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威復材:近四成收入來自境外,複合材料製品業務同環比雙降

2020-12-15 澎湃新聞

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

10月27日,威海光威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威復材」)共接待110家機構的調研,其中包括華夏基金、鵬華基金、中信建投基金等22家基金管理公司,長江證券、中信證券、太平洋證券等28家證券公司。而年內,光威復材的最低點出現在2月3日,股價為42.21元/股,截至11月11日,光威復材的收盤價為70.78元/股。

2020年三季度,光威復材實現營收16.03億元,同比增長22.49%;淨利潤5.24億元,同比增長18.0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59億元,同比減少70.44%。與此同時,第三季度,光威復材的複合材料製品業務表現不佳,同比環比均「負增長」,環比下降50.3%,同比下降67.58%;且光威復材的裝備製造業務環比下降41.9%。此外,民品原材料成本將會顯著上升。而且由於風電行業還會受到原材料、生產設備等的限,光威復材三季度的風電碳梁業務增速放緩。

一、券商等110家機構調研,近四成收入來自境外毛利率呈下滑趨勢

10月27日,光威復材共接待110家機構的調研,其中,華夏基金、鵬華基金、大成基金等22家基金管理公司對其進行調研,長江證券、中信證券、太平洋證券等28家證券公司對其進行調研,橫琴人壽、崑崙健康保險等4家壽險公司對其進行調研。

機構調研當日,即10月27日,光威復材的收盤價為69.04元/股,近一周,光威復材11月3日收盤價為68.53元/股,11月4日收盤價為72.2元/股,11月5日收盤價為72.77元/股, 11月6日收盤價為72.48元/股,11月9日收盤價為73.82元/股,11月10日收盤價為73.06元/股,截至11月11日,光威復材的收盤價為70.78元/股。

而年內,光威復材的最低點出現在2月3日,股價為42.21元/股,隨後股價呈震蕩走高的趨勢。

成立於1992年2月5日的光威復材,於2017年9月1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光威復材是主要從事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近年來,光威復材的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碳纖維及織物和碳梁。

2017-2019年,光威復材碳纖維及織物的銷售收入分別為4.97億元、6.03億元、7.98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2.39%、44.22%、46.52%;碳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61億元、5.21億元、6.73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45%、38.2%、39.26%。

觀其銷售區域,光威復材近四成收入來源於國外。

2017-2019年,光威復材來源於國內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77億元、8.3億元、10.14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1.3%、60.84%、59.12%;來源於國外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69億元、5.29億元、6.85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8.35%、38.78%、39.92%。

2015-2019年,光威復材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43億元、6.33億元、9.49億元、13.64億元、17.15億元,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16.64%、49.87%、43.63%、25.77%。

同期,光威復材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為1.76億元、1.99億元、2.37億元、3.77億元、5.22億元,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13.01%、18.99%、58.76%、38.56%。

2015-2019年,光威復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2.03億元、0.21億元、4.18億元、2.37億元、7.53億元。

到了2020年三季度,光威復材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6.03億元,同比增長22.49%;實現的淨利潤為5.24億元,同比增長18.0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59億元,同比減少70.44%。

2015-2019年,光威復材的毛利率分別為51.9%、60.97%、49.43%、46.71%、48.01%。

同期,光威復材的扣非後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0.48%、13.73%、11.04%、10.4%、15.33%。

二、複合材料製品業務同比環比「雙降」,三季度風電碳梁業務增速放緩

此次機構調研,光威復材先是從介紹其2020年前三季度的經營情況。需要指出的是,由於風電行業還會受到原材料、生產設備等的限,光威復材三季度的風電碳梁業務增速放緩,且風電業務僅僅局限於碳梁產品的應用,而產品也僅僅只是Vestas在應用。

此外,2020年第三季度,光威復材的複合材料製品業務表現不佳,同比環比均大幅度下滑,環比下降50.63%,同比下降67.58%,此外,光威復材的裝備製造業務環比下降41.9%。且隨著光威復材相關產能的提升,固定資產的提升,未來三年內,其最高折舊預計增加1.5億元。

