2020年全年軍品訂單合同總金額為9.98億元,截止3月31日,已經履行2.89億元,佔比達28.96%,同比上年同期的執行金額2.46億元增長17.5%,維持了較高增速;而其他業務受疫情影響存在推遲復工或發貨情況,風電碳梁實現營業收入1.54億元,同比下降1.95%;其他業務實現營收0.45億元,包括小批量為軍方供應的T800H。

而面對疫情影響,光威復材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採取多種措施推進復工復產,合理調控資源,保障了自身營業收入的增長。4月4日,光威復材宣布收到全資子公司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與客戶A籤訂的《武器裝備配套產品訂貨合同》,金額總計9.98億元,履行期限為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合同金額佔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的58%。

萬聯證券分析師陳雯認為,光威復材的碳纖維及織物業務訂單大部分為軍用航空高性能碳纖維訂單,近年來隨著軍機的更新換代,相關軍用訂單保持高速增長趨勢。軍品碳纖維的需求端剛性較強,具有國家意志,有較強的計劃性和穩定性。

觀察來看,光威復材的軍品產品訂貨合同一般提前一年制定,在國內疫情控制較好的前提下,由於供應鏈上相關軍工企業均為境內公司,公司軍品業務在疫情的衝擊下仍能夠保持穩定增長。而光威復材的風電碳梁業務部分為出口業務,碳梁原材料依賴進口,風電業務短期供需或受新冠影響。且隨著全球疫情的逐步惡化,可能會進一步導致光威復材與其全球相關客戶或關聯供應商的業務無法持續開展,部分發貨延遲,其影響程度取決於全球相關國家的疫情蔓延情況與政府防控措施。但由於碳纖維風電行業景氣度較高,國內外相關下遊碳梁需求仍在,且光威復材大部分碳梁業務的最終客戶在國內,因此,陳雯預計,光威復材的碳梁業務在2020年仍能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可能有所放緩。

據了解,作為國內碳纖維的龍頭企業,光威復材得益於公司的產業鏈一體化布局,主營業務的原材料實現自給自足,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目前公司擁有碳纖維產能597噸,其中T300產能176噸/年,T700產能276噸/年,T800產能105噸/年,M40J產能20噸/年。此外,公司碳纖維織物60噸/年,碳纖維預浸料800萬平方米/年,碳梁生產線40條(約600萬米/年產能)。

2020年目,光威復材以國軍標體系為主線,提升全過程質量管理,配合下遊應用領域進一步優化國產T1000級和國產M60J級工程化/產業化技術,並加大投入做好國產T1100級、國產M65J級碳纖維的預研工作。公司作為國內航空航天領域碳纖維最大的供應商之一,有望受益於軍用裝備升級換代。隨著軍費支出逐年上升,武器裝備升級換代,軍用碳纖維材料需求大幅上升。我國三代殲-10戰機中僅採用6%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四代殲-20戰機中的碳纖維複合材料達27%,而美國的主戰戰機F-22/F-35碳纖維複合材料用量已經達到24%/36%。目前我軍戰鬥機中仍有一半是二代機型,未來隨著三代/四代取代舊機型,軍品訂單放量,軍用碳纖維需求量有望迎來爆發。目前光威復材T300小絲束碳纖維良品率達95%以上,未來碳纖維及織物業務將為光威復材的業績持續增長奠定可靠基礎。

為增強碳梁業務競爭力,光威復材與包頭市政府、VESTAS籤署《萬噸級碳纖維產業園項目入園協議》,項目進一步拓展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在民用領域的產品開發和應用,項目總投資20億元,分三期建設:一期總投資約5億元,建設2000噸/年碳纖維生產線一條,建設期2-3年;根據一期建設、投產情況及產能消化,結合市場需求進行二、三期建設,最終實現10000噸/年產量。

公開資料顯示,光威復材的前身為1992年設立的威海市碳素漁竿廠,2014年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17年在創業板上市,是國內碳纖維行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光威復材以高端設備設計製造技術為支撐,形成了從原絲開始的碳纖維、織物、樹脂、高性能預浸材料、複合材料製品的完整產業鏈布局,是目前國內碳纖維行業品種最全、生產技術最先進、產業鏈最完整的龍頭企業之一。

截至第一紡織網記者今天晚間發稿前,光威復材收報66.09元/股,漲幅3.24%,市值343億元。(第一紡織網 martin)