2020年前三季度光威復材實現營業收入16.0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4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2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0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4.6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92%。其中,碳纖維(含織物)業務實現收入8.8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89%,風電碳梁業務實現收入5.2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3%;預浸料業務實業績現收入1.5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07%;複合材料製品業務實現收入1,869.2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3.75%;裝備製造業務實現收入1,072.7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8%。

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98億元,環比增長16%,同比增長26.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3億元,環比下降4.14%,同比增長28.81%。其中碳纖維(含織物)業務實現營收3.1億元,環比增長8.23%,同比增長56.62%,重大合同執行平穩,前三季度執行率83.13%左右;碳梁業務實現營收2.13億元,環比增長35.75%,同比增長1.12%,與前兩個季度受疫情影響相比,三季度碳梁業務基本得到恢復;預浸料業務實現營收6,504.32萬元,環比增長15.01%,同比增長39.15%;複合材料製品業務實現營收467.87萬元,環比下降50.63%,同比下降67.58%。

復材板塊今年一個重點是復材中心的建設和投入使用的前期準備以及業務從高區搬遷到臨港,這中間對生產安排、生產效率、以及產品交付等都產生些影響,裝備製造業務實現營收384萬元,環比下降41.9%,同比增長52.2%。

到了問答環節:

1、三季度風電碳梁業務增速放緩,後續趨勢怎麼判斷?

三季度跟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略有增長,本季度環比增長可以反映公司碳梁業務已經逐步恢復正常化,因為風電行業還會受到原材料、生產設備等的限制,所以恢復需要一個過程,後期還會是一個穩定持續增長的勢頭。

2、從目前來看四季度重大合同的執行情況是否會延續三季度呢?

目前已經執行了83%,處於正常範圍,從今年現在的情況看執行情況較好,公司作為基礎材料供應商,並不好去預測,僅從執行率數字上來講是比往年要好,但是對後續做預測會比較難。

3、Vestas今年收入增長和訂單情況都非常好,為什麼今年公司的碳梁收入增長卻放緩?

從公司可預期的角度來講,本來是可以表現得更好一些,主要因為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疫情影響,所以導致了今年整體上增長不明顯。公司的風電業務僅僅局限於碳梁產品的應用,而產品也僅僅只是Vestas在應用,所以跟行業內其他公司之間沒有太大的對比性。

4、請問碳梁技術在其它風電廠商的推廣進度情況?

有無在今年末或者明年初新客戶落地?與部分其他風電企業在做相關碳梁技術的驗證、設計以及實驗的過程中,關於新客戶落地的,並不是由公司這樣的基礎材料供應商可以預計的,公司是給下遊提供產品做測試、驗證以及產品開發。

5、國內也有企業可以生產公司的高端碳纖維產品,後續隨著競爭激烈會不會對高端碳纖維價格造成比較大的衝擊,從而使得公司的毛利率不斷下滑?另外請問公司高端碳纖維產品的生產成本還有多大的下降空間?公司高端碳纖維高毛利的現狀未來能否維持?

競爭是一直都有的,而且有競爭其實是正常的,但是最後還是要看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關於價格方面,每一個公司都有自己產品和客戶的定位,在高端領域能形成競爭的也不是特別多,目前公司沒有感覺到在高端裝備方向上有價格壓力的跡象。關於毛利的下降,在競爭環境下可能會面臨著價格的變化,但變化不會非常大。

6、包頭項目跟vestas和政府三方籤約進展如何?

去年7月19號籤約,目前進展順利,包括現場立項、批覆、建設、招標等都按計劃進行,並且已經進入到實質建設中。關於三方協議和Vestas的溝通方面也很順利,相關的條款和文件已全部準備完畢,只等協議籤訂。

7、各大主機廠都在建立復材廠,這對未來公司與主機廠的合作方式會有什麼影響與改變?

對公司沒有影響,各有各的優勢,各主機廠建復材廠可能是有產能的需求,而且大家都在建廠說明市場有需求,而且有需求就會有光威的一份。

8、民品碳纖維目前毛利率有多少?

明年軍民品碳纖維收入的增長情況公司如何預期?民品纖維目前的毛利率方面,公司當前還是在非正式產線,好多產品在做驗證,此外不同的領域做得工作不同,綜合毛利率民品方向並不高,目前主要還是在市場推廣以及替代的過程。明年軍品的預期增長要根據明年籤訂訂單的情況來決定。

9、本次內蒙古項目增資後,會讓項目進度有進展,預期展望如何?

增資為項目需求,目前項目已進入建設階段。目前階段融資渠道有限,先需要股東增資,後續綜合利用多種融資方式。

10、24K的單噸成本是不是比12K要低?

主要是哪些環節會降低成本;我們在包頭量產24K,這個技術壁壘比12K高,這塊的技術儲備情況?碳梁所需要的碳纖維的用量有多少?

(1)在技術沒有問題的情況下,生產設備合理,24K的單噸成本是比12K的要低的。

(2)24K纖維對於公司來說沒有太大的技術問題,公司此前已經試生產過了,且產品已經進入各個領域,比如氣瓶等,同時24K也有在風電碳梁上的應用。

(3)內蒙古計劃明年投產投入使用,碳梁所需纖維大概一年大幾千噸,隨著碳梁技術在風電中的普及,需求量是很大的。

11、請問公司前三季度碳纖維與織物收入增長43%,大概有多少是民品碳纖維的貢獻?

前三個季度碳纖維的收入8.88億元,參照軍品合同的執行率83%,算下來不到8個億,那額剩下的一個億多的業務包括有700、800、高強高模以及T1000的業務,公司統一歸集到非軍品合同範疇內。其中純民品方向,公司700S產品大概有6,000-7,000萬的水平。

12、請問公司研發資源主要投入在哪些方向上?另外能否介紹一下除風電外,其他民品市場開拓進展和報告期內收入規模?

纖維方面,公司已經成功攻克M55J、T1000,同時在研發M65J、T1100,從預浸料業務來看,公司前期更多關注的是碳纖維、預浸料,現在還要做預浸帶,同時會進行配套樹脂的研發,公司建設了復材研發中心,主要研發高端的製件和部件。另外,保持工藝穩定,把產品交付,都需要進行技術儲備和產品製備,需要在研發方面進行投入。除風電外,其他民品市場開拓很多,遍布於各個領域,從纖維應用角度,前期增長較大的是建築補強。還有壓力容器類,氣瓶類做得較好,在高端領域,民用領域都有開展。製件方面,從軌道交通到體育休閒等各個板塊都有涉及。現在是釋放和驗證的過程。報告期內收入規模,除了風電、碳梁等業務,其他業務在民品市場收入規模不大,其中預浸料約1億。

13、隨著公司相關產能的提升,固定資產的提升,後續折舊情況如何?

募投項目相關產能轉入後可增加折舊大概7,000萬,另外是包頭項目,一期建成後會增加8,000-9,000萬的折舊,在可預見的3年內,最大折舊會增加到1.6億左右。因為設備都是10年折舊期,設備折舊減少大約為2,000萬。未來三年內,最高折舊預計最多增加1.5億。

14、公司同一生產工藝下軍品纖維和民品纖維是否可以共線生產?

軍品線可以生產民品,民品線不能生產軍品;從生產工藝上來看兩者是相通的,從控制上,如T300,12K等產品,只是指標要求和產品穩定性有細微差別,事實上可以共線生產,只是民品線不可以生產軍品。

15、碳纖維軍品和民品纖維的成本結構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較大差異。理論上,成本佔比較大的是折舊和能耗,公司對包頭項目進行投入,主要目的是改變民品纖維成本結構中能耗佔比過高的問題。軍品線認證過程複雜,基本上無法進行改變。比如,軍民品的規格型號差別很大,T300實際上是3K產品,生產線生產3K纖維,民品最低目前是12K,未來是24K,中間生產效率差別較大。因此按重量計算噸成本結構時,會產生很大差別。軍品中原材料成本比例佔比較低,對應民品來看,原材料成本會顯著上升。

16、公司樹脂體系目前建設如何?面向軍用民用航空是否有積累?