相關焦點

  • 從「魚竿龍頭」到「碳纖維之王」,光威復材2019年又淨賺5個億!
    來源:第一紡織網威海光威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威復材」),今天(10月10日)晚間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19年全年淨利潤為5.01億元~5.39億元,上年同期為3.77億元,同比增長33%~43%。
  • 光威復材:中國碳纖維行業領軍者(華安證券)
    華安證券(600909)12月21日發布對光威復材(300699)的研報,摘要如下:  核心觀點:  光威復材是我國碳纖維行業領軍者,有望打造全產業鏈龍頭  光威復材現有適用於軍品的小絲束碳纖維產能3100噸/年,預計2022年以後投產適用於民品的大絲束碳纖維
  • 光威復材:近四成收入來自境外,複合材料製品業務同環比雙降
    而年內,光威復材的最低點出現在2月3日,股價為42.21元/股,截至11月11日,光威復材的收盤價為70.78元/股。2020年三季度,光威復材實現營收16.03億元,同比增長22.49%;淨利潤5.24億元,同比增長18.0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59億元,同比減少70.44%。
  • 光威集團董事長陳亮:碳纖維產業化先行者的突圍之術
    當時由於資金和時代背景等因素的影響,公司缺少生產設備,陳光威親率技術骨幹連續奮戰150多個日夜,研製出首條國產魚竿生產線,光威也由此開始自主保障生產裝備。1995年,光威集團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釣具生產基地之一。1996年,隨著碳素魚竿的興起,光威也開始批量製造碳纖維魚竿。當時,生產碳纖維魚竿所需要的原材料——碳纖維預浸料完全依賴國外進口。
  • 碳纖維專題報告:軍品為先,中國碳纖維的特色發展之路
    公司開發製造輕質、高性能的複合材料,包括碳纖維、增強織物、預浸 料、蜂窩芯、樹脂系統、膠粘劑和複合材料構件,產品廣泛應用於民用飛機、宇航、國防和 一般工業。公司航空航天領域碳纖維材料的應用滲透率不斷提升,未來有望實現持續增長。1.1.3.
  • 軍工行業核心賽道——「黑色黃金」碳纖維,三大頂級龍頭
    本文我們將深度解剖三大核心賽道之碳纖維,和賽道內的龍頭上市公司。 5.三大龍頭——軍用航空領域稀缺標的 目前國內僅三家企業能夠生產軍用碳纖維:中簡科技、光威復材、江蘇恆神(未上市)。然後經中航高科完成預浸料,形成複合材料。
  • 碳纖維概念股有哪些?碳纖維概念股龍頭一覽
    碳纖維原絲的製備聚合、紡絲、碳化及石墨化等步驟。目前製備工藝的主要差別在於紡絲步驟,該工藝溼法紡絲工藝和幹噴溼紡工藝,高性能碳纖維的製備多使用幹噴溼紡工藝。  此外,我國碳纖維企業在反應參數和條件摸索,工藝技術中溫度、流速等條件的均一性控制方面,也與行業龍頭公司存在一定差距。
  • 光威復材:公司不僅是碳纖維的生產主體,也是行業內重要的碳纖維...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3日訊,有投資者向光威復材提問, 目前看到國內部分地方政府大力扶持投資建設碳纖維生產,涉及中復神鷹,碳谷等企業,且規劃產量較大,請問您是如何看待行業競爭加劇,公司長期如何應對?公司回答表示,碳纖維作為戰略新興材料、性能優異、應用廣泛,受到各地政府重視、並大力支持是正常的,從行業來說目前碳纖維行業總體也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需要更多的資源主體參與進來,合理競爭並促進發展;公司不僅是碳纖維的生產主體,也是行業內重要的碳纖維消費主體。目前像碳梁等一些新的具有較大規模的碳纖維消費領域也正在形成,總體來說相信未來的行業發展會更健康、可持續。
  • 背靠軍工國資背景,航空碳纖維預浸料龍頭演繹高增長——中航高科
    航空航天板塊當中我主要調研的方向集中於航天航空飛機材料產業鏈:碳纖維-預浸料-複合材料。上遊碳纖維材料供應商包括恆神股份、光威復材和中簡科技;中遊預浸料供應商包括中航高科和恆神;下遊複合材料包括中航沈飛、西飛等。其中我著重分析更有意思的預浸料供應商——中航高科。
  • 光威復材:通過預浸料開發碳纖維複合材料製品是碳纖維的主要應用...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30日訊,有投資者向光威復材提問, 請問董秘,光威正在安裝調試中的熱塑性預浸料試驗線,它的產品準備應用在什麼方向?是民用飛機客艙壁還是高鐵車廂呢?公司回答表示,通過預浸料開發碳纖維複合材料製品是碳纖維的主要應用方式之一,隨著碳纖維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以及各種成型工藝的開發,一些新型高端裝備或工業領域複合材料開發對預浸料提出了新的或更高的要求,公司的熱塑性預浸料試驗線正是基於這樣背景立項開發和建設的,不針對特定應用方向。謝謝!