公司有自主樹脂配方,根據下遊需求都有自己配套的樹脂,包括配合T300、T700、T800都有相應的樹脂配套。比如AV500和大飛機上一些產品也是公司自己的樹脂,均以形成數據積累。但公司的宗旨是不跟下遊客戶的產品發生衝突競爭。

17、公司產線是否是柔性線,比如,T300線需求有變化,比如減少,是否可以用T300線改為生產T700、T800?

所謂的柔性線只是一個概念,尤其碳纖維產品的特殊性,光威的發展一直都是專線專供。如果從工藝和功能上來說,T300的線可以生產出T700,但不一定能生產出T800。比如T300的配套炭化爐最高溫度和T700的爐子溫度比較接近,但T800的溫度需要更高,爐體很難達到需求。為了滿足目前市場需求,尤其是高端領域客戶的需求,公司執行了專線生產,做全所有產品系列,應對市場的需求,尤其是重要領域驗證開發的需求。

18、公司今年科研項目經費結轉進度是否受到了疫情影響,前三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如何?

看到報表上遞延收益已經接近4億。科研經費結轉進度沒有受到影響。前三季度的結轉與去年同期相比少了1,700萬,並不是結轉進度受到影響,主要原因是和收益相關的科研經費補助的差異。科研經費分為三種形式,只與資產相關,既與資產相關又與收益相關,只與收益相關。與收益相關的經費,收到後直接結轉當期損益;與資產相關的經費,等項目驗收後,分10年攤銷。遞延收益主要是幾個科工和科技一條龍項目和政府招商的科研補貼的影響。遞延收益大多數是與資產相關,對損益的影響相對平穩。

19、退稅進度?四季度還有多少?

今年收入部分的退稅有沒有需要推遲到明年的?軍品退稅依照合同和申報審批進度,採用收付實現制。推遲到明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由於政府審批等是會存在跨期的情形。

20、公司是如何決定當期是否做應收款的無追索保理?

公司無追索保理主要從公司的資金需求和綜合保理成本兩點考慮。

21、內蒙古項目投產後,成本下降與外購碳絲比,能夠降低成本多少。未來民品業務成本是否還有下降空間?

公司在包頭投資首先是要保證供應鏈安全,成本主要比照國外的採購成本,成本的降低主要來自電價優惠和當地政府招商補貼。

22、2000噸募投項目即將建成投產,預計產銷爬坡的節奏會怎樣?下遊的銷售目前有沒有意向客戶?

目前主要的業務比如像預浸料或者建築補強以及壓力容器等都是用的未來的這個募投項目的產品,從目前的開發情況來看是會有很大的空間,今年會有幾百噸的量,但是根據公司拿到的訂單來看是遠不止這些,所以募投項目建成之後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做產能爬坡和市場消化。

23、明年碳梁訂單是否穩定?

公司一直在跟Vestas保持溝通,按照現在來看應該是比較穩定的。

24、請問公司領導,公司產品目前是否有應用在航天領域,在該領域的規劃是怎樣的?

航天領域一定是碳纖維重點發展的方向,公司產品也有應用,最典型是高強高模產品M40J和M55J。從量上來說,公司希望T700S/800S在未來航天領域的替代中發揮作用。

相關焦點

  • 光威復材:通過預浸料開發碳纖維複合材料製品是碳纖維的主要應用...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30日訊,有投資者向光威復材提問, 請問董秘,光威正在安裝調試中的熱塑性預浸料試驗線,它的產品準備應用在什麼方向?是民用飛機客艙壁還是高鐵車廂呢?公司回答表示,通過預浸料開發碳纖維複合材料製品是碳纖維的主要應用方式之一,隨著碳纖維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以及各種成型工藝的開發,一些新型高端裝備或工業領域複合材料開發對預浸料提出了新的或更高的要求,公司的熱塑性預浸料試驗線正是基於這樣背景立項開發和建設的,不針對特定應用方向。謝謝!
  • 軍品業務持續增長!魚竿王+碳纖維龍頭光威復材上半年淨賺3.41億
    對於業績變動的原因,光威復材解釋稱:1、報告期內公司努力減小疫情對經營業務的影響,軍民品碳纖維(含織物)業務保持穩定增長,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約36%;風電碳梁業務受疫情蔓延影響存在推遲發貨的情形,收入較上年同期微增約4%;公司整體實現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約20%。
  • 從「魚竿龍頭」到「碳纖維之王」,光威復材2019年又淨賺5個億!
    來源:第一紡織網威海光威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威復材」),今天(10月10日)晚間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19年全年淨利潤為5.01億元~5.39億元,上年同期為3.77億元,同比增長33%~43%。
  • 光威復材:中國碳纖維行業領軍者(華安證券)
    華安證券(600909)12月21日發布對光威復材(300699)的研報,摘要如下:  核心觀點:  光威復材是我國碳纖維行業領軍者,有望打造全產業鏈龍頭  光威復材現有適用於軍品的小絲束碳纖維產能3100噸/年,預計2022年以後投產適用於民品的大絲束碳纖維
  • 光威復材:堅持自主創新攻克「卡脖子」難題
    威海光威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釣具製造企業。20世紀90年代,面對激烈市場競爭,光威集團提出「跳出院牆,圍著院牆轉」的發展戰略,引進預浸料生產設備,建成國內首條寬幅預浸料生產線,帶領光威集團由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型為高科技企業,開創國產先進複合材料製造和應用先河,實現產業升級及新舊動能轉換。
  • 光威復材:預浸料最大收入來源的漁具和體育休閒等傳統應用領域收入...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10日訊,有投資者向光威復材提問, ##針對公告《2019年年度報告》提問##請問董秘:高端預浸料產品收入增加,為什麼毛利率沒增加?公司回答表示,從預浸料收入構成來看,2019年來自於航空航天和通訊電子以及科研應用等高端應用的收入增加29.05%,但是架不住作為預浸料最大收入來源的漁具和體育休閒等傳統應用領域收入和毛利率的下滑,導致預浸料業務綜合毛利率下降;預浸料作為產業鏈上的一個中間產品,其業務發展依賴下遊客戶複合材料產品的開發需求、開發能力和進度以及應用和市場情況,公司近些年也一直致力於預浸料高端應用和工業應用的市場開發
  • 【復材資訊】如何提高碳纖維複合材料模壓製品的質量
    【復材資訊】如何提高碳纖維複合材料模壓製品的質量 2021-01-06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碳纖維複合材料下遊提升空間大望迎來高成長期
    碳纖維複合材料碳纖維複合材料是指以碳纖維為增強體,樹脂、金屬、陶瓷等為基體的複合材料的總稱。其中,樹脂基複合材料是市場需求最廣闊的碳纖維複合材料,佔比達7成。產業鏈上下遊景氣度高碳纖維產業鏈由上遊碳纖維、中遊碳纖維預浸料和下遊碳纖維複合材料製件組成。 上遊企業主要有光威復材、中簡科技,中遊碳纖維預浸料企業有中航高科、下遊碳纖維複合材料製作集中在西飛、沈飛等企業。
  • 碳纖維複合材料下遊提升空間大 望迎來高成長期