  • 光威集團:漁具和碳纖維兩大產業齊步走
    經過30餘年的發展,光威集團已成為世界釣具產業綜合產能最大的企業,魚竿年產能達1000萬支、漁線輪800萬隻、餌料千噸以上,產品銷往世界五大洲64個國家和地區。 「釣具是我們起家的產品,而且從市場佔有量來說,我們是第一名,所以我們一定會在這方面繼續保持優勢,聚焦主業不放鬆。」鄧向陽表示,釣具產業始終是光威集團的重要產業板塊,他們將竭力實現釣具產業的升級改造。
  • 光威復材:堅持自主創新攻克「卡脖子」難題
    我國研發碳纖維從上世紀60年代才開始,過程充滿坎坷,嚴重製約我國國防、工業事業發展,成為「卡脖子」難題。  威海光威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釣具製造企業。  進入21世紀,面對生產預浸料的原材料——碳纖維長期受到國外封鎖壟斷的困境,光威復材繼續向產業鏈上遊延伸,以「脫富致貧、回頭無岸」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毅力,進軍碳纖維國產化事業。經過3年研發,2005年突破國產T300級碳纖維核心技術,成為我國第一家實現碳纖維工程化的企業,我國也成為世界上少數掌握高性能碳纖維工程化關鍵技術的國家之一。
  • 軍工材料龍頭獲超百家機構調研機構最新盯上這些股(名單)
    其他較多機構調研的個股還有光威復材、海康威視、歐普康視等,均獲得了80家以上機構調研。光威復材的調研機構也超過百家,達到105家。據介紹,光威復材當前業務主要分為五大板塊,(1)碳纖維板板塊主要以纖維及織物為主,已形成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列化產品;(2)通用新材料板塊,以預浸料為主體,包括高性能樹脂;(3)複合材料,主要是做復材製件產品;(4)能源新材料板塊,主要是做風電碳梁業務為主,以低成本拉擠工藝為發展方向;(5)裝備板塊,當前不僅做前期的預浸料裝備、復材裝備,已經開始延伸做復材領域的箱體
  • 碳纖維複合材料下遊提升空間大望迎來高成長期
    碳纖維複合材料能夠減輕機身重量,同時具備耐腐蝕、抗疲勞等優良性能。 下遊需求提升空間大下遊需求看,我國軍用領域,三代機及四代機換裝需求緊迫,新機型有望加速放量。我國軍機用復材使用比較低,具有較大提升空間。民用領域,國產大飛機C919將於2021年正式交付,民用領域市場空間被打開。
  • 中國•丹陽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鏈創新發展論壇
    其中,中復神鷹、光威復材、恆神股份等龍頭企業的合計年產量(碳絲)已經接近國產碳纖維總年產量的80%,且產業技術進步明顯,規格和產品結構更加豐富。」  蔣士成指出:「從2005年至今,在國家、企業、相關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碳纖維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目前已形成年產萬噸的產業規模。
  • 供不應求似「逢春」,國產碳纖維市場為何逆勢而上凸顯新亮點?
    其中,中復神鷹、光威復材、恆神股份等龍頭企業的合計年產量(碳絲)已經接近國產碳纖維總年產量的80%,且產業技術進步明顯,規格和產品結構更加豐富。」蔣士成指出:「從2005年至今,在國家、企業、相關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碳纖維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目前已形成年產萬噸的產業規模。
  • 碳纖維行業深度研究:黑色黃金迎來行業風口
    3. 全球下遊市場持續增長,碳纖維產品主要為美日公司壟斷3.1. 全球需求: 碳纖維市場保持穩定增長碳纖維具有出色的力學性能和化學穩定性,是發展國防軍工與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物資, 廣泛應用於軍工、航空航天、體育用品、汽車工業等多個領域。
  • 碳纖維行業深度研究:技術、市場、格局、標杆啟示
    目前,阻礙碳纖維材料大規模應用的主要問題在於上遊高性能碳纖維 產能的不足、下遊相關企業複合材料設計、應用技術儲備不夠等。同 時,全產業鏈布局企業有碳纖維預浸料、碳纖維製品的加工經驗,方 便承接相關業務,能夠進一步加強與下遊加工製造企業的深度合作。 如光威復材與維塔斯的合作,光威復材直接向維塔斯提供碳纖維進一 步深加工後的風電碳梁產品,二者的合作促進了光威復材近年民用碳 纖維業務營收的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