    碳纖維複合材料碳纖維複合材料是指以碳纖維為增強體,樹脂、金屬、陶瓷等為基體的複合材料的總稱。其中,樹脂基複合材料是市場需求最廣闊的碳纖維複合材料,佔比達7成。碳纖維複合材料自20世紀50年代面世以來,因其獨特的性能,主要用於火箭、航天、航空等尖端科學技術,隨著碳纖維複合材料性能的不斷完善和提高,目前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交通運輸、土木工程、風力發電、體育產品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航空工業最早大量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
  • 光威集團:漁具和碳纖維兩大產業齊步走
    光威復材預浸料車間 這一願景如何實現?路子找對了,步子才能邁得穩。 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是光威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新舊動能轉換戰略的新興產業,現逐步成長為光威集團的又一大主業,形成了從原絲開始的碳纖維、織物、樹脂、預浸料、複合材料製品、設備的完整產業鏈布局。 光威集團起於釣具,但就產品的先進性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來看,以碳纖維為核心的複合材料正逐步成為發展重點。
  • 光威集團董事長陳亮:碳纖維產業化先行者的突圍之術
    從釣具到碳纖維 擺脫國外掣肘1987年,光威集團創始人陳光威先生接手一家只有30人卻虧損近100多萬元,瀕臨倒閉的鎮辦石化科研器材廠。經反覆調研論證,公司決定上馬當時主要在日韓生產,國內尚屬空白的釣具產業,這是光威做出的第一次產業選擇。
  • 【復材資訊】那些創新的自行車用複合材料
    【復材資訊】那些創新的自行車用複合材料 2020-11-2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丹陽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鏈創新發展論壇
    我國主要碳纖維企業布局中西部已成一種必然,中西部地區已經吸引了中復神鷹、光威復材等龍頭企業投資。接下來,中西部將成為大規模化生產碳纖維的重要基地接下來,碳纖維企業去中西部地區投資,不僅能獲得相對東部地區更低的電價,還能獲得更多政策和相關資源支持。二是國有資本加大進入國產碳纖維行業的力度,成為目前的一種趨勢,雙方在優勢方面形成互補,但也需要注意,「如果國有和民營資本不能形成互補,也將面臨新的考驗。」
  • 西工大在第五屆「光威杯」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中...
    來自我校化學與化工學院和瑪麗女王工程學院聯合組成的兩支競賽隊伍,在顧軍渭教授、史學濤副教授,唐玉生研究員、張軍亮副教授的指導下,完成的「環氧樹脂導熱絕緣層壓複合材料的製備與性能」和「PBO纖維/氰酸酯樹脂透波複合材料界面優化及調控技術」兩個項目取得全國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績,分別斬獲本次大賽的特等獎(全國唯一)和一等獎(全國2個)。西北工業大學也榮獲優秀組織單位獎。
  • 光威復材:公司自有資金用於2020年正常的生產運營不存在資金缺口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5月12日訊,有投資者向光威復材提問, 您好!公司前期回答:擬將應收帳款融資科目下的7.84億作保理業務,也明確了是無追求索權的明保理 。目前公司帳上的貨幣資金和理財資金近12億,是預計今年回款慢或者擴產能所需的資金量大?
  • 【學會動態】復材專家匯聚江南,共話先進編織複合材料與航空航天
    【學會動態】復材專家匯聚江南,共話先進編織複合材料與航空航天 2020-10-13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樓市供應量同環比雙降 不限購區域積極「搶人」
    目前新政出臺近一個月,樓市都出現了哪些變化?記者進行了調查。 推盤節奏延後商品房供應量同環比雙降 來自美城股份數據顯示,12月14日-12月20日,全市新增商品房預售項目14個,商品房供應總面積19.03萬㎡,環比下降48.47%,同比下降70.72%;商品房供應總套數2844套,環比下降61.48%,同比下降60.6%。
  • 【復材資訊】碳/碳複合材料值得注意的問題
    【復材資訊】碳/碳複合材料值得注意的問題 2020-10-22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復材資訊】新工藝有望使碳纖維複合材料更輕更強
    【復材資訊】新工藝有望使碳纖維複合材料更輕更強 2020-11-23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